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姐妹,我們每個人在信主的過程都走過一段信心的道路。有的人憑著單純的信心,欣然接受。有的人掙扎了好幾年,才豁然開朗。慕道的過程或長或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信的内容是什麽?我們是糊裏糊塗信,還是我們清楚而堅定的相信?我們的信仰是膚淺的、一推就倒,還是有根有基、經得起考驗。
在今天這個信仰自由的時代,我們信主的過程往往相當容易。只要憑著自己的理智思想一下,覺得這信仰挺不錯的,就接受了。不需要為信仰付出什麼代價。這樣來得容易的信仰,有時我們不會特別珍惜它。以為信耶穌就多了一層保障,或者是在自己已有的人生觀中多接受一套信念。其實信仰的價值不只是如此而已。那什麼才是「信」呢?我們不是自己眾多的頭銜上再增加一個「我是基督徒」這身份,或眾多的朋友中多加一位耶穌成為我的新朋友。耶穌進入你的生命中是要來作主人的。我身為基督徒,也真的是當耶穌基督的門徒。信仰的珍貴就在於,它影響你整個人生。可有可無的信心不是真實的信心。一個真實的信心是經得起風吹雨打的考驗。
我問各位一個問題。如果信耶穌會被別人輕視,你信不信?如果信耶穌會被別人逼迫,會被抓去關,你信不信?如果信耶穌家產會被別人沒收,掃地出門,你信不信?如果信耶穌可能會為主殉道呢?我想這就不需要再問下去了。這些事都是我們今天很難想像的,卻也是初代教會確實發生過的事情。
在初代教會歷史中,逼迫是伴隨著福音前進的。當福音越是大大傳開,基督徒為信仰而受的逼迫也越厲害。在大逼迫中,無數的基督徒視死如歸,慷慨赴義,有的被砍頭、釘十字架、被丟於獅子坑、也有的被綁在火刑柱上燒死。然而教會越受逼迫,也越多人冒死歸向基督,教會也越發增長。初代的教父特土良曾說:「基督徒的血是教會的種子。」這些初代的基督徒們怎麽能夠在這麽大的逼迫下,不怕死亡、堅守信仰?是什麽力量支撐著他們?
希伯來書作者形容當時忍受逼迫的基督徒:「一面被毀謗,遭患難,成了戲景,叫眾人觀看;一面陪伴那些受這樣苦難的人。因為你們體恤了那些被捆鎖的人,並且你們的家業被人搶去,也甘心忍受,知道自己有更美長存的家業。」(來10:33~34)他勉勵在患難中的基督徒,不要放棄信心,不要退後。我們有個更美的盼望。就算家業被人搶了,還有更美長存的產業在天上。受逼迫的基督徒之所以能撐得下去,所靠的就是信。因著信,他們能愛那些同受患難的信徒。因著信,他們能對天上的家鄉存著盼望。愛的基礎是信,盼望的基礎也是信。今天我們準備從希伯來書十一章1~16節,來看「信」這個主題。以下我們將談到信的意義、信的見證、與信的行動。
信的意義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來11:1~3)
信是對盼望之事的把握
希伯來書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ESV :faith is the assurance of things hoped for, the conviction of things not seen) (來11:1)所望之事的實底就是對所盼望的事有十足的把握(assurance),對未看見或尚未發生之事有個強烈的確信(conviction)。「所盼望的事」還未發生,「看不見的事」超乎想像,這些都是超過我們能力所能掌握的,但信心就是對這些事的把握。這把握是從何而來?不是從理性推論而來,不是從數據分析而來,也不我們能未卜先知。我們能夠有把握,乃是因著信。保羅在哥林多後書裡面說:「我們不是盼望所看見的,我們乃是盼望所看不見的,因為所看見的是暫時的,所看不見的是永恆的。」 (林後4 :18)肉眼可明白看見的事,輕易就能知道,不需要運用信心;唯獨看不見的事,有信心的人才能有把握,才敢突破內心的懼怕,勇敢的跨出一步。由科學證明出來的理論,根本是由不得你不接受。但超過科學所能理解的真理,完全要靠信心來接受。
