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1 永活之神是宣教之神

 

曾經遇到過有人對神宣教的心意產生懷疑。認為這是江湖術士欺騙金錢的把戲。在我研讀聖經話語多年,並自己投身於宣教工場,見到許多前仆後繼的宣教士捨身服事神的真實故事,我體會出宣教是神的心意,是深植於神屬性當中,必然外顯出來的行動。

本教材是開始於一位傾一生之力,致力於推動普世宣教運動的宣教士,溫德博士(Ralph D. Winter)。他夫婦倆投身在南美洲宣教多年,並編寫裝備聖徒的門徒訓練教材,讓宣教對象有效成長,成為承接宣教工作的人力。把自己僅有的積蓄奉獻出來,成立了一個鼓勵宣教士獻身向未得之民宣教的機構。夫婦倆以親身經歷,發展出普世宣教的策略,也造就了今日許多宣教推動的人才。

另一位編者賀思德(Steven Hawthorne),1976他是個窮學生,溜進美國校園團契舉辦的三年一次的爾班拿宣教大會,只為聽斯托得牧師的講道。為了省錢,他晚上睡在地板上。沒有足夠的經費享用正式的午餐、晚餐,靠著販賣機的食物果腹。連大會的報名費都是靠著他人愛心奉獻才補足了。但在這一次的聚會,神改變了他的生命。他進入富樂宣教學院跨文化研究系,得到碩士學位。 1981年,他和美國普世宣教中心其他同工一起與溫德共同編輯了《宣教心視野》課程的教材。他啟動了「約書亞計劃」,招募並訓練團隊到亞洲和中東的世界級大城市進行民族學的實地考察,找到其中的未得之民。至今他仍然在各地招募宣教士,推動宣教事工。從兩位主編的經歷,我們就可以看出,這本教材是實戰的經歷,非空洞的理論。

神的目的 Purpose

首先我們遇到的問題就是:為什麽要宣教?若不思想神在這件事情上的心意,我們就是空有妄想、枉然勞力,也絕對結不出果子來。宣教絕不是讓人滿足自己的優越感,以自己得救的身份向未得救的人炫耀,或是到資源缺乏的地方去當散財童子。一位作者說的很好:「我們被造是為一個目的而活。神自己也是活出祂的目的。活得有意義的方式,是讓自己獻身於一個比你的生命更大的目的。」我們一生努力的方向,應該是配合神的心意。神要在這世界的完成的目的,就是我們當積極投身的事工。

神的目的是從祂的應許顯明出來

要明白神對人類有什麽目的,不能不從神進入人生命,向人發出呼召,賜給人應許來看。神曾經在歷史中揀選人,向他們發出應許。神吩咐人的使命高過於簡單的指令。這使命描繪出神對一個人,到他整個後裔的遠大計劃。祂邀請人進入祂的計劃裡,與祂同工。

神在歷史中多次賜給人應許,這些應許彼此連貫,都專注於達成神的目的。神的計劃是在歷史中漸進地實現,從亞伯拉罕及其猶太子民上初步應驗,在耶穌基督身上進一步實現,最終在世界的末了會完全成就。這會在後面的段落繼續討論。

神的應許顯明祂是個宣教之神。神一直向不認識祂的人作出宣教的行動,帶領人歸向祂,與祂建立正確的關係。祂以向人發出應許來與人立約。從神的應許實現的過程,我們看到神一直在主導著這宣教的行動。祂是永活的神、歷史的主宰、向人立約的神、並宣教的神。

今日教會致命的疾病

《今日基督教》雜誌的主編:馬可.加里曾經在20196月的文章《今日教會的致命疾病》中說出:「美國基督教,尤其是福音派基督教,大多以工具性的方式思考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下,教會的核心身份被概括為某種形式的宣教活動。在不否認當愛我們鄰舍的迫切性的前提下,我一直在說,我們對鄰居的橫向關注幾乎掩蓋了我們對上帝的熱情。我們就像一個晚期的老年癡呆症的案例:我們不知道我們是誰,也不知道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但是我們感到被驅使著往前走,只要雙腿能帶我們走下去,無論走到哪裡都不在乎。我試圖從聖經中看出,教會在它的本質上、並在永恆中,首要並最重要的是垂直的關係,而弟兄姐妹則深深地內蘊於基督之中,榮耀上帝並永遠享受祂。這不僅是在乎我們做了什麽,而且是在乎我們的身份。」

這段話的重點在提醒教會,我們的努力目標不是在乎我們自己想要達成何等偉大的功業。而是活出我們所是的身份,我們是神立約的子民,是主用祂的寶血所拯救的人,是屬神的兒女。這身份定義了我們在世上當過怎麼樣的生活,也定義了我們一生努力的目標。神的目的就是我們的目的,我們一生當致力於完成神在我們身上作期待的心意。

神的宣教計劃

讓我們按照聖經的內容來思考神在歷史中要完成的宣教計劃。

1. 宣教是神的DNA,亦即神屬性中重要特質。祂的屬性促使祂永遠是宣教的神。因此,神的宣教使命遠大於僅僅修復一個破碎的世界,或是修補受到損傷的人類。

2. 要成為宣教者有兩個特質是必需的,就是具有清晰的目的,並充滿熱情。神兩者都擁有。當我們對一件事擁有熱情,我們將會怎麼樣?會在實現目的的行動找到快樂、會在其中找到價值,或有滿有收穫的感受、會渴慕去實現目標、願意為實現目標而兩肋插刀、對關係此目標的行動不會無動於衷、無任何動力。

3. 宣教事工離不開招募主的門徒。因為門徒訓練最首要並最重要的就是關乎主耶穌,而不是關乎事工,我們推動的努力必須源自於對主耶穌的敬拜。如果我們的目標只是產生許多宣教士,我們原可以從非耶穌的敬拜者裡招募,但是他們服事的動機是可疑的,並且他們若缺乏敬拜主的動力支持,會很快地枯竭。

4. 神的故事我們需要認識到,聖經教導我們,神的故事是什麽,並祂如何追求祂宣教的計劃。在聖經中述說的神的故事中, 神彰顯出祂的熱情和目的。神是帶著熱切的心要完成目的的故事主角。祂滿懷熱情地要完成祂的心意,就是要戰勝邪惡,並顯出祂兒子的榮耀。耶穌的敵人要阻止任何顯出神兒子榮耀的事,他們藉著干擾和阻擋來破壞神的計劃。神卻全心全意追尋要達成一目標,就是要顯出耶穌的榮耀。直到最終,當神的心意達成,一切都已經成全,神彰顯出基督的榮耀這宣教使命,將會在新造的國度裡繼續進行。這個目的可說是神永恆的心意。

5. 當世界被創造以先,神就在追求宣教工作的實現。創世以先的平安,就是神創造旨意下的繁榮昌盛。神的旨意就是要在祂創造的世界中,帶進平安。啟示錄第四章在寶座前的二十四位長老歌頌:「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4:11)神的創造心意就是將祂的平安賜給世人。

6. 當世界被創造的時刻,神一直在追求宣教工作的實現。神創世的心意就是要將創造計劃的福賜給世界。祂視一切被造甚好。在創造的第五日,神說 「神就賜福給這一切,說,滋生繁多,充滿海中的水。」(創1:22)在創造的第6日,神說:「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創128)在一切都已經創造完畢的第七日,神說: 「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創23)上面三節經文中的賜福,就是加添能力在被造物上,以致他們能充分發揮原具的潛力。神就是要賜福分給地上的萬物,以顯出造物主的榮耀。正如申命記說:「然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民數記1421)神的榮耀正彰顯在被造物之中。

對比創世之初世界充滿的榮耀,與啟示錄末了描述的新天新地,我們看見了極為相似的情况。起初神創造天地(創11)對應末了的新天新地(啟211)。第一天神用話語創造了光(創13),對應新耶路撒冷中,神自己要光照城中的居民(啟2123)。創世記的第五到七日都提到了神對被造的賜福(創12228),對應了神應許在新天新地裡不再有咒詛(223)。創世記中神命令人修理看守園子(創215),啟示錄中描述神的僕人都要事奉祂(啟222-3)。創世記裡伊甸園中有寶石(創211),啟示錄的聖城即是用寶石建造的(啟2111)。創世記中描述神與人同行(創38),對應啟示錄裡神與人同在(啟213)。創世記裡有充滿果子的伊甸園(創28),啟示錄中應許得勝的門徒將會吃新天新地裡園中的生命樹的果子(啟27)。創世記中描述伊甸園中有河流過,並有生命樹(創29),啟示錄也提到在生命河的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啟222)。從聖經的首尾呼應,我們看到了神原初創造的心意,在未來的新天新地裡重新出現,神起初賜下平安的福分,最終在新天新地裡完全實現。這顯示出神的宣教工作,就是要藉祂的兒子,彰顯出祂賜平安的心意,從起初到末了永不改變。

7. 即使耶穌創造的世界被破壞,神仍然繼續追求宣教工作的實現。人雖然犯罪,偏離了神原本創造是的完美樣式。神仍然不放棄我們,立下應許,要接著一位女人的後裔來拯救失喪的人類:「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315 )人類墮落之後,世界屬靈的爭戰就創發生在神的後裔與女人後裔之間。墮落的天使並人類與蛇結盟,一同破壞神的宣教計劃。但是女人的後裔將會被興起來,傷蛇的頭,亦即擊敗蛇的破壞行動。神宣教的工作繼續進行,不會被撒旦的詭計破壞而終止。

8. 當神呼召亞伯拉罕,就是要進行祂的宣教工作。這是神對於撒旦魔鬼詭計的干預。他要使用一群從世界被呼召出來的人,憑著信心跟隨神設立的救主,最終從罪惡的權勢中得釋放。

比較亞伯拉罕之約和基督的大使命

我們將以下兩段重要的經文作比較。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2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3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1-3

基督吩咐門徒的大使命:「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19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20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

亞伯拉罕之約與基督交付的大使命出現許多相關性。耶穌在馬太福音2818-20中對他的門徒所說的話,即所謂的大使命,可以看作亞伯拉罕之約在新約中初步的應驗:「去……並成為祝福……地上萬民將因你蒙福。」耶穌使用創世記121-3來委派門徒。大使命的與亞伯拉罕的之約有下列關係。

