引言
隨著科技與交通的便利,突破了空間阻隔、與國界的屏障。人與人之間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全球各大城市都在飛機一日可以到達的範圍之內。地球上的人類就好像生活在同一個村子裏一樣,彼此的關係緊密相連。這樣的趨勢被稱為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當全球各地的人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彼此的聯繫不斷增強,帶動了各國人民在政治、經濟貿易、文化交流上互相緊密依存的關係 。
有一本書叫做「世界是平的」 ,作者提到當他正在「睡大覺」時,一夕之間世界已經進入全球化的階段。全球化的起源是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就開始,西方國家為了擴張領土、奪取原料,向全球發起殖民運動。接著工業革命的來到,商人也藉著交通的便利,建立國際行銷的管道、往世界各地輸出產品。一直到近十年來,資訊技術的突飛猛進,為了勇於冒險的創業者提供了一個競爭平台。有能力的人,可以運用他所掌握的資訊,整合世界各地的人力、物力資源,為他帶來最大的利潤。
這對於我們基督徒有什麼啟發?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中,領受了基督對我們傳揚福音的大使命。我們深信神是歷史的主宰,世界上政治、經濟的變化、科技的發展全在神的手中。以弗所書1章10節說:「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歷史的結局最終要完成在基督裏。所以我們應當細心觀察神所興起的浪潮,趁著現今僅有的機會,把握一切可行的方法,向未得之民傳揚福音。本文打算從幾個角度,來探討全球化的問題:
(1)全球化帶個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衝擊是什麼?
(2)全球化的浪潮中,什麼是教會宣揚福音的機會?
(3)教會當運用什麼樣的宣道策略,來回應當今世界的變局?
全球化的趨勢帶來的衝擊
全球化所帶給人類的改變是相當大的。不單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家庭、生態環境,甚至人類心靈,都帶來了急劇的變化。
全球化對經濟、政治的影響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原本分布世界各地,互不相干的資金、技術、人才,勞工,行銷管道被整合在一起。公司的組成不再限制於一國,而是可以跨越國家的界線。只要掌握了這個整合的機制,就可以運用世界各地的資源,最有效的投入生產,為投資者得到豐厚的利潤。這種高效率的跨國企業,足以打敗其他傳統的競爭對手,形成強者獨占,弱者被兼并的形勢。雖然發展中國家的人才、勞工被開發出來,但是他們所犧牲的是生活的品質。弱勢的群體只有出賣自己廉價的勞力、生活在一個被污染的環境裏面。全球化帶給他們工作的機會,但工作的壓力讓他們日以繼夜投入生產,卻犧牲了原本平靜的家庭生活。工業化的結果,生產效率成為資方對勞工要求的指標。使得人的角色成為機器裏的一顆螺絲釘,每個動作都要配合制定的規格。人性中的情感、想像力就被抹殺掉了。隨著資本主義的擴張,西方社會的價值體系滲透到第三世界。在社會倫理方面,原本農業社會以家族為中心的倫理道德被破壞,取而代之的是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反對一切權威體制、否定絕對的道德標準。有一句新世代的年輕人常聽見的口號:「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拋棄了傳統的價值觀後,人並沒有得到更大的自由,反而有種失去依歸的失落感,心中充滿了苦悶與空虛。
