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呼召與獻上- 帶職侍奉者的使命
一生都要面對的問題
我們活下去的目的是什麼?
你曾問過自己這問題嗎:為誰辛苦為誰忙?
我們渴望能確定一切的努力,正在實現自己之所以來到世上的目的。如果我們不能滿足這個更深刻的需要,其他一切的財富、成功、名望都變得空洞而微不足道。
一輩子都在問的問題:人生的意義
30歲的人,面對每日生活的殘酷的真相,就會開始會問:我努力的目標,早就超過了滿足父母的期望、獲得同儕的肯定、與滿足物質生活需要的層面了。我這一生到底要得到什麼?
人過中年,理想性已經漸漸消失。能做什麼,似乎已經定型。該得到的已經到手、其他的大概也得不到了。面對的是更激烈的挑戰:我是否就這樣過了一生?
老年人回顧自己的一生,更常問的是:我這樣活過一次有何意義。我所得到的成功是真實的嗎?我所付出的代價交換來的成果值得嗎?
什麼是上帝要我做的事?
我們一生,在內心深處都在追尋一個比自己更偉大的目標。只有這個更崇高目標,可以激勵我們達到單憑自己絕無可能達到的境界。
祈克果寫道:「重要的是認識我自己,看見上帝真正要我做的事;重要的是發現一個我所追求的真理、一個我能夠為之而生、為之而死的理念。 」他認為呼召是自我身份的認定。
分享一首詩:我是誰? (潘霍華)
我是誰?他們常常告訴我----
我會鎮靜地、愉快地、從容地,邁步走出牢監,
就像一個鄉紳走出自己的莊園。
我是誰?他們常常告訴我----
我習慣自由地、慈祥地、清楚地,
對獄卒談話,
似乎是我在發號施令。
我是誰?他們常常告訴我----
我曾平靜地、微笑地、自豪地,
忍受那不幸的日子,
好像常勝不敗的人。
我真的像別人所說的那樣,
還是僅僅像我自己對自己的認識那樣呢?
緊張、渴望、懊喪,猶如籠中之鳥,
呼吸艱難,好似一雙手扼住我的喉嚨, 渴望色彩、鮮花、鳥鳴,
渴望柔聲細語,睦鄰友好,
預料有巨變而輾轉反側,
為遠方的朋友無可奈何的顫栗,
困倦而徒勞地祈禱、思考、做事,
萎靡不振,隨時準備向這一切告辭。
我是誰?是這個人、還是另一個人?
難道我今天是一個人,明天又是另一個人嗎?
難道我同時是這兩個人?在別人面前道貌岸然;
而在自己面前卻是卑劣的懦夫?
或者,在我的內心世界裡我像一支敗軍
倉皇逃避已獲得的勝利?
我是誰?這孤寂的問題嘲笑著我。
然而,不管我是誰,
主啊,你知道, 我屬於你!
呼召是什麼?
「呼召」是什麼意思?呼召就是神毅然決然地呼喚我們就近祂,以至於我們對全人、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及擁有的每一樣事物,都投註一種特殊的忠誠及活力,在生活中回應祂的呼召並事奉。
自我身份的認定來自於明白神對自己的呼召
每個人一生都要尋求神的呼召,不管是全職傳道人,或是帶職侍奉的弟兄姊妹。
為何帶職侍奉也需要神的呼召呢?明白自己所作的服侍是從天上來的召命,就不會反悔、退縮。
求救者轉變成跟隨者:因為主的呼召
瞎子巴底買的故事:
「耶穌同門徒並許多人出耶利哥的時候,有一個討飯的瞎子,是底買的兒子巴底買,坐在路旁。他聽見是拿撒勒的耶穌,就喊著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 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他卻越發大聲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哪,可憐我吧!耶穌就站住,說:叫過他來。他們就叫那瞎子,對他說:放心,起來!他叫你啦。瞎子就丟下衣服,跳起來,走到耶穌那裡。耶穌說:要我為你作什麼?瞎子說:拉波尼,我要能看見。耶穌說: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
呼召是神來尋找我們,就像主耶穌呼召瞎子巴底買一樣,是主在呼召他。我們尋找生命的目的,不是靠我們千方百計去尋找,而是神主動呼召我們。因為神要在我們身上完成祂的目的,不是我們自己想完成理想。
主呼召門徒
彼得、安德烈:「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 「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 」(太4:19)
馬太:「耶穌從那裡往前走,看見一個人名叫馬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太9:9)
腓力:「又次日,耶穌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見腓力,就對他說:來跟從我吧。」 (約1:43)
主要與次要呼召
當我們回應神的呼召的時候,我們必須將我們全部的生命,我們全部的工作,我們全部的所有,都奉獻出來,讓神來掌管使用。神的呼召是包括 兩方面的:
主要呼召是我們聽從基督呼召,完全跟隨祂、為祂而活,完全對祂負責;
次要呼召是在我們生活的所有層面,對任何人、地、事、我們的思想、言語、生活、行為,都是完全為祂而作。
天主教誤解:高舉靈性、貶抑世俗
對於呼召的回應,我們常犯兩種錯誤。天主教(Catholic)的錯誤是不覺得我們生活的所有層面都是被召。所以他們認為只有在教會全時間屬靈的工作才是被呼召。在中古時期,只有神父、修道士、修女才算被呼召。馬丁路德改教時說,不管神父或修道士的工作是如何神聖或是辛勞,在神的眼光中,與農夫在田野的耕種、及婦女在家裡做家事,都是一樣的寶貴,因為大家都是憑信心來做。所以不要覺得你的工作瑣碎沒有意義,因為你是被神呼召做你目前的工作。
更正教的矯枉過正:強調世俗、忽略屬靈
但是更正教(Protestant)的錯誤卻正好相反。他們將一般工作的責任及使命,看成就是神的呼召。所以工作不再是為神做的,乃是我們對公司及社會的責任。我們的呼召是來自公司或社會,而不是神。這兩種的錯誤,都必須避免。
日常工作的責任不自動成為神的呼召,每日例常的工作不自動等於服事神。差別在於做事的人,是否明白自己是蒙神呼召來為他而活的人,工作是為神而作的。先要知道主要呼召,自己成為一個跟從神的人。再談次要呼召,將一切所言、所行讓神來引導。
廣義的呼召
從廣義而言,每一個基督徒都是被神呼召成為祂的祭司。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10)
這教訓強調每一位信徒在神面前都有祭司的身分。我們既然蒙神揀選,被耶穌的寶血洗淨,就都領受神所交付我們宣揚祂福音的使命。沒有一個基督徒應置身於祭司的使命之外。什麼是祭司的工作呢?祭司站在人與神之間,協助人獻上認罪悔改的祭,為人向神祈求赦免,並宣布神的赦罪之恩。
在西乃之約中,神吩咐:「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19:6)。要求以色列民身為神的選民,就當從世界敗壞的風俗中分別出來,在神的面前成為祭司,帶領萬民歸向神。這祭司的呼召也臨到每一位蒙恩得救的基督徒身上。
特別的呼召
但是每一個人如何個別的活出神的榮耀,這是神對個人的呼召。
「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羅1:1)
「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 」(徒13:2)
這節經文告訴我們狹義的個人呼召的定義。呼召是神對一個人特別的揀選,為了要完成神特定的工作來榮耀神。每一個人,必須清楚自己從神來的呼召,神呼召我們在地上如何完成祂的工作。
教會需要帯職與全職事奉
在專業分工細密的現代社會,教會的事工也越來越繁雜,要牧養眾多會友,又要管理教會大小事工。大部分的教會一旦成長到某種程度,就會聘請全職傳道人來牧養教會。
今天教會的全職牧者相當於初代教會的長老或監督,他們需具備的恩賜是:治理、教導、牧養、護教。並不是每位信徒都有這些恩賜,教會領袖也是神經過嚴格的標準挑選,他個人也順服神的呼召,經教會承認印證,才能承擔帶領群羊的重任。
教會中帶職與全職事奉者不存在階級的高低,每個人從神領受的恩賜不同,只要順服神的呼召,善加發揮自已的恩賜與同工彼此配搭服事,必能同心建造神的教會。全職帶職兩者在教會事奉的關係乃是按恩賜配搭、分工合作的原則。
呼召帶來生命的熱情
「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裡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 」(徒20:23~24)
一個人有呼召,就會有熱情。為什麼在這麼多的打擊和挫折中,他們仍然能堅持下去?因為他們都有清楚的呼召。所以,當你有心服事神的時候,先順服神在你身上的主要呼召,為祂而活。再尋求以何種工作來服侍祂。
呼召帶來神的榮耀
沒有一個事工一開始就是偉大的。每一個偉大的事工,一開始都只是來自於簡單回應神的呼召。
德蕾沙修女的見證:一開始並不是要建立一個世界級的機構,她只是走出高牆,開始幫助印度街頭垂死的人,回應神給他的呼召。沒想到幾十年後,傳愛修女會成了世界上最知名的教會機構之一,她還到諾貝爾和平獎
戴德生回應神的呼召,一生奉獻給神。向中國人傳福音,影響了一百五十年中國教會的發展,以及他們一家六代子孫。
一個人要活得榮耀,就要活出神對他的呼召。神對每一個人,都有一份特別的呼召。這個呼召是給你的,而且也只有你能活出來。你不要去做神沒有呼召你的事,你要做的是:神呼召你的事。
明白神的呼召
要明白神的呼召,不需要每天問我的呼召是什麼?只要我們專注的敬拜神,服侍神,跟神有親密的關係,聖靈很自然的會向我們說話。
如果是出自於神的呼召,感動不會消滅,反而會越來越清楚。
彼得的例子:他並沒有一直問我的呼召是什麼?而是有一天耶穌來到海邊,呼召他跟隨他。
保羅的例子:他並沒有一直問我的呼召是什麼?而是在大馬色的路上,與耶穌的相遇,耶穌呼召他成為外邦人的使徒。
摩西的例子:他甚至已經放棄了他的呼召。有一天在如同往常一樣外出牧羊時,神在荊棘火焰中,再次呼召他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
亞伯拉罕對呼召的態度
「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 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 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 因著信,連撒拉自己,雖然過了生育的歲數,還能懷孕,因她以為那應許她的是可信的。 所以從一個彷彿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孫,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海邊的沙那樣無數。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 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 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 (來11:8-15)
當神的呼召臨到,總是充滿困難和挑戰的。亞伯拉罕的回應是憑信順從。
以信心回應神的呼召
回應神的呼召,必須跨出信心的步伐,如同彼得離開船身,行走在水面上。
回應呼召總是冒險的。但是,不回應呼召是更大的冒險。因為,我們將錯失活出神的榮耀的機會。誰給每一個人都有活出榮耀的機會,但是,只有勇敢踏出信心腳步的人,才能得著他。
當一個人只為自己活時,就會專注在自己的問題上。於是生命被各樣的問題充滿。當你的生命專注於神的呼召時,生命才有是有意義。因此,基督徒不要為自己活,為你的呼召而活!當你為你的呼召而活,你的生命將找回熱情,你會有榮耀的一生!
帶職侍奉在教會事工上的貢獻
1. 分擔牧養管理與領導的責任:帶職信徒中具牧養、管理恩賜者,可以擔任長老或執事分擔全職事奉者重擔。
2. 是教會事工主要的執行者:全職牧者主要功能是以傳講聖道及掌握教會屬靈的方向。若事必躬親必然虧損祈禱、傳道等更重要的事。全職牧者應扮演領導角色,由帶職事奉者實際執行。
3. 是教會經濟的供應者:教會事工的推動少不了財力的支援。宣教及慈惠的事工尤其需要長期穩定的支持。帶職者忠心的奉獻是不可或缺的。
4. 是接觸未信者的橋樑:帶職者分佈社會各階層,與社區內的福音對象直接交往,是福音工作的第一線。也是邀請慕道友進入教會的橋樑。
5. 藉著專業投入宣道工場:回教、佛教、及相信無神的世界是今日未得之民最多的地方,也是宣道士最難進入之地。但他們卻觀迎能夠協助當地教育或經濟發展的專業人士。值得帶著大使命的專業人才投身此帶職宣教事工。
6. 是信徒事奉的榜樣:平信徒事奉不僅需要牧者鼓勵,也要其他帶職事奉者成為學習的榜樣。出於同儕的規勸較不易造成彼此關係緊張。
7. 是將來進入全職事奉的準備:當教會事工加重需要聘請全職傳道人時,最好的人選是已經長期投入、又對本教會有深刻負擔的帶職事奉者。帶職事奉是將來獻身成為全職傳道最好的在職訓練。
在文化使命上的貢獻
1. 教會的事工不限於教堂的四面牆內,整個社會都是宣教的工場。基督徒對文化的影響是使人看見信仰的具體呈現,是宣教的預工。文化使命應在教會的統合下進行,以福音為最終目標。與其個人單打獨鬥、力量分散,信徒應該在教會中,或眾教會之間,整合肢體力量、形成共識,作有組織的推動。
2. 是信仰對社會的見證:整個社會對神的認識,並非從教義研究或聖經閱讀而來,而是從觀察周圍基督徒的表現而來。基督徒在社會上活出基督的生命比單用口傳講更能說服人。
3. 能應用聖經的原則管理世界:神的國度是神的權柄可以臨到的地方。它的範圍不限於教會之內。廣大的基督徒分佈在社會的各個崗位。以神國的原則待人處事,相當於把神國的影響擴展到世界裡去。
4. 能對文化的更新發揮影響:有時我們憂心這世界文化的敗壞,對文化採取隔離或逃避的態度。卻忘了基督徒身為社會的一份子,對挽回敗壞的風俗也有一份責任。當信徒同心對惡俗發出批判的聲音,必能成為社的良心,產生振聾啟瞶的作用。
5. 運用在職的力量影響公共政策的製定:錯誤的公共改策對社會的傷害比個別的罪行更加嚴重。在社會各界位居要津、掌握大小權力的基督徒,若能對政策的製定、或媒體的言論,發揮集體的影響力。使合乎信仰原則的法案獲得通過,是信仰明顯的見證。
結論
今日宣教的工作存在眾多機會,整個宣教工場對教會所提供服事的期徒也相當大。教會需要培養一群忠心又有見識的工人,投入廣大宣教的禾田。
神國的人才儲備在深具潛力的帶職事奉者中。這群生力軍隱藏在教會的各個角落,等待恩賜被發掘。
鼓勵更多的信徒接受神的呼召,在帯職事奉中裝備自己,聽侯神的差遣,承擔神國重任。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
詩歌:真愛
施孝榮弟兄唱
若世間真有一種愛,能滿足人最深情懷,
無限量像洋海,不改變比堅崖,救主耶穌祂就不必來;
黑暗裡,祂聽見我嘆息,我悲哀,
一路上,祂看見我徘徊,我無奈。
因著愛,祂不能再等待,從天來,走在人世塵埃,
尋找我,不懈怠;忍飢渴,受苦害;
被掛木上,清償我罪債;
經死亡,祂復活,進我靈,作主宰,
與我聯合,使我心滿愛。
這世間我得到真愛,是耶穌,那全勝的愛,
無限量像洋海,不改變比堅崖,真摯、無價、恆久且不衰;
我日子祂同在,我道路祂領帥;
我的主,我的愛,我愛你到萬代。
若世間真有一種愛,能滿足人最深情懷,
無限量像洋海,不改變比堅崖,救主耶穌祂就不必來;
黑暗裡,祂聽見我嘆息,我悲哀,
一路上,祂看見我徘徊,我無奈。
因著愛,祂不能再等待,從天來,走在人世塵埃,
尋找我,不懈怠;忍飢渴,受苦害;
被掛木上,清償我罪債;
經死亡,祂復活,進我靈,作主宰,
與我聯合,使我心滿愛。
這世間我得到真愛,是耶穌,那全勝的愛,
無限量像洋海,不改變比堅崖,真摯、無價、恆久且不衰;
我日子祂同在,我道路祂領帥;
我的主,我的愛,我愛你到萬代。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門徒操練課程] 向著標杆直跑
作戰的士兵需要知道自己為誰而戰。
賽跑的運動員,為了得獎而苦練。
學生十年寒窗,為了要得到學位。
基督徒活在世上的標竿為何?
任何一個人都需要找到一個可以為之生,也為之死的人生目標。如果沒有,我們就會在世俗的潮流中迷失!
你人生的標竿
你有明確的人生標杆嗎,還是不知道自己一生奮鬥是為什麼?
你人生的標杆是不是具有永恆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是否腳踏實地的活出我們人生的標杆?
保羅的人生態度:向著標竿直跑
「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 已經完全了; 我乃是竭力追求, 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 或作: 所要我得的)。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杆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12-14)
保羅要得著什麽?
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
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基督耶穌之所以得著保羅,是為了成就他呼召保羅的使命。以下就是他在亞基帕王面前見證時所說的人生的使命:
「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 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 從黑暗中歸向光明, 從撒但權下歸向神; 又因信我, 得蒙赦罪, 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 」(徒26:18)
思考一下馬拉松賽跑
參賽的人三至六個月之前就在預備
設計全程。安排自己的速度。
思想準備:耐力,長期奮鬥。
策略:知道什麼時候衝刺、保留體力、超前、等候。
訓練:耐力、體能保存。開始不是關鍵。
馬拉鬆的預備:
訓練計劃持續進行
特別注意較弱之處,力求改進。
選手為比賽必須有周詳的計劃。
在比賽進行中必須堅忍到底。
持續不是一時的,而是繼續持續下去。開始時的稍微落後不必太介意
攻克己身,叫身服我
「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 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4-27)
以一生的宏觀視野,來預備服侍主
有成效的領袖不斷的以一生的宏觀視野來理解他們的事奉。
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 」(路14:28-30 )
或是一個王出去,和別的王打仗,豈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萬兵去敵那領二萬兵來攻打他的嗎?若是不能,就趁敵人還遠的時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條款。這樣,你們無論什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路14:31-33 )
成為主門徒,需算計一切代價。
如何一生持續?
Stephen Covey所著的《成功者的七個習慣》中有兩個觀點
習慣#1: 產品與產能的取捨(P + PC balance)
金鵝與金蛋的取捨,要立刻多取蛋,將鵝殺了,以後再也沒有蛋。
當我們知道要得到最高的效益,就必須全面分析好壞利益,做正確判斷。
真的果效是產品與產能兩件相關事達到平衡,所產生的功能:
重視金蛋的後果,可能會失去產蛋的能力。你的生活是否正遭遇這種情形?拼命生產,但卻不想再做下去了。
另一方面我們要考慮的是,如果不重視產品,立即會遇到的問題是:失去維生之道。
所以,你及你個人的發展,是你帶進你事奉的最大資產。
個人的發展+事奉的發展 = 續久有成效的基礎。
習慣#2 以終為始
在開始就將終點置於心中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目標:至終完美
方法:終身發展塑造(a lifetime of development)
應用:
了解發展需要時間。
設一目標,至終完美。
就在現在,建立基本習慣與紀律。
在非常時期,由他人身上學看法/視野。
設立中程目標,年度成長目標。
沿途評估進展情形。
跑盡當跑的路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8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4:7-8)
人生的終極見證:打過美好的仗、跑盡當跑的路、守住所信的道
至終完美的六個特徵
- 他們至終保持個人與神之間活潑的關係
- 他們終身持續學習,並能從生活中與各種不同管道學習。
- 他們的性格上可見證出效法基督的樣式。
- 他們在生命中活出真理,由他們身上可看出出自神的信念和應許是真實的。
- 他們的人生留下一或多種終極貢獻。
- 他們有逐漸明確的人生終極感 (sense of destiny),並能見到部份或完全實現。
人生終極感 (sense of destiny)
有成效的領袖顯露出對其人生終極感日漸增加的覺醒。
「人生終極感」是由一經驗或一些經驗產生的內在堅定信念,是當經歷神以特別的方式介入此領袖的生命時產生的,顯明神特別的目的。
有時在經歷的當時便有所知
有時需再回頭看,當我們追溯分析人生經歷時,才發現在連續的經驗中所顯出的意義。
有關人生終極感的經文
「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他心存誠實的人」(代下16:9)
「我在他們中間尋找一人重修牆垣,在我面前為這國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滅絕這國,卻找不著一個。(結22:30)
「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斯4: 14)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6:8)
人生終極感
我們心中的疑問:神有多熱切要告訴祂的領袖一些關於他們未來的事呢?神是否希望對祂的領袖,顯明與其未來有關的事?