1.「去」是要求順服的命令:在這兩個段落中,都要求亞伯拉罕和門徒,聽從、順服、並回應。這是委身的開端。

2. 明示達成的使命:創世記裡的「使得祝福」和馬太福音中的「使作門徒」:兩處都給出命令所當完成的任務。若隨著創世記前11章的思路,對失去福分的亞當後裔,蒙神祝福變得至關重要。在創世記1-2章中,我們發現神創世時「祝福」創造物,要他們繁衍眾多、充滿全地,領受充足供應、並有管理萬物的使命。但是,在創世記3章後,中我們看到被造界的完美被破壞,世界因罪惡的污染而遭受詛咒。在12章裡,神重新恢復了祝福。

「使萬民得福」與「使作門徒」之間存在相關性。保羅充分闡述了這想法:「並且聖經既然預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稱義,就早已傳福音給亞伯拉罕,說萬國都必因你得福。可見那以信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亞伯拉罕一同得福。」(加38-9)神將透過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重新建造基督掌權的國度,將其作為「祝福」的方法。也就是說,萬物能在基督裡,實現被造本來的目的。當耶穌差派祂門徒時,耶穌並沒有用「祝福」,而是用「使作門徒」這任務。 「門徒」這個詞在馬太福音到使徒行傳中出現了268次,動詞「使作門徒」在新約中只出現了4次(太13:52; 27:57; 28:19,徒14 :21)。耶穌在祂的使命中使用「使作門徒」一詞是很自然的,因為這行動正是祂事奉的核心,本身就是「令人蒙福」的手段。這兩行動的結果是緊密相關的,「使人蒙福」和「使作門徒」都集中於吸引人們歸向基督。保羅在加拉太書3章指出,在耶穌身上找到了最終的祝福,當然,那些被耶穌門徒帶領,進入「作門徒」關係的人,也將成為基督的門徒。

3.範圍全面:這兩個使命的範圍都是全面的。保羅說:「神叫萬物都服在他的腳下。」(林前1527b)萬物都要臣服在耶穌腳下。又說:「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210-11)。 「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神,也歸與羔羊。」(啟79-10)。

4.對像是種族:創世記中提到「地上的萬族」和馬太福音中則說「萬民」。這兩個用語表示神的所關心是世上的各種族。神「賜福」和「使作門徒」這使命的主要對像是地上的各種族。

5.保證同在:在創世記123中有神的應許,祝福那些渴慕亞伯拉罕之約福分的人,並詛咒那些輕視這約的人。神向亞伯拉罕的後代一再保證,對他們不離不棄,直到這艱鉅的使命完成。耶穌也向門徒保證:「我必與你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凡執行神使命的人,都得到神同在的保證。

神應許之福:即時的歷史性應驗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2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3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1- 3

後裔:「以色列人生養眾多,並且繁茂,極其強盛,滿了那地。」(出17

土地:「你們要過約但河,進去得耶和華你們上帝賜你們為業之地。」(書111

使人得福:「然而,以色列的人數必如海沙,不可量,不可數。從前在什麼地方對他們說,你們不是我的子民,將來在那裡必對他們說,你們是永生神的兒子。」(何110)外邦人原本是非神子民,卻在基督裡被收納為神子民。應驗在彼得的話:「你們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作了神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彼前110

神應許之福:福音性的應驗

後裔:「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里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太811

土地:「神應許亞伯拉罕和他後裔,必得承受世界。」(羅413)「或保羅,或亞波羅,或磯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現今的事,或將來的事,全是你們的。」(林前322

使人得福:「這便叫亞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穌可以臨到外邦人,使我們因信得著所應許的聖靈。」(加314)「你們既屬乎基督,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了。」(加329)外邦人得著應許亞伯拉罕之福。

神應許之福:最終的應驗

後裔:「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 .... 所以他們在神寶座前,晝夜在他殿中事奉他。坐寶座的要用帳幕覆庇他們。」(啟7915

土地:「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啟212)「在城內街道當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啟221-2

使人得福:「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神,又叫他們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神。在地上執掌王權。」(啟59-10)「在頭一次復活有分的,有福了,聖潔了。第二次的死在他們身上沒有權柄。他們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並要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啟206


結論

  1. 神是掌管歷史的神:神從萬古以先早預定祂的計劃,要顯出祂兒子的榮耀。祂在人類歷史中掌權,一直推動這計劃。
  2. 神是立約的神:神與祂揀選的人立約,更信守不渝,以堅韌的愛來引領立約子民,在他們身上實現這應許。
  3. 神是滿有祝福的神:神藉著賜福,加添祂子民的能力,並施恩典於他們,使他們充足領受神賜的福分。
  4. 神是滿有憐憫的神:神對悖逆的人發出福音的呼召,讓他們迴轉歸正,與祂和好。雖然人原本不配,最終卻有數不盡的人被神挽回,進入祂的國度。
  5. 神是一位宣教的神:神定意透過亞伯拉罕的後裔,使地上萬民蒙福。世上千萬未得之民在神的心意中,祂願意藉著福音帶領他們歸回神的國度。

當我們思想到神的永恆計劃的時候你心中會有何感觸?神的子民雖然力量弱小,在世間微不足道。但是歷史的走向是在永生神的手中,祂有至高的權柄,祂的目的最終必然實現。我們思考今日教會的境況,積弱不振、搖搖欲墜、前景似乎不看好。但是神絕不會讓教會消亡,因為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至終要在新天新地裡成全神的榮耀。我們切不可因目前的境況灰心失望。

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基督超越天使的權柄与地位(來1:9-13)

 


希伯來書第15節一直到第218節是個完整段落,陳述的信息主要是針對當時猶太人對天使崇敬的心態,告訴他們基督的權柄、地位高過天使。前面第8節到第9節前半說:「論到子卻說:神啊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的國權是正直的。你喜愛公義,恨惡罪惡。」這句話提到坐寶座的被膏君王指的是耶穌基督,唯有祂才成全了大衛之約,坐在大衛寶座上直到永永遠遠,以正直掌管國權,因為這本是祂公義聖潔屬性的彰顯。本段繼續上次第9節後半段的內容。

基督領受最豐富的聖靈恩膏 

「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樂油膏你,勝過膏你的同伴」(來19b)。

      這裏提到的你就是受膏者,本句話作者引用舊約457節,應用在基督身上。舊約的君王、祭司、先知都要先受膏立,才能就任。第八節稱受膏者為神,本句經文卻說你的神,表示雖然都稱為神,兩者在位格上卻有別,受膏者對天父仍然稱祂為「神」。父對受膏者所做的事就是「用喜樂油膏你」,就是神膏基督為王的意思。基督的身份配執掌王權,祂作王不是神藉先知或祭司膏立的,乃是神親自膏立的。神所用的油,不是香料調製的聖膏油,乃是神聖靈的恩膏。約翰福音334-35說:「因為神賜聖靈給他是沒有限量的。 父愛子,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神所賜給祂聖靈,豐沛無限。人領受聖靈的程度卻無法與基督領受的相比,所以說「勝過膏你的同伴」。基督受膏作王是神親自將聖靈澆灌在祂身上,並從天上發聲榮耀祂的兒子:「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317)。我們既然知道基督至高的權柄,就當順服祂,聽命於祂,並在我們生命中榮耀祂的名。

基督的創造與永存

又說:主啊,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天地都要滅沒,你卻要長存。天地都要像衣服漸漸舊了;12 你要將天地捲起來,像一件外衣,天地就都改變了。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數沒有窮盡。」(來110-12

這裡講的「又說」是誰說的?我們應該從最初的第五節看起,「神從來對哪一個說」。說這動詞的主詞是神,第五節接下來出現「又指著哪一個說」,再接著第七節「論到使者又說」,第八節「論到子又說」。這一連串出現的說,主詞都是神。作者引用這些經文,把神理解成這些話的發言人。那些原本詩篇作者對神說的話語,同樣可以用在神兒子的身上,因為基督是神所生的長子,祂有與神同等的地位。作者引用舊約的話,當作是神對於神子基督身份高過天使的印證。

       第八節提到,基督被膏立為彌賽亞君王,坐在寶座上直到永永遠遠。作者繼續引用詩篇應用在基督身上:「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天地都要滅沒,你卻要長存;天地都要如衣漸漸舊了。你要將天地如裡衣更換,天地就改變了。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數沒有窮盡。」(詩10225-27)這段經文陳述基督的創造與永存。原來詩篇的經文是對神創造的讚美,卻在此用在基督的身上,祂與天父一同創造天地。這句話呼應了第二節後半:「也曾藉著祂創造諸世界。」表明天地萬物都是基督所創造的,也是為祂而造。即使像容納萬物的天地這樣持續長久的被造物,都有一天會衰亡而消逝,萬物沒有永恆的特性,與永恆者相比都是暫存的。詩篇作者是用如同衣服漸漸變舊來描述天地,最後被捲起來,棄置無用。對於天地的動詞都是用未來式,滅沒,舊了、捲起來。表示有一天天地萬物會走進它們的結局,有一個結局在等待著它們。對比的動詞「長存」這個字是現在式,表示持續不變,一直保存。祂的年數永無窮盡。這裡「窮盡」這動詞也是用未來式,即使世界都消失了,基督的年數將不會消失,持續到永恆。對比天地與基督,唯有聖子基督才是永存不變的,祂是創造天地萬有的主宰,超越一切暫存的萬物。

       如希伯來後面的經文說:「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138)既然我們知道了萬事萬物短暫即逝,唯有基督是永遠長存。我們生命的重心應當放在哪裡?是整天追求那些暫時的快樂、暫時的榮耀、得到暫時的滿足;還是把心思集中在永恆的事物上,定睛與基督,順服祂的旨意、討祂的喜悅,對有永恆價值的工作有所貢獻。這是我們這群暫居世界的天路客應當深思而儆醒的。

宣告基督作王掌權的尊榮

13所有的天使,神從來對那一個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14天使豈不都是服役的靈、奉差遣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嗎?