全球化帶動人類對加速開發自然資源,第三世界國家為了經濟犧牲環保。生態環境因此被污染。大自然被破壞後帶給人類嚴重的反撲,許多新出現的病毒和瘟疫蔓延。全球暖化效應,造成氣候失調。颱風、水災、地震、海嘯比以前發生得更頻繁 。每一次天災來臨就造成多人罹難,整個人類不但不能享受全球化帶來的幸福,反而陷入焦慮、抑鬱、絕望,甚至自我毀滅的病態情緒當中。
隨著經濟的發達,人類的接觸更加頻密,命運也相連在一起。但是原本在隔離的環境中,暫時隱藏的種族、宗教的仇恨,不但未因接觸得以化解,反而因衝突浮出枱面而針鋒相對。發達國家的強勢文化入侵,弱勢文化有被滅絕的危機感。這種緊張的關係造成國際間衝突不斷。民攻打民、國攻打國的事頻頻發生。哈佛教授杭廷頓認為,文化對民族的影響根深蒂固,他們之間的差異是不易改變的。當世界變小、不同文明因接觸而產生摩擦。這將是未來國際間衝突主要的來源 。911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全球化帶來的文明衝突。以英美為首的西方文明、與保守的阿拉伯文明的積怨,藉這事件爆發出來 。人類住在同一個地球村,各國的政治、經濟關係緊密連結,牽一髮而動全身。為了避免因誤解所引發的衝突,國際間急需要有一個共同遵循的行為法則,與共同信任的仲裁機構。在工業界已經組成制定共同標準的機構。如電腦、通訊規格的制定,不遵守的話就完全無法與人競爭。國際貿易的領域,也出現各種合作機構,如世界貿易組織(WTO),亞太經貿高峰會(APEC),訂下合作與競爭的規範。在政治領域,因為經濟利益、種族矛盾、加上意識形態的糾葛,世界各國處在複雜的利害關係下。誰能有權威制定共同遵守的準則?就算強者可以用政經實力壓過弱者,向他們推銷市場經濟價值觀,弱者在被宰制的情況下,也不可能心悅誠服。所以當全球化以萬鈞之勢流行全球時,反全球化的勢力也正方興未艾的展開,反對者認為全球化只是已開發國家利用政治和經濟的手段對他國的征服。積極推動此運動的多半是弱勢團體、與環保團體 。
通訊的進步突破文化的樊籬
已開發國家隨著經濟實力的擴展到全球,同時也將西方自由、民主的價值觀推向世界。通訊科技發達,網路遍布全球、無遠弗屆,資訊的流通突破了國界。就連開發中的中國,上網的人口已經達到2億8千萬,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網人口最多的國家 。即使中國政府努力施行網路管制,監管網上活動,不讓人民接觸政治或宗教敏感的網站 。還是有人突破封鎖,獲取外界消息。由於搜尋器強大的功能,網路用戶可以透過輸入關鍵字搜索各類資料,包括宗教、社會的各類議題。網民中絕大多數是二十歲左右、學生、或專業人士。他們對世界各地新聞、各種爭議的問題極為好奇。互聯網實際上就是個思想的戰場,世俗主義藉著聲光、影音爭取他們的注意力,目的是從他們身上賺取商業利益。各種宗教、各家思想也在網路上,吸引大家的眼光。這是網路管制所擋不住的潮流。唯一造成閱讀障礙的就是語言的隔閡,各國網民還是偏愛使用自己的文字。但是英文的普及、以及網上翻譯的方便,讓外語不再成為獲取資訊的障礙。一個普通人所寫的文字、所編輯的圖像,可以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傳遍全球,被網上想看的人用搜索器找到。也就是說人人可以當記者、人人可以當評論家。只是寫出來的文字品質良莠不齊、網上的消息真假難分、可靠度也需要考據。
教會在全球化趨勢下宣教的機會
人口遷徙與移民的增加
全球化所帶來的其中一個變化,就是人力資源的移動,廉價勞工主要來自未開發的農村。他們在家鄉找不到工作的機會,紛紛離開農村進入城市打工,這就是中國民工的潮流 。他們居住在城市的邊緣的地區、過著艱苦的生活、憑勞力賺得基本的工資。他們多半生活單調、精神空虛、對未來不存盼望,急需要福音的安慰。
另一群離鄉背井的人,就是藉著合法、非法途徑移民海外的群體。非法移民多半是靠著勞力打工的人。他們甘冒被遣送回國的危險,花錢買通蛇頭、偷渡到西方國家。他們離家時欠了一大筆債,等於是把自己賣給了幫助偷渡的集團。雇主貪圖廉價勞力,雇用偷渡客。蛇頭用黑社會的力量,控制他們打工還債。他們多半來到國外後,對工作環境失望,當初幻想的移民夢破滅。但是回頭無路,只有繼續作牛作馬。這群人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很需要基督徒的關愛,但卻是福音不易接觸的群體。
