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3日 星期四

[靈修筆記] 天降真糧

5loaves2fish.jpg
約翰福音 第六章
吃是人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俗話說:「吃飯皇帝大。」再怎麼重要的事也不能把肚子餓著了。這章聖經就從耶穌行了一件神蹟,以五餅二魚餵飽許多飢餓的人開始。因此一群人緊緊追著耶穌期待得到更多食物。耶穌點出他們錯誤的動機,並指出他的身體才是真正能滿足人內心飢餓的糧食。
五餅二魚神蹟
「這事以後,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亞海。有許多人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就跟隨他。耶穌上了山,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裡。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約6:1~4)

有許多人因看到了耶穌行了許多神蹟而跟隨祂。對於這類的人,主耶穌並不放心將祂自己交給他們,因祂知道萬人的心。(約2:23~25)

耶穌五餅二魚神蹟,以及後來天上的糧的教導,是以『猶太人的逾越節』為背景,猶太人在逾越節吃羊羔記念主救他們出埃及。這裏(35節)表明釘十字架的基督就是逾越節的羊羔,為我們被殺流血,成為世人的生命之糧,使吃祂的人得以存活。

那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
「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那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對耶穌說: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約6:5~9)

主為何問腓力:「我們從那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主讓信徒遇見難處,特要試驗他們,看他們的信心如何。主的問話是要逼門徒們轉向祂,進而認識這位滿有憐憫和能力的主。信徒須認識自己的無能為力,才能轉而信靠那『使無變為有』的神。

「祂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祂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主向我們發出的問題,並不是衪有所不知。而是對我們的一種試驗,要試出我們對祂的認識和信心如何。因為祂對任何狀況都有完全的把握。

腓力看到二十兩銀子不夠:「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他是從物質的層面去尋求答案,顯明他信心不足。他不知主能在一無所有的情形下,還能滿足我們的需要。

安得烈發現五餅二魚算甚麼呢?我們手中所有的,極其有限,似乎不足以應付眼前龐大的需要。雖然我們獻上的只是微小的一點,算不得甚麼,但主卻往往藉著他們,顯出祂奇妙的作為來。神要行一個小神蹟,就把我們擺在艱難的情形中;神要行一個大神蹟,就把我們擺在一個不可能的情形中。只有當我們的情形艱難得像不可能解決,叫我們不再靠自己,而不得不單單仰望主的時候,祂就要動手行出神蹟來。

餵飽五千人,足足有餘
「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原來那地方的草多,眾人就坐下,數目約有五千。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眾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他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約6:10~14)

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

門徒正苦於找不到足夠糧食給眾人,主卻叫眾人坐下,安靜在主前,等侍主的安排。要享受主,必須先安靜坐下來。

「都隨著他們所要的。」意即照著各人的需要的程度充分的給予。我們手中所有的東西,在給別人之前,必須先奉獻給主,才有屬靈的價值。不是去追求個人的施捨,而是以基督徒的愛心來榮耀主名。我們僅有的一點點東西,若保留在自己手中,就不值得什麼;但若奉獻到主的手中,就要成為多人的祝福。

不要為『只有一點點』而埋怨,反要為『已有的一點點』而感謝;我們能為這一點而心存感謝,神能用這僅有的一點施行神蹟。我們的心不可只注目在神蹟上,也不要單單為得到恩典,乃要分給別人;神的恩典越分越多,越給越豐富。

「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蹧蹋的。」「剩下的零碎,」象徵主的供應綽綽有餘。收拾零碎表明我們應當愛惜主的恩典,不可蹧蹋,而應保存多餘的恩典,以備日後的需要。我們應當愛惜神為人的生活所豫備的一切,不可有奢侈與浪費。

「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先知』指人們已有所聞的那位,或如經上所指:「耶和華你的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申18:15)所神應許將要來的一位先知。

「眾人要來強逼祂作王,」這是一部分追隨衪的人錯誤的期待。當時猶太民眾熱切期待彌賽亞來臨,帶領他們推翻羅馬政權,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猶太國。主耶穌卻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主耶穌固然就是神所立的基督,但祂降世的使命並非為建立政治的猶太國,而是為全體人類作救贖主,在那種情況下,祂不得不退避到山上去。

