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

4 蒙召成為基督的使者

 


「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15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16所以我們從今以後,不憑著外貌(原文作肉體)認人了。雖然憑著外貌認過基督,如今卻不再這樣認他了。17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18一切都是出於神,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19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20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借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21神使那無罪的(無罪原文作不知罪),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林後5 14-21

            在今日的世界,與罪惡爭戰情形經常在人心中發生。在有聖靈內住的信徒心中,爭戰更是激烈。聖靈與罪性在爭奪人心的主導權,掌握了人心,就控制了此人對周圍事物、人際關係的反應。我們看到了太多犯罪的行為發生在周圍,連我們自己也免不了參與在其中。在這樣的情況下,主耶穌能幫助我們嗎?是的,問題的解答在於經歷主耶穌救贖的大能。只有靠著祂,我們的生命才能經歷真實的變。祂不但要幫助我們走出困境。還要裝備我們成為祂的工人,把這樣生命改變的大能帶給尚未信主的人。

               今日教會內外,我們看到許多需要扶助的人們,真的願意伸出援手的人卻太有限。大家習慣於明哲保身,不願招惹麻煩。過去在教會環境中,對個人輔導事工常有種思維模式,以為那是專業又正式的工作,只有牧者才能做。就好像求助者走進心理諮商師辦公室,同意成為他的案例,與他正式協談一樣。在這種思想模式下,大大減低信徒參與個人輔導事工的意願。聖經的教導卻提出另外一種個人輔導模式,鼓勵非專業的平信徒,積極參與在提供關懷鼓勵、安慰勸勉、排解疑難,等非正式的個人事工。哥林多後書5章就是提到這樣的信息,我們被鼓勵成為基督的使者,奉差遣進入人群,將主耶穌對人的愛帶到有需要的人身上。主耶穌是我們的奇妙策士,也就是大有能力的輔導者(counselor)。我們接受基督愛的關懷,同樣願意接受主所差派的使命,將基督的愛帶給周圍的眾人。按照這種鼓勵廣泛參與的個人輔導模式,教會才能被動員起來,實質地關心這個社會存在的許多有需要的人。教會才不會成為一個理論的巨人,卻是行動的侏儒。表面上講愛人如己,實際上卻只是口惠而實不至。

      首先,我們要有個基本認識,我們願意參與個人事工,是因為基督愛的激勵。如果不是基督拯救的大能,願意進入人生命中動工,改變過去罪惡的習性。即便我們再熱心,也不可能有任何果效。就如保羅在哥林對後書說的:「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514-15)本句話的眾人當被前後文語境限定,基督既替眾人死,這裡的眾人不是講所有人。有什麽理由?因為連接下一句話中間有個因此,表示前半句是後半句的原因。後半句既然說了「眾人就都死了」,這裡的死不是指普世之人因犯罪而死,而是在十字架上與基督同死。前半句與後半句才會有因果關係。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代替了眾人的罪,因此,眾人就在十字架上與基督同死。眾人是限定於與基督同死的眾人,才合乎前後文連貫的語意。基督犧牲自己為救世人而死,成就了救恩,才是我們能夠將主的愛帶給眾人最大的的理由。我們個人輔導的工作,不是人本主義的慈善事業,而是帶著主愛的激勵,要將世人帶到主面前,經歷生命的改變。當然我們也不能太極端地,以信主為扶助的交換條件,像是作買賣一樣,功利主義掛帥。而是將福音的信念放在心中,激勵自己,這是為主而作,不是為了要炫耀自己,誇耀自己的功績。

      我們是被神差派進入世界,帶領世人與基督和好。這是我們從神領受的職分。接下來的1819節說:「一切都是出於神,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人生中間許多的困境,都因著人性中罪的影響而來。即使主因不出於自己的罪,也會因為心中罪性的纏繞,而讓人走不出苦毒惱恨的心境。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排除讓人煩惱的事物,以為那些惹動心中憤怒的因素一旦去除,問題就解決了。不是那麼簡單的。人生問題的根源,追根究底都與人離開了神有關係。人原本與神和好的關係被破壞了,就任憑心中的罪性來主導自己言行的動機。往往生活中的苦惱、憂愁就因此而來。解決問題需要回到源頭,就是離開被罪纏繞的境況,重新恢復與神和好的關係。讓受困者面對自己被罪轄制的問題,邀請他們回到主耶穌面前求赦免,經歷神赦罪的恩典,領受主所賜下新生命,從失敗中重新得力,面對生活的困難。這就是主託付我們要作的事,也是從事個人事工當抱著的信念。

            保羅勉勵願意領受主託付的信徒說:「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借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這不是只對牧者的呼召,而是全部信靠基督的人。都應當成為基督的使者,肩負帶領世人歸向基督,與祂和好的使命。既然身為身為基督的使者,我當有何種認知?身為使者,我代表了誰?又帶著什麽力量面對有需要的人?以下就是三點我們當具備的要項:

1.     大君王傳遞的信息:一位使者常會問:什麽是主在這個情況下,要向這個人傳遞出來的信息?我們要將主在此刻,傳遞給那人的鼓勵、安慰、勸誡的信息,帶給需要的人。