合法移民多半是為了尋求更有發展的環境,來到外國求學或工作。在剛剛離開家鄉的時候,常會經歷文化衝擊,不適應外國環境,這使他們願意尋求外界的幫助。當他們離開了國內的人際關係,受到傳統信仰的影響減弱,因此對福音較為開放。這是教會向他們宣道的機會。
資訊泛濫帶來精神空虛
互聯網帶來通訊的便利,吸引大量年輕族群在網上搜尋。他們或是想學習新的知識、探聽最新消息、或是與人交談、發表個人心中感想。網上的虛擬空間對個人身份的隱秘性,讓他們感到安全。他們平時不告訴人的秘密,反而願意在網上宣泄。各類網站的內容呈現出人性真實的面貌,其中充斥著虛假、罪惡、色情、仇恨的思想。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很容易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信息的庸俗化是必然的趨勢,往往受歡迎的網站,就是投大眾之所好。色情圖片、小道消息、造謠抹黑、聳人聽聞的文字,通常是網上點閱率最高的信息。這種網路文化,只能帶來一時欲望的滿足、卻把人的心帶進一個更加空虛的境地。犯罪集團利用網路,勾引人掉入陷阱。藉著網路的隱匿性,在網上進行毒品、色情交易。網絡本來是中性的,可以用來發展正常思想的交流,但是罪惡的勢力更加猖獗,利用人性的墮落,讓人陷入其中。
罪惡的勢力雖然囂張,卻不能真正滿足人心。人靈性的空虛仍然需要填滿,心中疑惑仍然想要尋求解答。網路雖然各類信息充斥,想在其中找到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確是不容易。許多人像無頭蒼蠅一樣,在網上閑逛,東看西看、消磨時間。他們對網上低俗的信息並不滿意。正如你我一樣,他們也想在包羅萬象的網路世界中,尋求人生的意義。他們何嘗不願意看到有益身心的信息。他們也是渴望能看到觸動人心的文章。這真是基督徒傳揚福音的好機會 。
教會可行的宣教策略
交通的便利縮短的人際間地理的距離,互聯網的便利縮短了人際間思想交流的距離。這樣的機會當如何被利用在福音的傳播上。
利用人際網絡關係聯合宣教夥伴
宣教不是一時的熱忱,必須經過縝密的計劃,積極的聯系。將熱情化作行動。正如全球化行銷的企業,他們在世界各地尋求合作的伙伴、發掘可用的人才、開發行銷的管道。教會也是一樣,我們想要把福音傳到地極。也是在尋找優秀的宣教士、熱心支持的教會、以及未得福音的宣教對象。將各種力量整合在一起,促使宣教的異象得以付諸實現。誰能作這整合的工作?一般是要靠差會。他們對宣教的工場最熟悉,他們巡迴各教會推動異象、呼召有心的宣教人才、培訓宣教士、最後還要將人差派到工場。這不是單打獨鬥能完成的事,需要建立差會在各教會的信用,運用人際關係,聯系合適的宣教士,並持續支持他們在工場的服事。華人教會在二十一世紀,逐漸重視自己在大使命上的責任。許多教會積極投入宣教的工作,預備承接宣教的棒子。但是華人差會的建立仍然還在摸索的階段。原因是華人的性格,常以自我為中心。喜歡自己發展獨立的事工,不習慣與人合作 。要有效率的推動宣教事工,就要整合各教會的力量建立夥伴關係,單打獨鬥是不可能成功的。尤其當今華人散布世界各地、第二代移民已經融入當地文化,這是建立宣教據點、聯絡宣教管道的有利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放下各自為政的觀念,建立正確的國度觀,真誠地與差會在宣教的事工上合作,以財力、人力支持宣教的工作。
以短宣帶動獻身長宣的人選
在北美的華人教會不乏豐富的財力與人力資源。這些資源如何能運用在宣教的事工上,教會的領袖就必須要有支持宣教的眼光。宣教的工作是需要犧牲自己的利益,學習主耶穌道成肉身的樣式的。華人移民到北美,本來是為了尋求更加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但是宣教的需要往往在尚未開發的地區,不可能有北美相同的物質享受。甚至要冒險去到社會動蕩、治安不佳的地區。一般基督徒很難跨出這一步,但是當主的愛激動我們,我們就能體會主對世人的愛。主耶穌能放下天上的榮華,來到世間,與卑微的人住在一起。我們是祂的門徒,也應當效法祂,繼續祂所交付的使命。