是我,不要怕!
「到了晚上,他的門徒下海邊去,上了船,要過海往迦百農去。天已經黑了,耶穌還沒有來到他們那裡。忽然狂風大作,海就翻騰起來。門徒搖櫓,約行了十裡多路,看見耶穌在海面上走,漸漸近了船,他們就害怕。耶穌對他們說:是我,不要怕!門徒就喜歡接他上船,船立時到了他們所要去的地方。」(約5:16~21)

「忽然狂風大作,海就翻騰起來。」門徒害怕:「門徒搖櫓約行了十裡多路,看見耶穌在海面上走,漸漸近了船,他們就害怕。」主耶穌雖然獨自退到山上,但祂並沒有忘記在黑夜的海中艱難搖櫓的門徒,走在海面上前來幫助他們;所以我們無論在何種困難的境遇,主都不會忘記我們,仍會來幫助我們。門徒因著不夠認識主,看見耶穌在海面上走,就會害怕,甚至以為是見了鬼怪。

「耶穌對他們說:『是我;不要怕。』」:『是我』直譯是『我是』,神的名字是『我是我所是的』(出3:14);主耶穌以神的名字『我是』來指自己,因為祂就是神。

永生的食物
「第二日,站在海那邊的眾人知道那裡沒有別的船,只有一隻小船,又知道耶穌沒有同他的門徒上船,乃是門徒自己去的。然而,有幾隻小船從提比哩亞來,靠近主祝謝後分餅給人吃的地方。眾人見耶穌和門徒都不在那裡,就上了船,往迦百農去找耶穌。 既在海那邊找著了,就對他說:拉比,是幾時到這裡來的?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証的。」(約6:22~27)

眾人到處尋找耶穌,要跟隨衪,但動機並不純正。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原義是以吃餅為滿足,此外則別無所要;所以主勸他們要為不朽壞的食物勞力(27節)。主不喜歡我們單單為著屬世的和肉身的享受而追求主。

「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必壞的」指會失去,會滅亡,會朽壞的。本句意即『不要為那屬物質的、供肉身生存所需的食物勞力』。主這話的意思,不是禁止我們為著肉身的生存而勞力,而是說不要以它為我們勞力的重心,更不可以它為我們勞力追求的全部。

『那存到永生的食物』指屬靈的、供靈命生長所需的食物;『勞力』在此並不單指肉身方面的勞苦,也包括心志上的努力(腓1:27),特別是指『信心』(29節)。「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這話暗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實際上並不是人憑己力所能贏取的一種東西,而是基督的一種賞賜。這話提醒我們:我們一生努力追求的目標,不該是一切屬地、短暫、必要廢壞的事物,而該是那一位永遠長存的基督。
「人子是父神所印証的,」人在文件上蓋印,即表明該文件獲得蓋印人充分的授權,証實它是真實且無可變更的。人子是父神所認定並見証的。

當行甚麼,才算做神的工呢?
「眾人問他說:我們當行甚麼,才算做神的工呢? 耶穌回答說:信神所差來的,這就是做神的工。他們又說:你行甚麼神蹟,叫我們看見就信你;你到底做甚麼事呢?」(約6:28~30)

眾人的問話表明,他們以為『永生的食物』(27節)是以『作神的工』來贏取的,他們根本沒有把『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27節)聽進去。對於神的工作,人的原本觀念乃是重在「行」一些看得見的工作和行為。以為自己有夠大的本領能作神的工;我們若真的認識自己的光景,就會承認說,憑著自己甚麼也不能作。

「信神所差來的,這就是作神的工,」『神的工』指神自己的工作。信神就是作神的工;因為作工的是神不是人,信神就是接受神的工作。由本節我們可以看見,主的觀念和我們人的觀念完全相反:作神的工乃在乎「信」,不在乎『行』,是接受,不是付出;是讓神作,不是為神作。人唯一能夠作而又被神接納的『工作』,就是相信耶穌基督(弗2:9;約壹3:23)。