神希望將有關我們人生的終極、期望及生命目的告訴我們嗎?
神向耶穌顯明:「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子憑著自己不能做甚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父愛子,將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指給他看,還要將比這更大的事指給他看,叫你們希奇。」(約5:19-20)
神也希望向我們顯明相同的事: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 」(約14:12)
人生終極經驗的種類
間接由他人而來,例如:
1.按手,就像撒母耳膏大衛一樣。
2.預言性話語,就像撒母耳的話。
3.父母的行動,就像摩西被父母隱藏。
也有可能來自神的預備,例如:
1.神全權的預備,就像你在那生,什麼時候生。
2.巴拿巴是生在居比路的猶太人,與外邦人有關聯。
3.保羅生長在大數,為一文化城。他又是羅馬公民,預備他成為一位優秀的跨文化宣教士。
4.以斯帖在巴比倫,當逼迫時在王宮裡,正好扮演拯救神子民的關鍵角色。
神的賜福
約瑟和但以理,所做的事,都有神賜福。
人生終極操練模式:預備
預言、命名、禱告、約(誓言)、信心的行動、屬靈傳承、出生情況、生命的保全、傳承的傳統、父母帶給孩子的終極感,這些事一般是你無法控制及互動的事。
人生終極操練模式:顯明
啟示性作為、啟示性的夢或異象、啟示性預言、神的肯定、環境的肯定、顯著的事奉禱告、事奉經驗、對神作為或賜福、明了神手所做的工。你對這些經歷的回應,對它們的實現將非常關鍵。
人生終極操練模式:實現應許的應驗、異象的實現、預言全部或部份實現、神的肯定、他人的肯定。這些人生終極感的應驗,有時幾乎是一種「等著應許實現」的感覺,等著看神成全出祂所說出的事。當這些事成就之時,就是我們獻上讚美及感恩的時候。
看一下約瑟的人生終極操練
- 年輕時的夢:留意約瑟如何面對處理它們
- 早期發生的事件及情境:身為受寵的孩子,他父親對他說了什麼?
- 在埃及為奴:他心中想的是什麼?
- 神在他生命中的賜福
- 約瑟人生終極的實現
- 晉身為僅次於法老的第一人,法老的左右手。
- 哥哥們的來到、父親的來到。
- 為了這樣的日子,神做了什麼來預備他?
約瑟生命中可學的功課
請找出他人生的:轉捩點、測試模式、家庭影響、神的左手作為、人生終極、神的肯定、等待神的時間、孤立、人生經驗的匯聚整合。
看一下你的人生終極
我們多半是在人生終極預備及顯明的階段,任何的終極實現多僅是一部份。
繼續維持一有關人生終極的記錄。並特別將預言性話語存檔。尋求神的確認與肯定。
你能預期你的人生終極將會一一實現嗎?
你有一個確定的人生目標嗎?
為成功、成名、追求享受?
還是活出主在你身上的心意。
目標合乎神的心意嗎?
這個目標具有永恆的價值嗎?它合乎神的旨意嗎?
約翰福音5:10說: 「我父做事到如今,我也做事。」主耶穌留心聽父的指示,父做祂也做。父吩咐的事,祂就順服。
約翰福音14:12說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 。」
父的工作,就是主的工作,也就是我們的工作。我們願意像主一樣順服嗎?
我們是否腳踏實地的為著這標竿而活?
「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 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9:24-27)
我們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
- 我人生的一切努力是不是朝向這個標竿?
- 我是否裝備自己為要達到這標竿?
- 我現在的生活,是否一步一步更接近這標竿?
結論
願有一天我們都能對主說: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 」
這就是我們最終盼望的實現。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嘆息勞苦中的盼望
上一周吸引全世界目光的大事就是:智利的33礦工全部獲救。這在災難救援的歷史上是件奇蹟,也是感人至深的事。他們深陷六百多公尺的地下,躲在一個避難的空間,通道全部崩塌,被堅硬的巨石所阻擋。上面的搜救人員找了他們17天,判斷他們大概凶多吉少。但是出乎意料的,竟然他們順服工頭的帶領,很快的組織起來,決心用盡一切方法活下去。這個過程充滿了衝突、與失望。他們曾經爭吵、經歷過分裂,甚至打架。最後工頭的一句話讓他們順服下來:「要活下去就要團結起來,要不然我們全部都會死在這裡。」這也給我們一個寶貴的教訓,支撐我們活下去的力量是什麽?是盼望。我們知道再忍耐一下,我們就要重見天日了。這個痛苦是暫時的,將要來的賞賜是榮耀無比的。為了這個榮耀的盼望,我們能夠忍耐等候、努力的活下去。
成聖的過程充滿了困難,常常我們會落入失望當中。讓我們能持續走下去,不致失望的因素就是:我們得到了賜生命聖靈的幫助,讓我們能順服聖靈、出死入生。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我們得到了兒子的靈,聖靈在我們心中感動我們向神呼喊:阿爸父。
兒子的靈
「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是欠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活著。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因為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8:12-16)
在上一次信息中我曾經提到,信主的人有兩種力量在牽引著他。一是肉體的引誘、一是聖靈的引導。我們既然已經信主,就從罪惡的權勢中脫離。我們可以靠著聖靈的幫助,一步一步治死肉體,也就是不讓肉體的引誘在我們身上發生功效,如此我們就能脫離死亡權勢的控制,得以活在神的面前。這就是我們這群信主的基督徒的所要走的成聖的道路。
信主不單是地位的改變,從原本敗壞罪惡的權勢脫離。更是個關係的改變,我們與父的關係從仇敵變成父子,我們與他的感情從「恨」轉變成「愛」。因著地位的改變、以及關係的改變,帶出了生活的改變。聖靈賜給我們生命的力量,讓我們有能力活出合乎主心意的生活來。這就是從稱義到成聖的過程,我們能夠堅持下去的力量。
十四節說:「因為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句首有個「因為」是表示本句是上一句的原因。我們如果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為什麼?因為凡能順從聖靈引導的人都是神的兒子。兩者有什麽關係?我們是神的兒子,表示我們有從神而來的生命,這新生命讓我們能夠順從聖靈引導。所以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是:我們先從神得生命,作神的兒子,然後才能順服聖靈的引導,活出成聖的生命來。
「作神的兒子」與過去「不是神的兒子」有什麽不同?
過去我們不是神的兒子,如今因著耶穌基督成了神的兒子。如今,我們不再是身不由己的奴僕,我們不再是被黑社會老大威脅的小嘍囉,我們已經脫離了過去那身不由己的地位了。今天,我們身份已經轉變了,我們成為神的兒子了。我們有什麽把握知道自己是神的兒子?因為我們在生活上,願意被聖靈引導。「凡被神的靈引導的,就是神的兒子。」過去我們不受神的靈引導,任性放蕩、我行我素。以為自己自由自在、不受約束,其實是罪的奴隸。但是如今我們被基督的寶血所贖回。我們與神的關係改變了。祂是我們的父神,我們領受了從他而來的聖靈,住在我們心中。與信主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成了一個願意順從聖靈的人。過去我們不知有聖靈,也不服聖靈的引導。如今卻知道聖靈就在我們心中,祂時時刻刻看顧我們、保護我們。我們願意順服他的帶領,體貼他的心意。
就如同羊順服牧人一樣,我們也聽牧人的聲音,跟從牧者的腳步。這就是我們與過去不同的地方。不信主的時候我們不能聽從神的話,不願順服聖靈的引導。像是個流浪在外的浪子,或是在曠野漂流的迷羊。如今我們願意跟從主,順服聖靈的引導,這就表明了我們的生命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我們也能夠知道自己已經有了從神而來的生命,我們已經是神的兒子。
是神的兒子我們會有何表現?成為神的兒子後,我們與過去最大的不同就是願意順服。從主耶穌的身上我們也看到了神兒子的表現就是甘心順服。祂在十字架上承受了極大的痛苦,甚至在臨死前大聲呼喊:「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當你聽到這句話,可能或懷疑神這麼愛祂的兒子,怎麼會離開祂呢?是否可能耶穌不是神的兒子。我們看到了耶穌雖然經過了極大的痛苦,在為我們擔罪,與父遠離的時候,發出痛苦的呼喊。最後他仍然向神發出:「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的手裡。」祂真是神的兒子,即使受到極大的痛苦,也不懷疑神是祂的父。所以在祂斷氣以後,一位百夫長看到耶穌這樣喊叫斷氣,心中感動說出了一句話:「這人真是神的兒子!」我們知道自己是神的兒子嗎?我們在經歷痛苦絕望的時候,仍然不會懷疑神是我們的父嗎?即使遭到神的管教,我們仍然完全的依靠神嗎?被父親責打了之後,轉身跑掉的不是真的兒子。被打了之後,仍然抱住爸爸,哭著呼叫爸爸,的才是真的兒子。你與天父的關係是什麼呢?你願意順服他,能從心中呼叫阿爸父嗎?
我們對神的關係變了
我們怎麼能感受到聖靈在我們生命中的改變呢?首先我們能夠看到自己對神的關係變了。十六節說:「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過去我們不信主時,活在罪中,在律法的咒詛之下。我們惹神憤怒、與神遠離、難逃最後的審判。我們就像犯罪後的亞當,想遠遠地躲開。心中為自己解釋,不願承認自己的罪。雖然嘴硬,其實我們的良心卻非常清楚的告訴我們,我們已經得罪神,再也得不到真正的平安。我們活在一種罪咎之中,不敢面對自己、不敢見神。過著自欺欺人的生活。這是我們不信主時落在罪中的可憐的境況。我們不願讓神當我們的主人,逃避神的眼光,卻躲避在罪的權勢底下,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我們活在罪中過的生活自由嗎?一點也不。簡直就是個奴隸,是罪的奴隸。奴隸的心態就是沒有自由,一切的行為都是被迫的。我們活在害怕之中,害怕神的憤怒、害怕神的審判,對將來一點也沒有盼望。
然而神改變了我們,在我們信主的那一刻,聖靈保惠師進入了我們心中。我們與神的關係被改變了。過去我以為神是個嚴厲的審判官,隨時準備將我丟入地獄。然而我卻不知道神日夜切切盼望我回頭。在我還悖逆祂的時候,他就差遣他的兒子耶穌基督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我以為他是個嚴厲的暴君,卻不知祂是個願意赦免我罪過的慈父。當我們明白了父神的愛,我再也不要活在過去那種,畏懼審判、逃避神面的生活了。而是從心中發出對神的贊美。我的心已經變了,是聖靈保惠師改變了我。過去我根本不敢向神禱告,將自己的罪帶到神面前,求祂赦免。如今我受到聖靈保惠師的感動,我看到了父神慈愛的面光。我像一個歸家的浪子。從心中向父神發出呼喊:「阿爸!父。」這是人世間最自然的呼聲,就是兒子叫自己的爸爸。不需要掩飾、不需要畏懼。這個心態轉變,完全是聖靈保惠師在我們心中動工,我才可能對神發出從心中自然而來的,完全的依賴。兒子不會懷疑自己的父親、兒子不會逃避自己的父親。我們能夠從心中感受到父神與我們如此親近的父子關係,這就是聖靈保惠師在我們心中做工的果效。
我不再害怕、我不再逃避、我不須偽裝。我毫不懷疑父神對我毫無保留的愛、與對我完全的赦免。我們是神的兒女,只是聖經中寫的理論嗎?還是你你曾經親身經歷到自己與父神如此親近的關係?在聖靈保惠師的引領之下,我們與神的關係不再是來自於外界的定義、冷冷冰冰、死死板板。而是一個出自內在的親身經歷、活潑的關係。當我們叫:「阿爸父」時,我們一點也不感到羞愧,我們心中也不存畏懼。因為我們知道祂與我的關係,更甚於肉身的父親。我們每日活在他的面前、與祂交談、聽祂的話語。什麼人間的關係能親如父子呢?我們是否能從心中發出這樣的呼喊呢?
這種親近的父子關係是我們能夠親身經歷的。一旦經歷過就不會再懷疑。有誰會懷疑自己親生父親的愛呢?中國人是個重視孝道的民族,我們對自己的父親敬畏有加,卻比較無法感受到親愛之情。雖然我們肉身的父親並不完全,仍然有人的限制。然而我們卻從自己父親的身上,看到了父神的形象,就是集威嚴與慈愛於一身。愛我們的父神是個願意向我們張開雙臂的神。他主動地從曠野中將我這隻迷失的羊尋回,又差遣聖靈保惠師住在我們心中。我們自己的靈能夠感受到天父與我們親近的關係,住在我們心中的聖靈更進一步帶領我們更親近神。祂帶領我們毫無畏懼地來到父神面前,讓我們的甘心順服、全然依靠我們的父。兩方面的證據,讓我們明白我們與父神的關係是確實的。
與主同受苦,同享榮耀
「17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
兒女與後嗣的意義稍微不同,兒女表示生命相連的關係。後嗣強調將來得以繼承天上產業的關係。我們即是神的兒女,就有後嗣的地位。將來父家一切的豐富是為我們預備的。我們是與基督一同承受神所要賞賜給我們的豐富。神如此看重我們,讓我們藉著基督,將來得以與祂一同繼承天國的基業。神要分給基督的美好福分,我們也能同得。我們今日在地上與基督一同受苦,將來就能在天上與他一同享受榮耀。
這苦是與基督同受的,更可以說是為基督的緣故受的,不是自作自受。基督在地上受盡了人間的痛苦,他被厭棄、如羊羔牽到宰殺之地,祂默默忍受罪人對他的虐待。他受苦是因為了承擔我們的罪。我們今天是否願意與基督一同受苦呢?我們常會感受到,活在今日的世界,好像要為主受苦,已經是個不容易遭遇到的事了。大部分的時候我們是為自己的錯誤受苦,為生活的缺乏受苦。但是我們從何處顯出自己曾為主受苦呢?
今天主仍在人世間受苦,世人對主的排斥依然存在,不信的世代對基督福音的厭惡,仍然有增無減。教會是主的身體。教會受傷,就是主受傷。教會不合、爭鬧,主耶穌的心在淌血。我們有沒有感受到主的痛心?我們願不願意分擔主的痛苦?也就是活在今天的我們,不要把受苦當成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當我們願意背起十字架跟從主的時候,就能感受到這世界對主的敵視,也能親身感受主所受的苦。不要讓主單獨忍受,我們與主同擔痛苦。期待有一天主榮耀降臨的時候,我們也得以與祂同享天上的榮耀。
這將來的榮耀對你來說是件虛幻的應許,還是必然會發生的事實?我們在地上如何生活,就表示了我們對這榮耀期待的態度。我們如果繼續以自我享受為中心,不肯與主同受苦。就表示我們根本不期待將來能與主同得榮耀,也根本不信主的應許是真的。你對於將來的榮耀,是熱切期盼、或無所謂呢?