本節經文與前面第五節前後呼應,兩處都是用同樣的問句開始:「所有的天使,神從來對那一個說。」同樣用語把上下框起來,表示整個段落用以在對比基督超越天使的地位。接著後面的問句的內容卻不同,第5節是詩篇2篇7節的:「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後面的問題卻是引用詩篇110篇1節:「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一前一後,問題的答案是一樣的,傳遞的信息也是一樣的。沒有一個天使能與神兒子的地位相比,也沒有一個天使能被升為至高,坐在神寶座掌管仇敵。基督是神的兒子為神首生,有神的屬性與生命,有神所立的最高的地位。同樣的他被神高舉在寶座上,有至高的權柄掌管天地萬物。第十四節的問題答案也是明顯的。是的,天使只不過是服役的靈,奉神的差遣幫助我們這些承受救恩的人。基督卻是接受服侍的主宰、差遣天使的主人,成就救恩的救主。兩者在地位上有極大差別。因此,崇敬天使的猶太人應當明白,基督與天使比起來,遠高過天使。天使的地位與基督是無法相比的。如果拋棄了對基督的崇敬,反而敬拜天使,那就完全是違反神心意的作為。

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

5 體現基督真愛的勸誡

基督徒之間的個人輔導工作與世俗的心理輔導不同,不是從旁協助求助者尋找問題,在讓他自己去找到解決的方法。而是按照聖經原則來進行個人輔導事工。它與世俗方法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根據我們自己被主耶穌改變的經歷,去引導求助者來到主面前,讓他們也經歷主耶穌帶來的改變。既然改變的主動施予者是主耶穌,接受改變的對象是我們。我們就當按照主所設定的目標與方法來進行,不是借用主耶穌的力量來滿足自我的期待。

            基督徒所經歷生命的改變,是源自於心被基督的十字架對付。我們可以用救贖關係來描述這個改變的過程。我們信主之人都經歷過這個救贖的關係,這是在主對我們的愛中發展的。我們正在這個經歷救贖的關係之中。如果用一個簡單的圖畫來描述,可以用稱義-收納為兒女-成聖來描述整個過程。在我們不認識神之前,我們的生命與神隔絕,被罪所轄制。當我們經歷重生,願意向著神悔改歸正,我們與神的關係產生改變,神赦免我們的罪,我們被神看作是義人,同時,我們與神的關係從破壞變為和好,因著基督被神收納為兒女。接著我們並沒有停止在這個地位上,而是讓生命繼續成長。就好像一個屬靈嬰孩,繼續成長為青少年、再繼續長大成人,這個過程就是成聖。這是每個基督徒都應該走的道路,沒有例外。自外於這條成聖道路的人,不是健康的基督徒。正如一個出生卻不長大的嬰孩一樣。既然基督徒生命的改變正是按照這個救贖的模式,我們在參與個人輔導事工時,正是帶領人,按照主所設定的方式,一同走過這條成聖之路。

            從上面提到的這個個人事工模式,我們看到了:(1)神改變人的活動總是發生在關係裡。(2)神改變工作的第一步是,吸引我們進入了與祂的關係中。(3)神也要求我們與其他人建立關係,並透過這些已建立的人際關係,將救贖的能力帶進他人生命中,並藉此施行祂改變人心的工作。我們身為神託付的使者,角色很像一位祭司,在人與神之間,向著人傳遞神勸誡與安慰的信息,並帶領人歸向神。

            整個輔導的過程包括愛、知、說、行四個要點。愛是突破關係障礙,進而能夠得到別人接納的第一步。神救贖工作的基礎是神對人的愛。我們參與在這神改變人的救贖關係中,同樣也當以愛為根基來從事每一項工作。失去了愛,就只像是把人視為冷冰冰的案主,輔導成了例行公事、完成任務、盡了責任便了。卻無法讓人感受到,神的愛藉著我們臨到他人身上。這樣的輔導方式,不但無法感動人,反而讓人排斥。藉著愛我們得以進入他人的世界,與他們建立關係。當神呼召我們以改變人心的目標去愛人的時候,有四點服事的要素值得強調:(1)進入這個人的世界,(2)體現基督的愛,(3)與受苦者認同,(4)帶著目標去接納(accept with agenda)。以下我們先集中目標,討論第二點。讓我們從歌羅西書的經文中,探討如何在輔導中,體現基督的愛。

體現基督的愛

「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原文作穿)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13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14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西312-14

            我們都曾經經歷主藉著他人帶給我們屬靈的幫助。這些幫助對我們的信心成長、我們內心的改變產生作用。試著回想一下,我們之所以會在福音的呼召下,謙卑下來,順服主的引導,最大的原因是什麽?是被人的話語給訓誡一頓,內心羞愧難當;或是過失被人當面質問,無法逃避;還是聽到一篇義正詞嚴的講道,或是看到邏輯嚴密的文字,而找不到理由卸責?我想大部分都不是。無疑地,這些事都可能被神使用來對我們的心發出衝擊;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是經歷到基督藉著福音的使者,在我們內心發出愛的呼召。我們看到了活生生的見證,將基督的愛體現在我們生命中。「體現」這個字原來的字就是「道成肉身」。原來的標題是「讓基督的愛道成肉身」在我們當中,翻成「體現」很切合原意。基督自己道成肉身,讓我們看見父神的榮耀。道成肉身讓我們看見,神的道是可以在世上真實活出來的、神的愛是可以親身體驗的。基督的道成肉身讓我們不敢否定,這世界確實有公義與慈愛同時彰顯的可能性,並且藉著基督與我們建立的關係,有血有肉地臨到我們身上。既然經歷過基督的愛,我們在地上也當按著基督的愛行事,同樣地將基督的愛,透過我們的言行舉止活出來,讓人看見。這就是將基督的愛,在我們身上體現出來。

            保羅先肯定歌羅西教會的信徒的身份,是聖潔蒙愛的子民。這裡的蒙愛是完成式分詞,代表他們早已經為神所愛直到今日。既然如此,保羅命令他們穿上一件反映出新生命樣式的衣服。這句話的動詞「存」原文作「穿上」,引申的意思就是心裡存著這些美德。我們當存著什麽在心中?「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這樣的美好德性。見到遭遇不幸的人心生憐憫;時時帶著恩慈的心對待他人;遇到高傲之人,謙虛以待;遭遇粗暴的言行,以溫柔的心面對;忍耐別人不公平的待遇,不去記恨報復。這五樣美德有個共通性,就是需要在人際關係中活出來。一個被神分別為聖、並且蒙神所愛的子民,就應當在他的人際關係中,活出這些美德。雖然這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卻是保羅對屬神子民的命令。

            如何實現以上的命令?保羅勉勵我們:「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人際關係中產生嫌隙在所難免,保羅要求信徒,總要去互相包容、彼此饒恕。這裡兩個分詞都是現在式,描述怎麼活出這五樣美德。此處包容與饒恕是經常性的行動。並不是一時的忍耐,一時的饒恕,最終還是忍不住去報復,那就是沒達到保羅的要求。

            接著保羅將上面的要求追溯到根源,我們本身也是領受主耶穌所賜恩典之人。「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我們自己經歷主的饒恕,難道還可以忘恩負義,以為自己是天生就不會犯罪、不用被饒恕、可以得理不饒人?既然我們自己也曾有過失,就算現在也還未達到完全。怎麼能把自己當成像審判官一樣,爬到人頭上去指責別人的錯誤?

            饒恕出自於對自己曾經歷過的恩典發出感恩。所領受赦罪的恩典越大,經歷主的愛也越大。所以我們當經常想到自己曾經也被主耶穌赦免,是個蒙恩的罪人,正在帶領其他罪人悔改,一同經歷主的赦罪之恩。絕不會以道德的高姿態,訓斥不如自己的人。保羅對歌羅西信徒說:「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愛是在各樣美德之上,貫穿諸般美德,將其聯絡一體的要素。沒有愛,一切的道德都是無法實現的空泛教條而已。身為個人事工的使者,最重要的就是以愛帶領人到主面前。只有愛才能挽回罪人。我們就是被主耶穌的愛挽回的。求主讓我們服事他人時,常以主的愛來提醒自己。以愛來對待我們服事的對象。

基督的使者當以愛勸誡

15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作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且要存感謝的心。16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17無論作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他感謝父神。」(西315-17

            歌羅西教會中存在著追求世俗小學的偏差信徒,他們常分門結黨、高傲自大。這裡保羅卻要求他們「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作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這句話的平安,翻成和平更為適當。因為他們若存著基督裡的和平在心中作主,後半句的「你們蒙召進入一個身體」就更容易理解了。大家彼此和平相待,互相感恩。經常讓主耶穌的話語豐豐富富地住在他們心中。如何讓主的話住在心中呢?就是心中經常思念主的話,並順從這些話的意思。

            這段命令與以弗所書的命令句互相平行,都是保羅在獄中所寫的。以弗所書說:「乃要被聖靈充滿。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 神。」(弗518b-20)讓主的話常住在心中,與經常讓聖靈充滿達到的結果是一樣的。就是後面說的:「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我們信徒之間能夠彼此勸誡,不單是順從主的命令,主並且讓我們靠著祂所賜下的能力去行出來,也就是靠著豐豐富富存在我們心中的主的話語,還有充滿我們的聖靈。有聖靈與聖道充滿在心中,就是我們領受主的命令,又能夠遵從的最主要原因。我們在作個人輔導、發出勸誡的時候,必定要有主的恩言豐豐富富存在心中,並且滿有聖靈恩膏充滿我們的心,我們才可能帶著主耶穌的愛,對著自己的弟兄,用合宜的話語來勸勉。否則,任何人絕無可能有這種完全接納的愛心。即使是專業心理輔導師,他們的愛心與耐心也是有限的。因著專業的要求,即使遇到難處理的案件,也需要勉強冷靜對待。當忍不住的時候,也只能停止輔導關係,以結案告終。保羅對我們這群願意順從主的呼召,成為主使者的信徒,勉勵我們要帶著主赦免罪人的恩典,以愛心互相勸誡,並常常讓主的話語存在心中,彼此鼓勵。讓聖靈引導我們,以恩慈彼此相待。若沒有主所賜的力量,輔導的工作極為困難,我們不可能作下去。求主賜下愛心、耐心、能力、與話語,讓我們為主作的個人服事,蒙祂的悅納。

4 蒙召成為基督的使者

 


「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15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16所以我們從今以後,不憑著外貌(原文作肉體)認人了。雖然憑著外貌認過基督,如今卻不再這樣認他了。17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18一切都是出於神,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19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20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借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21神使那無罪的(無罪原文作不知罪),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林後5 14-21