2.     大君王使用的方法:這是呼召成為使者要知道的「如何去做」的問題。主的作為如何改變了我的生命?祂使用了什麽方法?我要用祂所使用的方法來工作。我們自己先要被基督改變,從祂得著能力,足以向世人做出見證,向在同樣困境裡掙扎的人分享。

3.     大君王具有的品格:這裡我們要專注在,為何主要作祂所作的事。我要更忠實地代表激發主救贖之工的品德。主道成肉身是要彰顯扶神的榮耀,為這目標,祂願意捨身代替我們接受刑罰。我們的服事是來自於主的差派,自然需要代表主耶穌的品格與愛心。這是我們服事過程需要時時警惕自己的。

            我們常有個趨向,就是在自我滿足的小範圍內,自立為王,一切以我的喜好為依歸,以我的榮耀為考量,忘記了我只是個使者。帶著大君王所託付的使命。我受了大君王的託付,時刻代表著大君王。我不是個劃地為王的一方之霸。我若偏離大君王的託付,虧負了使命,是大君王受辱。所以我活在世上一言一行,當以大君王的榮耀為最高考量。主耶穌道成肉身,為要顯出天父的榮光。我們為主所差遣的使者,也當常常思念自己的言行,是榮耀主的名,還是有辱主名。我們在地上的服事,正是將主的公義與慈愛屬性,向世人彰顯出來。願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能明白,自己是主的使者,忠心在地上完成主託付的工作。

身為使者,如何改變人生命愛知說行

:愛強調在改變的過程中,關係的重要性,一般神學界使用的名詞是改變的聖約模型。神與祂的子民立約,應許作他們的神,並接納他們做祂的子民。我們信靠基督的人就是進入神約中的神子民。我們在這關係中,完成神在我們身上塑造的工作,為要讓我們像祂兒子基督的模樣。當我們明白神在我們生命中做工的模式,我們就不會覺得與神建立緊密關係是太費功夫的事,這並非多餘的、乃是必須的要項。同樣地,我們也是蒙召與他人建立堅固的關係,這關係成為一個工作的環境,讓神改變的工作可以在那人的身上進行。

:我們對人的認識常停留在表面的事實,我知道他的家庭情形,結了婚了嗎、有幾個兒女、在哪里工作,差不多就停留在這個較膚淺的層面。知道一個人更重要的是知道他的心,也就是知道他的信念與目標、希望與夢想、價值觀與慾望。如果我們真的熟悉一個朋友,就能夠預測他在某種處境下的想法與感受。友誼就是心與心的連接。

            希伯來書中提到,耶穌真實地了解我們的軟弱與需要:「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5-16)他道成肉身來到世間,經歷了人間所有最大可能的試探,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他能體恤我們在試探中出現的軟弱。一個在試探中不犯罪的人,才可能明白在試探達到最大程度的時刻,內心抗拒試探需要付出的力度。所有在試探中失敗的人,都未曾經歷如此強大的難度就放棄了。因此,我們既然有基督成為體恤我們軟弱的大祭司,就當坦然無懼地來到主耶穌的施恩座前,承認自己的軟弱,向祂求憐恤、求祂施恩惠,赦免我們一切的過犯。當我們面對需要幫助的朋友時,同樣也是需要以同理心,進入他的處境中,了解他陷入此等困境的軟弱之處。避免嘲笑或者居高臨下訓斥人的態度。那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以為自己已經完全,不需要主耶穌的憐憫。更深的認識自己扶助的對象,以謙卑的心體諒他的需要,並求神帶領他經歷內心的改變,這就是神在他身上要達成的目標。

:話語是人與人溝通的工具,也是人際間發揮影響力的管道。神要改變一個人,必然是透過向此人傳遞話語。可能透過他自己讀聖經的話,可能透過聖靈向他的心說話,最常見的是透過本已建立的朋友間信任關係,傳達神在此情境下勸誡他的話語。成為一個合神所用的勸誡者,我們需要自問:「神在此刻,想要讓這個人看見什麽事?要他們聽到什麽話語?我們如何幫助他看見神賜給他的話語?」四福音中主耶穌與人對話的過程我們看見,主通常透過比喻或對話刺激當事人其思考一些更重要的問題。讓他突破屬靈的盲目,進而看見自己的身份,並見到神在他身上能夠顯出何等榮耀。

   用愛心說真理,不是誇誇其談,而是幫助有需要的朋友,更清楚地看清自己的生命。神的話語就像鏡子一樣,返照出一個人的本相,若沒有聽見神的話語,一個人無法真實地認清自己的面貌。經歷神的改變必須要知道自己有何處需要神來改變。傳遞勸誡的話語是神作工的途徑。

:即使我們知道所有的問題所在,也知道解決的辦法,如果不付諸行動,一切都是徒然。神已經賜下了解決問題的屬靈洞見。我們對朋友的幫助,就是鼓勵他將所領受到的活出來。屬靈洞見本身不是改變,而是帶出改變的方法。雅各書警告我們:「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122-24)神期待明白屬靈洞見的人,能身體力行地付諸實施,不是將忠告置之不理、當作耳邊風。我們應當做的事就是,鼓勵朋友能夠積極地回應神的呼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