現今的苦楚不足介意
「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成聖的道路充滿了艱難,常常要抵抗罪的引誘,與魔鬼的攻擊。因為肉體還在,我們常因為軟弱而跌倒,這對我們來說是個無法逃避的事,也是個一生要面對的考驗。然而我們為什麼還能一直走下去,不至於放棄。乃是因為我們見到了將來要顯給我們的榮耀。將來的榮耀會是什麼,也就是前一節所說的,父神所賞賜給我們、與基督同得的榮耀。所有基督的豐富、基督的榮美、基督的權柄,我們都有份。這是不是你所期盼的?很多人不相信這些應許是真的會實現。他們相信只有抓在手中的才是真的。他們用行動拒絕了基督的十字架,同時也放棄了將來要得的榮耀。
我們活在今天的現代人,常常想要立既的享受。當我們心中想要得到什麽的時候,往往沒有耐心多等一下。例如,我突然感到嘴饞,就想立刻大吃一頓,不在乎將來會不會身體健康受到損害。當我遇到了一些不如意的事,就想借酒澆愁、來麻醉自己。這就像吸毒的人毒癮發作了,就想立刻得到毒品,吃下去之後,馬上飄飄欲仙,不管將來身體會不會受到損害。我們想到的是現在、立刻得到滿足,至於將來才會實現的應許,則被認為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誰知道未來會怎麼樣?有誰願意為主的緣故,犧牲今生的享受?是什麼力量讓我們能夠忍受今生的苦楚,在困難中撐下去。
18節說:「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讓我們撐下去的力量是將來的榮耀。主給我們的應許是:將來與基督同享榮耀。這個榮耀大到一個程度,就算今生投入一切的努力都值得。真的有人願意放下一生最寶貴的事物,盼望得到這榮耀嗎?以下就是一個在厄瓜多為主殉道的宣教士Jim Eliot的真實故事。1956年,他才29歲,剛結婚沒多久,他和五位年輕的宣教士,冒著生命的危險,乘著小飛機到達南美洲的厄瓜多的蠻荒之地,向一些原始部落的奧卡人傳福音。這是一個從來沒有宣教士進去過的地方,因為土人懷疑為他們有敵意,而將他們用長矛殺死。雖然他們當時身上有槍,卻沒有使用。其中一位Jim的妻子,非但不怨恨殺她丈夫的仇敵,反繼承她丈夫的遺志,進入奧卡人中間,向他們傳福音。經過多年,終於把福音傳開了,連殺死她丈夫的奧卡人都信了主。這故事激勵了許多青年人願意獻身為主宣教。
這個宣教士曾說過一句話:「He is no fool who gives what he can not keep to gain that which he can not lose.」(如果一個人願意放下無法永遠保留的事物,去換取永恆中絕不能失去的,這個人絕不是個傻瓜。)他捨下了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主。人世中沒有任何事物比生命更寶貴了,然而他看到了比生命更重要的事,就是使人能夠信靠耶穌基督,而得到拯救。他為了這個目標捨棄了他的生命。在人看、不划算、太傻了。但是他們現在回到主那裡,將會得到主所要賞賜給他們的榮耀。他們的選擇,並不是愚蠢,而是正確的。因為他們得到得榮耀,就是千萬人繼續他們的腳步,帶領更多人信主。今生的苦楚比起這個榮耀,真是算不得什麽。
萬物期待得贖的日子
「19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20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21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享:原文是入)神兒女自由的榮耀。22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
這裏保羅提到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是指當人類犯罪之後。地上一切受造之物全因人的罪受到神的咒詛。服在虛空之下是什麼意思?是因為人的罪連累了整個世界,讓萬物失去原來受造該有的目的,這種失去目的的狀況就是虛空。它們不是自己願意如此,而是神叫他們服的。因為受到人犯罪的連累,他們不得不活在神對人犯罪的咒詛之下。萬物與人的關係被破壞了,我們看見自然界,弱肉強食、殘忍暴虐的事層出不窮。萬物不再是人的朋友,我們害怕野獸會傷害我們,事實上他們更怕我們。因為人類的狡猾奸詐,比起野獸更厲害。野獸吃人,多半是被人類驚嚇,臨時起意。人類殺害動物是有計劃的屠殺,甚至越是稀奇古怪的山珍海味,人越想吃它。中國人喜歡進補、燕窩、魚翅、熊掌、海狗鞭、犀牛角、鹿茸,都拿來吃,難怪動物看到我們就怕。不只動物與我們的關係破壞了,連自然環境也被人來糟蹋了。大地原是神讓我們管理的居所,但如今我們擴張自己的私慾,濫墾、濫建、過度開發、破壞生態環境。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地開始向人類發出反撲。這幾年來氣候變化反常的情形越來越嚴重、山崩、海嘯、地震、暴雨、泥石流,一個接著一個,而且每次死亡的人數成千上萬。
雖然世界在人犯罪之後,已經受到罪的轄制,失去了自由。然而,21節說:「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萬物在嘆息勞苦中盼望。等待有一日能脱離敗壞的權勢對它們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保羅這裡是將萬物擬人化,它們服在罪惡敗壞的轄制之下,心中也是痛苦萬分,它們也盼望神的兒女們顯出來,讓它們一同得到自由。21節原文是直述局:「在盼望中,萬物將會脫離敗壞的轄制,進入神兒女自由得榮耀。」這是個神所告訴我們肯定的應許,也就是將來的結局。如今我們只是在盼望中等待這個應許的實現。今天等待的過程,充滿了苦楚,只是生產前的陣痛。萬物在痛苦中嘆息,等待神的眾子顯出來。當神的兒子被顯明出來,以神的心意來管理全地的時候,萬物所熱切盼望的結局就實現了。我們都是神的兒子,就生活在這地上。為何萬物還要等候神的眾子?在保羅的觀念裡,我們是神的眾子,然而我們還沒有完全將神兒子該有的榮耀活出來。因為在今世,我們尚受到肉體的牽連,未能活出更新的生命來。當主再來時,我們將要以神的旨意來管理萬物。那時就是神讓萬物得自由的時刻了。
那時將會有怎麼樣的境況呢?(啟示錄5:18)有一段經文提到了約翰所聽到的預言,末日主再來的時候:「我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裡,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說: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那時連天地萬物都要一起敬拜主,都要享受神兒女自由的榮耀。我們身為神兒女的,是否也期待主的再來?那時,一切罪的咒詛都要過去。人與萬物的關係恢復和平。(以賽亞書65:25)中提到末日新天新地的境況:「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塵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
將來末日的景象如此美好,如此讓我們期盼。你有確據這些都會按照主所應許的實現嗎?你今日的生活態度是否表達這樣的盼望呢?我們今日當如何看待生活的環境呢?我們是愛護它、還是破壞它。我們是按神的心意管理它、還是按自己的心意濫用它。我們活在地上,怎麼看待自己的角色,完全取決於我們怎麼看待萬物將來的結局。對結局的盼望影響我們如何活下去。
我們也盼望身體得贖
「23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裡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
萬物在等待救贖時嘆息勞苦,我們這群得到了聖靈初熟的果子的基督徒,也是一樣嘆息勞苦。為什麼?因為我們如今也尚未得著神兒女完全的自由,也在等待身體得贖。雖然比起仍在痛苦中嘆息的萬物,我們是首先被神所拯救,被聖靈保惠師所引導的一群人。聖靈初熟的果子,就是聖靈在我們身上做工的果效。我們今天是預嚐了一些將來神所要給我們的天上屬靈的福分。但是別忘記了,我們仍然活在肉身的限制之中,我們仍然沒有完全脫離罪惡敗壞的勢力對我們的引誘。所以我們的心裡也在嘆息,也在期待有一天基督降臨,讓我們神兒子的名分能夠完全實現。我們今天是活在「已然卻未然」的階段。已經有兒子地位,但還未完全活出兒子的該有的實際的生活。在這個特別的階段,我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以為自己已經百毒不侵了、不再害怕犯罪跌到。我們在成聖的路上,更是要小心,在自己行為上追求聖潔、努力朝著成聖的目標邁進。一步一步活得更像神的兒子。直到有一天主再來接我們回天家。那時我們將會有新的身體,是不會犯罪、不會朽壞、不會死亡的。那時我們要完全活出神兒女當有的身份,這就是保羅說的身體得贖、也就是我們所盼望的身體復活。
復活的身體會是什麼樣子呢?腓立比書也提到了,有一天當主再來時:「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3:21)哥林多前書15:52b-53也說:「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53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從以上兩節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身體復活將會是如何實現。先前的身體軟弱、卑賤、被罪牽引、終會死亡。但是將來榮耀的身體,是不會犯罪、不會朽壞、不會死亡的。我們的身體不會被廢棄,而是在末日復活,被主更換一新。那是個榮耀的身體,向主的形狀相似。我們今天活在世上,嘆息勞苦,常是因為我們受限於這個讓我們犯罪的身體。就如保羅在第七章眾所發出的呼求: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然而當主來時,這一切都要過去。我們不再活在與罪掙扎中,不再活在為罪自責當中。那時「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這就是我們所盼望的將要來的榮耀,這應許將會在末日主再來時得以實現。
有一位基督徒蔡蘇娟女士。她在年輕時患了一種非常痛苦的怪病,全身無力,只能躺在床上。一見日光,雙眼就如刀刺一樣,只能居住在暗室。被人稱為暗室之后。不能正常吃飯,一吃則劇烈嘔吐。發病之時,身如火燒,痛徹心扉。這種遭遇,在世人看來,真是生不如死。然而他並沒有因著自己的身體痛苦而絕望,反而用她虛弱的身體,在病床上向世人發出見證。她學會了凡事交托給神,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卻主里面得到保護。不但病痛不能困倒她,死亡也不能吞滅她。反而在患難中得到平安、痛苦中得到喜樂、黑暗中得到亮光。她雖然過著一個世人看來是沒有希望的生活,但是她卻對未來心存盼望。有一天主要再來接她,一切為主受的痛苦,將會成為她的榮耀。她寫下自己的故事,鼓勵許多人。神讓她活到95歲,其間不斷的作見證,直到離開世界。她的故事鼓勵了千千萬萬陷在痛苦中的人。許多慕道朋友風聞其名,千里迢迢到樂園鎮來看她,她則熱心地向他們傳福音。這些客人都從她的身上看到了活生生的見證,證明神的大能、慈愛、信實、奇妙。
一個活在盼望中的人,生命是不一樣的。絕對不會今朝有酒今朝醉,絕對不會認為反正今生沒指望了,就破瓶破摔吧。你對將來心存盼望嗎?這盼望如何讓你有勇氣面對今天的困難?
在盼望中忍耐等候
「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8:24-25)
活在今日的世界,多少發生在身邊的事讓我們失望。為生活奔波、為工作家庭忙碌,永無止盡。在工作上整天擔心受裁員,一點也沒有保障。身體漸漸衰退,時常被病痛所困。我們活下去的希望在哪裡?我們的盼望在乎神,我所勞苦的這一切,有一天都要帶到神面前。在主再來的那一天,我們的身體將要得救贖,軟弱的要變為剛強、朽壞的要變為不朽的。智利的礦工深陷在地底下六百多公尺,17天音訊全無,外界多半以為他們生存無望。在裡面的他們也幾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他們在沒有任何希望的時候,有的人堅持每天向神禱告,靠著分配的一片餅乾,一湯匙鮪魚,一口牛奶,努力撐下去。如果他們當中有人信心崩潰,放棄等待、甚至開始為自己的生存你爭我奪的時候。就算最後找到他們,可能挖出來的只是33具屍體。
結語
盼望在我們的一生中是何等的重要,可以說就是我們活下去的理由。我們活下去的理由是什麼呢?我們對將來的盼望在哪裡?我們的盼望在主的身上,祂要再來救我們,脫離這敗壞的世界。我們的肉身雖會朽壞,但是那不是永遠的朽壞。主再來時這一切都要改變。我們的身體將要得贖,我們將要與主永遠同在。這是好的無比的。智利礦工的得救,是暫時的脫離死亡。很快的他們將會面臨罪的考驗,媒體追逐著他們、找他們拍電影、訪問他們驚險的過程,他們很快就會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然而只是他們努力活下來的目的嗎?如果活下來只是為了爭名與奪利,那還不如死在礦坑裏。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名與利。而在乎神所要賞賜給我們的永恆的生命,與永遠的平安。這就是我們活在今世的苦楚中,能夠忍耐等候的緣由。我們是否靠著這盼望,堅定積極的活下去?願我們每位弟兄姊妹在主來的日子,都能得著所盼望的目標。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唐納卡森對「聖經無誤」的定義
聖經無誤是保守福音派公認的教義。然而在今日自由主義盛行之下,卻也是備受攻擊。甚至連新福音派的學者,也放棄了聖經無誤的立場。多半的爭議是對聖經無誤的定義不明。以下是三一神學院新約教授,唐納卡森講述的,對聖經無誤的意義:
Over the Centuries, people have used different words to describe the truthfulness of the scripture, and one of the words is INERRANCY. Like any doctrine, it has been historically disputed in one fashion or another, whether you are talking about the date of Christ or Christ rose from dead or there is heaven to be gained or hell to be shown. Every CARDINAL DOCTRINE has been disputed at one point or another. What is clear in reading the primary sources across the century, however it is well shown in book of John Woodbridge called Biblical authority.
在過去的許多世紀以來,人們用不同的語言在描述聖經的可靠性,其中一個字就是「無誤」。就如任何的教義一樣,在歷史上曾經經過不同形態的爭議。不管你要談到:耶穌的年代、耶穌從死裡復活、或是將要來臨的天堂、或是將要顯現的地獄。每一個核心的教義都多多少少的曾經被爭議過。然而非常清楚的,在讀了這個世紀主要的資料之後,這問題非常好的呈現在一本著作上,就是John Woodbridge的《聖經的權威》。
What is well shown is that in every kind of period, in every period of history, in every different world view, from patristic age through middle age through reformers, all the way to the present time, people have held a view that we would call today INERRENCY, it is constant right through the ages. All that means is that we call the Bible is true, that is as God gave it, it is without error.
這很好呈現出來的就是,在不同的時期,在歷史上不同的時段,在每一個不同的世界觀下,從教父時代、到中世紀、經過宗教改革時代、直到現今。人們持有一個觀點, 就是今日所稱的:「無誤」。這個觀點經過多少時代,持續是對的。它所有的意義就是:我們稱聖經是真實的。也就是:神將它賜下來。它是沒有錯誤的。
It is not referred to that whether or not somebody wrote down the word that might have spelling mistake or something like that. That's not the issue; it is whether or not what God said as God has originally given was true.
這並不是說:是否某個人寫下經文,可能會出現拼字錯誤,或是類似的情形發生。那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是否聖經在神原初賜下來的時候就是真實的。
That counts for different literary genre. Bible is not a systematic theology textbook, although it does give a whole lot systematic truth, but includes lament, narratives, letters, apocalyptic symbolism etc. So the way truth is conveyed in various and enormously from literary form to literary forms. All that is accounted for sophisticated treatment of doctrines of scripture.
那把要把不同的文學體裁都要考慮才行。聖經不是一本系統神學的教科書,雖然他也有非常多的系統性的真理。但是包含詩歌文體、敘述文體、書信、啟示文學裡的,象徵語法等。所以真理是被各樣不同、甚多的、從一種到另一種的、文學形式所表達出來的。為了嚴謹處理聖經中的教義,所有情形我們都必需考慮進去。
But what the flag of inerrancy is to describe the reliability of scripture. So some who want to get rid of the word don't like it, because it's sometime been mischaracterized by believing, for example, every single copy was copied correctly, which no knowledgeable Christian has ever argued.
但是「無誤」這個標記是在描述聖經的可靠性。所以有些想要丟掉這個字的人不喜歡它。因為他有的時候被一些信念給錯誤地定性了,例如,每一篇經文都是正確地地被抄寫。這類的誤解,只要有點知識的基督徒都不會為這爭議的。
Whatever the Bible chooses to speak on is true. How is it choose to speak is up for grabs, for example sometime it is described in parabolic terms, where it's not claiming to give history, it's claiming to give something a story that said something true , without actually claiming something happen in history.
不管聖經選擇說明什麽是真實的。它選擇如何說明這真理卻是可以掌握的,例如,有時候經文使用寓言的詞彙,在這種情況,它本身就沒有宣稱在寫歷史。他是宣稱用一個故事來表達出一些真理的教導,並沒有宣稱這件事在歷史上發生過。
So again One has to throw in approprate reflection on differennt literary Jenres for how truth is conveied in these different literary Jenres. But, once you are clear as to how the Bible is addressing you, then whatever it chooses to speak on, whether history or the resurection of believers in the last day, or the nature of Christ or whatever. Whatever it chooses to speak on is true.
所以當一個人對於不同文學體裁的經文,一定要使用正確的解讀方法。因為真理就是被這些文學體裁所帶出來的。但是,一旦你清楚了聖經如何向你介紹它的話,不管它選擇用什麽方式來說話,或是講述歷史、或是信徒在末日要復活、或者基督的屬性、或者其他的內容。不管它說什麼都是真實的。
So, when Apostle Paul, for example, gave his address in Mars hill reported in Acts chapter 17, it takes us about two minutes to raed it. But Apocalytic addresses were not know for their brevity. Undoubtly he went on and on for long period of time until it has been cut off, could easily been 3 hours. In which case,every prase in each clause which you find is probably not more than a heading, the next point of the whole series. Nevertheless, we still claim that it is a faithful record of what he said, even if it is not an exhaustive report of what he said.
所以舉個例子,當使徒保羅在雅典山上發出講論的時候,這記載在使徒行傳17章,只需兩分鐘我們就能讀完它。但是啟示文學的講論,如我們所知,卻不是簡短的。無疑的,他繼續不斷的講了又講,講了一段很長的時間,直到被打斷為止。很容易就講了三小時了。在這個情況下,你會發現每個子句中的片語可能只是一個句子的起頭而已,帶出整個系列的下個重點。儘管如此,我們仍然聲稱,這經文忠實地描述了他所說的話。即使這些經文不是全面的記錄了他所說的話。
If you then ask the next question: Is it “essential” for Christian faith, or something of that order? Everthing depends on what you meam by essential. It's really important to say that the Bible no where says unless you belive in inerrancy, you can not be saved. In other words, we are to trust Christ and his sacrifice in our hehalf.
假如你要問下一個問題,它(無誤)真的對基督徒的信仰是「基要」的嗎,或者達到這個程度?任何答案都要根據你對基要的定義而定。有一點是很需要強調的就是:聖經當中並沒有說,除非你相信無誤,否則無法得救。換句話說,我們應當信靠基督,與他為我們捨身。
We are to commit ourselves to him. We bow before his Lordship. The devil himself can believe in inerrancy, which doesn't garrentee his salv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say that believe in inerrancy is not a “condition” in exactly the same way as trusting in Christ, which is a bound of irrefutably, irrefragably, irreducibly with salvation itself.
我們要向他委身,我們俯伏在他的主權底下。魔鬼自己也可以相信「無誤」,但這卻不能保證牠會得救。我們當鄭重地說:相信無誤不能到這樣的程度,如我們信靠基督一樣,成為我們得救恩的“條件”。信靠基督是我們的信仰不可否認、不可拒絕、不可減少的要求。
http://vodpod.com/watch/2007285-what-does-inerrancy-mean-is-it-essential-to-christain-belief
Over the Centuries, people have used different words to describe the truthfulness of the scripture, and one of the words is INERRANCY. Like any doctrine, it has been historically disputed in one fashion or another, whether you are talking about the date of Christ or Christ rose from dead or there is heaven to be gained or hell to be shown. Every CARDINAL DOCTRINE has been disputed at one point or another. What is clear in reading the primary sources across the century, however it is well shown in book of John Woodbridge called Biblical authority.
在過去的許多世紀以來,人們用不同的語言在描述聖經的可靠性,其中一個字就是「無誤」。就如任何的教義一樣,在歷史上曾經經過不同形態的爭議。不管你要談到:耶穌的年代、耶穌從死裡復活、或是將要來臨的天堂、或是將要顯現的地獄。每一個核心的教義都多多少少的曾經被爭議過。然而非常清楚的,在讀了這個世紀主要的資料之後,這問題非常好的呈現在一本著作上,就是John Woodbridge的《聖經的權威》。
What is well shown is that in every kind of period, in every period of history, in every different world view, from patristic age through middle age through reformers, all the way to the present time, people have held a view that we would call today INERRENCY, it is constant right through the ages. All that means is that we call the Bible is true, that is as God gave it, it is without error.
這很好呈現出來的就是,在不同的時期,在歷史上不同的時段,在每一個不同的世界觀下,從教父時代、到中世紀、經過宗教改革時代、直到現今。人們持有一個觀點, 就是今日所稱的:「無誤」。這個觀點經過多少時代,持續是對的。它所有的意義就是:我們稱聖經是真實的。也就是:神將它賜下來。它是沒有錯誤的。
It is not referred to that whether or not somebody wrote down the word that might have spelling mistake or something like that. That's not the issue; it is whether or not what God said as God has originally given was true.
這並不是說:是否某個人寫下經文,可能會出現拼字錯誤,或是類似的情形發生。那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是否聖經在神原初賜下來的時候就是真實的。
That counts for different literary genre. Bible is not a systematic theology textbook, although it does give a whole lot systematic truth, but includes lament, narratives, letters, apocalyptic symbolism etc. So the way truth is conveyed in various and enormously from literary form to literary forms. All that is accounted for sophisticated treatment of doctrines of scripture.
那把要把不同的文學體裁都要考慮才行。聖經不是一本系統神學的教科書,雖然他也有非常多的系統性的真理。但是包含詩歌文體、敘述文體、書信、啟示文學裡的,象徵語法等。所以真理是被各樣不同、甚多的、從一種到另一種的、文學形式所表達出來的。為了嚴謹處理聖經中的教義,所有情形我們都必需考慮進去。
But what the flag of inerrancy is to describe the reliability of scripture. So some who want to get rid of the word don't like it, because it's sometime been mischaracterized by believing, for example, every single copy was copied correctly, which no knowledgeable Christian has ever argued.
但是「無誤」這個標記是在描述聖經的可靠性。所以有些想要丟掉這個字的人不喜歡它。因為他有的時候被一些信念給錯誤地定性了,例如,每一篇經文都是正確地地被抄寫。這類的誤解,只要有點知識的基督徒都不會為這爭議的。
Whatever the Bible chooses to speak on is true. How is it choose to speak is up for grabs, for example sometime it is described in parabolic terms, where it's not claiming to give history, it's claiming to give something a story that said something true , without actually claiming something happen in history.
不管聖經選擇說明什麽是真實的。它選擇如何說明這真理卻是可以掌握的,例如,有時候經文使用寓言的詞彙,在這種情況,它本身就沒有宣稱在寫歷史。他是宣稱用一個故事來表達出一些真理的教導,並沒有宣稱這件事在歷史上發生過。
So again One has to throw in approprate reflection on differennt literary Jenres for how truth is conveied in these different literary Jenres. But, once you are clear as to how the Bible is addressing you, then whatever it chooses to speak on, whether history or the resurection of believers in the last day, or the nature of Christ or whatever. Whatever it chooses to speak on is true.
所以當一個人對於不同文學體裁的經文,一定要使用正確的解讀方法。因為真理就是被這些文學體裁所帶出來的。但是,一旦你清楚了聖經如何向你介紹它的話,不管它選擇用什麽方式來說話,或是講述歷史、或是信徒在末日要復活、或者基督的屬性、或者其他的內容。不管它說什麼都是真實的。
So, when Apostle Paul, for example, gave his address in Mars hill reported in Acts chapter 17, it takes us about two minutes to raed it. But Apocalytic addresses were not know for their brevity. Undoubtly he went on and on for long period of time until it has been cut off, could easily been 3 hours. In which case,every prase in each clause which you find is probably not more than a heading, the next point of the whole series. Nevertheless, we still claim that it is a faithful record of what he said, even if it is not an exhaustive report of what he said.
所以舉個例子,當使徒保羅在雅典山上發出講論的時候,這記載在使徒行傳17章,只需兩分鐘我們就能讀完它。但是啟示文學的講論,如我們所知,卻不是簡短的。無疑的,他繼續不斷的講了又講,講了一段很長的時間,直到被打斷為止。很容易就講了三小時了。在這個情況下,你會發現每個子句中的片語可能只是一個句子的起頭而已,帶出整個系列的下個重點。儘管如此,我們仍然聲稱,這經文忠實地描述了他所說的話。即使這些經文不是全面的記錄了他所說的話。
If you then ask the next question: Is it “essential” for Christian faith, or something of that order? Everthing depends on what you meam by essential. It's really important to say that the Bible no where says unless you belive in inerrancy, you can not be saved. In other words, we are to trust Christ and his sacrifice in our hehalf.
假如你要問下一個問題,它(無誤)真的對基督徒的信仰是「基要」的嗎,或者達到這個程度?任何答案都要根據你對基要的定義而定。有一點是很需要強調的就是:聖經當中並沒有說,除非你相信無誤,否則無法得救。換句話說,我們應當信靠基督,與他為我們捨身。
We are to commit ourselves to him. We bow before his Lordship. The devil himself can believe in inerrancy, which doesn't garrentee his salv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say that believe in inerrancy is not a “condition” in exactly the same way as trusting in Christ, which is a bound of irrefutably, irrefragably, irreducibly with salvation itself.