「行甚麼神蹟,叫我們看見就信你,」他們認為只有從天上來的『神蹟』,才是神印証的實據。

「我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如經上寫著說:他從天上賜下糧來給他們吃。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從天上來的糧不是摩西賜給你們的,乃是我父將天上來的真糧賜給你們。因為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他們說:主啊,常將這糧賜給我們!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約6:31~35)

這裏猶太人對耶穌天上的糧的理解,就像撒瑪利亞婦人對活水的理解。

「祂從天上賜下糧來給他們吃,」猶太人當中有一個通俗的信念,就是當彌賽亞來臨時,將會重新從天上賜下嗎哪。群眾很可能在想,主耶穌當時所作的遠遜於摩西。祂只一次喂飽了五千人,而摩西則四十年之久,喂飽了整個民族。因此他們認為主耶穌若是彌賽亞,應該有本領行比摩西更大的神蹟。他們誤以為是摩西從天上降嗎哪給以色列人吃,其實,真正的賞賜者是神,不是摩西(32節)。

「乃是我父將天上來的真糧賜給你們,」『賜給』在原文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式;這表示不但是父在從前賜人那從天上來的糧,並且父現在『仍然』賜人天上來的真糧。『真糧』乃是與『嗎哪』相對,表明從前的嗎哪並不是真糧,因為吃過嗎哪的人,還是死了(49節)。『嗎哪』乃是基督作人靈糧的豫表(林前10:3~4),因此,那天上來的真糧就是基督自己。

「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神的糧』應當具有如下兩個特色:(1)是從天上降下來的;(2)是能賜人生命的。不是基督以外別的事物,乃是賜生命給人的基督自己。

「常將這糧賜給我們,」他們的思想仍然離不開物質的層面,而把『這糧』與主耶穌分開看待。

『生命的糧』即指『叫人活著』或『賜人生命』的糧食(51節)。凡是相信主耶穌的,必定不餓、永遠不渴。這話表明主耶穌所供給的糧食具有如下的特性:(1)是實實在在的;(2)是完完全全的;(3)是永永遠遠的。人必須吃世上的食物,才能免去肉體的飢餓;照樣,人也必須吃主這生命的糧,才能免去靈命的飢餓。

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
「只是我對你們說過,你們已經看見我,還是不信。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差我來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賜給我的,叫我一個也不失落,在末日卻叫他復活。因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約6:36~40)

「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就是受父吸引的人(44節)。天父的恩賜,是我們信主的根源;子的保守,是我們能堅信到底的根源。救恩既非源於我們自己,因此我們可以放心把自己交托給主;因為我們會失敗,但是主永不會失敗。

「我從天上降下來,」這個子句在這段經文中一共重覆了六次(33,41,50~51,58節),乃強調主耶穌屬天的根源。

「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這句與「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子憑著自己不能做甚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是同樣的意思。(約5:19)

「一個也不失落」:就是沒有一個屬主的人會在永生中失去、毀滅。「在末日卻叫他復活,」『末日』(40,44,54節)在此特指主降臨的日子(帖前4:16);本句意指信主的人雖然會死,但死後仍將復活。這表示死亡不會勝過基督所賜的生命。信主的人必在基督裡得蒙保守,直到末日。

「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凡思想子真正是誰,因而相信祂的人。』父的旨意乃是叫我們:(1)看見基督:「見子」;(2)聯於基督:「信」;(3)得享祂豐滿的生命:「得永生」;(4)進入最終的榮耀:「在末日復活」。

到主這裏來
「猶太人因為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就私下議論他, 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耶穌麼?他的父母我們豈不認得麼?他如今怎麼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呢?耶穌回答說:你們不要大家議論。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裡來的;到我這裡來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在先知書上寫著說:他們都要蒙神的教訓。凡聽見父之教訓又學習的,就到我這裡來。這不是說有人看見過父;惟獨從神來的,他看見過父。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信的人有永生。」(約6:41~47)

