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看起來有爭議的經文,保羅在羅馬書不是明白講了「因信稱義」嗎?怎麼雅各在這裏卻說「因行為稱義」呢?這兩處經文似乎存在衝突。但這並不表示聖經前後矛盾。不同經文表面的衝突,正是神學上重要的地方,需要花上精神去思考。單單抓住經文表面的衝突,不求甚解,只會混亂我們對聖經是神所啟示,必須前後一致的信念。如果執其一端,不顧另一面的教導,也無法掌握全面的真理。為了理解這段看來困難的經文,讓我們一起來考察雅各書這個段落。
表面的信心無益「14 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麼? 15 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 16 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雅2:14~16)
首先我們要明白雅各在這裏是面對哪一種問題,明顯他面對的人,與保羅在羅馬書中所面對的不同。保羅所面對的,是一群被猶太律法主義困惑的外邦信徒。他們被律法主義所影響,而輕忽了神的恩典,想靠著自己的行為來換取恩典。而保羅強調,稱義完全是神的恩典,無法用任何行為換得。
而雅各所針對的是完全不同的一群人,他想要糾正的是誤解保羅「因信稱義」真義的信徒,以為表面的相信就足以得救,不必活出與信心相合的行為來。為了面糾正這個誤解,他特強調,信心離不開行為,真實的信心必然有行為證明出來。
他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假如有某位弟兄或是姊妹,生活遭遇了相當大的困苦,不僅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面臨活不下去的緊急狀況。這個時後還不具體拿出行動來救濟,只是袖手旁觀地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困難中的人最迫切的痛苦是生存不下去的困境,他們要的是實際的幫助,不是口惠實不至的空話。雅各說沒有行為的信心,就如同沒有行動的言語一樣,無法對需要的人產生實際的益處。真實的信心是有行動配合的,不能停留在說空話的層面。
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
「 17 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18 必有人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藉著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 19 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 20 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嗎?」(雅2:17~20)
雅各在這裏所批評的信心,是表面的、口頭的、知識上的,卻不是真實的。真實的信心必然會帶出相配的行動,無行動的信心是虛假的,是死的。而保羅所說「因信稱義」的信絕不是這種死信心。
當時的教會有種說法:「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似乎存在兩種得救的途徑,兩條路皆通。其中一派強調靠行為得救、不必信心;另一派則只靠信心、不必行為。事實上,這都是偏執一端的謬論,都是雅各所反對的。雅各的想法是信心一定與行為結合,二者不可分開。
在這一段經文雅各所特別糾正的,就是這種高舉「唯獨信心」、忽略行為的極端的想法。這種想法強調行為與得救無關到一個地步,把「因信稱義」的信心變成了:「只要口頭相信就得救,得救之後繼續犯罪也無所謂。」這種濫用恩典態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我們常會誤解雅各的原意,以為他在與保羅唱反調,是「行為派」與「信心派」的鬥爭。會有這樣的誤解,是因為不清楚稱義的條件「信」到底是什麼意思。因信稱義的「信」不是表面的、口頭的、或頭腦的相信,卻沒有帶出與信心相配的實際生命的改變。雅各書上說:「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說的就是這種單單靠理智、表面的相信,卻活不出與信相稱的新生命的「死信心」。鬼魔的信心就是像這樣,牠們知道神,卻是膽戰心驚。絲毫不是帶出生命改變的信,這種信不能使牠們得稱義。唯有能帶出生命改變的「真信心」才得以使人稱義。
如此的教導才能與主耶穌的教導:「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相合。信心必需導引出改變生命的果效。約翰一書也說:「凡從神生的,就不犯罪。」凡口頭相信但仍持續犯罪、不願悔改的,本身已顯示出原本的認信是假的,不能得到稱義的地位。
信心與行為並行
「21 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嗎? 22 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 23 這就應驗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 24 這樣看來,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是單因著信。 25 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們從別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樣因行為稱義嗎? 26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2:21~26)
雅各又引出亞伯拉罕、與妓女喇合來說明,「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是何義。他並不否定聖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神看亞伯拉罕為義,正是因他對神的信。而這個信是活的信,可以從他因信而帶出的行為表現出來。這說法並不減損「因信稱義」的地位,反倒糾正了對「因信稱義」的誤解。信是源頭,行為是果實。沒有源頭長不出果實。反過來看,如果不結果實,也正反應出源頭沒有接上。
雅各的說法並不是另立一種稱義的救法,以為「因信稱義」仍是不夠的,還要加上行為。這樣的想法將信心、善功並列為得救條件。這是把稱義的條件變成,信心加上行為,這種將善功加進稱義的條件,這是天主教會的想法,是不正確的。雅各所說的是:「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不是加上行為,而是「信心帶出行為」、「行為成全信心」。信心與相稱的行為是不可分割的。任何單強調表面的信心就得救,行為不需要改變的說法,就帶領出許多,心靈與身體分割的兩面人。能知不能行,理智相信神,行為卻不順服神的假信徒。
我不是說人一信主行為就一定要完全,成聖是一個過程,要一步一步順服聖靈、治死肉體,這不是可有可無,乃是每一個基督徒必要走的路。把稱義與成聖分割,只強調稱義,不必要追求成聖是非常錯誤的想法。不但偏離了因信稱義,更違背了主耶穌的話:「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翰一書2:4也說:「人若說我認識他,卻不遵守他的誡命,便是說謊話的,真理也不在他心裡了。」
主的話與保羅的話不是砥觸的,而是相合的。不願守主的命令,表示根本沒有信主。千萬不要把得救的信,當成是虛浮的表面的「死信心」。這樣的說法不是安慰陷在罪中的人,反是害了他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