我們要向他委身,我們俯伏在他的主權底下。魔鬼自己也可以相信「無誤」,但這卻不能保證牠會得救。我們當鄭重地說:相信無誤不能到這樣的程度,如我們信靠基督一樣,成為我們得救恩的“條件”。信靠基督是我們的信仰不可否認、不可拒絕、不可減少的要求。
http://vodpod.com/watch/2007285-what-does-inerrancy-mean-is-it-essential-to-christain-belief
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求神用我一生
每個人一生都要尋求神的呼召,不管是全職傳道人,或是帶職侍奉的弟兄姊妹。為何帶職侍奉也需要神的呼召呢?明白自己的服侍是從天上來的召命,就不會反悔、退縮。
你為何要進入服事?
- 這是一個養生的行業?
- 想尋找某一種的自我實現?
- 盼借事奉神,找到自我?
- 你知道神呼召你?即使你是在被連拉帶拖的情況下,也願意順服。
- 底下是保羅說的為什麼:
保羅服侍的態度
「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許多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鞭打、監禁、擾亂、勤勞、儆醒、不食、廉潔、知識、恆忍、恩慈、聖靈的感化、無偽的愛心、真實的道理、神的大能;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榮耀、羞辱;惡名、美名;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至喪命的;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 ﹝林後6:4-10﹞
所以
這是你服事神所要得到的嗎?
什麼是如此的事奉所需要的呢?
什麼是保羅的焦點呢?
- 事奉所完成的成就?
- 人的稱讚?
- 好的品格?
- 與神的關係?
記得這句經文嗎?
(希伯來書13:7-8)
「從前引導你們,傳神之道給你們的人,你們要想念他們,效法他們的信心,留心看他們為人的結局。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
重譯
「追憶那在你之前的領袖,效法他們那些能尊榮神的素質及成就,因為他們領導的源頭—耶穌,今天仍然活著!!祂今天仍然能激勵你,並賦予你領導的能力。」(來13:7-8)
如何做?
我們如何「追憶」那在我們之前的領袖?
我們如何能「效法」他們的信心?
我們如何應用在我們的生命中?
利用人生時間線來研究領袖們的一生。
觀察他們所活出來的聖經原則,並運用到我們的生命中來。
分析自己的一生,耶穌在今日仍是一樣的:祂如何做成在他們身上,祂也一樣做在你身上。
一個基督徒領袖(僕人領導)是這樣的人。
他(她)是有神所賜的恩賜、能力、容量(能承擔重擔),並且他願意領受神所託付他的重任。這個責任就是去影響、造就、培育、關愛、牧養,一群神的子民,不是空泛的整體。而是特定的一群實實在在的人。例如教會、團契、基督徒群體。讓身在這群人身上的心意得以完成。心意是什麼?包括造就成為神合用的人、忠心服事神到底、完成大使命。
領袖的興起出自神的塑造
領導力/領袖的興起(Leadership emergence)是個一生之久的過程(lifetime process),神不斷的以關鍵、特別的方式乾預其中,塑造他/她,達成神為這領袖所定的目的。
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以弗所2:10的生命)
基本架構
- 領導= f (T, P, R)
- 領導是一個方程式,包括下列變項:
- 時間Time
- 操練/人生經歷Processing
- 回應Response
操練/人生經歷
- 許許多多的事件/情況(Incidents),是神用來塑造領袖的。
- 是個別並獨特情境化地,但也有與其他領袖相通之處。
- 操練要項﹝Process Items):標示了約50個操練要項
時間
- 分析隨時間變遷所有的人生操練。
- 線性的人生時間線/年譜的分析。
- 提供視野/遠景。
- 讓你曉得「身處何處」。
- 幫助你看見有什麼可能是在前面的。
- 製作你自己獨特的人生時間線,並與一般概括性的人生時間線做比較。
人生的幾個階段
階段I:事奉的奠基
階段II :成長中的事奉
階段III :熟練勝任的事奉
階段IV :匯聚專注的事奉
階段I : 事奉的奠基
- 包括所有在你進入全職事奉前所發生的每件事,或是
- 所有在你回應神呼召你進入任何一種形式的服事前的每一件事。
- 品格發展與立基的時期。
- 學習基本人生技能。
階段II: 成長中的事奉
- 早期事奉的時期,是當你學習「如何」事奉的時候。
- 嘗試、發現期—試做任何事或每件有興趣的事。
- 重點是在此領袖這個人本身的發展。
- 學習品格、技巧、及價值觀。可能持續10到30年。
階段III:熟練勝任的事奉
- 此人知道他/她自己是誰。
- 此人知道他/她如何能做的最好。
- 此人的事奉有信心及果效。
- 神繼續塑造此領袖的性格/品格及發展與神自己的關係。
階段IV: 匯聚專注的事奉
通常是性格/品格深層操練對付後的結果
事奉及其果效從其「所是」而來,多過於他/她 「所做」。 “Being”more than “doing.”
其事奉的專精、角色、事奉崗位,聚合而為一體,因而更增加此領袖事奉的果效。
回應方式
一個領袖如何回應,將決定他/她如何被發展成一領袖。
可以找出約20個不同的回應方式/模式。
忠心的回應方式(Faithfulness Pattern)出現於整個成長中事奉的階段中。
對於間簡單事奉指派(ministry tasks)及繁複事奉任務(ministry assignments)忠心,並在面對操練要項的考驗時,以正面回應配合。這將導至事奉範圍的擴大,及在新層次的事奉中,再接受神對其忠心的考驗。
少有領袖一生結束得漂亮 Few Leaders Finish Well
幾種領袖塑造的方式
靈命塑造
事奉技巧塑造
策略塑造
以上材料來自佘亞弘老師的《領袖的塑造與成長》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四福音中耶穌復活的描述
四福音中都有相當的篇幅提到主耶穌復活,這是當時使徒親眼所見、並深信不疑的事。他們每到一個地方就傳揚耶穌復活。主的死與復活是我們所傳福音的中心,一個複活的救主是我們信心的根基。
但是四福音中提到耶穌復活的內容,為何會有不同的描述呢?是彼此矛盾嗎?有人就以此不信聖經的話。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有個概念,每一卷福音書的作者,各有描述的重點,看事情有不同的角度。就如同我們今天在街上看到一起車禍,回家來各自描述所看到的內容。有的人說車禍的慘狀、有的人描述人員受傷的情形,有的人重視肇事的責任歸屬。他們所說的都是正確的,只不過分別用不同的重點描述同一件事。所以我們不能看到表面上說的不一樣就說矛盾。很可能是描述整件事件的某一部分,其餘的就沒有提到。另外的作者則提到另一部分。所以我們看聖經是應該是,把各福音書對同一事件的描述,放在一起。找出他們的關係。像在拼圖一樣,將零零碎碎、紛紛雜雜的片段消息,拼出整個畫面。又好像刑事警察辦案,靠著有限的線索,拼湊出事件的全貌。
首先我們來看四福音都一致提到的是什麼?以這些事為重點來提供事情發生時間參考點。
1. 最先看到墳墓空的人是誰?
四福音都提到,至少有3名婦女來到耶穌復活的墓前,包括抹大拉的馬利亞,雅各的母親馬利亞,和約亞拿,她們準備香膏到墳墓要膏主的身體。
(太28:1)安息日將盡,七日的頭一日,天快亮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來看墳墓。
(可16:1、9)過了安息日,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雅各的母親馬利亞並撒羅米,買了香膏要去膏耶穌的身體。 ...七日的頭一日,黎明的時候,那些婦女帶著所預備的香料來到墳墓前。
(路24:1)七日的頭一日,黎明的時候,那些婦女帶著所預備的香料來到墳墓前,
(約20:1)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裡。
2. 擋在墳墓門前的石頭被滾開了。
馬太說是一位使者從天上降臨,把石頭滾開的。馬可說在婦女正愁怎麼打開的時候,發現門已經打開了。
(馬太28:2-4)忽然,地大震動;因為有主的使者從天上下來,把石頭滾開,坐在上面。 。
(可16:2b-4)她們來到墳墓那裡,彼此說:誰給我們把石頭從墓門滾開呢?那石頭原來很大,她們抬頭一看,卻見石頭已經滾開了。
(路加福音24:10a)看見石頭已經從墳墓滾開了。
(約翰福音20:2)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
3. 婦女到達墳墓,發現裡面是空的。耶穌的身體不見了。馬利亞離開了那裡,回去告訴彼得、約翰。此時他們都不知道耶穌復活了,只覺得驚訝。
(路24:10b)她們就進去,只是不見主耶穌的身體。
(約20:2)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裡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那裡。
4. 當馬利亞去報告彼得、約翰,此時仍然在墳墓的婦女看到兩個天使誰告訴他們,耶穌復活了,並指示他們告訴門徒到加利利。此時這些婦女知道主復活了。馬可福音說的驚奇,害怕不敢告訴人只是暫時的。後來他們還是告訴使徒了。馬太說她們在回去之時,看到了主向他們顯現。
(馬太28:5-9)天使對婦女說: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們是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他不在這裡,照他所說的,已經復活了。你們來看安放主的地方。快去告訴他的門徒,說他從死裡復活了,並且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他。看哪,我已經告訴你們了。婦女們就急忙離開墳墓,又害怕,又大大的歡喜,跑去要報給他的門徒。忽然,耶穌遇見他們,說:願你們平安!他們就上前抱住他的腳拜他。耶穌對他們說:不要害怕!你們去告訴我的弟兄,叫他們往加利利去,在那裡必見我。
(馬可16:5-8)她們進了墳墓,看見一個少年人坐在右邊,穿著白袍,就甚驚恐。那少年人對他們說:不要驚恐!你們尋找那釘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他已經復活了,不在這裡。請看安放他的地方。你們可以去告訴他的門徒和彼得,說:他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他,正如他從前所告訴你們的。她們就出來,從墳墓那裡逃跑,又發抖又驚奇,甚麼也不告訴人,因為她們害怕。
(路加福音24:11-12)正在猜疑之間,忽然有兩個人站在旁邊,衣服放光。婦女們驚怕,將臉伏地。那兩個人就對她們說:為甚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這裡,已經復活了。當記念他還在加利利的時候怎樣告訴你們,說: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裡,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復活。她們就想起耶穌的話來。
5. 其他婦女後來也回去告訴門徒。但是這是第一次回報,門徒都不信。
(路加福音24:9-12) 「9 便從墳墓那裡回去,把這一切事告訴十一個使徒和其餘的人。 10 那告訴使徒的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和約亞拿、並雅各的母親馬利亞,還有與她們在一處的婦女。 11 她們這些話,使徒以為是胡言,就不相信。12 彼得、約翰趕緊跑去墳墓觀看。彼得和約翰跑到墳墓,看到它是空的,並看到細麻布、裹頭巾分別捲著、各放在在一處。」
這裡提到約翰信了,就是信耶穌復活了。但是他當時還不明白這就是舊約預言的應驗,是必然要發生的事。彼得信不信,此時無法判斷。
(路24:12)彼得起來,跑到墳墓前,低頭往裡看,見細麻布獨在一處,就回去了,心里希奇所成的事。
(約20:3-10)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裡去。 4 兩個人同跑,那門徒比彼得跑的更快,先到了墳墓, 5 低頭往裡看,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只是沒有進去。 6 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裡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 7 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卷著。 8 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 9 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 10 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6. 隨著彼得、約翰到墳墓觀看,又有些婦女又來到墳墓,這些人應該不是那些見過耶穌復活的。她們都還不知道耶穌復活。其中明顯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她在此首次見到了復活的耶穌。於是她再一次回去,向門徒報告耶見到穌復活的消息。
(約翰20:11-18)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裡看, 12 就見兩個天使,穿著白衣,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坐著,一個在頭,一個在腳。 13 天使對他說:婦人,你為甚麼哭?他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那裡。 14 說了這話,就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是耶穌。 15 耶穌問他說:婦人,為甚麼哭?你找誰呢?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就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便去取他。 16 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 (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 17 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 18 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他又將主對他說的這話告訴他們。
(馬可16:9-10) 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耶穌復活了,就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耶穌從她身上曾趕出七個鬼。他去告訴那向來跟隨耶穌的人;那時他們正哀慟哭泣。他們聽見耶穌活了,被馬利亞看見,卻是不信。
這段是回顧性的描述,描述馬利亞見到了主,回去向門徒報告。門徒卻是不信主復活。其中只有約翰看過空墳墓,只有他信主是複活了。但是這裡是概括性描述。這群門徒整體上是不信的。這句話並不與約翰信主復活矛盾。事實上他們的信心軟弱,直到住在加利利山上頒布大使命前他們見了耶穌、並且還拜他了,然而他們還有人疑惑。說他們不信,一點也不過分。
7. 後來在同一天,根據兩個以馬忤斯路上的門徒所說的:耶穌也向彼得顯現
(路加福音24:34)說:主果然復活,已經現給西門看了。
8.然而就在同一天的白天,耶穌向革流巴,以及另一門徒在以馬忤斯的路上顯現。那天晚上,兩個門徒把事件報告給在耶路撒冷的門徒。
(路加福音24:13-32)13 正當那日,門徒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子去;這村子名叫以馬忤斯,離耶路撒冷約有二十五里。 14 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 15 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 16 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 17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甚麼事呢?他們就站住,臉上帶著愁容。 18 二人中有一個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說:你在耶路撒冷作客,還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裡所出的事嗎? 19 耶穌說:甚麼事呢?他們說: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事。他是個先知,在神和眾百姓面前,說話行事都有大能。 20 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釘在十字架上。 21 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 22 再者,我們中間有幾個婦女使我們驚奇;她們清早到了墳墓那裡, 23 不見他的身體,就回來告訴我們,說看見了天使顯現,說他活了。 24 又有我們的幾個人往墳墓那裡去,所遇見的正如婦女們所說的,只是沒有看見他。 25 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 26 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 27 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 28 將近他們所去的村子,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 29 他們卻強留他,說:時候晚了,日頭已經平西了,請你同我們住下吧!耶穌就進去,要同他們住下。 30 到了坐席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 31 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他來。忽然耶穌不見了。 32 他們彼此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 。
9.當天晚上,除了多馬不在以外,當天晚上耶穌向10個門徒顯現。
(路加福音24:32-38)32 他們彼此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 33 他們就立時起身,回耶路撒冷去,正遇見十一個使徒和他們的同人聚集在一處, 34 說:主果然復活,已經現給西門看了。 35 兩個人就把路上所遇見,和擘餅的時候怎麼被他們認出來的事,都述說了一遍。 36 正說這話的時候,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37 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 38 耶穌說:你們為甚麼愁煩?為甚麼心裡起疑念呢? 。
(約翰20:19-23)19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20 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 21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 22 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 23 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
結論
從四福音中整理出有關耶穌復活的經文,嘗試解釋看起來衝突的部分。有些是可以化解的。但是也不是能化解得完全。總體看來,四福音不是各說各話、互相抵觸。而是互相補充。能夠整合在一起而推理出原來的事件。
細節的地方,有不同的看法是很有可能的。畢竟還原歷史事件,是件不容易的事。不是我們憑著推理能做到完全的。很多奧秘的部分,就承認是奧秘,將來見主面時再問就是了。
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
夢想的實現
從蒙主呼召到獻身服事主,這過程我整整走了十年。其中生活充滿了起伏與不定,但是主卻利用這段時間磨練我,塑造我,讓我確定了自己一生服事主的道路。回顧這段日子,深深感受到主所為我預備的恩典夠我用。
回顧1999年底,我參加大使命辦的營會。會中多位牧者呼召我們,獻上自己、全時間奉獻服事神;雖然我從學生時代就一直在思考全職服事的道路,只是那時覺得自己根本不夠資格。可是眼看多位年老牧者,一生奉獻在福音前線鞠躬盡瘁。當他們爲神國事工的需要呼喚,向我發出獻身挑戰時,我深受感動。於是我回應王永信牧師的呼召,願意獻上自己為主而活,尋求全職服事的道路。記得當時我惶恐地問他:「我想服事主,但不知怎麼做。」他對我說:「我看你像一個傳道人。」這句話一直記在我心中。但是有時仍然有疑慮:我配嗎?我能嗎?主感動我:「不是我配、我能,而是要神的揀選。」我向主禱告:「願有一天,我能站在神州大地上,為我的同胞祝福。」
2002年,我遭遇了一連串的生活挫折:父親突然過世、兩度失業、賣房子、帶著兩個年幼的兒女搬家,整個生命被主翻轉一遍。這些事為何要發生在我生命中?我的心中充滿了不解。其實這是神給我信心的考驗,看我真能堅定信靠主嗎?一年後,主賜我一份工作,帶我來到新的教會,重新回到服事的崗位。就在此時,牧師問我願不願意和另外三位弟兄姊妹一起報名到華神接受神學裝備,我感到機會難得,欣然接受。這是我作神學生的開始,雖然抱著滿腔熱誠投入,對於自己將來會如何服事?心中仍然有許多疑問。
2005年開始參與宣教服事。接著每一年都到外地,在學生團契、及教會培訓,這對我是一項挑戰。我從未在教會講道,牧師給我機會讓我操練,我的教導恩賜終漸成熟。在短宣培訓的過程中,我學會有系統的傳遞聖經的信息,並以講道的方式教課,配合應用、並鼓勵聽眾回應挑戰。當我看到了坐在下面的聽眾,聚精會神地聽課,問題討論時熱切的回應,我彷彿看到新一代的工人被主興起,就如我當年信主時一樣:渴慕真理、熱心愛主。這群被造就出來的學生,將來回到各自的崗位,都能成為忠心服事主的工人。藉著這項服事,主成全我當初向他的禱告,我真的站在神州的大地上,為自己的同胞祝福!自己的恩賜能夠完全發揮!我希望將我一生的精力投入其中,服事這一代的年輕人,讓他們也與我一樣,接受裝備,領受主的呼召,再去造就更多的人。
十年過去了,從徬徨、疑惑,到堅定、順服。我雖然仍然在尋求服事的工場,但我深深相信,主讓我在華神的裝備沒有白費,每一門課、每一篇報告都在訓練我成為合主用的人。老師們愛主的心,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與老師們的面談,每次都以禱告結束。經過六年的學習,我對自己教導的恩賜更加清楚,也積極投入最能發揮的地方。人生的時間不長、神在我生命關鍵的時刻呼召了我,改變了我人生的方向,也讓我領受了這個選擇所帶來的豐富恩典。從夢想到實現的過程,每一步都經歷了神的帶領。
2010年7月17日 星期六
順從聖靈而活
不知道弟兄姊妹們信主的過程中是否會遇到一個問題。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信主了還會犯罪?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活在世上經常在與罪掙扎。這是我們都有共同的經驗。在信主之前我們期待當我們信靠主,接受祂赦罪的寶血。我們一切的罪都能被洗清。我們經歷了罪得赦免得喜樂。但是當我們發現自己信主之後,仍然會犯罪,甚至當我們良心更加敏感,原本不認為是麽大不了的事,如今在聖靈的光照下,才知道是罪。我們幾乎每天都在與罪爭戰,知道自己犯罪了,就在主面前認罪悔改,但是不斷認罪,卻會再犯。永遠也無法達到公義的境界。
當我們提出這疑問時,常聽到的解答是:我們因信稱義是在地位上罪得到赦免,然而生活上還要努力的克制罪,活出成聖的生活來。我們理解成聖的過程不是一步到位的,但是如果每日認罪卻又犯罪,似乎像是愚公移山一樣知其不可而為之,追求成聖是否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很多基督徒在信主一段時間之後都有這樣的疑問。對僅僅停留在稱義地位上心中感到不滿足,而願意更進一步追求聖潔,真正活出討神喜悅的生活。有這樣的想法表示我們對救恩有正確的認識,我們心中確實有聖靈在催逼我們,不甘心做個地位上得救,行為上卻遠遠與地位不合的的基督徒。羅馬書的中心就是告訴我們基督徒經歷救恩的歷程。就是:稱義、成聖、得榮耀。
讓我們回顧一下羅馬書的內容,三章20節到第五章提到稱義。主耶穌為我們付上贖罪的代價,救我們脫離罪的刑罰。我們不在神的憤怒中,而是得到稱義的地位。接著六到八章所提到的就是稱義之後我們不是停在起點,而是更進一步追求,如何一步一步活出成聖的生命來。保羅在第七章提到他與罪掙扎的經歷,他雖信主,但是肉體仍受到罪的影響。他因自己肉體軟弱犯罪而感到痛苦。他發出求救的呼喊:「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然而最終他找到了出路:「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第八章就是說出他追求成聖的途徑,他如何靠著主耶穌脫離罪的轄制。活出成聖的生命來。讓我們一起來看這段經文。
聖靈使我們得生命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 2 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 3 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 4 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羅8:1-4)
從第八章第一節起,保羅提出了脫離罪轄制的方法。人原來是受到罪的轄制。想要脫離,卻沒有辦法。他在第七章中說:「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這個犯罪的律在保羅心中轄制他,讓他不能按照心中所想的,去順從神的律。但是出路在主耶穌,第八章第一節到第四節。就講到了,當他靠著主耶穌,就能脫離了原本不由自主的困境。這裏的「不定罪」是指,在基督裡脫離了罪的轄制。不單是在地位上免去了罪的刑罰,得到稱義的地位。也在生命中得到脫離罪權勢的力量。這是稱義之後更進一步,在生活上活出成聖的生命來。稱義讓我們脫離了罪的刑罰,稱義之後我們仍要靠著主耶穌,活出與稱義地位相稱的生命。我們雖會受到引誘而跌到,但是我們不是沒有希望。因為我們有主的幫助。成聖的生命是要一步一步活出來的。怎麼活呢?靠著主加給我們的力量。
第二節更進一步解釋了第一節。讓我們脫離罪和死的律的,就是在主耶穌裏賜下的「賜生命聖靈的律」。這裏的律是指某種能夠管轄我們的力量。在第七章23節提到的:「肢體中犯罪的律」就是這裏的罪與死的律,它吸引我們去犯罪,最終讓我們死在罪的刑罰中。然而「賜生命聖靈的律」救我們脫離「罪與死的律」。這一段聖經中多次提到聖靈是「賜生命聖靈」原意就是「生命之靈」。我們怎麼理解聖靈是生命之靈呢?除了這節經文之外,第六節:「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8:6 )這裏是講到聖靈能帶給我們生命與平安。第十節:「心靈卻因義而活。」原文直譯就是:「聖靈就是生命。」所以歸納上面的經文,我們可以看出本段的重點之一就是:「聖靈使我們得生命」。
聖靈如何讓我們得生命?聖靈使我們脫離死亡,得到屬靈的新生命。正如約翰福音中所說的。重生就是從水和聖靈而生。這個生命不是我們肉身的生命,也不是我們被罪轄制、軟弱無能的肉體的生命。而是從聖靈而生,屬靈的新生命。也正是舊約以西結書所應許:「「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結36:26-27 )這個應許今天應驗在我們這群信靠主耶穌,從聖靈得重生的人身上。我們都有一個從神而來的聖靈住在我們心中,我們也都有一顆新心,願意遵行主的話。這就是舊約先知應許的實現。神要賜給祂的子民一個新的生命。這個生命是從神而來,也是從聖靈而實現的。所以說聖靈又被稱為生命之靈。我們今天也都領受神所賜下的生命之靈,得了屬靈的新生命。這個生命讓我們與過去那屬肉體的生命有分別。有什麽分別呢?