            在今日的世界,與罪惡爭戰情形經常在人心中發生。在有聖靈內住的信徒心中,爭戰更是激烈。聖靈與罪性在爭奪人心的主導權,掌握了人心,就控制了此人對周圍事物、人際關係的反應。我們看到了太多犯罪的行為發生在周圍,連我們自己也免不了參與在其中。在這樣的情況下,主耶穌能幫助我們嗎?是的,問題的解答在於經歷主耶穌救贖的大能。只有靠著祂,我們的生命才能經歷真實的變。祂不但要幫助我們走出困境。還要裝備我們成為祂的工人,把這樣生命改變的大能帶給尚未信主的人。

               今日教會內外,我們看到許多需要扶助的人們,真的願意伸出援手的人卻太有限。大家習慣於明哲保身,不願招惹麻煩。過去在教會環境中,對個人輔導事工常有種思維模式,以為那是專業又正式的工作,只有牧者才能做。就好像求助者走進心理諮商師辦公室,同意成為他的案例,與他正式協談一樣。在這種思想模式下,大大減低信徒參與個人輔導事工的意願。聖經的教導卻提出另外一種個人輔導模式,鼓勵非專業的平信徒,積極參與在提供關懷鼓勵、安慰勸勉、排解疑難,等非正式的個人事工。哥林多後書5章就是提到這樣的信息,我們被鼓勵成為基督的使者,奉差遣進入人群,將主耶穌對人的愛帶到有需要的人身上。主耶穌是我們的奇妙策士,也就是大有能力的輔導者(counselor)。我們接受基督愛的關懷,同樣願意接受主所差派的使命,將基督的愛帶給周圍的眾人。按照這種鼓勵廣泛參與的個人輔導模式,教會才能被動員起來,實質地關心這個社會存在的許多有需要的人。教會才不會成為一個理論的巨人,卻是行動的侏儒。表面上講愛人如己,實際上卻只是口惠而實不至。

      首先,我們要有個基本認識,我們願意參與個人事工,是因為基督愛的激勵。如果不是基督拯救的大能,願意進入人生命中動工,改變過去罪惡的習性。即便我們再熱心,也不可能有任何果效。就如保羅在哥林對後書說的:「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514-15)本句話的眾人當被前後文語境限定,基督既替眾人死,這裡的眾人不是講所有人。有什麽理由?因為連接下一句話中間有個因此,表示前半句是後半句的原因。後半句既然說了「眾人就都死了」,這裡的死不是指普世之人因犯罪而死,而是在十字架上與基督同死。前半句與後半句才會有因果關係。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代替了眾人的罪,因此,眾人就在十字架上與基督同死。眾人是限定於與基督同死的眾人,才合乎前後文連貫的語意。基督犧牲自己為救世人而死,成就了救恩,才是我們能夠將主的愛帶給眾人最大的的理由。我們個人輔導的工作,不是人本主義的慈善事業,而是帶著主愛的激勵,要將世人帶到主面前,經歷生命的改變。當然我們也不能太極端地,以信主為扶助的交換條件,像是作買賣一樣,功利主義掛帥。而是將福音的信念放在心中,激勵自己,這是為主而作,不是為了要炫耀自己,誇耀自己的功績。

      我們是被神差派進入世界,帶領世人與基督和好。這是我們從神領受的職分。接下來的1819節說:「一切都是出於神,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人生中間許多的困境,都因著人性中罪的影響而來。即使主因不出於自己的罪,也會因為心中罪性的纏繞,而讓人走不出苦毒惱恨的心境。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排除讓人煩惱的事物,以為那些惹動心中憤怒的因素一旦去除,問題就解決了。不是那麼簡單的。人生問題的根源,追根究底都與人離開了神有關係。人原本與神和好的關係被破壞了,就任憑心中的罪性來主導自己言行的動機。往往生活中的苦惱、憂愁就因此而來。解決問題需要回到源頭,就是離開被罪纏繞的境況,重新恢復與神和好的關係。讓受困者面對自己被罪轄制的問題,邀請他們回到主耶穌面前求赦免,經歷神赦罪的恩典,領受主所賜下新生命,從失敗中重新得力,面對生活的困難。這就是主託付我們要作的事,也是從事個人事工當抱著的信念。

            保羅勉勵願意領受主託付的信徒說:「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借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這不是只對牧者的呼召,而是全部信靠基督的人。都應當成為基督的使者,肩負帶領世人歸向基督,與祂和好的使命。既然身為身為基督的使者,我當有何種認知?身為使者,我代表了誰?又帶著什麽力量面對有需要的人?以下就是三點我們當具備的要項:

1.     大君王傳遞的信息:一位使者常會問:什麽是主在這個情況下,要向這個人傳遞出來的信息?我們要將主在此刻,傳遞給那人的鼓勵、安慰、勸誡的信息,帶給需要的人。

2.     大君王使用的方法:這是呼召成為使者要知道的「如何去做」的問題。主的作為如何改變了我的生命?祂使用了什麽方法?我要用祂所使用的方法來工作。我們自己先要被基督改變,從祂得著能力,足以向世人做出見證,向在同樣困境裡掙扎的人分享。

3.     大君王具有的品格:這裡我們要專注在,為何主要作祂所作的事。我要更忠實地代表激發主救贖之工的品德。主道成肉身是要彰顯扶神的榮耀,為這目標,祂願意捨身代替我們接受刑罰。我們的服事是來自於主的差派,自然需要代表主耶穌的品格與愛心。這是我們服事過程需要時時警惕自己的。

            我們常有個趨向,就是在自我滿足的小範圍內,自立為王,一切以我的喜好為依歸,以我的榮耀為考量,忘記了我只是個使者。帶著大君王所託付的使命。我受了大君王的託付,時刻代表著大君王。我不是個劃地為王的一方之霸。我若偏離大君王的託付,虧負了使命,是大君王受辱。所以我活在世上一言一行,當以大君王的榮耀為最高考量。主耶穌道成肉身,為要顯出天父的榮光。我們為主所差遣的使者,也當常常思念自己的言行,是榮耀主的名,還是有辱主名。我們在地上的服事,正是將主的公義與慈愛屬性,向世人彰顯出來。願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能明白,自己是主的使者,忠心在地上完成主託付的工作。

身為使者,如何改變人生命愛知說行

:愛強調在改變的過程中,關係的重要性,一般神學界使用的名詞是改變的聖約模型。神與祂的子民立約,應許作他們的神,並接納他們做祂的子民。我們信靠基督的人就是進入神約中的神子民。我們在這關係中,完成神在我們身上塑造的工作,為要讓我們像祂兒子基督的模樣。當我們明白神在我們生命中做工的模式,我們就不會覺得與神建立緊密關係是太費功夫的事,這並非多餘的、乃是必須的要項。同樣地,我們也是蒙召與他人建立堅固的關係,這關係成為一個工作的環境,讓神改變的工作可以在那人的身上進行。

:我們對人的認識常停留在表面的事實,我知道他的家庭情形,結了婚了嗎、有幾個兒女、在哪里工作,差不多就停留在這個較膚淺的層面。知道一個人更重要的是知道他的心,也就是知道他的信念與目標、希望與夢想、價值觀與慾望。如果我們真的熟悉一個朋友,就能夠預測他在某種處境下的想法與感受。友誼就是心與心的連接。

            希伯來書中提到,耶穌真實地了解我們的軟弱與需要:「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5-16)他道成肉身來到世間,經歷了人間所有最大可能的試探,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他能體恤我們在試探中出現的軟弱。一個在試探中不犯罪的人,才可能明白在試探達到最大程度的時刻,內心抗拒試探需要付出的力度。所有在試探中失敗的人,都未曾經歷如此強大的難度就放棄了。因此,我們既然有基督成為體恤我們軟弱的大祭司,就當坦然無懼地來到主耶穌的施恩座前,承認自己的軟弱,向祂求憐恤、求祂施恩惠,赦免我們一切的過犯。當我們面對需要幫助的朋友時,同樣也是需要以同理心,進入他的處境中,了解他陷入此等困境的軟弱之處。避免嘲笑或者居高臨下訓斥人的態度。那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以為自己已經完全,不需要主耶穌的憐憫。更深的認識自己扶助的對象,以謙卑的心體諒他的需要,並求神帶領他經歷內心的改變,這就是神在他身上要達成的目標。

:話語是人與人溝通的工具,也是人際間發揮影響力的管道。神要改變一個人,必然是透過向此人傳遞話語。可能透過他自己讀聖經的話,可能透過聖靈向他的心說話,最常見的是透過本已建立的朋友間信任關係,傳達神在此情境下勸誡他的話語。成為一個合神所用的勸誡者,我們需要自問:「神在此刻,想要讓這個人看見什麽事?要他們聽到什麽話語?我們如何幫助他看見神賜給他的話語?」四福音中主耶穌與人對話的過程我們看見,主通常透過比喻或對話刺激當事人其思考一些更重要的問題。讓他突破屬靈的盲目,進而看見自己的身份,並見到神在他身上能夠顯出何等榮耀。

   用愛心說真理,不是誇誇其談,而是幫助有需要的朋友,更清楚地看清自己的生命。神的話語就像鏡子一樣,返照出一個人的本相,若沒有聽見神的話語,一個人無法真實地認清自己的面貌。經歷神的改變必須要知道自己有何處需要神來改變。傳遞勸誡的話語是神作工的途徑。

:即使我們知道所有的問題所在,也知道解決的辦法,如果不付諸行動,一切都是徒然。神已經賜下了解決問題的屬靈洞見。我們對朋友的幫助,就是鼓勵他將所領受到的活出來。屬靈洞見本身不是改變,而是帶出改變的方法。雅各書警告我們:「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122-24)神期待明白屬靈洞見的人,能身體力行地付諸實施,不是將忠告置之不理、當作耳邊風。我們應當做的事就是,鼓勵朋友能夠積極地回應神的呼召

3 與罪爭戰的場所是我們的心

 

人與人之間的爭戰與互鬥

「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嗎?2你們貪戀,還是得不著。你們殺害嫉妒,又鬥毆爭戰,也不能得。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3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各41-3