獻身長宣往往從短宣開始,要放下工作投入宣教是一項重大的決定。必須宣教士自己有從神來的呼召、家庭的配合、教會的支持、差會的接納。許多的障礙必須一一克服。短宣是跨入長宣的預備。一般北美的專業人士通常從短宣開始,當更多了解宣教工場之後,就更清楚如何走將來宣教的路、也就更能堅持獻身宣教的決定。短宣的主要目的不是對宣教工場的幫助,而是對預備投入宣教的人選的體驗、與造就。為了要能從參與短宣的人中,發掘出投入長宣的宣教士。所以推動短宣仍是教會值得鼓勵的事工。
其次宣教事工不只需要全職宣教士的投入,同時也需要廣大帶職信徒的支持。短宣就是一種擴大異象的機會。讓眾多有宣教心志的信徒,分享宣教士在工場面對的挑戰。可以擴展他們的眼光,看到神的工作在萬民中進行。加深信徒對宣道的參與度,同時也讓宣教的異象普及全教會。
善用互聯網進行遠距宣教
媒體的力量在於它傳播的速度迅速而廣泛。今日網路媒體逐漸取代傳統的報紙與電視的地位。因此海外的各個宣教組織,莫不將宣教從傳統媒體轉移到電子媒體,紛紛發展網路事工。許多年輕的族群在網上留連,他們不只是尋找感官的刺激,同時也在尋找心靈的滿足、與生命的意義。這是基督信仰與世俗文化征戰的前線,是宣教事工決不能放棄的據點。可惜的是投入的人力、財力仍然不足。近年來雖然建立了基督教網站,但是只是靜態文字的傳播,不足以達到該有的功效。今日的年輕人沒有耐心在網中搜尋長篇大論的文字。他們需要朋友,需要有人能帶給他們方向,將宣道的文字圖像呈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對基督信仰心生共鳴。也需要有人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對信仰問題進行交流。並帶領信徒繼續追求屬靈成長。這平常是在教會中進行的事,如今都移到網上來了 。
所以需要有能夠理解社會人心的基督徒作者,持續不斷地寫出感人的文章。也要有牧養恩賜的基督徒能在網上論壇、或社群中與他們對談。這是很花時間、精力的工作。有時候不能立即見到果效,但是卻是值得投入的工作。
今日教會界對網路事工的重視程度仍然不足。網上有個新興的群體,他們在短短十幾年年的時間,建立了一個跨越多個民族、文化的事業共同體。包括了報社、網站、電腦公司、音樂傳播機構、大學、宣教機構、以及教會。他們的信仰被正統教會懷疑帶有異端成分,目前還在調查、關注的階段 。但是他們的財力、人力卻十分雄厚。而一般正統的基督徒宣教機構,還未出現如此有實力的團體。這是很引人困惑、也值得我們深切反省的事。為何正統的宣教團體,努力了幾十年。仍然在慘淡經營。而新興團體卻能突破種種困境、集中力量、快速擴張。一方面因為我們對時代脈動掌握已經落後,我們不關心這個時代的青年到底在想什麼,教會只專注在自身的事工。宣教策略還停留各教會自行辦布道會、各自差短宣隊的階段。遙遠的網上群體,不能帶來奉獻、不能看見果效,很多教會都興趣缺缺。然而今日許多年輕基督徒每天上網,超過他們上教會的時間。有沒有人在網上聯合他們,帶他們離開世俗的網站,利用網路的便利,帶領他們在屬靈上有更深的追求?甚至長期下來有可能,從其中造就獻身服侍的工人。
結論
全球化的浪潮風起雲湧,勢不可擋。這帶給我們危機也是轉機。福音的內容永不改變、傳統的作法必須因應時代的變化而與時俱進。我們深信歷史在神的手中,神既然允許全球化出現在人類的歷史中,他必要掌管這一切,導引歷史的方向,讓萬事互相效力,最終成就神要完成的事工。我們身為基督的門徒,活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也必須把握神興起的浪潮,順應聖靈的感動,利用一切有利的條件,向世人宣揚福音。我們看到了全球化帶來貧富懸殊加劇,正是我們投入福音濟貧事工的機會。我們看到在工作壓力下,心靈空虛的民工,這也是我們以福音關懷他們的機會。我們看到成千上萬的年輕人迷失在網上,這就是神所帶給我們傳福音的機會。讓我們把握住一切機會,順服聖靈的帶領,讓神的手做工。教會不會因全球化而衰弱,反而是能將神國度擴張到更大的範圍。