有人以科學的態度想來了解神,提出這樣的挑戰:「你能讓我看見我就信,能證明我就信,能知道我就信。」但是認識神是超乎科學的範圍,當你想用科學方法,將神控制在某個有限的範圍來觀察、來判斷、或證明的時候,本身已經走錯方向了。神是有位格的、是有主體性的,是不能被限制在某個範圍内來分析的。如果能的話,這分析出來的結果也不是神了。對神的認識只能透過祂對我們啓示祂自己。而我們只能抱著敬畏的態度來認識祂。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再用科學的方法,將神當成可研究客體,想要以有限的理性把神證明出來。而是應該把以人爲本的方法倒過來,改成以神為本。不再是「能看見我就信,能證明我就信,能知道我就信;」而是:「信了我就能看見,信了我就能證明,信了我就能知道。」信在先,知再後。
真正的信仰是在有限的、暫時的的世界中間,向永恆的神發出的景仰。暫時性的世界不存在永恆的事物,我們也不可能證明永存的神;但我們卻能向著永存的神發出敬畏的心,這發出去的盼望,就是從我們對神的信心所產生出來的。所以我們不是在可見的範圍内運用我們的理智。我們乃是從可見的世界,將我們的信仰發射到、應用到那不可見的世界中去。這就正説明了剛才那句話的意義了:「我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因著信,我就能看見了、就能證明了、就能知道了」。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在使用信心。可以說我們是靠者信心活下去的。信心可說是從心眼發出來的透視力。憑信心可看見別人所看不見的事。就如科學家深信宇宙萬物背後有一定的規律,他才會努力去發現,找出科學的定律。發明家先有從心裏看見了理想產品的樣子,然後動手造出新奇產品。航海探險的人先從心裏看見目的地,才會勇敢出航。商人預先看到了得利潤的機會,才有膽量投入資本。這種預先有的洞見便是我們平常運用信心的實例。我們對神的信心也是一樣,雖然看不到祂、摸不著祂,可是心中卻有十足的把握,知道神創造了我們,衪也愛我們,祂要賞賜我們天上的福氣,帶領我走永生的道路。
所以一個有「信」的人就產生了真正的盼望,一個有信心的人就看見了別人所沒有看見的。而且他很有把握的,有證據的,有實底的,有基礎的,過一個以信為本的生活,也就是說信是他生命的重心。
因信我們能得到證據
有人說宗教都是迷信。神看不見、摸不著、又沒有辦法證明,根本不存在,怎麼可以信。不信的人常問基督徒的一句話:「要我信,拿出證據來!」事實上這句話本身也是一個未經過證明的信念,他心裏已經決定了:「凡是一切無法證明的東西,他都不信。」他的這種不信的決定,本身也是一種信念。所以說人都是靠者某種信念活下去的。他的想法背後都有個無法證明的預設,或是信有神,或是信無神。
生活中太多的事我們是憑信心而作的。如果什麼事都要拿出證據,才能接受的話,那人只能困在家裏一步也不能動。藥不敢吃,因為不知道是什麼做的;飛機不敢坐,因為不了解飛機的構造;太太不敢娶,因為無法證明她愛我;不敢合夥作生意,因為不能知道朋友會不會騙我。生活中太多看不見、摸不著、證明不出來的東西。我們不是照吃、照喝,照常使用、照常生活,因為我們信任它。這個藥吃了有效,就去吃。這個人靠得住,就與他作朋友。憑著信心我們敢接受不熟悉的事物,與人相互信任,和諧相處。我們與神之間也是一樣,我們信賴神,因為祂是信實可靠的。從哪裏看出來呢?