            雅各當時所看見教會中出現的問題是,信徒之間的互鬥。彼此用攻擊的行動來傷害敵對的一方。雅各在這裡責備他們,讓他們思想這種惡劣行為的根源何在?接著雅各指出他們爭鬥的根源來自於:「他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人際關係中會發生爭吵與衝突,根本的原因是心中存在著與人戰鬥的私慾,也就是人性中的「好鬥本性」。不服輸,就是要跟人一爭死活,這種情況想必大家都經常見到。通常在與其他人爭吵時,人一般看不見自己的問題所在,只將錯誤歸咎於他人。「是那個人先惹我的」、「那個人說話過激,我實在受不了。」、「我已經忍無可忍了,他理當受到教訓。」都是別人的錯,只是見不到自己的怒火,原是出自於內心的易怒的性情。

            有的人以為將一切爭競的原因都歸因於內心的鬥性,容易讓人太過於自責,而傷害自我形象。他們視外在激怒人的事件才該負主要責任。我們可以來思想一種情況,是不是所有的同樣外在惹動怒氣的事情,都會導致人發怒?顯然並不是。例如,在遭遇大堵車的時候,有的人猛按喇叭,有的人卻把握時機做一些當時可做的事。又如,在沒有任何提醒的情形下,臨時遭遇家人要求服務,以致破壞了自己原本的計劃,有的人激憤難忍,把矛頭針對破壞自己計劃的人。有的人卻能靜下心來,把這額外的負擔當成服事家人的機會。所以一般來說,人的怒氣不是源自於他所碰到的外界事物,而是被一個自認為滿有正當理由,卻錯誤地控制了他內心的慾望所導致。外界的刺激不是人犯下爭競、鬥毆之罪的主因,只是提供了一個易發的環境,讓內心的鬥爭本性曝露出來。所以當我們要檢討自己為何無自我法控制而發怒,與其怪罪外界事物,不如從內心去尋找該去對付的問題癥結。

            第二節提到了與人爭競,卻換來失望的境況。期待想要得到一些成果,但是「貪戀,還是得不著。你們殺害嫉妒,又鬥毆爭戰,也不能得。」爭競、嫉妒、殺害、鬥毆,不是得到期望成果的正當方式。只能火上加油、冤冤相報。爭奪而來的戰果,不能安穩享受,卻埋下下一次更激烈戰鬥的禍因。雅各指出那些想要以爭鬥的方式得到好處的人,是心存錯誤的動機。雅各責備他們:「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神所要給我們的賞賜,本是按照祂美善的旨意。祂應許給我們智慧去活出榮神益人的生活,如雅各書15節說的:「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 神,主就必賜給他。」令人失望的是,雅各當時的讀者並不是以虔敬的心來神面前求恩賜,反倒讓心中的私慾左右,只想求神給他們好處,要浪費在自私的享樂中。這就是他們求而不得的根本理由。

屬靈的淫亂

4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哪,(淫亂的人原文作淫婦)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嗎?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5你們想經上所說是徒然的嗎?神所賜住在我們裡面的靈,是戀愛至於嫉妒嗎?6但他賜更多的恩典。所以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各書44-6

            雅各稱這群陷入鬥爭的認為淫亂的人,這是否有點過分?舊約中多次神責備屬它的以色列民犯下淫亂的罪,那是因為神視他們為單單歸屬於神的配偶。神對於屬祂的人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忠貞。當人在神以外尋找另外愛慕的對象時,事實上就是犯下了屬靈的淫亂。肢體間的爭戰、鬥毆與犯下屬靈的淫亂有什麽關係呢?因為當人想要得到某種事物的時候,常會將它升高到極為重要的地位,任何攔阻他得到這些目標的事物,就是他要盡一切力量排除的障礙。因此,當他怒氣沖沖與另一人爭鬥的時候,常常是因為被罵之人妨礙了他取得所貪戀的東西。這樣的事情經常出現在我們四周,我們本性的傾向常是把被造物來取代神的位置,成為我們崇拜的對象。這就是雅各在這裡所責備的屬靈淫亂的情形。

            什麽是佔據那群參與爭鬥的信徒心中的事物?四節後半說:「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我們可以看出那些人心中充滿了對世俗的追求。「世俗」與「世界」原本是同一個字。但是一般在約翰書信中是負面用法,代表了不敬虔的勢力所擁有的生活形態與價值觀。我們與這股勢力為友,就是去羨慕他們所追求的財富權勢、功名利祿、罪中之樂,逐漸讓我們的心被這些事物佔據,而逐漸取代了神所當有的最高的位置。當我們得不到的時候,通常我們很容易就說,沒什麽了不起,我心不為所動。當引誘真的出現在身邊時,多少人擋不住誘惑,掉進罪惡的深淵?我們活在這個世上,正參與在一場爭戰裡面,就是我們的心被兩個力量拉扯,一個要我們去追求世俗的享樂,一個要我們遠離那些誘惑,專心追求神。

            雅各告訴我們:「你們想經上所說是徒然的嗎?神所賜住在我們裡面的靈,是戀愛至於嫉妒嗎?」經上的話應該就是出埃及記所啟示的:「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為我耶和華你的 神是忌邪的 神。」(出205b)神是忌邪的,原意就是嫉妒的,神為何要嫉妒?因為他要得到我們全心的愛,祂不能容忍任何和其他事物奪去我們對他專一的心。我們對配偶的愛,就如同神對我們的愛。那是要求全心對待,對象專一,不能與其他任何人分享的。神對我們的愛就是如此強,一旦我們失去了對他專一的心,去敬拜其他對象,會讓神十分憤怒。

            神對要求我們單單屬祂的心,同時也是賜恩典的心。「但他賜更多的恩典。所以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祂要求我們對祂專一,對於專心愛祂,謙卑在祂面前順從祂的人,祂的賞賜是相當豐厚的。即使我們本身對神無任何功勞可言,祂也願意將恩典白白賜給我們。這恩典不見得是世人追求的物質上的利益,更可能的是在世俗敗壞風氣環繞的世界,神賜下力量讓我們不為物慾所動,單單從神的供應中得到滿足,不掉進與人爭鬥的罪惡漩渦中。與謙卑的人相反的,是驕傲自大的人,神卻抵擋他們。沒有謙卑的心,不可能得到神的恩典。人若自以為是,自高自大,輕視神的警告,神的恩典與他無分。並且神還要與這些人為敵。讓他們嚐到被神懲罰的滋味。神的兒女當如何面對神的話語,對世俗引誘採取何種態度?我們萬不可掉以輕心。

我們內心是怎麼爭戰的?

「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14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15你們要謹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16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17因為情慾和聖靈相爭,聖靈和情慾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相敵,使你們不能作所願意作的。18但你們若被聖靈引導,就不在律法以下。19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污穢,邪盪,20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21嫉妒,醉酒,荒宴等類,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22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23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24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了。25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26不要貪圖虛名,彼此惹氣,互相嫉妒。」(加5:13-26

            本段經文解釋了我們的心怎麼在我們裡面爭戰,並且這些爭戰又怎麼塑造了我們對周圍的人或情境發出的回應?這段經文主要有四個段落,呼召、爭戰、警告、供應。首先,保羅向加拉太教會的弟兄們發出呼召,告訴他們,蒙神呼召的目的是得自由。保羅不希望他們誤會自由的意義為隨心所欲。顯然這裡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的自由,而是不受律法規條的轄制的自由。有的人誤解了自由的用意,以為律法不能再約束我了,無論作何事,就沒有律法來定罪了。以為可以海闊天空、任意而行。保羅在這裡糾正他們的想法,「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從律法的轄制下解脫出來,不是擺脫了任何的道德標準,無拘無束。而是有另外的原則來管理我們,如果誤解了這點,就可能演變成為,把基督釋放了我們脫離律法轄制,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保羅接著提出信主之人在何種原則的管理之下:「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就是主耶穌總結律法的第二大誡命,愛人如己的原則。這裡的「包」就是「成全」,完全得到滿足之意。律法是被總結在兩大誡命的原則下的。依照愛人如己的原則彼此服事,就能夠全然讓整個律法中關於如何待人的要求得到滿足。此處雖然沒有提到愛神,但是那是必然要依循的原則。能夠盡心、盡性、盡力愛神的人,才可能真心愛人。「愛神、愛人」這總綱與整個律法的關係是,將其永恆不變的精義總括在其中,總綱體現整體精髓,不是總綱排斥整體內容。而且「愛人如己」是滿足律法要求的公義標準。兩者精義必然是一致。這就是保羅呼召他們這群被基督拯救的人,當活出來的新生命樣式。

            當然保羅知道信主的基督徒免不了還會與罪掙扎,這是每一個肉體還活在世上的人,必然會發生的現象。保羅看到了他們當中還有彼此鬥爭、放縱情慾的行為,所以提醒他們:「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因為情慾和聖靈相爭,聖靈和情慾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相敵,使你們不能作所願意作的。」這段經文與羅馬書中第七章所描述得非常類似。那裡提到良心與情慾的掙扎,應該也是保羅信主後所有的內心爭戰。這爭戰普遍存在每位信徒身上,即使極為追求聖潔的聖徒,當他越靠近主的面,在主完全的光照之下,更加會發現自己身上有得罪主的地方。沒有一個人能夠自滿到一個程度,以為自己已經全然成聖,無有瑕疵。羅馬書第八章的隨從聖靈引導,治死肉體私慾,不是一步到位的,乃是一生之久的追求。一直到見主面,才可能脫離肉體的纏累,完全免於犯罪的可能。整個信主之後成聖的過程,就是主在我們身上動工、把我們模造成為更符合主形象的時機。既然生活中還存在爭戰,我們當如何面對?保羅勉勵信徒:「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聖靈就是那位在我們身邊管制我們的導師。這是需要順服、要有行動的跟隨,不是毫無行動,自然而然就能成就的。「順著而行」的意思正好就是羅馬書第八章四節中:「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些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羅84)兩處的「順著而行」與「隨從」是同一個字。就是跟在旁邊,隨著行走之意。這是有心中順服,並且有行動配合的意思。不是自己放著不動,就等著聖靈單獨動工。為何成聖的過程會有掙扎?就是因為罪與聖靈爭戰的地點就是在我們心中。治死肉體私慾絕不是輕輕鬆鬆,不費吹灰之力的事。真正體驗過這種掙扎的人,就知道保羅講的「聖靈和情慾相爭」是什麽。除非他心中已經不存在這種爭戰。