原本我們沒有屬靈的新生命,本是屬肉體的。肉體就是我們原本貪愛犯罪的本性,行善無能、抗拒罪惡卻又軟弱無力。靠著肉體沒有能力行出神所要求的標準來。就算我們都願意按著神所要求的律法而行,我們的肉體卻讓我們一再跌倒。就如第七章18節所說的:「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律法不是惡,它是神向人類賜下的標準。但是我們因為肉體軟弱,明知道該行律法,卻一點也做不到。甚至要求我們行善的律法,竟然被罪利用來引動我們犯罪。這是因為我們都有肉體的緣故。既然肉體軟弱,靠著這軟弱的肉體,去行神所要求的律法根本無法作到。神知道我們的困境,他沒有讓我們靠著行律法稱義,而是為我們預備了另一條稱義的道路。也就是讓耶穌基督替我們成為贖罪祭,在十字架上擔當了我們的罪。罪的刑罰因著主耶穌的代贖,不再算在我們身上。律法所要求的義因為主耶穌的成全,我們不必再付出任何代價。正如第三節所說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所以說聖經說他成了罪身的形狀,就是道成肉身來到世上,如同一個犯罪的肉身一樣。主耶穌沒有犯罪,但卻在十字架上受到罪的刑罰。祂不是為自己的罪受刑,而是為了我們。從此我們該受的罪債一筆勾銷。神在主耶穌的肉身上,將罪定罪了。罪債不再成為我們的重擔,因為主已經為我們付清。你為了罪的纏繞而苦嗎?在主耶穌裡能得到完全的釋放。
誰才能接受主代贖的功效,讓神赦罪之恩成就在我們身上呢?只有信靠祂的人。第四節說:「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這句的最開頭有個「為了」。表示神使主耶穌替我們受刑罰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律法所要求的義,可以成全在我們這群信靠祂的人身上。這是神拯救我們的目的。過去是沒有人可能滿足律法的要求。但是主耶穌替我們擔當了罪的刑罰,律法的要求的義已經得到滿足。我們今天不單停留在信靠主得稱義的這個起點,更要從聖靈領受一個新生命,能以活出神對我們的要求。這在過去我們靠著肉體而行,是不可能達到的要求。但是今日我們順從聖靈,活出基督徒的新生命,成聖的生活就是我們該追求的目標。從前面幾節經文我們可以看出,律法並不是毫無用處,他雖然沒有力量讓我們遵行而得稱義,但是其中卻有神對我們生活的要求。警告我們不要犯罪、鼓勵我們按神的心意而活。只要把律法放在它該有的位置,正確地看待它。它不是可廢棄的。
神頒布律法的目的是期待我們最終能活出,律法中所要求的精義。他當然知道我們的肉身無法行出律法的要求,所以律法的功效在顯出我們肉體的無能,讓我們承認自己的罪,目的是引導我們藉著認罪、歸向基督。為什麼神要讓律法所要求的義,成就在我們這群信靠主的人身上呢?因為律法的精義是永恆的,也就是如主耶穌所說的:「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可12:30-31)這就是從舊約到新約,神對我們不變的心意。在過去我們靠著肉體做不到,但是當我們有了聖靈所賜下的新生命,我們卻沒有藉口不去遵行。因為這是主救我們得稱義、讓我們追求成聖的目的。我們不是像舊約時代靠著肉體的能力去守律法,那是走回頭路,也根本行不通。而是靠著順服聖靈而行出來。聖靈所要求的,就是主耶穌所要求的,也就是父神在舊約時代頒布律法所要求的精義。律法的精義一脈相承,不是可廢棄的。所以追求成聖也是每一個基督徒不可推脫的責任。
隨從聖靈是我們追求成聖唯一的方法。我們願意遵行主耶穌的吩咐嗎?我們願意順從聖靈而行嗎?這不是靠行為、這不是守律法,而是領受聖靈的基督徒,有了新生命之後必然要追求的目標。我們是否願意盡心竭力追求成聖、還是我們只願意停留在稱義的地位上,以肉體軟弱為藉口,而停滯不前。順服聖靈的屬靈人啊,我們應該明白怎麼做的。
隨從聖靈
「5 因為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 6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 7 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因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8 而且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
第五節說到,「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我們對肉體的事、與聖靈的事會有不同的反應,原是我們生命不同的緣故。我們是還活在原來屬肉體的生命,還是我們已經有了屬靈的新生命。生命不同所關切的事就不同,走的道路也不同、將來的結局也就不同。屬肉體的人順從肉體而行,體貼肉體的事。屬聖靈的人順從聖靈而行,也就體貼聖靈的事。什麽叫體貼肉體?首先我們要知道肉體的意義,再來看體貼是什麼意思。
肉體是什麼?不是我們生活基本需要的滿足,如餓了想吃、渴了想喝、累了想睡、我們需要家庭的溫暖、需要傳宗接代。這些是我們生存基本需要,我們不會去排斥它。但是任何事情如果成我們全力追求的偶像,甚至為了達到目的,做出傷天害理的事都在所不惜。那這些事就成為讓我們跌倒的罪了。所以當我們理解體貼肉體的意義時,不要走到極端。以為基督徒排斥一切生活的基本需要,想追求禁慾主義的道路。其實這並不是聖經中的教導。聖經中的肉體的意義,主要是我們人性中與神為敵的性情。也就是我們生命中貪愛犯罪的本性,是罪的權勢控制我們的工具。體貼肉體主要是指思想上關切肉體的事、整天以肉體的事為念。如果我體貼我的妻子,就會念念不忘,以她的需要為我關切的重點。當她有需要時,還沒有說出來,我就努力來滿足。當然這是當初追求妻子時才會有的行動。當一個男人在追求女朋友的時候,我們幾乎全心全意、掏心掏肺來討女朋友開心。許多平時想不出來的事都做得出來,例如送九十九朵玫瑰花,在女朋友窗外唱情歌。每天風雨無阻來陪伴女朋友。我們弟兄好像都很有經驗。為什麼會這麼做?因為愛。當我們愛女朋友的時候,我們整個心全部集中在一件事上,就是討她歡心。當我們達到了目標,就會轉移注意力到另一個更具挑戰性的計劃上。就如結婚多年的老夫老妻了,常常就會不再像以前一樣關心妻子需要。體貼在於心思意念、常常以她為中心、事事為她設想。同樣的,如果我們愛神,就會整天想到神,心思意念都集中在討神喜悅上面。
相反的,如果我們體貼肉體的事,我們就是常常把肉體的需要放在我們生命中的首要地位。我們的肉體貪愛世上的名利富貴,我就處心積慮的聚斂財富、貪得無厭。肉體想要享受罪中之樂,我就整天忙著滿足肉體的慾望。人都是有慾望的,慾望驅使人努力工作達成目標,它本來並不是罪。但是人因為有肉體,也就是那容易被罪吸引的本性。我們不會只停留在需要得到滿足的程度。我們肉體的罪性讓我們,得到了基本的需要之後,還要更多,甚至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慾望是個永遠無法填滿的無底洞。他讓我們盲目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最終掉落在罪的陷阱中。例如我們工作勞累有時需要輕鬆一下,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打電腦遊戲,就娛樂的效果來說它是很有效的休閒途徑。可是我看到自己的小孩,他們在打電腦遊戲時沉迷在其中,放不下來。如果不設下界限,他們可以整夜不睡覺玩下去。在韓國聽說就有青年人玩了三天三夜電腦遊戲,最後心臟病突發而死。活在現實社會的成人更是有琳瑯滿目的娛樂在吸引我們。電腦遊戲其中之一,權力的追逐、酒色財氣的迷戀,常會吸引人掉下去就一發不可收拾。這些本來可能是中性的東西,在我們墮落的肉體的污染下,最後都成了敗壞我們的工具。如果我凡事都以肉體的事為念,我就成了肉體的奴隸。陷在罪的深淵,永遠無法自拔。如果我每天心思都被一些污穢敗壞的事所佔據,我就沒有心思再思念聖靈的事,也就不可能跟隨聖靈而活了。我們怎麼想,影響我們怎麼活、最終也決定我們的命運。
體貼聖靈的事是什麼呢?也就是聖靈所關切的事,聖靈降臨的目的就是要我們認識基督、結出果子,榮耀基督。約翰福音說:聖靈又稱為啟示的靈,又稱為真理的聖靈。他要讓我們明白、並進入一切的真理。我們越明白基督拯救的工作,就會更愛他。也越願意按照祂的旨意而行。加拉太書第五章22-23節指出:「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 溫柔、節制。」這種事就是體貼聖靈的人,念念不忘想活出的生命。好行為的目的不是為自己積功德,不是為了在主面前能交換什麽利益。聖靈來世上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要榮耀基督的名,我們體貼聖靈的人也當事事以榮耀主的名為念。這也是我們基督徒活在世上最大的目的。這是不是你活在世上的目的呢?你的心思意念,常常在牽掛著世上的榮華富貴,或者被情慾享受所纏繞,還是常常想到要好好按著神的心意而活,榮耀主的名? 方向錯誤導致達到不同的結局。我們千萬不要搞錯了方向。
我們頭腦裡所想的,怎麼會影響我們人生最終結局呢?體貼肉體、與體貼聖靈不單是今生的價值觀不同,也影響了我們所走的道路。因為人生的方向不同,將來所達到的結局也不同。第六節告訴我們:「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正如前面的經文所說的,聖靈是賜我們生命的靈。我們原本活在墮落與敗壞中,是與神為敵的,結局是與神永遠隔絕體。這就是屬靈的死。以弗所書第二章1節說:「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他叫你們活過來。」當我們不認識神時,我們的靈性是死亡的。不但不能順服神,反而常常順從今世的邪風惡俗,行出罪惡的事得罪神。靈性死亡的人的特徵就是體貼肉體,也就是以肉體犯罪的本性追求世俗敗壞的事。第七、八兩節講到體貼肉體的人為什麽會走向死亡。因為他不愛神、不順服神,他與神的關係是彼此為仇。外在的表現是他不願順服神的律法,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屬靈眼睛瞎了,心也剛硬了,根本服不了神的律法。回想我們自己過去的境況,就是如此。我們不止自己不信福音,遇到傳福音給我們的基督徒,還會嘲笑他們。看到他們出醜還會心中竊笑。這就是我們被罪所轄制的境況,我們在屬靈上是死的,看不見自己的罪,也不能順服神。只有當聖靈光照我們,讓我們看清自己的罪,看到主耶穌對我們的大愛。我們才能順服在主的面前,接受耶穌為我們流出的贖罪寶血。我們的生命才從此刻起死回生,這是聖靈的作為。所以說聖靈被稱為賜生命的靈。若非聖靈在我們心中動工,我們沒有人能靠自己悔改歸向神。第八節說:「而且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當我們屬靈生命是死亡的時候,我們與神的關係是彼此為敵的。我們的本性不服神的律法,陷在犯罪當中。因此而落在神的震怒中。我們所作所為都是惹神憤怒的,不可能做出討神喜歡的事。這就是我們原來不信神時的境況。
但是聖靈來了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得到了一條離開滅亡的道路,就是接受主耶穌為我們成就的救贖之恩,當我們生命被聖靈所改變,得到了屬靈的新生命時。我們死亡的靈性就活過來了。我們所思所想、所作所為,不再是體貼肉體,而是體貼聖靈。我們開始願意承認自己的罪,願意聽從聖靈在我們心中的帶領。這些都是我們這些信主的人,經歷過的生命改變。因著這些改變,我們這群順從聖靈的人,最終的命運就是生命、平安。這就是我們得救的過程,聖靈一直在幫助我們。讓我們歸信、稱義、到最終成聖。開始的差別好像很小,只不過就是心中的所看重的不同,有的人以肉體為念,有的人願意順從聖靈。但是這小小的差別,確是導致人生方向的不同選擇。接著一步一步走下去,最終導致生與死的不同結局。我們在做人生方向的決定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一失足成千古恨。我們頭腦裡的所思所想,讓我們最終成為不同的人,最後也導致完全相反的命運。
順服聖靈而行不是件抽象的事,而是實實在在我們每一天生活都能遭遇的事。讓我們現在思考一下,在我們過去的生命中,是否曾經經歷聖靈的帶領,我們能悔改信主,聖靈在你心中感動我們嗎?如今信主之後,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是否經歷聖靈的帶領呢?我們禱告時是例行公事,還是有話願意向聖靈說?我們是否感受到聖靈向我們說話。在聖靈感動我們做一些事的時候,我們願意順從祂嗎?我們每一天所思所想,最關切的是什麽事呢?
忙碌的工作佔據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似乎是找不到安靜的時間來向神禱告。但是我們應該有個持續的信念來主導我們的生活。就是無論我做什麽,是在主前為祂而做的。我雖忙碌,沒有忘記自己是為誰而忙。我靜下心來,沒有忘記我是活在神面前。我常常會有機會在午休的時候出去散步,走在公園的小路上,就一路思想神的話,與神在我身上的帶領。在此刻就是聖靈與我說話的時間。我講道的內容,很多就是散步、與靈修時所領受的。神如何帶領我們,祂是藉著他聖經上的話語,與聖靈保惠師的感動,時時與我們交談。我們實際上不能脫離神的面,就好像我們小時候,時時刻刻活在父母親的關懷中。即使我不察覺,他們仍在不停看顧著我們。神對我們也是一樣。聖靈保惠師常常會向我們說話,將讀到的經文讓我們反覆思想其中的意義,讓主日聽到的信息再一次提醒我們。我們是活在聖靈的同在中。你是否曾經靜下心來聽聖靈對你說的話。祂願意一路帶領你,作你的導師。所以說順從聖靈不是一件玄乎其玄的事,而是就發生在你身邊、每一天可以經歷的事。我們是否願意讓聖靈向我們說話呢?我們是否願意打開心來傾聽呢?