1. 祂藉著所造的大自然向我們顯明祂的偉大。保羅在傳福音時,論到上帝說:「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徒14:17)
2. 祂也藉著聖經的話語向我們啟示祂的真理。耶穌說:「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5:39)
3. 耶穌從死裏復活顯明祂是神的兒子。保羅在論到耶穌時說:「並且叫他從死裏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徒17:31)
4. 歷世歷代的基督徒向我們見證了神的信實。「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來12:1)
5. 我也親身經歷了神在我生命中所行的奇妙的事。有一個被耶穌醫好的瞎子,在法利賽人面前為耶穌作證:「他是個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從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見了。」(約9:25)
這些活生生的證據叫我無法否定神的存在。我雖然看不到神,摸不到神,也沒法用科學證明神存在,但絲毫不影響我對神的信心,因為我與祂已經建立了一種親密的關係,不容我否認。
有一天夜晚天氣非常寒冷,我走進兒子的房間,看到他在被窩裏熟睡,非常溫暖、非常舒服。隔著一層牆壁,屋外是天寒地凍。兒子能安穩的睡在房子裏,不怕受凍,表面看來好像是理所當然。事實上是因為他有一位愛他的父親,辛苦工作,貸款買了這棟房子。付了油電費,開了暖氣,他才有今天舒服的環境。萬一有一天我離開了世界,他不再有這一切的保護,這溫暖的房子再也不屬於他。雖然他的頭腦無法理解他所享有的是從何而來?父母親為什麼要辛苦賺錢養家?父母親為什願意犧牲自己來保護他。但他能憑信心接受父母的愛,他信賴我,我就會盡一切的努力來供應他的溫飽。父子之情無法證明,只需要信任。我們與神之間也是如此,就好像兒子信任父親一樣。
信心不是迷信
有人說:「宗教都是迷信。」可是我們要分別,對真神的信心與一般宗教信仰不同。對神的信心不是迷信。糊裏糊塗,亂信一通叫迷信。而信心不是如此。華神王守仁老師給信下了個定義是:「根據神所賜下可信的憑據,以敬虔的心來接受神所啟示的真理,並以實際的行動活出來。」甚至有些基督徒也會有一種對信的誤解:「書讀得越多越反動。不要想太多,信就是了。」如果不經思考,隨便接受,這也不是正確的態度。在信仰上不仔細分辨,甚至有可能信到異端都不知道。那我們該如何信呢?
1. 對象正確:另一種對信的誤解就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信什麼神都一樣,心誠則靈。」好像是信得虔誠就好,信的對象不重要。就好像一個女子交男朋友,你告訴她:「不要這麼挑剔嘛!阿貓阿狗都可以。只要真心相愛就好了。」女怕嫁錯郎,嫁到好吃懶做、始亂終棄的壞人,再相愛也沒有用。信心的對象一定要認清楚,只能是創造宇宙的主宰、獨一的真神。盲目的迷信會走進旁門左道 ,結果比原來更悽慘。
2. 理性接受:真理是經得起考驗的。使徒保羅歡迎人仔細考察聖經,他曾誇獎庇里亞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我們所相信的神,曾向我們顯出許多可信的證據。經過歷史上多次的查考與辨證,是經得起理性考驗的。神給我們理智是用來更加認識祂,傳揚祂。不是放著不用的。我們越思想,就越認識神的豐富;越發掘就越驚嘆神的的奇妙。
3. 行動證明:真信心一定會帶出行動,雅各書說:「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各2:17) 如果一個人一天到晚跟你說我愛你,在行動上卻一點也不願付出,這個愛是真的還假的?如果明天早上七點鍾飛機要起飛了,我睡到六點還不願起床,你說我到底是真心想趕飛機嗎?信心與金錢有相似之處。金錢的寶貴在乎它的實用價值,信心的寶貴也在乎它能發揮實際的功效。金錢放在那裏不用只是一堆紙,一經使用後就彰顯出它的價值;信心沒有行動,只是頭腦裏的知識,一經過實行後就把功效表明出來。
前面我們講到了信的意義,它不是迷信、不是盲目接受、不是靠著理智推論出來的。它是對永生之神確實的把握,因著信我就能更加認識祂、更能從祂那裏領受豐富的恩典。
信的見證
在希伯來書十一章中,整篇就是一個接著一個信心的見證,作者一連十七次用了因著信這個字。書中描述許多信心的見證人,他們都因信心而表現出改變生命的功效。也以生命的實際行動說明了何謂信心。這裡我們一同來看以諾和挪亞,他們如何靠著對神的信心來跟隨神,為了順服神而付上代價、與神同行:
以諾靠信心與神同行
「5 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 6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創世紀中說:「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創5:24)他的信心是建立在與神親密的關係上。信心不是接受一套教條,而是與神產生生命的關係。這親密的關係能夠讓你,經歷豐盛的生命,享受與神同行的喜樂。這親密的關係不是可有可無的。既然信主,就一定要與神建立這種關係。就像羊與牧人互相認識,葡萄樹與枝子彼此相連,是無法分開的。