            第三點提到保羅對信徒生活的警告,保羅知道他們當中仍然存在著與罪的爭戰:「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污穢,邪盪,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醉酒,荒宴等類,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這些事過去不信主的時候習以為常,需要外在律法嚴厲地警告。如今他們已經信主了,這些敗壞的行為仍然可能會出現,當他們不活在外在律法規條的轄制下,不像猶太人必須受律法外在規條的管制,是不是這些罪行就無法可約束了呢?當然不是。這些事情仍然是神所恨惡的罪,脫離了外在的規條,聖靈把外在的律法內化到人的心中,這就是管制著我們,不要違背神公義聖潔原則的力量。這正是原來在耶利米新約應許的「將律法寫在我們心版上」,與以西結新心所應許的「我必從你們的肉體中除去石心,把肉心賜給你們。 我必把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典章。的典章」(結3627)在今日的應驗。可見聖靈來了不是律法的精義廢除了,而是內化入信徒的心中。心中的律法,與原本神頒布的律法,其精義必然是一致的,不是把律法的精義虛化到不存在的地步,變成毫無原則,只隨心中感動而行。那是誤解了隨從聖靈的重要意義。我們可以看看,保羅所禁止的行為,是否就是十誡所禁止的?保羅說出的放任情慾敗壞的嚴重後果「不能承受神的國」,是否與律法中的警告同樣嚴重?如果都是,那律法的精義正是保存在保羅的教訓中,順從聖靈而行才可能是成全律法的最有效途徑。

            最後一點是神的「供應」。順從聖靈是最有效克制私慾的方式,保羅說:「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原來靠著守律法規條做不到的,如今因著神所賜與的生命的改變,我們有能力活出來。這正是律法所要求的公義聖潔標準。這些聖靈所結的果子,「沒有律法禁止」,意思是不是律法所反對的,而是原本神頒布律法所要達到的目標。活出神所要我們結出的聖靈的果子,靠的是神的供應,神藉著使徒的話語,給我們行動的命令,同時他也供應我們活出來的力量。我們得到了新的生命,有潛力結出聖靈的果子,也得到了活出聖潔生活的力量,從裡到外活出來。內心與情慾的爭戰不再是無力可行、無可救藥地,繼續讓原本的罪性來轄制。而是順從基督所命定的,走上的成聖的道路,也是通往將來神讓我們得榮耀的道路。這是每一個基督徒都要去走,無可逃避的路。

            求主讓我們都能在靠聖靈與情慾爭戰的過程中,順從聖靈的引導,勝過罪惡的試探。我們對外在人事物的反應,不再是隨著過去敗壞的肉體來決定,而是讓聖靈的光照,指引我們神的聖潔標準,結出聖靈的果子來。

2020年11月5日 星期四

基督超越天使的地位(來1:3-4)



3他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他洗淨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

第一章14節是整本書的序言,主題是基督的超越性。我們上次已經提到了基督在曉諭世人明白神話語上面,遠超越舊約的先知。進一步提到了祂與神同本質的屬性,祂是神榮耀發出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相。這呈現在他與神一同完成的工作上,不但創造了諸世界 還用祂全能的手托住萬有。創造與維持本是神的工作,然而神藉著基督來成就這一切。除了創造、維持宇宙萬有之外,基督還拯救、並高坐在神右邊掌權。                             

基督是神榮耀的和光輝、本體的真相、並用能力托住宇宙萬物,這些都是現在式分詞,表示這身份與工作是一直進行,沒有停息。接著主題轉向基督已經完成的事工,就是拯救、與高升。這兩個動作都是使用不定式分詞,表示已經一次完成的工作。基督維護萬有的工作,表現在對墮落世界的拯救,因著始祖犯罪墮落,萬有陷在虛空的咒詛之下。基督的工作是反轉人墮落造成的後果,將人從失落中挽回,恢復神造世界原有的美好。祂所憑藉的就是順服神差祂來的旨意,在十字架上為人捨身流血,成為代替我們受刑罰的贖罪祭。

      耶穌基督成為人更美的祭物這觀念,在後面的第十章出現:「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希1012)人罪惡的污穢需要被洗淨,舊約時代一直是使用獻祭的禮儀來彌補人犯罪的罪責、與除去人內心的罪咎。人的罪需要被洗淨,才能坦然面對神。當基督還沒有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以前,神設立暫時的獻祭禮儀,人只能憑著獻上牛羊為祭物,來除去良心上對神的虧欠。罪在人心中產生的問題,主要不是針對人,而是針對神。獻祭不單是除去人心中的不安,而是要是除去罪破壞神與人關係的阻隔。神是聖潔公義的,然而人犯罪之後卻是干犯神的公義標準,惹神的憤怒。除非人願意憑著信心來到神面前,為自己的罪求赦免,他在神面前就是不潔淨的。神看重的不是要求人在道德上聖潔無暇,而是他心中對神公義標準的背離。這種背離神的心就是得罪神的,需要被潔淨。神在舊約時設立了獻祭的制度,牛羊的獻祭物只是外在的儀式、暫時能滿足人除罪的需要。然而墮落的人性並不能讓人在罪得赦免後,從犯罪中免疫。人生命的本質未變,一再犯罪就成了想要脫離罪的人無盡的噩夢。只有基督是高過一切禮儀的祭物,一次獻上自己成為贖罪祭,就成了讓我們成聖最終的方法,「因為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希1014)施洗約翰也見證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就是指基督。

      基督成就了贖罪的救恩後,父神讓祂升為至高。聖子的高升表示祂就是神差遣來世間成全救恩的彌賽亞,神以大能讓他從死裡復活,並高舉祂坐在神寶座右邊,一同掌管王權。右邊是至高權能的位置,基督在地上被世人厭棄,殺死在十字架上,然而神卻為祂平反,將升為至高。證明祂就是神的所差來的基督。這應驗了詩篇1101對彌賽亞的預言:「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正如彼得在五旬節講道時,論到基督作王說:「故此,以色列全家當確實地知道: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神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了。」(徒236) 保羅在腓立比書也論到基督高升超過世間一切權柄說:「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腓29-10)基督如今在屬天的國度作王,我們在屬靈上是與他一同作王。將來在基督再臨時,我們要在基督的國裡與他一同掌權,那是屬天國度降臨地上的最終實現。

      祂不僅是王,也是升上高天的大祭司,為我們在神右邊代求。希伯來書說:「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從此,等候他仇敵成了他的腳凳。」(希1012-13)祂獻祭的工作已經一次完成,不像亞倫等次的祭司,需要一再站在神的面前獻祭。祂是體恤我們軟弱的大祭司,在神右邊為我們代求。我們有基督作我們的中保,才可能坦然無懼的進到神面前。以上說的為我們贖罪、並且在神右邊為我們獻祭與代求。這是基督在拯救我們事工上所做的最大的工作。

 

基督的名高過一切天使的名

4他所承受的名,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貴,就遠超過天使。

猶太人對天使的觀念認為,天使是神與人中間的使者,向人傳遞神的信息。也是代替神保護屬神的子民。例如天使向舊約先知摩西顯現,傳遞神的命令,向約書亞顯現,交付神的使命,又在新約時代向約瑟顯現,告知神應許基督由童女馬利亞所生。這些記載都告訴我們,天使在神與人中間傳遞信息,成為完成神交付工作的使者。猶太人有尊敬天使的傳統。然而耶穌基督的地位與天使相比到底如何?當時教會存在的問題就是,猶太基督徒在逼迫下想要退回猶太教,他們不知道基督在神國度中重要的地位。作者在此強調基督的地位遠高過天使。

      這句話中前半句是主要子句,「他所承受的名,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貴。」動詞「承受」使用完成式,表示基督是神的兒子,這名是早已經設立,如今仍然堅定不移。後半句是不定式分詞片語,「就遠超過天使。」應該理解為結果,是在基督復活升天後神立祂為超越萬有的主宰,正如羅馬書14說的:「以大能顯明他是神的兒子。」希伯來書14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耶穌既然有更為尊貴,超過天使的名,所以祂的地位就遠高過天使。名的意思就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質。基督的位分是神的兒子,從亙古到永遠都是,天使之是神的使者,基督的身份遠高過天使。天使無法與基督相比,作者在此,要警告那些不尊重基督崇高位分,想要離開基督信仰的人。離開基督,在猶太教中找不到任何高於基督位分的存在,無論是先知、天使、祭司。基督是神的兒子,有完全的神性,祂道成肉身來到世間,也是完全的人。天使只是服役的靈,聽從神差遣完成神交待的事,既沒有神性、又沒有人性。基督的位分遠高於天使。

神兒子比天使的地位更崇高(來1:5-8)



希伯來書一到四節是整本書的引言,描述了七句斷言、也就是基督的七項特質與成就:基督被立為萬有的繼承者(被立為彌賽亞)、神藉祂創造了諸世界(創造)、是神榮耀發出的光輝和本體的真相(永恆的先存)、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護持)、洗淨了人的罪(救贖)、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高升掌權)、承受比天使更尊貴的名(超越天使)。

天使服在神子的權柄底下

「所有的天使,神從來對哪一個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又指著哪一個說: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6再者,神使長子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神的使者都要拜他。」

      接下來第5節與上節有相連的關係,上節「所承受的名比天使更尊貴」就是指基督「神兒子」的名分,這在第五節清楚說出來。天使雖然被稱為「神的眾子」(詩29:1)這意義如亞當也被稱為神的兒子一樣(路3:38),只是描述他們都是神所造的。但神對基督說的話卻不同:「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基督有別於天使,並非受造物,而是為神所生,具有與神同樣生命的獨生子。所以當時猶太人因天使執行神的命令,而尊敬天使。然而,基督卻是神的兒子,祂的地位崇高,全然超過天使,配受與神同等的的尊崇。

      「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這句話引自詩篇2:7,保羅曾引用這節經文:「神已經向我們這作兒女的應驗,叫耶穌復活了。正如詩篇第二篇上記著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徒13:33)主復活應驗了神在舊約中的話,顯明基督是神的兒子。雖然基督在創世以前本來就是神的兒子,但是神以大能使祂從死裡復活,更向世人顯明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基督就是神的兒子。希伯來書引用這句經文,來證明耶穌的地位高過天使,決不是憑人私意的揣測,乃是神親自說的;並且也表明基督死而復活的證據,將耶穌神的兒子的身份向世人顯明出來(羅1:4)。