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
「 9 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 10 基督若在你們心裡,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 11 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 12 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是欠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活著。 13 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
這一段經文提到了一個觀念,聖靈保惠師住在我們心中。這是我們信主的人必然會領受的得救的憑據。而且如果沒有聖靈內住,我們就不是屬基督的了。當聖靈住在我們心中,我們就知道自己是屬基督的。這裏第九節說有聖靈內住的人是屬聖靈,同時又說他們是屬基督的。可見屬聖靈與屬基督是同一回事。屬聖靈的人就不屬肉體,兩者不能相容。這裡提到的屬聖靈,原文的意思就是在聖靈裡面。我們不可能既住在聖靈裡,同時又住在肉體裡。住在肉體裡是什麼意思?就是繼續保持著始祖亞當所傳下來的犯罪本性。我們雖然還有肉身,還在與罪爭戰,但是我們卻不屬肉體。這裏保羅用的是現在式,表明屬聖靈、不屬肉體,是我們這些信主的人現在持續的狀態。這點保羅說得很明確,我們也必須很清楚,我們的身份乃是脫離了從亞當而來,墮落敗壞的罪惡權勢對我們的轄制,我們不住在裡面,而是遷移到基督的國度,這就是我們不屬肉體的意義。既然不屬肉體,我們就不該再體貼肉體,隨從肉體的私慾行罪惡的事。追求成聖才是與我們身份相合的行為。
保羅在這裏用一連串詞彙來形容聖靈,第九節說:「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神的靈」、「聖靈」、「基督的靈」所指的不是三個靈,而是同一個靈,就是聖靈。這裡隱含著有三位一體的真理。三位一體的神在靈裏是完全合一的。祂們在創造、維持、救贖、引導的工作上也是完全合一的。再看第九節說:「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第十節又說:「基督若在你們心裡」。基督是如何住在我們心中?祂不是正在天父的右邊為我們代求嗎?是的。祂同時也住在我們心中。是如何住的,是藉著基督的靈,也就是聖靈住在我們心中。當基督升天之後,差下聖靈保惠師,就是在地上要成全祂要完成的事工。聖靈所作的事完全是按著基督的心意而行,也就是神的心意。所以說聖靈住在我們心中就相當於基督住在我們心中。
第十節提到:「基督若在你們心裡,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這裏和合本將靈翻譯成心靈似乎是要與身體作對比。但是因為看到本章講到聖靈18次,前後文都是講到聖靈,最可能的理解就是聖靈。重新的翻譯是:「基督若在你們心裡,雖然我們的身體會因罪而死,但聖靈卻因義的緣故成為生命。」我們的身體雖然因為犯罪的後果最終會死亡,但是聖靈已經住在我們心中,見證基督所為我們成就的義。因此我們屬靈的生命不致死亡,因為聖靈在我們心中賜下新生命。
第十一節繼續解釋在聖靈裡的新生命是什麼意思。「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神以大能讓基督從死裡復活,他的能力也同時能讓我們這些有聖靈內住的人,與基督一樣,得到復活。我們的肉身因為犯罪的後果,都免不了一死。但是聖靈住在我們裡面,見證了主已經賜給了我們新的生命,這個屬靈的生命不至滅亡。同時我們必死的身體也將會復活。這裏的神使我們復活是未來式,應是指將來身體的復活。這節經文與第六章所說的非常類似:「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與他同活。」第六節所說的也是未來式。那這節經文對我們今日的生活有什麽意義呢?我們今日在地上是心存盼望,等待將來得榮耀的復活成就在我們身上。這盼望讓我們今生喜樂的活下去,對患難不存擔憂。我們的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幾十年肉身的存活,更在於將來在永世裡與主永遠同在。
保羅接著勉勵基督徒以順從聖靈為我們人生的態度。第十二節說:「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是欠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活著。」 我們知道聖靈住在我們裏面,這改變了我們對今生的態度。我從聖靈領受了屬靈的新生命,我生命的歸屬權已經不同於往日不信主的時候。我的主權已經屬祂,不再屬肉體了。既然如此我就不再欠肉體的債,順從肉體而活。過去肉體是我們的債主,追著我們討債。要我們作它的奴隸。而今主為我們還清了一切的債。我們不再欠肉體什麽,我們也不必再為肉體效忠了。就如同我們過去加入了幫派,幫派的老大在我的身上擁有權柄,他能對我發號施令、操縱著我們,要我們為他賣命。然而如今我已經脫離了幫派,雖然老大還想用他過去的權威來威脅我們。但是我們要大聲地對他說,你不是我的主人,我已經與你沒有關係了,不會再聽你的命令了。我們對肉體的態度也是如此。
第十三節說:「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肉體不再是我們的主人,我們不再順從它。但如今,誰是我們的主人呢?就是聖靈,我們有聖靈內住的人,時時領受聖靈的帶領。我們人生的態度是順從聖靈的引導,他是我們的保惠師,將我們引導到神的面前,明白神的真理、順服神的旨意。聖靈就是我們生命的導師。你的生命需要引導嗎?你是否有時會感受到失落,好像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聖靈保惠師願意向你說話,祂要帶領你過豐盛的生命。有了聖靈與我們同在,我們不再擔心害怕,乃是以聖靈為我們最大的依靠。我們靠著祂能怎麼活呢?不能再像過去過著順從肉體的敗壞日子,我們要靠著聖靈治死肉體的惡行。肉體在我們生命中還有殘存的影響力,撒旦魔鬼常利用我們肉體的軟弱,引誘我們跌到。但是我們不能再順從它,順從他的結局將會導致身體與靈性永遠的死亡。
然而我們的命運不是走向死亡,而是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治死是現在式動詞表示持續經常的動作。表示肉體在我們的生命中還是活躍著,我們尚且要不斷治死它,讓它不在我們身上起作用。這句經文與第六章6節的:「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 」有同樣的意思。我們在第六章中不是講了嗎,舊人已經與耶穌同釘十字架,不是已經死了嗎。怎麼現在還要治死肉體。沒有錯,舊人與主同釘十字架是指我們屬靈的地位。我們的舊人已經與主同釘死,在神的審判中已經不再被定罪。但是活在世界的我們,還要將這個屬靈地位活出來,成為我們生活的實際。所該做的就是我們能靠著聖靈治死肉體。治死肉體這個行動,我們是要付上努力的,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當了基督徒這麼久了,沒有一個人能說,自己已經不再受肉體任何的影響了。甚至保羅在生命臨終的時候,仍然看自己未得完全。「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腓3:12)連保羅都還要竭力追求成聖。他也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9:27)所以治死肉體是我們追求成聖一生要努力的方向,是個需要我們下定決心的行動。這件事說來容易,做起來確實要花下很大的功夫。但是既然是主的命令,我們就沒有選擇的餘地。
所以有的人就勉為其難的追求聖潔的生活,心中仍然放不下花花世界的罪中之樂。治死肉體並不是要我們過一個自苦自虐,像苦行僧一樣的生活。而是追求效法主耶穌的榜樣,活出祂對我們的聖潔期待來。也就是脫離罪在我們心中的權勢,不讓罪再利用我們肉體的軟弱來引誘我們犯罪。這種事如果憑著自己的力量注定要失敗。我們沒有一個人能靠著自己的力量作到。保羅在第七章的呼求,就是想靠自己好行為,而發出的失望。只有靠著聖靈的力量,我們才能可能勝過肉體的引誘。當我們面臨爭戰的時候我們是否經歷聖靈的提醒,當聖靈亮了紅燈的時候,我們是否願意及時剎車。當我們懶散不願順服主耶穌命令的時候,是不是曾聽到聖靈的提醒。是否有聖靈在心中催逼,讓我們快去做。我常常經歷聖靈的禁止,當我有的時候心中的驕傲跑出來,快要說出不合宜的話,聖靈讓我懸崖勒馬,把我從犯罪的邊緣拉回來。事後想起來驚險萬分。差一點就說出得罪人,卻又收不回來的話了。又有好幾次因為疲倦,不想服侍神,卻又被聖靈感動出門服侍。事後才看到主給我的回報何等大,能被主用是何等喜樂的事。
順服聖靈不是抽象的事,不是基督徒一廂情願的幻想。他是主對我們的要求,也是主讓我們經歷祂所賜下能力的過程。每日的生活我們都要順從聖靈的帶領。聖靈沒有一刻離開我們,時時在激勵、警告、引導我們。我們不要輕忽聖靈在内心微小的聲音,這常是聖靈向我們説話。就如同打網球時的雙打,經驗豐富的隊友負大的責任,他常是站在後面。經驗不足的要盡量配合經驗豐富者而行,他則是站前面。我們今天就好像與神配搭打網球,不要忘了身後有一位經驗豐富的高手,擅自靠著自己的能力,就渾然忘我打了起來。我們乃是與神同隊,他是高手,我是配角。他能夠帶領我、幫助我,比我自己一人打得還好。凡事看他的旨意,順著他的吩咐行事總沒錯。順著聖靈而活就是如此,甘願當一位網球雙打中的配角,讓主角發揮他的能力。如果我強要出頭,要搶著當主角,聖靈就退居幕後,讓我自己嚐嚐苦頭了。
結論
回到開頭的問題,追求聖潔是否是可能的事?如果我們把它當成是遙不可及的空中樓閣,我們就會變成一個停在因信稱義,卻永遠不成長的基督徒。只追求信主的福分,卻忘記了主要我們付上的代價,就是背起十字架來跟從祂,走成聖的道路。這條路是甘心順從主的命令、一生靠著聖靈,治死肉體私慾的道路。這條路會走得很辛苦,但是最終卻能得到真正從主來的生命、與平安。
主所要求我們的不是我們是否達到了完美無瑕的程度。他所要求我們的是遵從祂命令的心,也就是我們順服的態度。當我們願意從信主的時候起,就立志順服主的命令,背起十字架跟從主。我們就會甘願走上追求成聖的道路。因為這是主對我們的要求,也是滿足主心意的事。我們是否體貼主的心意,以基督的心為心呢?我們是否願意隨從聖靈的引導,順服他的感動。每日活出討祂喜悅的生活呢?這不是空中樓閣、不是不可能的任務、而是主的心意。我們願意聽從嗎?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良心與罪的掙扎
(羅馬書7:14-25)
前言
你曾經歷過內心的掙扎嗎?那滋味不是好受的。我們信主之前,就讀過羅馬書這段經文:「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當我讀到保羅自我的描述時,心中發出感嘆:「這就是我」。
信主之後我期待這種身不由己的問題能得到解決。沒想到掙扎仍然在,而且比以前還厲害。以前犯罪不當一回事,信主之後每次要犯罪時,心中的爭戰就非常厲害。這是怎麼回事?信主不就是要解決罪的問題嗎?怎麼我會對罪這麼敏感呢?這是正常的嗎?還是主放棄了我,我到底有沒有得救?這是我在剛信主的一段時間,常會有的問題。後來我也知道這是很多基督徒共同面對的問題。尤其是過去曾經沉溺在一個頑強的惡習當中,信主後仍然受到世界對我們的百般的引誘。因此就常常會有掉進犯罪的陷阱當中。
基督徒活在這樣的掙扎中,我們怎麼看待這樣的現象,是拒絕承認,還是面對解決?是願意悔改,還是習以為常?在不信主的時候,我們常聽到其他信仰的人說:「不要自我要求太高,失敗後就不會太失望了。」這是不是一個可以接收的標準呢?仔細想想我們是不能接受這種觀點的。罪惡的標準是在神的手中,不是在我們。不能為了消除罪咎感了,就自己把標準放低了,這種做法是掩耳盜鈴。那要怎麼辦呢?我們已經信主了,在地位上已經被稱為聖潔了,可是又無法抗拒罪的影響,我們不願意當一個表面聖潔,實際又做不到的兩面人。可是神為什麼會讓這種掙扎存在我的生命當中呢?我是要繼續這樣掙扎下去,還是主會幫助我脫離這種痛苦的情況?如果主能救我脫離,那我要如何才能成就呢?這就是我們每個基督徒在追求成聖的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今天的信息也就是要討論這種存在我們生命中常見的掙扎。讓我們一起來看羅馬書第七章14-25節。
在討論這段經文之前,我們必須以宏觀的眼光來看,保羅對於成聖有什麼教導?要解釋這段經文,首先要明白它與前後文的關係。羅馬書六、七、以及八章前半,是講到基督徒的成聖。第六章提到一個重生得救的基督徒要向罪死,他的舊人已經與主同死了,所以要實際上活出與主同死同活的生命來。第七章提到向律法死,律法不能讓人成聖,所有重生的基督徒不能再走靠行律法得救的路。第八章則提到如何活出成聖的生命,就要順服聖靈的管制,治死肉體的惡行。第七章夾在第六與第八章中間,到底有何作用呢?它似乎是對著想靠著律法成聖的人說的,因為羅馬教會中仍有許多明白律法的猶太人,他們信了主仍然放不下過去活在律法下的習慣。當他們犯罪了首先想到的就是糟糕了,我不是重生得救了嗎,是不是救恩沒有果效,我們還要靠著行出律法來自我約束。保羅在第七章告誡他們:不是的,我們已經靠恩典得救,就不要仍然活在律法的約束下,想靠行律法成聖,這是走回頭路。保羅在第七章就是要處理,到底成聖的攔阻是什麼?
1.在心態上離開對律法的依賴:第一到六節就提出:當我們信主,舊人與基督同釘十字架,我們的身份已經轉變。我們在律法上已死,而歸於基督。律法不能再控制我們了。
2.律法在克制罪上的軟弱無力:七到十三節則提出,靠律法不能使我們成聖,因為我們心中最大的問題是罪,就連聖潔律法也會被罪利用,吸引我們犯罪。
3.直接面對心中仍然受罪影響的問題:我們信主之後都有與罪爭扎的經歷,應該如何看待我們還會犯罪這個事實呢?不該怪律法,而是要認清我們裏面還有肉體的存在。十四到二十五節就是以保羅親身的經歷,提出問題的所在,並在第八章提出解決之道。讓我們先一起來看羅馬書第七章14-17節。
爭戰的源頭:肉體
「我們原曉得律法是屬乎靈的,但我是屬乎肉體的,是已經賣給罪了。15因為我所做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願意的,我並不做;我所恨惡的,我倒去做。16若我所做的,是我所不願意的,我就應承律法是善的。17既是這樣,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羅馬書7:14-17)
基督徒在兩種極端的思想中拉鋸。其中一種是:律法既然無法讓我們稱義、也在使我們成聖上毫無功效,它甚至引動我們犯罪,讓我們陷入死亡。因此有人就將律法看成是無用的。其實律法真實的功用,原是讓我們明白,靠行律法稱義的無效,轉而來到基督的救恩當中。一旦否定了律法中神所定下的標準,等於是放棄了神對我們聖潔的要求。這種矯枉過正的想法是保羅想要澄清的。另一種想法是屬靈完美主義,也就是認為基督徒一旦信靠主了就全然脫離罪的影響力,他們鼓吹基督徒能以在今生達到完全的聖潔。這兩種看法都無法帶給我們正確的態度,面對今生的生命。前一種放棄了聖潔的追求,等於是不戰而敗。另一種是自認為已經勝利,不承認可能會發生的失敗。一旦看到在實際生活上完全做不到,在基督徒飽受挫折之後,反而會對成聖的追求轉為失望。在羅馬書第七章,保羅說什麼呢?他既沒有全盤否定律法,也沒有應許基督徒「已經全然成聖」的完美主義,這等於是脫離現實。他所說的是基督徒是活在激烈的爭戰中,要繼續在肉體中與罪爭戰。
在第六章時,保羅已經說了我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了(羅6:6),罪不能再做我們的主了(羅6:14)。為何我們內心還會爭戰?我們心中還會爭戰,因為我們內心還有肉體。肉體讓我們不斷的陷入軟弱與失敗中。保羅不希望人將犯罪矛頭指向律法,因而否定律法。他要找出失敗的根源,就是肉體。他說:「律法是屬靈的」,意思是由聖靈所賜的。表示律法的源頭來自神。律法與聖靈互相不衝突。更重要的是與下一句「我是屬肉體」的對比。「屬肉體」與「屬靈」互為對比,表示我的裏面還有一個部分,是非屬靈的、由肉體所造成的、或是被肉體的本性所限制的。這是否說我們還沒有重生呢?並不是。這裏的屬肉體與另外兩處「屬肉體」意義不同。那裏的屬肉體是「在肉體中」的意思。七章五節:「因為我們屬肉體的時候,那因律法而生的惡慾就在我們肢體中發動,以致結成死亡的果子。」這裏明顯是不信主的時候,這裏的屬肉體是過去式,表示信主以前。八章九節:「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這裏的不屬肉體,是用現在式。表示現在他們已經不在與過去一樣了。如果這個時候還屬肉體、不屬基督,就是沒得救的。
既然兩處說到「屬肉體」都是指沒有得救,保羅在這裏第七章十四節,為什麼說自己是屬肉體的呢?因為這裏的屬肉體的意思,就是指在我們是肉體所造成的,內心都有肉體的軟弱,也就是容易墮落的本性。所謂食色性也,我們會貪吃、貪睡、好逸惡勞、有性欲。這些原本人性中天生的軟弱,就是罪的力量引誘我們墮落的地方。我們就算信主了,這個軟弱的肉體仍然存在,罪仍然不斷的引誘我們墮落。這就是為什麼保羅用整段經文描述他心中的爭戰是何等強烈。
十四節下半部,保羅再說是已經賣給罪了,這是指他裏面屬肉體的這部分。如果此時他已經得救了,怎麼會說自己又賣給罪了呢?這個說法是不是和第六章所宣稱的:「罪不能再做我們的主了」不合呢?怎麼可能罪不作保羅的主,然後他又說自己被賣給罪了呢?其實「罪必不能作我們的主」是用未來式,地位上我們雖已轉變,但實際上活出來還需要我們一生的努力的。已經賣給罪,是過去不信主時賣的,現在影響力還在。表示只要有肉體,罪在我們心中還是有吸引力。這是我們今生不能逃避的考驗。
保羅的告白是描述他信主前或信主後?
有的人會據十四節推論,這段經文是在指保羅回顧自己信主前的經歷。但是我們仔細分析前後文。發現有許多理由支持這段經文應該是指保羅信主後的自述。為什麼呢?簡單的說,主要的理由是本段經文完全使用第一人稱、現在式,然而在第七章七到十三節前半部,卻是用過去式。時態的改變表示保羅自我描述情境的改變。如果還是同樣的情境應該仍然用過去式。另外,如果保羅當時還沒有信主,應該是十分驕傲的,他曾為自己法利賽人的身份自誇。以為自己「就律法的義說,是無可指責的」(腓3:6)。不可能有如此敏感的自覺,說出:「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他當時以自己的嚴守律法自高自傲,也發不出這種絕望的呼聲:「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 」有人以為這種描述太絕望了,不像一個信主後的基督徒。其實這正是許多基督徒的經歷,信主前作惡事還心安理得,信主後聖靈進入心中,才發現內在的自我分裂了,新生命喜愛神的律,我的肉體卻仍貪愛罪惡。良心與情欲爭戰越來越激烈。這正是基督徒一生要走成聖道路時必經的過程。
爭戰的過程:內心的分裂
第十五、十六兩節正描述了保羅所面臨的,內心中兩個自我、各自分裂。「因為我所做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願意的,我並不做;我所恨惡的,我倒去做。」這句話開頭用因為,表示保羅認為自己為何屬肉體的原因。他發現自己內心中仍然存在,他不明白、無法掌控的那部分,也就是肉體。肉體與真我作對,也就是與已經被更新的新生命背道而馳。真我所願意行的善,肉體卻偏偏不行。真我所不願行的惡,肉體偏要去行。他觀察了這種自我分裂的現象,他得出了結論,既然真我也是願意行律法,表示不是律法害他行惡,律法是善的,不會是行惡的原因。讓他行惡的原因就是「住在他裏頭的罪」,也就是肉體。他說:「若我所做的,是我所不願意的,我就應承律法是善的。既是這樣,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裏頭的罪做的。」 這幾句經文就解釋了,到底什麼是肉體。肉體就是人心中未被聖靈更新的部分,容易被罪引誘去行惡。它與舊人的意義非常接近,舊人就是從亞當所以傳下來犯罪的本性。當我們信主之後舊人被釘在十字架上,不能再成為我們的主。然而這是地位上的稱義,我們在名分上已經不再屬於罪了。但是在我們生命的實際中,仍然要每一天活出這個屬靈的地位來。也就是說我們的內心仍然有軟弱的部分,容易受到罪惡牽引誘惑去犯罪,這就是肉體,也就是住在我們裏面的罪。如果我們不明白這一點,很容易就掉到屬靈的樂觀主義。以為我已經得勝了,罪不能再侵害我了,對罪惡的勢力掉以輕心,如此就無法平穩的走上成聖的道路。有這種心態的人,在經歷犯罪的過程中,沒有時時警覺,以神所賜的力量來克制罪的引誘。反而容易一再地掉進罪惡的陷阱。甚至因為實際活出來的生命,與所期待的不同,而完全失望、放棄信心。
第十八到二十節是前面一段的平行經文,等於是重講一次。「18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19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20若我去做所不願意做的,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羅馬書7:18-20)只不過頭一句的重點不同。第14節強調不是律法使他犯罪,而是他裏面的肉體讓他如此。第18節講的是同樣的事情,也就是他的肉體裡沒有良善。從這節經文我們就能更清楚的認識肉體是什麼?保羅說:他的裏頭沒有良善,也就是說他裏面的肉體之中沒有良善。他既然已經信主了,有聖靈內住了,不能說自己裏面沒有一點,順服主聖靈的這種新生命。是有的,他既然願意為善,就不能說自己毫無良善。只不過他也非常明白,內心中同時也存在著,不服聖靈管制的另一部分,這部分的他是毫無良善。正如未得重生的生命一樣,全然敗壞,不愛神的話、不服神的命令。這部分的自我同時存在他的生命中。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怎麼可能一個得救的人竟然內心還有不服神的部分,這就是保羅所說的肉體。保羅的經歷也正是我們信主的人共有的經歷。我們常常能夠感受到,這種住在我們裏面的罪,也就是肉體,對我們的影響。這也是我們走成聖的道路時,要認真對付的。我們如果不承認它的存在,就不知道如何對付他。所以我們並不會樂觀的認為,一旦信主之後,就百毒不侵了。這是過於樂觀的想法。我們就算重生得救,肉體還在,罪就還能利用我們的肉體影響我們。所以我們對罪的警戒是絲毫不能放鬆。我們靠著聖靈的力量克制肉體的私欲,是一生要行的功夫。這樣是否又走入靠行為成聖的想法呢?不會的,第八章就清楚地告訴了我們,我們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足與罪對抗,因為我們的肉體是軟弱的。克制罪的引誘,若不靠聖靈的大能注定要失敗。
在我剛信主時,有種錯誤的想法,以為自己必能勝過罪的引誘。還天真的以為若不經過試練,怎麼能知道自己能夠勝過罪的考驗呢?所以遇到引誘是不知道逃避,讓自己流連於罪惡的引誘之前。現在想起來真是笨,這種天真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根本對罪毫無招架的餘地。每次都在罪的面前失敗、跌倒、後悔,沒有一次例外。我太不自量力了,我自以為可以對罪百毒不侵了,事實上跟本沒有這個能耐。對罪的引誘最好的做法就是逃避,遠遠地躲開,離開可能發生的環境。自以為能靠自己勝過的人,幾乎都慘敗在罪的腳下,沒有例外。
我們一生都在與罪爭戰,其中我們也很可能會失敗。如果我們偶爾在與罪的爭戰中失敗了,怎麽辦?我們千萬不要失望。以為主放棄了我們,以為自己又沒得救、再度墮入地獄的深淵。要知道主從沒有放棄我們,當我們與罪爭戰的時候,聖靈也正在以他的大能與我們並肩作戰,我們的敵人是心中的罪,是魔鬼利用我們肉體對我們的引誘。不要經歷失敗,就對主失去了信心。
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個電郵,有位基督徒學生告訴我,他陷在情慾的試探中。他知道應該要求主赦免,但是心中魔鬼的控告,讓他對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他覺得自己已經完了,主不會再聽他的禱告了。收到時我的心裡很沉重,我雖然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我知道這是一個對主認真的基督徒,才會這麼明白的把自己的軟弱告訴我,向我求救。我知道他的痛苦,因為我自己也曾面對這種引誘。只不過我蒙主的保護,沒有掉入罪惡的深淵。因此我對他的求救,有深刻的感觸。撒旦想要篩我們,讓我們這些願意服事主的人,敗在他的腳底下,永遠抬不起頭來。我勉勵他:「不要放棄對主的信心,回到主面前真切的悔改。找一個信得過的長輩,與他一起禱告,請他為你守望。逃避罪惡任何可能再掉入的環境。」我們連續通信兩次,之後就不再有消息了。雖然我不知道他是誰,但是一位掉在罪的網羅中,憂傷後悔的臉孔,常出現在我的心中。這是一位願意求救的基督徒,但願主最終救了他。
每個基督徒都在打這場戰,你與我都是如此,只不過我們所經歷的引誘不一樣。有的是情慾、有的是苦毒惱恨、有的是爭競嫉妒、有的是貪心、懶惰。這就是撒旦要篩我們,想要讓我們離開神。我們從信主起,直到離世,都在面臨這場戰爭。連使徒保羅也不例外。我們沒有棄甲投降的權利,直到一天我們見主的面,身體完全得贖為止,這是在羅馬書第八章會講到的。也是我們一生走成聖道路的盼望,我們的目的地不是墳墓,而是天家。我們將要領受的賞賜是榮耀的無比的,你有這樣的盼望嗎?你願意繼續爭戰下去嗎?