當你願意認真追求信仰時,有的人會給你潑冷水,會勸你說:「信信就好了,不要太入迷。」這句話意思好像是:「有些話聽聽就好了,可別當真。」我對這說法感到很困惑,如果不是當真的,還能叫信嗎?就好像媽媽叫小孩吃飯,小孩電動玩具正打得起勁。媽媽生氣下最後通牒,再不來就要處罰了。他仍然一動也不動。你說他相信媽媽的話嗎?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來11:6)信心不能只停留在理智的層面,而是要跨出信心的行動。有的人的信是頭腦的相信,「我接受神存在,聖經的話很有道理,我都接受。」一旦要為信仰付上代價的時候,他就開始猶豫了。例如花時間靈修、參與教會服事、幫助其他弟兄姊妹的需要。在在需要投入時間、精神,真是困難啊。連最基本的功夫都不願下,更不要說再進一步的追求神了。我們信仰成長的道路上有許多要追求的,如完全順服主的命令、過聖潔的生活、為弟兄姊妹的屬靈成長代禱、做弟兄姊妹的榜樣。沒有行動的信心,上面這些事是不可能作到的。這些考驗可以馬上看出來信心的程度,是停在頭腦裏表面的信心,或是能付出行動、改變生命的真信心。真的信心不單要信有神,而且要相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也就是相信神必然會賞賜,而願意認真的來尋求神。這尋求神的決心就是信心的行動。尋求神的動力,就是信賴神是信實的,相信神必然會回應我們的尋求。
有的人不喜歡談到賞賜,太功利、太現實了,好像努力工作就是為了發工資。工資是你該得的,不必那麼排斥。你種田是不是希望收成,作生意是不是希望賺錢。這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存著盼望來尋求神,表示我們有信心神必賞賜。有信心必然會期待。我們禱告了,就會期待神垂聽。如果禱告完了就忘了,那一定是不關痛癢的事,神回不回答也無所謂。
神本來就要在我們身上作奇妙的事,但祂願意我們用信心來尋求。如果我們願意配合,就能參與神偉大的計畫。就像我在院子掃樹葉,我會發一把掃把給我兒子。他能做什麼我很清楚,多半是越幫越忙。但我不把他排斥在外,是要訓練他有一個願意參與的心,做完了之後要把賞賜分給他,鼓勵他願意合作的心。我們向神的尋求也是神給我們成長的機會,藉著與神同工我們參與在神的計畫中,被祂訓練成合祂心意的僕人。我們要把握每一個可以尋求神的機會,緊緊跟隨。
挪亞因信心付上代價
「7 挪亞因著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
就如挪亞當時的社會,道德風氣敗壞。挪亞因著敬畏神,不與當代敗壞的風俗同流合污。在神眼中:「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他在衆人的嗤笑下,仍然對神動了敬畏的心。用了一百二十年的時間預備了一隻方舟,同時也向不信的世代傳達了神的審判、與拯救的信息。他為信神的緣故,能抵擋世界敗壞的風氣。這是堅持信心所要付上的代價。今天的社會也有同樣的情形,跟隨耶穌並不是輕輕鬆鬆,要能夠抵擋世界風俗的引誘、及不信勢力的反對。
有些基督徒相信了一陣子,受到的外界的誘惑,失去了起初的信心,好像提不勁讀經、禱告。連聚會也不想參加。心裏想:「反正就是那麼回事,信跟不信還不都一樣。」更糟的是從此失去了信心、離開教會、甚至離棄神。因他們認為,他們從前信神,但是結果使他們大失所望,還不如回到原來的路算了。這樣的事是最讓人感到憂心的了。希伯來書的作者對當時想放棄信仰的人,一共發出了五次警告:「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10:26)如果這是你的景況,我要請你重新的回想自己當初信主的原因,是不是真心願意跟隨主,當初是否想清楚了,還是一時衝動。我們的信心必須要有根有基,不然水一沖就隨流失去了。
對於世界反對神的勢力,整個人類歷史上從不缺乏,挪亞時代如此,今天越演越烈。你能相信有一天民主的美國會限制基督徒反對同性戀的言論嗎?有一天你按著聖經的話,說同性戀是罪,你要有可能被會被告發犯了歧視同性戀的Hate Crime。人的權利大到一個程度,竟然可以限制聖經的話被公開的傳講。今天的社會是追求自我的利益的膨脹,而忽視神的教訓。這與挪亞時代:「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6:5)的情形已經很類似了。我們能不能如挪亞一樣存著對神的信心,謹守神的命令,對這敗壞的世代發出神的審判、與拯救的信息。
從以諾和挪亞的一生我們看到了他們憑信心活在世人面前,不只成為當代的見證,也記在聖經中,成為歷世歷代的榜樣。
信的行動
亞伯拉罕是人類歷史中相當重要的人物。猶太教、基督教、回教都奉他為信心之父。他是如何一生跟隨神的?讓我們一起查看亞伯拉罕的信心,從他生命的見證裏我們可以知道,他如何能因著信經歷生命的改變?