如何能到主這裡來?
1. 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裡來的。(44)
2. 凡聽見父之教訓又學習的,就到我這裡來。(45)

到主這裡來的結果:
1. 到我這裡來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44)
2. 信的人有永生。(47)

到主這裡來的攔阻:
1. 小看主的出身背景。「這不是約瑟的兒子耶穌麼?」(42)
2. 想用也上的想法了解天上的事。「這個人怎能把他的肉給我們吃呢?」(52)

「私下議論」指著埋怨,開始抱怨。我們從前所知道的事物,往往會成為我們認識主的攔阻和障礙。

「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吸引』這詞含有使對方歸向自己(draw for oneself)的意思。人絕對不能單憑自己主動來到基督面前,是父吸引的人才能前來。

「他們都要蒙神的教訓,」引自(以賽亞書54:13)。「凡聽見父之教訓又學習的,就到我這裡來,」『聽見父之教訓』指外面的領受;『學習』指裡面的領悟。本句表明神帶領人的三個步驟:(1)神借著祂的話在人外面引導人;(2)神的話使人進一步明白祂的旨意;(3)凡明白神旨意的人,都被吸引到基督面前來。

「這不是說,有人看見過父,惟獨從神來的,祂看見過父。」從神來的,即指主耶穌。

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
「我就是生命的糧。 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叫人吃了就不死。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因此,猶太人彼此爭論說:這個人怎能把他的肉給我們吃呢?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永活的父怎樣差我來,我又因父活著;照樣,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著。這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吃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不像你們的祖宗吃過嗎哪還是死了。這些話是耶穌在迦百農會堂裡教訓人說的。」(約6:48~59)

「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叫人吃了就不死。」此處主耶穌以嗎哪與,天上降下來的糧來對比。嗎哪是屬物質的糧食不能使人免於死亡,包括肉體與靈魂。天上降下來的糧是屬靈的糧食,吃了能叫人不死,在今生是靈魂不死,未日肉體也要復活。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人吃嗎哪、吃天上降下來的糧,在屬靈上結局也完全不同。

「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本句『生命的糧』在原文是『活的糧』,和35節『生命的糧』不同。『生命的糧』是指這糧的本質就是生命;『活的糧』是描述這糧的情況是活的。

「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基督為要成為人生命的供應,必須先舍去祂自己的身體,以救贖人的罪;這也表明人必須接受祂的救贖,才能享受祂作生命的供應。我們肉身的生命是靠地上的食物來維持,我們屬靈的生命乃是以主作食糧而活著。但願我們常常來親近主耶穌,享受祂,以祂為滿足,好叫我們的靈命永遠活著。「糧」說出基督是我們的供應;「肉」和『血』(54節)說出釘十字架的基督才是我們的供應。

猶太人彼此爭論的原因,乃在於他們以物質的眼光來看待主耶穌的肉,而不懂得所謂『吃祂的肉』的屬靈含意。「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人子的肉』指主耶穌的身體為我們而舍;『人子的血』指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流出寶血;『吃』和『喝』指接受進來。『吃人子的肉』表征憑信心接受主耶穌為我們舍去身體所成就的一切;『喝人子的血』表征憑信心接受主耶穌流血所成就的一切。兩者意義相同,都是指憑信心接受主在十字架上所成功的救恩。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常在』原文指『住在』或『永居在』;所以這句話指主耶穌是復活的神,祀能作我們的生命和生命的供應。

「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著,」『吃』就是把食物接受到我們的裡面,藉以將它的素質(養份)吸收到我們體內,從而維持身體的生機。因此,吃主的肉,就是憑著信心接受主耶穌所成就的救恩,同時,也將主接受到裡面,祂生命中的素質就為我們所吸收,使我們能憑以活著。

這話甚難,誰能聽呢?
「他的門徒中有好些人聽見了,就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 耶穌心裡知道門徒為這話議論,就對他們說:這話是叫你們厭棄(原文是跌倒)嗎?倘或你們看見人子升到他原來所在之處,怎麼樣呢? 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 只是你們中間有不信的人。耶穌從起頭就知道誰不信他,誰要賣他。耶穌又說:所以我對你們說過,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賜,沒有人能到我這裡來。 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約6:60~66)