心中二律交戰
「21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22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原文是人),我是喜歡神的律;23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
在前一段經文中,保羅將自己軟弱的源頭歸到住在他裏面的罪,就是肉體。這容易敗壞的肉體,與他的真我分別。有人會認為他是推卸責任,明明自己犯罪,卻推給心中的罪。其實保羅只是特別以自己深受其害的經歷指出,讓他跌倒的力量就是心中的罪。即使是因肉體軟弱而跌到,罪既然是我犯的,我們仍然脫不了責任。找出犯罪的源頭,只不過讓我們知道如何來對付它。我們也都有與他類似的經驗,每個基督徒在經歷誘惑時,內心都會有這種善惡的交戰。我們知道該怎麼做才是討神喜悅,但是軟弱的肉體卻受到罪的吸引,讓我們走向離開神的道路。這個力量是何等強,我們多次在這鬥爭面前失敗。而且這失敗的打擊讓我們抬不起頭,甚至懷疑神是否拋棄了我們。我們不可忽略了罪的權勢在我們心中還有影響力,藉著引誘我們的肉體,在我們裏面建立營壘,準備與聖靈做頑強的對抗。就如我們養成一個壞習慣十分容易,只要一放鬆意志,馬上掉下去。如抽煙、喝酒、賭博。但要改掉它,簡直要痛下決心、花掉很大的功夫、並長期堅持,才可能擺脫他的轄制。我們不能輕忽這個頑強的敵人。我們也不能忘記自己是有肉體的,是容易軟弱跌倒的。才不至毫無警覺,而一再落入失敗。
二十一節說明了,保羅發現自己的心中有個律,就是支配他行為的法則。「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這兩種力量在他心中進行拉鋸。保羅說明這種鬥爭的原因是什麼:「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原文是人),我是喜歡神的律;23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兩個力量同時存在他心中,其中一個是順服神的。按照他裏面的人,就是真我,也就是他被主更新過的新生命,他原是喜愛神的律法的。這不是一個未得重生的人能夠有的反應。不信主的人也可能明白善惡的區別,也可能承認律法的良善。但是按照人信主前被罪污染的本性,他不會從心中喜愛神的律法。但他也知道自己的限制,他雖然喜愛遵從律法,但是另有一個力量,與順服神的力量對抗,是引誘人犯罪的力量。這個力量被稱為「肢體中另有個律」,它和「我心中的律」,也就是順服神的律交戰。罪控制著肉體,要我們附從罪的權勢,悖逆神、離開神。要把我們擄走,服在罪的權勢底下,成為它的奴僕。就如同我們不信主時的光景。這裏的把我擄去是現在式分詞,表示目的。也就是「犯罪的律」與「愛神的律」鬥爭,為要把保羅擄去隨從它去犯罪。這裏的罪要把我擄去,並不表示我已經失敗、已經被擄去。保羅在這種鬥爭中,整個人經歷極大的掙扎。他不要隨波逐流、他不要被罪擄去。因此他才會發出痛苦的呼喊。這種呼喊,也只有經歷過激烈掙扎的人,才可能發出的。
爭戰的希望:基督的拯救
「24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25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這樣看來,我以內心順服神的律,我肉體卻順服罪的律了。」
拯救的呼喊
保羅喊出:「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這裏的「我真是苦啊!」原文就是:「我真是一個可憐的人啊!」一個重生得救的信徒,意識到靠自身無法脫離罪惡引誘,這敗壞的身體所作所為,都導引我們進入死亡,讓他對這個必死的身體徹底絕望。所以他會發出絕望的呼喊,這是對他自己無力抗拒罪惡的覺悟。同時也表示他渴望拯救。「誰能救我」這句話,表示他已經意識到自己所處情況的危急,對於靠自己得救不抱希望,因此向外發出呼求,願意得到他人的拯救。我們陷在罪中的時候也是應該如此,我們沒有能力自力救濟。因為我們身陷罪中,無法自拔。然而,神卻隨時願意拯救我們。只要我們向祂呼求。我們的主是信實的,「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這是主給我們的寶貴應許。
你曾經向主呼求嗎?特別是在受到罪的引誘的時候,面臨失敗、感到無助的時候。失敗並不可恥,只要自己還在主的手中,我們就還有希望。只要我們願意向主求救,主必然會救我們脫離罪惡的深淵。大衛的例子就是如此。在歷代誌21章7-14節,大衛數點民數,神不喜悅他所作的事,便降災給以色列人。大衛向神禱告,承認自己的錯:「我行這事大有罪了。現在求你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神讓他選擇三種懲罰:三年的饑荒、被敵人的刀追殺三個月、或在國中有三日的瘟疫。雖然三樣都是慘痛的懲罰,大衛選擇了瘟疫,他說:「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裏、因為他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裏。」他的罪雖深重,但是還被神稱為合神心意的人。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神的心意後,願意隨時轉向神。即使犯罪被責備後,仍然願意立即悔改,求神赦免。他願意悔改的心,讓他沒有被神拋棄。我們也該從大衛身上學習,雖然失敗,不要硬心,馬上回頭。即使是落入主的管教、也總比讓撒旦嘲笑好。
第二十四到二十五節,有三種情緒的轉變。保羅從起初對自己的絕望,轉而向主發出了求救的呼喊,最終卻以感恩的歡呼結束。「感謝神!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保羅靠著主耶穌的拯救,脫離了罪的控告。從罪的掙扎中走出來。向主呼求是保羅得救的唯一希望。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得拯救的希望。唯有主耶穌能救我們脫離死亡的命運,也唯有祂能救我們脫離肉身的敗壞,走完成聖的道路。我們一生都需要主耶穌的拯救。在我們信主時祂救我們脫離地獄的刑罰,給我們稱義的地位。在信主之後,我們仍然靠著主的拯救,勝過罪惡的試煉,走成聖的道路。最終他要接我們回到天家。我們最終身體得贖,不再犯罪,這是救恩的成全。這也是我們每個基督徒一生要走的路。
稱義唯有靠耶穌,成聖也是一樣。耶穌是我們救恩創始成終的主宰,祂必然會保守我們跟隨祂到底。然而我們的責任是,全心全意信靠祂、仰望他、順從他的引導。這是每位基督徒勝過罪惡權勢的唯一途徑,也是我們最終得救的盼望。
結論
基督徒的一生,不是一帆風順。成聖的道路總會不停經過試探,與內心的罪惡鬥爭。這是一場持久的戰爭,也是無法逃避的戰爭。我們既然已經信了主,就必然要走完這條成聖的道路。所幸的是我們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主耶穌應許與我們同在,他會在我們需要時,給我們足夠力量。要記得在困難時,向主呼求、求主拯救。回顧我自己過去的經驗,不能說順利,甚至可說失敗連連。但是主多次救了我,沒有墮入罪惡的深淵。是我自己的意志強嗎?一點也不是。是我的定力夠嗎?要靠自己,我早完了。只能說主的憐憫,沒有丟棄我。在我向祂發出呼求時,主及時救了我。他是信實的主,總不丟棄我。你是不是也曾向主呼求呢?人生在世,與罪惡的戰爭是不會停息的。讓我們記住主的話,不靠自己,只靠耶穌。在無助時,向他呼求,他必救你脫離罪的引誘。願我們每一位在主再來時,都能歡喜快樂的進入他的國度。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值得花時間讀神學嗎?
首先我們應該問讀神學的目的是什麼?是解經?是傳道?是解決聖經疑問?這些都是功能性的目的。應該綜合起來看,是神國人才的造就。最終的目的是訓練基督徒,成為一個更愛主、更真確的認識主的話語、更有效傳道的僕人。
學神學不是知識的累積,否則網上要什麼資料有什麼資料,整天上網也不能造就出一個神學人才。
學習是要有一套方法,還要有紀律。有系統的把聖經經文全面理解。每一個人都有聖經,但是理解有深有淺。花上去研經的時間是重要的。我是真的理解聖經整體的意思了嗎?還是囫圇吞棗。我是尊重聖經的原意,還是支離破碎的,東引一句西引一句。這是讀經方法的問題。掌握對方法,才可能讀出神透過經文要啟示下來的心意。
解經最重要的是看上下文,整捲書的中心思想是什麼?作者面對的讀者是誰?作者想要解決當時什麼問題?本書與其他的經文是否相合,這些都必須整合起來。從一卷一卷書開始整合一貫的思想,再嘗試整合新約不同作者之間相同的思想。最後要整合新舊約連貫的想法?這個工程沒有五到十年做不出來的。有的人辛苦了一輩子就在做這種事。
解經要解得對,非要有系統的讀經,整理聖經的內容,將前後貫通,將原則傳遞出來。這就是讀神學的用處。有人指導,比自己摸索省得許多冤枉路。還有語文的訓練也是相當重要的,我們讀和合本聖經,有時會遇到難以理解的經文,如果能再讀另一個版本,能夠相互對照,更接近原意。英文是最容易學的,可以學會在讀一本英文聖經。這個版本ESV非常好,還會念出來給你聽:
https://www.esv.org/
如果有心認真解經,就要讀希臘文、希伯來文。這個門檻現在也降低了。想學的人都可以學。
http://www.chioulaoshi.org/flyer.html
語文學好了,解起經來就能更準確、而且更深入,不會誤解聖經的意思。然後學釋經學,掌握解經的方法。
下了幾年工夫把聖經反复讀了幾遍之後,就該學單卷書的聖經神學,然後再學舊約神學、新約神學。最後再學系統神學,整合全本聖經的原則,歸納出總原則。這些總原則還要經過反复考驗,能解通絕大部分經文的原則才能接受。
應用神學是建立在聖經的基礎之上,如聖經倫理學、教牧學、護教學等。應該等到學好聖經之後再學較好。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這麼研讀聖經,如果已經在牧會的人,應該利用時間進修。除了每日靈修之外,應該一段時間專注研讀,一門功課。這樣幾年下來,靠著自修也能達到讀神學的目的。
人都是有惰性的,能自修讀完神學的人,如鳳毛麟角。所以紀律就是每個人都需要的。誰能提供讀神學的紀律。要求你一步一步讀完該讀的科目,神學院的功用就在這裡。他有老師、有功課、有考試、有修課時限,逼得你非完成學業不可。所以大部分自製力不夠強的人還是需要神學院的訓練。
在我國神學院大部分是三自辦的,比較擔心的是他們走新派神學路線。除非自己信仰很堅定、不怕被教授拉走。否則還是上家庭的較好。家庭的神學院參差不齊,溫州有較好神學院,老師都是有博士學位的、深圳、西安也有。教學水平、與海外的接近。有心就讀的人可以打聽一下。
有的人會有疑問,值得去海外念嗎?我的意見是,除非你的語文基礎夠好、並且決心以教導神學、培訓工人為將來一生的服事方向。也就是說你將來想回來成為培訓老師。否則沒必要每年花下近十萬人民幣,去海外學。國內的部分神學院、也有相當好的師資,就是要打聽一下在哪裡。
期望越來越多的基督徒在神話語上下功夫,成為主重用的僕人。
學神學不是知識的累積,否則網上要什麼資料有什麼資料,整天上網也不能造就出一個神學人才。
學習是要有一套方法,還要有紀律。有系統的把聖經經文全面理解。每一個人都有聖經,但是理解有深有淺。花上去研經的時間是重要的。我是真的理解聖經整體的意思了嗎?還是囫圇吞棗。我是尊重聖經的原意,還是支離破碎的,東引一句西引一句。這是讀經方法的問題。掌握對方法,才可能讀出神透過經文要啟示下來的心意。
解經最重要的是看上下文,整捲書的中心思想是什麼?作者面對的讀者是誰?作者想要解決當時什麼問題?本書與其他的經文是否相合,這些都必須整合起來。從一卷一卷書開始整合一貫的思想,再嘗試整合新約不同作者之間相同的思想。最後要整合新舊約連貫的想法?這個工程沒有五到十年做不出來的。有的人辛苦了一輩子就在做這種事。
解經要解得對,非要有系統的讀經,整理聖經的內容,將前後貫通,將原則傳遞出來。這就是讀神學的用處。有人指導,比自己摸索省得許多冤枉路。還有語文的訓練也是相當重要的,我們讀和合本聖經,有時會遇到難以理解的經文,如果能再讀另一個版本,能夠相互對照,更接近原意。英文是最容易學的,可以學會在讀一本英文聖經。這個版本ESV非常好,還會念出來給你聽:
https://www.esv.org/
如果有心認真解經,就要讀希臘文、希伯來文。這個門檻現在也降低了。想學的人都可以學。
http://www.chioulaoshi.org/flyer.html
語文學好了,解起經來就能更準確、而且更深入,不會誤解聖經的意思。然後學釋經學,掌握解經的方法。
下了幾年工夫把聖經反复讀了幾遍之後,就該學單卷書的聖經神學,然後再學舊約神學、新約神學。最後再學系統神學,整合全本聖經的原則,歸納出總原則。這些總原則還要經過反复考驗,能解通絕大部分經文的原則才能接受。
應用神學是建立在聖經的基礎之上,如聖經倫理學、教牧學、護教學等。應該等到學好聖經之後再學較好。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這麼研讀聖經,如果已經在牧會的人,應該利用時間進修。除了每日靈修之外,應該一段時間專注研讀,一門功課。這樣幾年下來,靠著自修也能達到讀神學的目的。
人都是有惰性的,能自修讀完神學的人,如鳳毛麟角。所以紀律就是每個人都需要的。誰能提供讀神學的紀律。要求你一步一步讀完該讀的科目,神學院的功用就在這裡。他有老師、有功課、有考試、有修課時限,逼得你非完成學業不可。所以大部分自製力不夠強的人還是需要神學院的訓練。
在我國神學院大部分是三自辦的,比較擔心的是他們走新派神學路線。除非自己信仰很堅定、不怕被教授拉走。否則還是上家庭的較好。家庭的神學院參差不齊,溫州有較好神學院,老師都是有博士學位的、深圳、西安也有。教學水平、與海外的接近。有心就讀的人可以打聽一下。
有的人會有疑問,值得去海外念嗎?我的意見是,除非你的語文基礎夠好、並且決心以教導神學、培訓工人為將來一生的服事方向。也就是說你將來想回來成為培訓老師。否則沒必要每年花下近十萬人民幣,去海外學。國內的部分神學院、也有相當好的師資,就是要打聽一下在哪裡。
期望越來越多的基督徒在神話語上下功夫,成為主重用的僕人。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對主復活的信心
復活節是個特別的日子,每一年到了這個時候,我們總能感受到一些宗教的氣氛,雖然在這個世俗化的社會,人們不喜歡講太嚴肅的話題,總是用小孩子喜歡的的兔子、糖果、巧克力、百合花來代替背後真正的意義。但是基督徒都知道,我們們當如何過復活節。應該來到教會紀念主復活。讓復活節的主角耶穌基督的故事被傳揚,讓我們再一次經歷主耶穌復活的大能,顯在我們生命中。
主耶穌的復活是個劃時代的事件,改變了人類的歷史。也改變了你和我的命運。這個信息已經傳揚了兩千年,我們習以為常,有時甚至不再重視復活的真理。耶穌的復活如此重要,與基督在十字架的犧牲一樣,成為我們信仰的核心。保羅說福音的內容就是:「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林前15:3-4)「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15:14)復活在我們信仰中的重要性在於:
1.基督曾經預言自己必要受死,死後三天復活。他的預言一旦應驗,也等於向我們保證他所有的應許,包括賜下保惠師、祂要保護我們、勝過魔鬼的勢力、祂要再來、也都將應驗。
2.耶穌肉身的復活,顯示祂正是神所差來的彌賽亞,死亡不能把祂拘禁,祂是永活的主,必要勝過罪惡權勢,統領全地。
3.耶穌復活給我們所有信他的人復活的盼望,死亡不是一切的結束,祂是復活的主、是生命的主,在主再來的日子,我們也要如祂一樣,肉身復活,與祂永遠同在。
4.神的大能既然能讓基督從死里復活,祂也必能拯救我們,脫離取死的身體,脫離死亡的權勢。我們能靠著神復活的大能,效法基督、與基督同復活,靠著祂活出屬靈的新生命。
5.初代教會到處見證基督復活,主復活是福音的重點,我們今日也是傳揚一位復活的主。
這就是耶穌復活在我們信仰中的重要性。以下我們針對約翰福音第二十章,來看主復活的經過。
從不解到相信:空墳墓的記號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 2 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裡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那裡。 3 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裡去。 4 兩個人同跑,那門徒比彼得跑的更快,先到了墳墓, 5 低頭往裡看,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只是沒有進去。 6 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裡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 7 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 8 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 9 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 10 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主耶穌受死之後,門徒沉浸在哀傷的氣氛中。外面的時局風聲鶴唳。猶太人處決了耶穌,很可能繼續肅清耶穌門徒的行動。在這樣的低沉的氣氛中,門徒仍然聚在一處,躲避猶太人的追捕。 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位愛主的門徒。她與幾個婦女在一大清早就來到耶穌的墓穴,準備用香膏膏耶穌。當時的墓穴是用一塊圓形的大石頭封住,關起來容易,但打開卻要需要很大的力氣。當她準備要開耶穌的墓門時,卻發現墓門早就已經打開了,墳墓空了。馬可福音記載一位天使告訴馬利亞:「不要驚恐!你們尋找那釘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他已經復活了,不在這裡。」(可16:6)這是個超乎她意料之外的事,也是人類歷史中從未發生過的事。舊約與新約中所記載死人復活的神跡,都是在人死後不久,只有拉撒路復活是死後四天。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最後都又死了。只有耶穌復活之後升天,永遠不朽壞、永不再死亡。耶穌復活是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最大的神跡。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 2 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裡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那裡。 3 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裡去。 4 兩個人同跑,那門徒比彼得跑的更快,先到了墳墓, 5 低頭往裡看,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只是沒有進去。 6 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裡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 7 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 8 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 9 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 10 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主耶穌受死之後,門徒沉浸在哀傷的氣氛中。外面的時局風聲鶴唳。猶太人處決了耶穌,很可能繼續肅清耶穌門徒的行動。在這樣的低沉的氣氛中,門徒仍然聚在一處,躲避猶太人的追捕。 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位愛主的門徒。她與幾個婦女在一大清早就來到耶穌的墓穴,準備用香膏膏耶穌。當時的墓穴是用一塊圓形的大石頭封住,關起來容易,但打開卻要需要很大的力氣。當她準備要開耶穌的墓門時,卻發現墓門早就已經打開了,墳墓空了。馬可福音記載一位天使告訴馬利亞:「不要驚恐!你們尋找那釘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他已經復活了,不在這裡。」(可16:6)這是個超乎她意料之外的事,也是人類歷史中從未發生過的事。舊約與新約中所記載死人復活的神跡,都是在人死後不久,只有拉撒路復活是死後四天。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最後都又死了。只有耶穌復活之後升天,永遠不朽壞、永不再死亡。耶穌復活是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最大的神跡。