因信順從:「8 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 9 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 10 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來11:8-10)
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原來住在吾珥。吾珥在當時已有高度的文明,物質生活豐富,百姓崇拜偶像,傳說他拉原來也是個製造偶像的人。神呼召亞伯拉罕,「離開本地,本族和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創12:1)神為了操練他成為事奉神的人,呼召他離開以前拜偶像的環境,好叫他專心尋求神的帶領,不受環境的干擾。
神呼召亞伯拉罕是要完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從他身上建立一群屬神的子民,再從這群人開始對全人類的救贖計畫。「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他有什麼特質,可以讓神將這麼大的任務交在他身上?就是他的信心,因著信他能遵命而行。這個遵命並不是容易的事。俗語說:「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大多數移民都是從窮鄉僻壤,移向繁榮的城巿;從落後的山地,移向發達富庶之地。但亞伯拉罕的移民,卻是從都市到曠野,離開自己繁華的城巿,去到一個種族文化、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樣地方。今天從國內要移民都是來到美國、加拿大。你有沒有聽説移民到,阿富汗、伊拉克?這麽動亂而落後的地方誰願意去呢?當時亞伯拉罕離開吾珥,往外地出發的時候就是類似這樣的情形。況且當神呼召他時,神沒有講清楚所要去的目的地。神對他說:「亞伯拉罕,離開家出去!」「去哪裏?」「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也就是說還不知往那裡去。不信的人心中可能就問神了:「要出去也要有個目的地啊!這種漫無目標的命令誰能遵從呢?」在這種的前途不明,命運未卜的情況,不知道你敢不敢去。但亞伯拉罕卻沒有懷疑、沒有討價還價。他知道這是神給他的呼召,一蒙神的呼召,他就遵命出去了。他並沒找藉口來推託,卻甘願順從神的呼召。可見遵從主的命令,是神僕人何等的重要的品質。如果他當時不順從神的呼召,一輩子只不過作一個製造偶像的工人,不能成為今天的信心之父。
聖經接著說:「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他離開家師75歲,到他離開世界175歲。這一百年的時間,他沒有建造房子,一直住在帳篷裏。因為他知道自己在地上只是個客旅。他的想法就是:「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在地上生活的一天都只不過是客人,真正的家是在天上。客人的心態就是輕裝簡從,方便隨時聽命行動。當我們剛來美國的時候就只有兩個皮箱,現在要搬個家就頭痛。如果接到主的命令:「你出發到外地服事我。」怎麽辦?把累積了一輩子的家當送人,捨得嗎?亞伯拉罕「在所應許之地作客」,我在地上的心態是作客,還是定居了?