      希伯來書的作者在這裡引用大衛之約的話,應驗在基督身上。在撒母耳記下,神對大衛立約論到大衛的後裔:「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撒下7:13b-14a)。這句話當時的意義是指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然而這約在所羅門身上並未完全實現。他的國度早已滅亡,沒有一位猶大的王能坐在大衛寶座上直到永遠。這約真實的應驗是大衛的子孫基督身上。只有祂能符合大衛之約所描述的的應許:「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撒下716)也只有祂符合約所描述的:「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本段經文同時引用兩節舊約經文,支持耶穌基督的身份,只有祂是神生的獨生子。祂具有神的生命,高過一切被造物,受造的天使遠不及基督的地位。

      接下來第六到七節提到基督在兩方面高於天使:(1)祂受天使敬拜(2)祂受天使服事。第六節前半句「神使長子到世上來的時候」,按照前後文的意義,基督接受敬拜是指祂復活高升之後,祂被顯明為基督,讓祂具有長子超越的地位,高過地上一切權柄,使一切接受救贖的人,也都有份於神兒子的生命。成為神長子的意義是指基督超越眾子的身份,不是把長子與其他的眾子相配,而是要凸現祂獨一、超越一切眾子的身份。正如歌羅西書說的:「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 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西115)這裡的重點不是把基督當成被造的之一,而是與下一節經文有緊密的因果關係:「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西116)基督超越一切受造物,因為一切受造都是靠祂造的。

      既然天使也是受造物,所以天使無法與基督的地位相匹配。接下來的經文就是「神的使者都要拜他」這經文引用自詩篇977。「萬神哪,你們都當拜他」的七十士譯本的翻譯。七十士譯本把萬神翻譯成神的使者。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基督雖然被差遣來到這低微的人世間,但並不減低是祂神兒子的身份。即使是那受造物中崇高的天使,仍然要敬拜祂。

天使是服役的靈

7論到使者,又說: 神以風為使者,以火焰為僕役;」

      本節引自詩篇104:4;希伯來文與和合本翻譯接近,七十士譯本則將使者、與僕役放在前面,當成動詞的直接受詞。英文譯本多翻成「神造祂的使者以風,造祂的僕役以火焰」意思事實上與和合本相近。天使不過是神所造的使者與僕役,他們奉行神的命令,完成神的工作。風與火焰不是永恆不變的,只是聽候神差遣,成就神的旨意。天使也是一樣,本身並沒有自己的權柄與能力,乃是得之於神。神差遣它們如同火焰一般熱烈,風一樣的流動,乃是照著神的心意而成就。

      基督的地位與天使全然不同,祂是與神同等,在神寶座右邊掌權,是發號施令,不是聽候天使命令的,是接受天使的服事,不是服事天使的。祂的地位乃是與神同等,絕非天使所能相比。

基督超越的王權

8論到子卻說: 神啊,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你的國權是正直的。9你喜愛公義,恨惡罪惡;所以 神,就是你的 神,用喜樂油膏你,勝過膏你的同伴;」

      前段論到天使,本段則是論到子,將天使與神子對比。第八、九兩節引用詩篇45:6-7經文,一開始論到子卻說「神阿」,這句話原是大衛對坐寶座君王的呼叫,視被膏立的王為神。如今引用在這裡,顯明神子就是神,人如何向神稱「神阿」,也用同樣的稱呼來稱「神子」,基督與神是同等、同尊、同榮,完全合一的。詩篇接下來說:「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寶座代表王權。世上沒有一種王權能永遠維持、永不衰殘,然而基督的寶座是堅定不移的,存到永遠、屹立不搖。與第七節經文連在一起,表明基督遠超過天使的地位。天使不過是聽候神的命令完成神工作的僕役,但基督卻是永遠坐在寶座上的掌管天地萬物的主宰。既然如此,我們應當讓基督在我們的心中設立寶座,讓祂在我們的生命中掌權作王。

      世上的國權充滿了陰險狡詐的權屬鬥爭,不是正直的國權,得到權柄的方法經常是靠著欺騙與鬥爭的手段,運用權術也存在著彎曲悖謬的方法,唯有基督的國權是正直的。沒有憑借任何人間的邪惡的權術,或歪曲的手段,乃是藉十字架的苦難勝過魔鬼而得國權;神國的子民是基督用自己的血所買贖回來的, 祂的的國度是憑自己的犧牲流血所成就的救贖而建立起來的。所以祂的國權是完全正直的。

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

主預告傳道時會遭遇的抵擋


第十章主要的信息就是,主差遣門徒出去為祂傳道。主呼召他們,賦予他們權柄,教導他們正確的服事觀念。面臨外界世界對福音的排斥,主耶穌預先警告門徒,在傳道時將會面對的艱難環境。祂說:「你們要防備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也要在會堂裡鞭打你們。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太1017-18)祂讓門徒心中有準備,當為傳福音被抓拿,送進公會審問的時刻,不必擔心害怕,聖靈將會賜下當說的話語,讓他們勇敢地順服聖靈為耶穌作見證。今天我們將要接下來看第十章的後半段。主預告門徒在世上,會為傳揚主名的緣故受到抵擋。主勉勵他們一旦遭遇,無需驚慌,而是把這些逆境當成作主門徒的考驗。經歷這些磨練之後,將被模造成主的樣式。

忍耐為主名受的恨惡

「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22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1021-22

      主預先告知在世上為主傳道,將會遭遇的對待。門徒為了信仰的緣故,可能會被家人排斥。如兄弟之間、兒女父母之間,出現出賣之事,甚至向官府舉報他們,讓他們受審,被判刑受死之事,都可能會出現。主這段話的動詞「要送到」是未來式,是對將要發生的事情的預告,讓他們心中有準備,並非命令他們如此去行。門徒被恨惡的根本原因,是因他們承認主的名,作主的門徒。否則不會遭家人恨惡。主勉勵他們,在逼迫下需要忍耐:「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就是要門徒在患難中仍堅信主名,不放棄使命。類似的教訓也出現在主在橄欖山的講論:「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裡,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249-13)這句話常被人引用來勉勵信徒,在信仰上要堅持到底。不要中途放棄信心,而功虧一簣。

      首先我們對這句話的理解,需要放在前後文的文脈中,不當忽視前後文,作過度延伸的解釋,例如有的人從這句經文推論出,如果信徒不忍耐到底,則會失去救恩。讓我們針對這節經文的直接前後文來分析。馬太福音中「得救」這字,常指生命從危險患難中被拯救出來,從死亡和患難中得解脫,得到平安與保護。但這個字在別處經文中,也可以理解成從罪中得拯救,如「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 (太1:21)。按照本句的前後文,這句話應是前者的意思。也就是主要門徒身處信仰逼迫的環境,不要放棄信心,而要堅守信心到底,主必然會將他們從危險困難中拯救出來。這樣的拯救行動,在使徒傳道的過程中出現多次。類似的警戒在啟示錄中也出現多次,勉勵門徒在末世患難中堅守信心到底。這就是啟示錄裡「得勝」的含義。即使將「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這句話的意義延伸,理解成「持守信心者才能得到救恩」,在神學上也沒錯。真正重生信徒必然會堅守信心到底。患難中忍耐不是得救的條件,而是真信心的外在見證。有真實得救信心的人,必然會持守到底,不會最終背叛主。

未走遍以色列前,主已來到

「有人在這城裡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城裡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太1023

      主吩咐門徒,無需與逼迫的勢力對抗,門徒爭戰對象不是屬世的抵擋者,而是靈界的。一旦遭遇當地人逼迫,就離開那地,轉移到另外的地方去傳。基督徒不需要分心,與世俗的勢力糾纏。而是專心於傳揚天國福音。從外表看來,為主傳福音的門徒,似乎像是在世上受眾人排斥、飄流不定的天路客,但是從神國眼光來看,他們是領受基督使命,以生命見證基督,傳揚神救人靈魂恩典的使者。我們當體認自己榮耀的身份,無需在世人面前自慚形穢。

      主慎重地告誡門徒,「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這句話中「人子到了」是指什麽?可能是指:祂的復活、五旬節聖靈降臨、主後70年主審判臨到聖殿被毀、或是末日主的再來?按照主耶穌在橄欖山講論裡的教訓,主預言:「那時,人子的兆頭要顯在天上,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太24:30)這句話提到耶穌駕著天雲「降臨」使用「ἔρχομαι 來到」的字,與本節相同。故本節指的「來到」的意義,有可能指末日主再來。主整句話的意思就是預言,向以色列家傳福音的使命不會完畢,直到主在來的那日。「以色列的城邑」按照字面解釋當然是以色列人居住的地方。在當時以色列民已經在散居在外邦人的境界,甚至在世界各地分佈甚廣。「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這句話可以理解為,當主將來降臨的那時候,門徒走遍世界各地,向以色列民傳福音的工作還沒有全部完成呢。

主人受的苦 僕人也要受

24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僕人不能高過主人。25學生和先生一樣,僕人和主人一樣,也就罷了。人既罵家主是別西卜,何況他的家人呢?」(太1024 -25

      老師身分地位比學生高,主人地位比僕人高,這是人類各種文化中的常理。耶穌在地上忍受試驗、逼迫、苦難,門徒不當期待更好的待遇。既然人們仇很門徒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恨主,因此門徒受到的惡待也不會超過主。門徒跟隨主,主受到怎麼樣的對待,門徒理當與主同受患難。主耶穌在這裡勉勵門徒,當效法主,被模造成為祂的樣式,這樣就滿足了主對門徒的要求了。句尾的「罷了」意思是「這就足夠了」。門徒當效法主,即使是忍受他人排斥的待遇,也在其中學習主的樣式,不與惡人作對,不以惡報惡。耶穌在世上,不停地面對屬靈爭戰,魔鬼的勢力企圖消滅祂,我們是祂的門徒,不需因為經歷屬靈爭戰而驚訝,那是必然發生的。在傳揚福音時,面臨世界對主的敵對本是屬靈爭戰的一部分。世人會罵主別西卜,那是對主的褻瀆污衊。我們也可能會承受這些辱罵。如果我們期待受到世人歡迎,那是不正常的。應當反省我們是否在主的福音真理上妥協了。

     我們從這段教訓中,當思想主會藉著惡劣的環境,磨練我們信心的心意。當我們決心作主門徒,需要考慮將付出的代價。首先,主要我們學習順服:「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僕人不能高過主人。」(太1024)其次,主會模造我們像主的樣式:「學生和先生一樣,僕人和主人一樣,也就罷了。」(太1025a)最後祝會讓我們經歷考驗:「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 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也要在會堂裡鞭打你們。」(太1016-17)在經歷前面種種我們要付出的代價之後,最終我們將得到什麽樣的回報?主告訴我們,所期待的回報將會是,被模造成為主的樣式。如果我們拿「作主門徒」比擬成在世上「尋找一份工作機會」的話,當明確知道需要付出的代價,與得到的回報後,這樣的工作機會你會接受嗎?可能許多人聽到主的這番話,就直接打退堂鼓了。你會繼續堅持下去嗎?

