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25:31~46
這段經文是主耶穌在生前向門徒描述末世的審判的情形。本段的比喻相當生動,是主對門徒憐恤弱者最寶貴的教導,同時它也是一段非常難解的經文。因為他論及末世的審判,在末世論上,神學界仍有相當多的爭議。
這段的主旨明顯不在談末世的審判是如何一步一步實現。主耶穌是在回答門徒的問題:「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豫兆呢?」主耶穌用「十個童女」,「一個人要往外國去的主人」,及「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來比喻天國裏主以什麼標準來審判。十個童女是提到警醒預備、主人僕人是談到忠於所托、綿羊山羊是提到,憐恤軟弱的鄰舍。因為第三個比喻,主是直接說出人子降臨,及永生永刑的審判。因此有解經者以末日必然發生的事件來理解這段經文。
在解釋本段經文時會遭遇幾個難題:
1. 主所說的綿羊山羊比喻是末日發生的一個事件,還是概念化的描述末世審判分別義人惡人的標準?
2. 綿羊山羊的審判發生是大災難後、千禧年前的某一時刻,還是白色大寶座審判之時?
3. 憐恤軟弱的鄰舍能成為進入永生或永刑的標準嗎?
首先我必須表明個人的立場,我尊重字義解經,贊成前千禧年的末世觀。所以上面第二、第三問題都好解決。
1. 第二題:分別綿羊山羊的審判,是同時發生的一件事。對得救者的審判、與不得救者的白色大寶座審判中間相隔千禧年,應該不能混為一談。
2. 第三題:憐恤軟弱的鄰舍、對主再來儆醒態度、與對主的忠心程度都是對主信心的表現,所以自然是進入永生或永刑的標準。
3. 首要的難題就是在第一題,第二題也是源於此。這解決了,全部經文就清楚了。
當然許多解經的難題不是一套神學立場就能解決的。以下我把對這段經文的思考,簡單記述如下:
如果按字義解經,會把這段經文當成末日發生的一個事件;最後就推導出:這段經文不涉及基督徒,因為他們已經在災前被提了。而是指大災難後、進入千禧年前對萬民的審判。這說法最忠於字面,但在神學上就會推導出,兩種進入永生的標準,一是信主、成為基督徒,另一是在大災難時悔改,愛有需要的弟兄。兩者不見得矛盾,都是因信進入永生。但對於主再來時沒有信主的人似乎還有第二次機會,只要能進入千禧年國度仍然得救。
如果把這段經文當成概念化的描述末世審判分別義人惡人的標準。就不完全仔細要求末世審判完全按字面上記載發生,而是概括性指出,信主與不信主的人在千禧年來臨時,因對主再來儆醒態度不同、對主的忠心程度不同、對軟弱者的態度不同,正反應出他們對主的信心。因此影響到他們最後審判的命運。這說法的缺點是,解經上無法完全按字面解,如「當人子在他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這審判如何同時施行在,被提的信徒與不被提的非信徒身上?除非概念化的把被提與綿羊山羊審判當成同一回事。那就要在解經的原則採取字義、寓義雙重標準。
此處我只提出問題,指出兩種可能解釋的優點與弱點。至於哪一種解釋更好,就要看讀經者重視神學上救恩的一致性,或解經原則上的一致性了。
2007年8月4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
-
「衝鋒陷陣」是一部以運動為背景的勵志片。片中探討黑白族裔,如何捐棄成見,合作致勝。兩位教練在領導上所扮演的角色,值得我們學習。 空降而來的領導力的影響與情境的變化 在1970年代,正是黑人民權意識高漲的時代。位於美國中南部的維吉尼亞州,居民的觀念還是很保守。那裏的一所高中的美式...
-
兒子的與趣與我對他的期待有段差異,我期待他多讀點書,他卻非常喜歡玩Lego。我叫他過來聽我講故事,他卻叫我陪他玩Lego。我對Lego本來沒有任何成見。但兒子常常把細細小小的積木散得一地,收的時候卻要我幫他收。有時不小心一腳踩在尖尖的積木上,忍不往要罵上兩句。看著玩具箱內積滿了幾...
-
考驗對於一個產品達於完善是必須的,越加嚴格的品管,越能製造出高品質並耐用的產品。跟隨主的基督徒、在地上成為神見證的教會,同樣地也需要經過神的考驗。我們有興趣知道,對於神兒子主耶穌,難道考驗也是必要的嗎?從本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身為神受苦的僕人所經歷的考驗。這內容出現在三卷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