神看重人是否遵守他的命令,很多時候我們不太願意聽神的話,神藉聖靈對我們發出的話語,太多的人只是當耳邊風,並不打算遵守所聽見的命令,以致於我們的心對聖靈的感動麻木, 不再能聽到神的話語。亞伯拉罕信心是表現在順服神的話語上,我們今天是效法亞伯拉罕的信,而成為他屬靈的兒女。也應該如此,重視研讀聖經,並且認真的照主的話去做。
因信盼望: 「因著信,連撒拉自己,雖然過了生育的歲數,還能懷孕,因她以為那應許她的是可信的。所以從一個彷彿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孫,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海邊的沙那樣無數。」(來11:9-12)
神的應許亞伯拉罕:「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創15:5) 幾年過去了,仍不見應驗。等候的日子是相當熬煉人的。神往往用一段沉默,來操練我們的信心,在亞伯拉罕信心軟弱的時候,聽從了妻子的主意,想用人的辦法促成神的工作。但這不是神的計畫,使女所生的都不能算承受產業的後裔。
亞伯拉罕九十九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提出要求,要他作完全人,並與亞伯拉罕立約。亞伯拉罕聽到神的話時暗笑,他似乎在心裏說,耶和華啊,你說賜福給我,子孫如天上的星、海中的沙。我是近百歲人瑞,哪能再生育呢?亞伯拉罕的笑顯示出他內心的軟弱。神明確的告訴他:「你妻子撒拉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作他後裔永遠的約。」(創17:19)雖然亞伯拉罕的信心微小,耶和華卻不改變祂的信實,要讓亞伯拉罕看到人的盡頭,是神的開始。他的妻子已斷了月經,沒有生育的指望了。亞伯拉罕在人方面看,已經山窮水盡,沒辦法了。但此時正是神要工作的好時機,在神沒有難成的事,神在我們人完全絕望的時候,仍然能施行神蹟奇事。讓我們親身經歷他的信實。
在2002年的時候,我的家曾經經歷了一段,沒有收入的日子。有十個月的時間我找不到工作,在家裏帶孩子。我向神的禱告是:「主啊,我的一生是不是這樣就完了?沒有工作,我要怎麽服事你呢?」主在十個月的期間考驗我的信心,一步一步為我開路,把我從麻州帶到新澤西。最後賜給我一份合適的工作,讓我又從新出發,重新服事他。經過十個月信心的考驗,我更加信靠主是信實的。
亞伯拉罕的事告訴我們:「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國的父。」(羅4:18)信心不僅讓我們順服神的帶領,也讓我們在逆境中似乎無望的情況下,仍可持守盼望,耐心等待。
因信獻上:「亞伯拉罕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將自己獨生的兒子獻上。論到這兒子,曾有話說: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裏復活;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來11:17-19)
亞伯拉罕百歲得子。這個兒子在他們的生命裏是何等的重要,一切的希望全放在這兒子身上。可以猜想得到亞伯拉罕是何等寵愛這個寶貝,這個孩子已佔據了他的心。這時,神卻偏偏要求他:「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創22:2)
神向亞伯拉罕發出挑戰,對亞伯拉罕來說,他並不知道神為什麼要他獻最心愛的兒子為祭,這樣神所應許他的後裔不就完全落空了嗎?在他帶著兒子,手拿著火與刀一步一步走向摩利亞山的時候,心中一定反覆天人交戰。神的命令、神的應許、神的命令、神的應許。聽神的命令,神的應許就無法實現了;爲了要讓神的應許實現,就不能獻上以撒。那神這麽清楚的命令,到底聽不聽呢?這表面看來是矛盾的。這兩難的要求,在試驗著他,幾乎要把他撕裂。我們生命中,是不是也曾經歷這中兩難的情形呢?如果聽神的命令,我要放棄手中許多寶貴的事物。神不是應許要給我豐盛的生命嗎?放棄手中的寶貝,應許不就落空了嗎?我們陷在進退兩難的情境,看不到神的心意何在?其實他的計劃並不矛盾,他自有辦法讓我們順服他的命令,同時也成就他對我們的應許。只是我們不知道,這就是神給我們的考驗。