勇敢傳揚主所教導的福音

26所以不要怕他們。因為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27我在暗中告訴你們的,你們要在明處說出來。你們耳中所聽的,要在房上宣揚出來。28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29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30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31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太1026-31

      在面臨生命威脅的時刻,很少人能夠不害怕。主十分清楚門徒心中的擔憂,祂在這段話語中,教導我們幾樣作門徒的真理。

1公開傳揚基督交付的福音:公開傳揚的內容就是主教導的福音。在這事以前,主耶穌常囑咐不要洩漏祂的身份:「耶穌對他說,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太84)如今時候已到。

2不要怕仇敵的威脅:主警告門徒,在公開宣揚福音的時候,會遭遇仇敵的迫害,但是主要他們不要畏懼。

3單單敬畏神:福音的仇敵只能殺身體,不能毀滅人的靈魂,不足畏懼。當敬畏的是能把人靈魂滅在地獄裡的神。亞倫是個憂讒畏譏、立場不堅的人,迫於群眾壓力,讓百姓做金牛犢。先知耶利米卻不怕群眾壓力威脅,忠言直諫,譴責猶太百姓的罪惡。從兩個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敬畏神,與害怕人有著相當大的不同。有位英國的清教徒威廉葛奈爾(William Gurnell),說出一句很有道理的話:「我們經常害怕人,因為我們對神缺乏敬畏。」他引用聖經經文撰寫靈修文章,勉勵門徒剛強壯膽。其中有約書亞記:「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書19)當我們敬畏神的話,即使外在有極大的威脅,我們也不致喪膽,因為知道自己的後盾就是神。

      本段經文是解釋為何不要害怕敵對勢力的攻擊,因為我們在神的眼中極為寶貴。主藉著麻雀也得到神顧念,來與人對比,勉勵門徒體會主對我們的重視,更勝過對麻雀的看顧。連麻雀惡如此微不足道的生物,神仍讓看顧,何況是比麻雀更貴重的人。當麻雀飛在天上,若不是出於神的允許,不會墜落下來。神對我們的愛護,遠遠大過對麻雀的關照,連我們的頭髮都數過,表示神對我們的看顧細微。主告誡我們,不用擔憂在為主傳道時,遭到敵人的傷害。這話並非保證聖徒傳福音決不受害,而是神深切關注聖徒生命安危。即使真的遭遇傷害,那也在神的允許中,必有祂至高的美意。正如詩篇作品者的話: 「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詩116:15)或生或死,總是有神最高的旨意,但我們將生命交託在神手中,祂不誤事,也絕不會無端讓我們遭受仇敵的攻擊,而忍心不拯救我們。

在人前認主的,主必認他

「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太10: 32-33

      解釋這句經文必須按照前後的文脈,本段前面提到的主題是門徒因著傳福音,被解到公堂上審問。如主說的:「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太1018)此處的「承認主名」應該是在公開審問的場合。對照主對我們的承認,也是在末日審判的時刻,在天父面前承認。為何我們不敢承認主名?因為我們心中軟弱,會畏懼人的逼迫。主預先告訴我們可能發生的逼迫:「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太1022)因為主要把我們模造成祂的樣式,這塑造的過程正是在逼迫患難中進行,一切都有主最高的旨意。所以,即使遭遇患難,主勉勵我們不要怕。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中也曾經教導門徒,要在人前認主。他說出人得救的重要經文:「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羅109)承認主名是反應稱義信心的公開見證。我們內心所相信的內容,必然會在外在反映出來。如果只是內心相信,外在卻不願承認主名,這樣的信心是表裡不一,是不正常的。

      有位日本天主教作家遠藤周,在他的作著《沉默》裡描述一位葡萄牙宣教士洛特里哥因宣教被捕,在審判官以日本教民的生命相威脅,逼迫他放棄信仰,要求他踩踏基督聖像,脫離天主教。他在眼見信徒受苦,心中難忍痛苦之下,將腳踏在基督像上,做出了叛教之舉。表面上,洛特里哥不再是基督徒,他卻一直暗中履行福音使命,在日本教民之中傳播天主教信仰,直至六十多歲病逝。這是一個戲劇化的極端的狀況。但是在歷史上卻是真正發生的事。在基督徒被逼迫的環境中,這種事也不為少見。我們怎麼看待折中在嚴厲逼迫下,忍不住而否認主名的人。

      是的,不敢公開承認主名,無可推諉,是因人的膽怯。這種舉動無疑是犯罪,我們無需為他解套。但是出於人性的軟弱而犯罪跌倒,在信徒中間並不罕見。我們怎麼能偏頗地嚴厲指責他人之罪,卻忘記自己也再犯另一種未為人知的罪。我們應該想讓聖靈光照我們自己的內心,求神洗淨我們的污穢。面對跌倒的弟兄,不是高高在上譴責他們,而是以同為蒙恩罪人的身份,盡力幫助他們認罪悔改,得到主的赦罪之恩。這位宣教士因自己的罪行,一生活在悔恨中,他必然是盡力求主赦免,以報恩之心,暗中繼續主交付的工作。我們對於主的教訓不該去否定它,卻是看見人在主設下聖潔的標準上,多有虧欠之處,我們同蒙主赦免之聖徒,也當彼此提醒,以警戒之心,提防罪對我們的攻擊。

真和平是在對抗罪人悖逆的情境中達成

34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35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 36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太1034-36

      讀到這段經文常會另有些人不安,因為文字表面的意思似乎主耶穌不愛好和平、反而鼓勵人相互鬥爭。這句話曾被反對基督者引用來攻擊我們的信仰。事實上這是個誤解。主在登山寶訓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祂確實要我們與人和睦,不會又自我矛盾地鼓勵我們在地上動刀。為何說祂來不是叫地上太平,而是讓地上動刀兵,也就是生出分裂之意。理解這句話必須看前文:「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人類間產生衝突的根源不是福音,而是人被自我中心的私心,被罪惡的本性轄制。當福音進入人群中,指明人的罪時,即會挑起罪的反應,抗拒而抵擋。人際間的衝突不是主所鼓勵的,而是人被好鬥的本性牽引誘惑的結果。

      有人倡議世界和平,以為只要廢掉武器,人就不可能相爭了。其實是個妄想,人若有相爭的心,武器豈是能夠廢掉的。約翰藍儂在後現代影響下,唱的反戰歌曲《imagine》:「沒有天堂,沒有地獄,沒有國家,沒有宗教,沒有財產,只為當下而活,世界就和平了」。真正的和平不是外表的不衝突,而是與神的關係恢復和平。這過程需要藉福音傳揚,人心因著聖靈光照而悔改歸正,才可能得到。藉著福音挽回人心,正是在與罪惡的人性衝突下進行的。除非我們不向世界宣教,要不然福音所到之處,必然會引起原本罪惡人性的抵抗。所以,主並非鼓勵我們與世界衝突,而是要藉著福音,除去人心被罪牽引去仇視他人的根源。

不背十字架跟從主,不配作門徒

37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38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39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太1037-39

      這段經文也容易讓人誤解為,主耶穌叫人不愛父母。其實不是。主耶穌曾經責備不孝敬父母的法利賽人:「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這就是你們藉著遺傳、廢了神的誡命。」(太154-6)耶穌肯定誡命中孝敬父母的要求,這是新、舊約一貫的真理。只是愛是需要有優先順序,對神的愛是最高的,不能在唯獨神之外,另外有偶像搶奪我們專一敬拜神的心。對家人的愛,也是不能高過對神的愛。對主的愛超越其他事物,是作門徒的重要條件。

      主耶穌用為主背十字架,來類比於為了愛主的緣故,放下對家人的愛。以此來勉勵門徒,不要把對親人的愛超過對主的愛。十字架是處死罪犯的刑具,它所象徵的意義就是捨下自己,一切自己認為貴重,捨不得放下的事物,都可能成為我們跟從主的攔阻。凡是心仍被世上寶貴事物牽掛,他的心是藉著對世俗的追求而得到滿足。這種以自我所愛為中心者,不配作主門徒。成為主的門徒就是要跟從主,效法主的樣式,主為拯救世人在十字架上捨身流血。我們更從他的門徒,豈能夠仍看重自己所愛,不願捨下呢?

接待主的必得獎賞

40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41人因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人因為義人的名接待義人,必得義人所得的賞賜。42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太1040-42

      接待不僅是招待,而是接受相信所傳的信息,為主的名之故,接待門徒,就是接待主。不僅是招待門徒食宿,而是接受門徒所傳的福音。這種人為主所做的,就是做在主身上。先知與義人是服侍神的人,他們會從神領受賞賜。凡是接待先知與義人的,主對他們的賞賜也是一樣。主最後用加強的語氣,應許凡接待傳福音的使者,即使貢獻微小如一杯水,也必定會得到主的賞賜。可見主何等看重祂差派出去,為祂傳福音的門徒。當我們知道主對我們如此確定的愛、與同在的保證。我們對主的呼召還有什麼疑惑呢?

結論

在本段經文中,首先主預告受差遣出去傳福音的門徒可能受到的逼迫,祂勉勵門徒忍耐。這是個門徒造就的過程,在磨練中學習順服主,最終被模造成主的樣式。主要門徒即使遇到威脅也不用害怕,主必會保護他們。連微小的麻雀主都看顧,我們在主面前的價值極為寶貴,主豈會忘記祂差派出去工作的使者呢?主最後勉勵門徒要為祂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學習捨己,凡事不要以自己所愛的為中心,而是要把主擺在第一位。就連父母、兒女、親人,都不要愛他們,超過對主的愛。因為唯獨主是我們全心服事的對象。任何世間事物不能奪去我們對主專一的心。當我們知道主對我們作門徒的要求,仔細思量之下,我們還願意獻上自己嗎?這是主對每一位跟隨祂的人發出的挑戰。願我們正面回應祂。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