參考文獻
1. 維基百科。全球化。Retrieved at 5/30/2009 from: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8%E7%90%83%E5%8C%96
2. 湯馬斯•佛里曼。《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紀簡史》。楊振富/ 潘勛譯。(臺北:雅言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P15
3. 李明依。CD專輯「不是演戲」。電視廣告主題曲「喜歡有什麼不可以」。Retrieved at 5/30/2009 from:http://zh.wikipedia.org/wiki/李明依
4. 游偉業。“建立差傳教會和差會回應全球化的挑戰”。《華傳路》。Retrieved at 5/30/2009 from:http://gointl.org/?q=gointl/magazine/56/node/738
5. 杭廷頓。《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黃裕美譯。(臺北:聯經,1997)。P5
6. 基督日報。《文明的衝突》作者亨廷頓去世 預警基督教與伊斯蘭文明衝突。Retrieved at 5/30/2009 from:http://gospelherald.com/news/cul-10979-0/
7. 阿斗。網路時代,做!做!做!。Retrieved at 5/31/2009 from:http://blog.roodo.com/hsliou100/archives/3887807.html
8. 王永信。中華民族的最後轉捩點(五)-信徒七項挑戰與責任。真理報。Retrieved at 5/31/2009 from: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117/0306pf04.htm
9. 阿斗。生命的傳承在網上。Retrieved at 5/31/2009 from:http://blog.roodo.com/hsliou100/archives/3934023.html
10. 滕張佳音。《揭開張大衛共同體密謀﹣耶青在中國》。Retrieved at 5/31/2009 from:http://hk.cgner.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kyc0001&catid=1:2008-10-25-02-37-53&Itemid=7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
-
「衝鋒陷陣」是一部以運動為背景的勵志片。片中探討黑白族裔,如何捐棄成見,合作致勝。兩位教練在領導上所扮演的角色,值得我們學習。 空降而來的領導力的影響與情境的變化 在1970年代,正是黑人民權意識高漲的時代。位於美國中南部的維吉尼亞州,居民的觀念還是很保守。那裏的一所高中的美式...
-
兒子的與趣與我對他的期待有段差異,我期待他多讀點書,他卻非常喜歡玩Lego。我叫他過來聽我講故事,他卻叫我陪他玩Lego。我對Lego本來沒有任何成見。但兒子常常把細細小小的積木散得一地,收的時候卻要我幫他收。有時不小心一腳踩在尖尖的積木上,忍不往要罵上兩句。看著玩具箱內積滿了幾...
-
考驗對於一個產品達於完善是必須的,越加嚴格的品管,越能製造出高品質並耐用的產品。跟隨主的基督徒、在地上成為神見證的教會,同樣地也需要經過神的考驗。我們有興趣知道,對於神兒子主耶穌,難道考驗也是必要的嗎?從本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身為神受苦的僕人所經歷的考驗。這內容出現在三卷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