亞伯拉罕既使心理掙扎,他仍然決定順服神的要求,準備將他的兒子獻上。「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創22:3)當亞伯拉罕伸手動刀要殺以撒的時候,千鈞一髪之間,神及時阻止了他。神非常小心的注視者他的一舉一動,不會讓以撒受到任何的傷害。原來神早有預備燔祭的公羊,代替了他的兒子。這只是一次極大的信心的試驗。亞伯拉罕願意順服神命令,獻上最愛。通過神最嚴厲的考驗,登上他個人信心的高峰。
更美的家鄉:「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來11:13-16)
亞伯拉罕順服神的帶領,一生漂蕩在四方,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從沒有一個穩定的家鄉。神應許他的後裔成為大國,成為萬民的祝福,終其一生都沒有實現。應許要賜合他的迦南美地也還不屬於他。他並沒有得著這個美麗的應許;只能從遠處望見、歡喜迎接。但他仍存著信心行完當行的路,心裏羨慕這個將要來到的更美的家鄉。
如果他對神的應許遲遲無法實現,心生失望。不再順從神的帶領,半途而廢。放棄了起初的信心,打道回府。他的一生注定就是沒沒無聞,無法為神所用。而他選擇的是一條難走的路,看不見目的地,仍然因信而順服神的帶領。年近百歲還等不到兒子,仍因信盼望神所應許的後裔必然會誕生。無法理解神為何要他獻兒子為祭,仍照神的命令甘心獻上。路上受盡了恥笑與嘲弄,內心也經歷疑惑與掙札。他沒有放棄,仍然羨慕這個神所應許的,就是在天上的更美的家鄉。既使路上十分孤單,他稱神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這就是信在他一生所發揮的力量。
「信」改變了亞伯拉罕的一生,他用他的生命見證出神是何等信實。雖然他看不到神應許最後的實現,但他深信不移,彷彿已經看見了那更美的家鄉。經過了三千多年後的今天,重新觀察歷史的軌跡,神的應許確實正在一步一步的實現,神掌管歷史的演進。神的應許一旦說出,絕不徒然返回。亞伯拉罕沒有被騙,神的話句句應驗,他的後裔成為大國,萬民要因他的後裔得福。不都是在在實現了嗎!
結語
從今天的講道中,我們提到了信的意義:雖是眼不能見,可是我們心中仍然有確據。又提到了信的見證:當我們願意順服神的心意時,同時也是向世界見證我們對神的信心。最後提到信的行動:信心是經過生命中種種的考驗而活出來的,神藉著試練考驗我們的順服、盼望、及奉獻的心志。
我們走在人生的旅途中,前途充滿了未知數。服事主的過程中不斷出現難處,這重重的難關使我們的志氣受挫、使大家對服事神的心冷卻下來。有的弟兄姐妹心灰意冷地認爲:「服事叫誰都行,千萬不要找我。」有的人對神產生了疑惑:「神啊,我當初相信你能帶給我豐盛的生命,今天你卻要我犧牲自己的享受。」是的,生命中充滿了看起來似乎是矛盾的事,但這正是亞伯拉罕所面對的矛盾。「我住繁華的城市,你要我出去;我要靠自己生個兒子,你要我等待應許;好不容易得了應許,你要我獻給你。」亞伯拉罕當時充滿了疑問,甚至到死也沒得到解答。但是神不矛盾,他有最好的計劃,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中。雖然眼前馬上要面對難處,你願意順服他嗎?雖然禱告不蒙應允,你還願心存盼望、等待下去嗎?你最心愛的事物,願意向神獻上嗎?亞伯拉罕因信獻上他唯一的兒子。你的時間、精力、耐心、愛心,甚至面子,願意獻給神為他所用嗎?
像亞伯拉罕一樣,我們都是天國的客旅。奔跑天路的人每天都面對不可預料的挑戰,也常常要自已作出重要的決定。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兩條路,一條是因信而蒙福的道路。信也能改變我們的一生,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要一步一步在你的身上實現。另一條是不信的路,不順從神的帶領,沒有盼望,什麼也不想獻上,就如亞伯拉罕走回原來的家鄉,一生沒沒無聞。你願意走那一條路呢?
你好. 今天在神的安排下看見你的Blog. 最近, 我也開始寫一個blog - 基督徒分享區 心靈加油站.
回覆刪除http://christiansharing-flo.blogspot.com
歡迎你在我的blog彼此分享,勉勵.
主內的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