三種跟隨
1. 半途而廢的跟隨:退去的門徒(66)
2. 堅定心志的限隨:忠心的十一位使徒(68~69)
3. 虛假的限隨:猶大(64,70~71)

「甚難」枯干的,粗糙的,難懂的。含有『令人反感』的意思。7「誰能聽呢?」意即『誰能聽得進去呢?』「厭棄」跌倒,被纏住。

「倘或你們看見人子升到祂原來所在之處,怎麼樣呢?」:本節明白表示主耶穌復活升天乃是祂救贖工作已經完成的明証(來一3)。

「叫人活著的乃是靈,」主耶穌經過死而復活之後,如今已經成了『賜人生命的靈』(林前15:45);信徒所接受的基督,乃是在靈裡賜人生命,並作我們生命的供應。「肉體是無益的,」主耶穌並不是將祂道成肉身的物質身體給我們吃,因為即使我們真的吃了祂的肉身,於我們並無益處。

「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這裡的『話』,是指對當時有意義的、應時的、和主觀的話(rhema);我們所讀聖經上的話,乃是常時的和客觀的話(logos),必須轉變成我們個人主觀的話,才能對我們產生效益,這時,主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本節表明:主耶穌現今在復活裡成了賜生命的靈,而這個賜生命的靈又在祂應時的話裡成為具體且實在;我們信徒若本著正確的態度接受主的話,就會得著這生命之靈的供應。

「從此祂門徒中多有退去的,」『從此』在原文有『因此』或『為這緣故』的意思。那些門徒所以退去的原因有二:(1)他們跟從主是為吃餅得飽(26節),主既不供應物質的餅,他們只好退去自己謀生;(2)他們聽不懂主的話,覺得甚難(60節),他們的退去,不是因遭遇試煉和苦難,而是因不能接受主話中的真理。

一般信徒跌倒退去的原因,不外乎『生活上的問題』和『真理上的問題』兩種;撒但若不能叫一個信徒因為生活的問題而跌倒,就要叫他因為真理的問題而中途退去。

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
「耶穌就對那十二個門徒說:你們也要去嗎? 西門彼得回答說: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 耶穌說:我不是揀選了你們十二個門徒嗎?但你們中間有一個是魔鬼。 耶穌這話是指著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說的;他本是十二個門徒裡的一個,後來要賣耶穌的。」(約6:67~71)

「你有永生之道,」『道』就是『話』(63節);本句指『主的話裡面有永生』。
1. 對於主同樣的話,有的反應是:『這話甚難,誰能聽呢?』(60節)但有的反應則是:「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其分別點乃在於有沒有信心(69節)。
2. 彼得因認識主「有永生之道」,有永遠的價值,永遠的榮耀,他的心就不肯「歸從」別的任何人事物。可見認識與歸從關系密切;正確的認識,才能有正確的歸從。
3. 主的話乃是一塊試金石,要試驗出誰是真信祂的人。

「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原文的動詞是過去完成式,因此這話的意思是:『我們已經進入一種信仰和認識的狀態中,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現在。』「神的聖者,」指『被神分別為聖的人』。

「但你們中間有一個是魔鬼,」這裡主說他是『一個魔鬼』,乃是指他是魔鬼的工具,是魔鬼的居所(13:2,27),有魔鬼的性情。

「後來要賣耶穌的,」主耶穌既然知道猶大將會出賣祂,為甚麼還揀選猶大作門徒呢?最少有下列幾個原因:(1)『好叫經上的話得應驗』(17:12;13:18;太26:24,54;可14:21);(2)主來到世上,必須嘗盡各種苦楚,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來4:15);在各樣苦楚中,最難忍受的,就是被所愛的人出賣;(3)連出賣祂的猶大,也不能不承認祂是無罪的。(太27:4)

(編輯自:黃迦勒《約翰福音注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