馬利亞急忙地跑去告訴彼得與約翰,可見彼得雖然曾經當眾否認耶穌,但是當他悔改之後,仍然是門徒中的領袖。馬利亞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裡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那裡。」耶穌不見了,這是讓他們震驚的大事。當他們聽到這消息之後,迫不及待直奔耶穌的墳墓穴。甚至約翰形容因為心中急切,他跑得比彼得更快。為什麼他們這麼急切地想知道這件事的真相,因為他們都是非常愛主的門徒。主的身體不見了是何等大的事,他們心中一定充滿了疑惑與驚訝。真的墳墓是空的嗎?到底是誰偷了主的身體?這些問題當他們一進到墳墓,看見主的裹尸布還留在原位,裹頭巾整齊的捲在一邊。他們心中就明白了。主不是被偷走,而是如主生前所說的:「人子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他們要定他死罪,又交給外邦人,將他戲弄,鞭打,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他要復活。」(太20:18-19)他們記起來主的預言:他死後三天要從死裏復活。
從墳墓裏裹尸布、與裹頭巾的擺放方式,就知道主的身體不可能被偷走了。如果是被偷走,偷的人要躲過看守的兵丁,一定是匆匆忙忙,不可能將裹尸布、與裹頭巾留下,還整齊的卷著。
第八節中說彼得先進了墳墓,看到了空墳墓的景象。然後先到的那門徒,也就是約翰也進去、看見、就信了。信了什麼?不是信馬利亞的話、不是信墳墓空了。而是信如主所預言的:祂復活了。怎麼看出來的呢?因為第十節說了:「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為何當時看到就信,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過去一直不明白圣經中對基督復活的預言,這不明白是用過去完成式。也就是在他們看到空墳墓、信主復活之前,他們一直都不明白聖經中提到主會復活的預言。這句話也讓我們看出來,門徒從來不是為了要證明自己的信念,編造耶穌復活的故事,然後再從舊約中找經文來支持。而是看到空墳墓,才以親身的經歷,信了主所說的,將要復活的預言,後來聖靈感動他們明白聖經的話,他們才知道原來舊約的先知早已預言,基督將會復活的這件事。在詩篇中說:「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詩16:10)就是對基督受死的預言。這預言今日應驗在耶穌的身上。
基督復活的信念是建立在歷史事實的上面,不是建立在門徒為了支持他們的信念,而私下編造的故事上面。當他們看到空墳墓之前,不但不理解舊約對主復活的預言,連主說自己要復活的預言同樣也是不理解。在看到空墳墓之前,門徒連主復活的期待都沒有,更不要說為了支持自己的信念,而偽造復活的故事了。
我們的信心也是建立在歷史的事實上,主復活了,這是初代門徒親身見證的歷史事件,記在聖經中,經過歷世歷代的考驗。當代見過耶穌復活的門徒,願意在最惡劣的環境、在猶太人的逼迫之下,仍願意為自己所見的事實作見證。甚至願意為這信念,捨棄生命。我們後代的基督徒當跟隨先賢的腳蹤,相信初代信徒以生命所作的見證。繼續傳承福音的真理,也就是傳揚耶穌基督為我們受死,為我們復活。祂是神的兒子,是復活的主。基督復活就是歷代基督徒的見證,也是我們全心順服的信念。
從哀傷到看見
「11 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裡看, 12 就見兩個天使,穿著白衣,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坐著,一個在頭,一個在腳。 13 天使對他說:婦人,你為甚麼哭?他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那裡。 14 說了這話,就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是耶穌。 15 耶穌問他說:婦人,為甚麼哭?你找誰呢?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就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便去取他。 16 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 17 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 18 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他又將主對他說的這話告訴他們。」
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位愛主的門徒,主曾經從她身上趕出七個鬼,她的生命因耶穌而完全改變。
她對主的忠心從多處可以看出來。當基督受死之時,她就一直守在十字架的旁邊,主的受死讓她心中極為痛苦。然而她並沒有因害怕而躲起來。反而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來到了主的墓前。她是第一個看到空墳墓的人,她也是第一個看到從死里復活的主的人。她忠心的跑去通知使徒這一個大好消息。主復活這件劃時代的大事,竟然是從她開始,進而傳向世界。復活的基督向人顯現,竟然是從一個女子開始,這也表示主也同樣的愛她,因為她對主的忠心、與對主的愛。使她成為第一位見證主復活的人。
在彼得約翰見到空墳墓後,就回去了。然而馬利亞還守在墳墓,繼續哭泣。她似乎並不知道主已經復活了。彼得約翰并沒有告訴她,空墳墓代表的意義。當使徒離去之後,她也低身朝墓中觀望。他看到了兩位天使,就在擺放主身體的地方,一個在頭、一個在腳。但是中間主的身體已經不在了。天使問她哭泣的原因。她回答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那裡。」她一直以為主的身體被人拿走了,因此而憂傷哭泣。請注意她對主的稱呼,她稱主為我主,是個極為親近的稱呼。主已經離她而去,然而在她心中,耶穌仍然是她的主。她心中哀傷,想要找回主的身體。我們是否稱主為我們的主,不管祂在何處,就算他離我而去,不在世上了。祂總是我的主,永不改變。
馬利亞轉身,耶穌在她身後問她:「婦人,為甚麼哭?你找誰呢?」她沒有認出是耶穌,還以為是看園的人。就對耶穌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便去取他。」她還是在牽掛耶穌的身體,她一直以為有人將耶穌的身體挪走了,想要將它取回來。哪個門徒在這時候還這麼牽掛著主?還在主的墓前憂傷哭泣。可見得馬利亞對主的愛是何等的深。主對她的呼喚讓她清醒了過來:「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這一問一答的稱呼勝過千言萬語。這是主對馬利亞的呼喚,只有主會這樣叫她。這一聲呼喚就將馬利亞點醒了,是主。你聽過你母親的呼喚嗎?你不會認錯的,就算幾十年過後,相隔千萬里。當母親呼叫你的名字,你就知道是母親。馬利亞對主的聲音如此熟悉,是她過去聽過千百遍的。主還在,沒有死、沒有離我們而去!她心中的興奮難以言喻。她用過去最常用的稱呼呼喚:「拉波尼!」他們似乎又回到了過去。是經過生死相隔之後,再度聽到主的呼喚。是極度悲傷之後,喜樂的呼喚。主還在!主活著!
馬利亞難以抑制心中的興奮,上前抓住了耶穌。耶穌叫她:「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耶穌並不是害怕她摸。主在向門徒顯現的時候,還曾經邀請多馬摸他的手上的釘痕,和肋旁的槍傷。這裏主不讓馬利亞摸祂,是因為馬利亞想抓住祂,因為馬利亞太興奮了,她日夜期盼的主出現在她眼前,她緊緊地抓住主,不讓主離去。然而主告訴她,主不能被人間難捨的情感限制,祂要繼續完成的工作是回到天父那裏,完成天父的使命。祂吩咐馬利亞:
「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
馬利亞順服主的吩咐,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他又將主對他說的這話告訴他們。」馬利亞迫不及待地告訴門徒,他見到主的事,並傳達主復活了,並要升到父神那裏去的信息。她的心情從哀傷轉為喜樂,他的行動從在墳墓前哭泣,轉為回到門徒中間,傳達主交托的信息。
主的復活轉變了我們嗎?我們原來是個怎樣的人?以自我為中心,追求自我的滿足。自從主進入到我們生命中,我們人生的方向就不再一樣了。我們看到的是主在我們身上的使命。祂是宇宙萬有的主宰,我們是他的門徒。他命令我們去宣揚祂從死裏復活的好消息,也就是拯救世人的福音。我們是否順服他的命令,就像當初馬利亞見到主復活後,就順服去作的呢?聽到主的命令,我們心中是為難,還是甘心順從,就如馬利亞一樣忠心愛主呢?
交付門徒使命
「19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20 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 21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 22 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 23 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
基督受難之後門徒之間的情緒是悲傷而低沉的,主走了,一切的希望全部破滅了。今後要怎麼辦?他們本來四散逃命。但是三日後又聚在一處。是什麼原因將他們召聚回來?可能是彼得、約翰見到了空墳墓,就信主已經復活了,回來告訴了大家。又聽到馬利亞回來報告,她見到主了,並領受主的命令,告訴門徒:祂將要升到天父那裏去。這些信息讓他們重新燃起了希望。他們並不是一群沒有牧人的羊,羊的牧人並沒有離去,只是他們不知道耶穌在哪里?他們也沒有看到復活的穌服。而且猶太人對他們的壓迫,並沒有停止,到處要抓拿他們。在這種肅殺的恐懼氛圍之中,他們仍然聚在一起禱告。因為怕猶太人,他們把門窗緊閉。
就在此時,耶穌突然出現在他們當中。耶穌是如何在大家意料之外進來的?聖經中沒有說,只能說是一件神跡。
耶穌站在他們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並把手上的釘痕、肋旁的槍傷指給他們看。是主沒有錯,是從死裏復活的主。不是幻想、不是假造的。是釘在十字架上,受盡痛苦而死的主,如今卻活生生地站在他們當中。他們心中興奮之情難以言表,低沉的氣氛化成了喜樂。主用一句最普通的問候語來問候他們:「願你們平安!」多麼熟悉啊!平安正是此時他們最需要的。他們如驚弓之鳥,驚魂未定。主的出現把平安帶給了他們。主曾在受難之前給他們應許:「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14:27)我們今天在世上的人多需要平安,我們最缺乏的就是平安的心。正如當時四散逃命的門徒一樣,不知明天是否會大禍臨頭,生命難保。主在這時候的祝福給他們一顆定心丸。主是賜平安的主,祂是萬有的主宰,祂已經勝過死亡的威脅。我們屬祂的人還要怕什麼呢?主再度說一次:「願你們平安!」這對一群急需平安的人是何等的安慰啊!對我們來說也一樣,生活在今天的我們,也正需要平安。主的祝福一樣臨到我們。
主在賜下平安的祝福後,交付了他們傳揚福音的使命:「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救贖世人的大使命是從神而來的,基督領受父神的差遣,在地上為人付上了贖罪的代價,死在十字架上。當他復活之後,首先就是將這使命傳達給他的門徒。門徒所領受的使命,是繼承耶穌基督在世上未完成的工作。我們領受基督的差遣,繼續基督的工作。也就是傳揚福音,使萬民作主的門徒。
耶穌在交付使命了之後,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這是應驗主再受死前給他們的應許,他們將要領受聖靈保惠師的同在。聖靈將要成為他們服侍力量的來源。這與使徒行傳所說的,耶穌讓門徒在耶路撒冷等待,準備領受所賜的聖靈相合。人原本不信主的時候靈裏是死亡的,就如同受造的亞當,在神吹一口氣在他鼻孔中前,他並不是有靈的活人。但是神在他鼻孔中吹氣,他的生命就活起來了。基督在這裏也是如同神造人時一樣,向門徒吹了一口氣,讓他們領受聖靈。我們每一位信主的人也都當領受神賜下的聖靈。
同時基督也賜給教會權柄:「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教會是神拯救的群體,我們雖然是因著個人的信心得救,但是得救之後,是進入基督的身體,也就是教會。一切的成長、學習、服侍、彼此相愛都是在教會當中實現的。所以神賜給教會權柄,能夠向世人傳揚基督救贖的福音,也向世人宣告神審判的信息。這是教會從神所領受的權柄。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服在這權柄之下,共同扶持、一起成長、彼此服侍。這是主所喜悅的。
主復活後第一件事就是向門徒顯現,交付他們傳福音的使命、賜給他們聖靈的同在、並給他們教會的權柄。建立教會是復活的主看重的事。我們也當順服主,領受主在復活後交托給我們的使命,盡心服侍主。
從疑惑到信服
「24 那十二個門徒中,有稱為低土馬的多馬;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同在。 25 那些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 26 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27 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原文是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 28 多馬說:我的主!我的神! 29 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福音20:24-29)
這裏提到的是基督十二使徒之一的多馬。祂是一個多疑的人,被稱為(Doubting Thomas) 他雖然多疑,但是他的懷疑是有目的的,他想清楚地知道真相,不隨便道聽途說。當知道拉撒路死了,耶穌還要進伯大尼的時候。其他門徒心中都存著疑慮,只有多馬坦白地講出心中的想法:「我們也去與他同死吧!」他的話不討人喜歡,甚至有時太直而會傷害人。但是他對真相的追求確實很堅持。除非找到明確的證據,不輕易聽從別人的話。我們當中也有很多人的個性像多馬。
但是多馬的懷疑是他實事求是的態度,他並不是把懷疑當成一種生活形態。也就是他如果得到讓他信服的答案,他就甘心順服下來,而且堅持信不變。這是多馬的優點。當他聽到了門徒中傳說耶穌復活了,而且來到他們當中。他當時不在場,因此他不願意接受。他表明自己的立場,並不是自己故意與其他人唱反調,他說明:「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也就是他信自己親身的經歷,眼見還不能為憑,有可能眼花了,或被外表的假象騙了。他說:一定要親手摸到耶穌的釘痕,又探入他的槍傷,才肯相信。我們常會把這類人歸為難纏的家伙。信就信吧,不要再糾纏不清,惹人討厭。但是他就是這種人。多馬是不是死活就是不信,不管多少證據,就是不信。不是,他是個實事求是的人,一有證據他就信。
主耶穌沒有放棄他,為了讓他信主復活,主特別來到了他們當中,站在多馬面前說: 「伸過你的指頭來,摸(原文是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
看到了主對他的顯現,多馬降服,他沒有動手去摸主的釘痕,探入主的槍傷。活生生的主站在他面前,讓他一點也沒有話說,只能嘆服:「我的主!我的神!」 多馬雖然多疑,他的心是誠實的。當他明白真相之後,他的信心是堅定的。懷疑不是他人生的主調,而是解決問題的態度。當問題一解決,他就將懷疑轉為信心,並且堅信不疑。教會歷史相傳,基督升天後,多馬奉差遣去到印度宣道,最後在那裏為主殉道。如今印度南方還有聖多馬大教堂,紀念多馬將福音傳入。
對不清楚的事情心生疑惑,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多疑並不是支配我們人生的主要生活態度。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在懷疑,那他什麼事也做不了。懷疑只是讓我們辯明真相,尋求解答的動力。當我們找到可以信服的答案了之後,就該把態度從懷疑轉為信服。畢竟人生太多的是要靠信心,我們靠著信心留學、靠著信心創業、靠著信心結婚。不是我們都找到了答案,而是我們憑信心,已經有足夠的把握了,就義無反顧地去做了。耶穌說了:「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眼見為憑常是牧道友不願跨出信心一步的原因,其實人的眼睛也不見得就能看到事實的真相,如果心中打定主意不信,就算看見,人還可以用各種理由解釋為幻想。我們今天的基督徒,就是未見到主卻信主的人。耶穌說我們比多馬還有福。我們雖然肉眼見不到主,卻可以因著信,的到主得救恩,得到主應許的聖靈保惠師住在我們心中,主聽我們禱告、保護我們安全、賜我們福分,這種關係是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能經歷到的。也是我們不能否認的。你是否經歷主的真實?他是否與你同行?我們雖然會懷疑,但是至終我們不會永遠活在懷疑中,而是在經歷到主的真實後,全心歸信,不再懷疑。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信心呢?
結論
主耶穌在約兩千年前從死裏復活,這復活節已經被慶祝了將近兩千年。教會每年唱復活節的歌曲。許多人在人生的低谷遇見了主,經歷主的能力,帶領他從失望中走出來。
相信有許多人都聽過「因祂活著」這首詩歌。這首歌的作者是Bill Gaither和他的妻子Gloria 。這首歌作於一個美國社會最消沉的時期,六零年代末期,美國大舉參與越戰,許多百姓因著反戰、厭戰,而造成許多社會問題。就在這個時後,Gloria懷了身孕,他的另外兩個小孩正小,分別為四歲,以及三個月,這個老三好像來的時機並不太對。 而剛好在這個時候,比爾才剛從嚴重的疾病中恢復。此時家中同時出現了許多的不幸。比爾的姊姊瑪莉安離家出走,也讓全家人驚惶不已!再接著!有一位他們親近的朋友指控他們夫妻倆藉機歛財,這一切的打擊,將比爾推向了谷底!生活中充滿失望和悲傷,教育系統充斥著「上帝已死」的謬論,濫用毒品的問題、黑白種族之間的緊張,讓Gloria對生養老三,感到無力和失望。
他們在禱告後,憑著聖靈所賜的力量和勇氣,因著信靠耶穌基督是復活的主,將自己的未來交在神的手中。1970 年,Gloria產下一健康可愛的兒子。在嬰孩誕生後,因著懷這個兒子過程的起伏的心緒,並因堅信主復活而帶來的屬靈經歷,他們夫婦心中湧出《因祂活著》這首詩歌:
「因祂活者,我能面對明天,因祂活著,不再懼怕;我深知道祂掌管明天,生命充滿了希望,只因祂活著!」
基督徒對將來的盼望在於復活的主,因主活著,我們能面對明天,因為所有一切都在這位復活主的手中!祂是我們命運的掌管者。
我們一生的道路不見得平順。總是遇見崎嶇不平的山路、有時更是遇到危險患難,幾乎叫我們喪膽。主從不曾離開我們,祂向我們祝福「願你們平安!」,祂應許:「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你對明天擔憂嗎?你對前途感到茫然嗎?主沒有離開你,祂是活在你身旁的主,他是住在你心中的主。相信他的話、依靠他到底。你必要見到他向你施的恩典,你必要見證祂真是一位永活的主。
訂閱:
文章 (Atom)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
-
「衝鋒陷陣」是一部以運動為背景的勵志片。片中探討黑白族裔,如何捐棄成見,合作致勝。兩位教練在領導上所扮演的角色,值得我們學習。 空降而來的領導力的影響與情境的變化 在1970年代,正是黑人民權意識高漲的時代。位於美國中南部的維吉尼亞州,居民的觀念還是很保守。那裏的一所高中的美式...
-
兒子的與趣與我對他的期待有段差異,我期待他多讀點書,他卻非常喜歡玩Lego。我叫他過來聽我講故事,他卻叫我陪他玩Lego。我對Lego本來沒有任何成見。但兒子常常把細細小小的積木散得一地,收的時候卻要我幫他收。有時不小心一腳踩在尖尖的積木上,忍不往要罵上兩句。看著玩具箱內積滿了幾...
-
考驗對於一個產品達於完善是必須的,越加嚴格的品管,越能製造出高品質並耐用的產品。跟隨主的基督徒、在地上成為神見證的教會,同樣地也需要經過神的考驗。我們有興趣知道,對於神兒子主耶穌,難道考驗也是必要的嗎?從本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身為神受苦的僕人所經歷的考驗。這內容出現在三卷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