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Even If 既或不然

They say sometimes you win some 他們說:有時你贏得若干
Sometimes you lose some 有時卻失落幾許。
And right now, right now I'm losing bad 但此刻,在此刻我是嚴重地失敗了,
I've stood on this stage night after night 夜復一夜,我站在舞台上,
Reminding the broken it'll be alright 提醒我破碎的心,一切將會變好,
But right now, oh right now I just can't 但此刻,此刻我真的做不到。

It's easy to sing 唱出這話很容易
When there's nothing to bring me down 當我未被打敗的時候。
But what will I say 但我要說:
When I'm held to the flame 當我被烈火四面環繞時,
Like I am right now 就如此刻我所經歷的...
I know You're able and I know You can 我知你有能力,你也能做到
Save through the fire with Your mighty hand 用你大能手從烈火中拯救我
But even if You don't 但既或不然
My hope is You alone 我的盼望仍在於你。

They say it only takes a little faith 他們說:只需微小的信心
To move a mountain 就能移山
Well, good thing 嗯,這挺好的。
A little faith is all I have right now 微小的信心就是此刻我所僅有的。
But God, when You choose 但是神啊,當你選擇
To leave mountains unmovable 讓我移不動山的時候。
Give me the strength to be able to sing 求給我力量能夠唱出:
It is well with my soul 我的靈仍享平安。

I know You're able and I know You can 我知你有能力,你也能做,
Save through the fire with Your mighty hand 用你大能手從烈火中拯救我,
But even if You don't 但既或不然,
My hope is You alone 我的盼望仍單單在於你。
I know the sorrow, and I know the hurt 我知道這痛苦,我知道這傷痛
Would all go away if You'd just say the word 若你命令,將會消失。
But even if You don't 但是既或不然,
My hope is You alone 我的盼望仍單單在於你。

You've been faithful, You've been good 你一直是信實,一直是美善,
All of my days 在我所有的年日。
Jesus, I will cling to You 耶穌,我要緊抓住你,
Come what may 凡你所允許的,就讓它發生在我身上。
‘Cause I know You're able 因為我知道你有能力,
I know You can 你也能做。

I know You're able and I know You can 我知你有能力,你也能做,
Save through the fire with Your mighty hand 用你大能手從烈火中拯救我,
But even if You don't 但既或不然,
My hope is You alone 我的盼望仍單單在於你。
I know the sorrow, and I know the hurt 我知道這痛苦,我知道這傷痛
Would all go away if You'd just say the word 若你命令,將會消失。
But even if You don't 但是既或不然,
My hope is You alone 我的盼望仍單單在於你。

It is well with my soul 我的靈享平安
It is well, it is well with my soul 享平安,我的靈享平安。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Joseph's Lullaby 約瑟的摇籃曲


Go to sleep my Son 睡去吧!我的兒子
This manger for your bed 馬槽是你的小床
You have a long road before You 在你前面的路還很長
Rest Your little head 你的小腦袋安歇吧!
Can You feel the weight of Your glory? 感受到你榮耀的沉重了嗎?
Do You understand the price? 你理解將要付出的代價?
Or does the Father guard Your heart for now 或許天父此刻保護你心,
So You can sleep tonight? 讓你今日能安眠?

Go to sleep my Son 睡去吧!我的兒子
Go and chase Your dreams 去追求你的夢
This world can wait for one more moment 這世界還可以暫時再等一會兒,
Go and sleep in peace 平安地睡去吧!

I believe the glory of Heaven 我相信天堂的榮耀
Is lying in my arms tonight 現在躺臥在我手臂中
But Lord, I ask that He for just this moment 但主啊!我求在此刻,
Simply be my child 他單純是我的小孩

Go to sleep my Son 睡去吧!我的兒子
Baby, close Your eyes 寶貝,闔上眼!
Soon enough You'll save the day 不久後你將會轉變局勢
But for now, dear Child of mine 但現在,我親愛的孩子
Oh my Jesus, Sleep tight 噢!我的耶穌,熟睡吧。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基督的復活與顯現

John 20:3-6 Peter and John went into the tomb and confirmed that ...
在主耶穌被釘死之後,門徒如驚弓之鳥,為了保全性命而躲藏起來。三天後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他們,讓他們勇敢地向前邁進,繼續主吩咐的使命。這個劃時代的事件就是主耶穌的復活,它改變了人類的歷史,也改變了你和我的命運。耶穌的復活如此重要,與基督在十字架的犧牲一樣,成為我們信仰的核心。

保羅說福音的內容就是:「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林前15:3-4)保羅一生傳福音,離不開主的受死與復活這個主題。因為它緊緊連於神對墮落的人類救贖工作的成全。我們今天準備從約翰福音20章,探討主復活這主題。
發現空墳墓
「1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2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裡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那裡。3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裡去。4兩個人同跑,那門徒比彼得跑得更快,先到了墳墓。5低頭往裡看,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只是沒有進去。6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裡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7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8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9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10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約20:1-10)

主耶穌受死之後,門徒沉浸在哀傷的氣氛中。外面的時局風聲鶴唳。猶太人處決了耶穌,很可能進行肅清耶穌門徒的行動。在這樣的低沉的氣氛中,門徒仍然聚在一處,躲避猶太人的追捕。在禮拜天早上,有幾位女門徒包括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耶穌的墓穴,準備用香膏膏耶穌。因為在耶穌受死的那天晚上,就是逾越節,猶太人必須在天黑之前放下一切工作,不得沾染屍體。由於時間緊迫,來不及完成膏抹耶穌的安葬手續,安息日過後她們來繼續未完成的工作。四福音分別從不同觀點描述這事。馬太福音說:「安息日將盡,七日的頭一日,天快亮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來看墳墓。」(太28:1)馬可福音說:「過了安息日,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雅各的母親馬利亞並撒羅米,買了香膏要去膏耶穌的身體。」路加福音說:「再者,我們中間有幾個婦女使我們驚奇;她們清早到了墳墓那裡。」(路24:22)符類福音中出現的人數差異,是描述的角度不同,與約翰福音敘述並未矛盾。因為約翰福音的主旨是專注在,引導人相信基督復活,是神的兒子,並因著信靠祂而得生命。

當時埋葬的墓穴是用一塊圓形的大石頭封住,打開要需要很大的力氣。當她們準備要開耶穌的墓門時,卻發現墓門早就已經打開了,墳墓空了。馬可福音記載一位天使告訴馬利亞:「不要驚恐!你們尋找那釘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祂已經復活了,不在這裡。」(可16:6)馬利亞急忙地跑去告訴彼得與約翰,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裡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那裡。」耶穌不見了,這是讓他們震驚的大事。當他們聽到這消息之後,迫不及待直奔耶穌的墓穴。甚至兩人是奔跑到耶穌的墳墓。為什麼他們這麼急切地想知道這件事的真相,因為他們都是非常愛主的門徒。主的身體不見了是何等大的事,他們心中一定充滿了疑惑與驚訝。真的墳墓是空的嗎?到底是誰偷了主的身體?這些問題當他們一進到墳墓,看見主的裹屍布還留在原位,裹頭巾整齊的卷在一邊。他們心中就明白了。主不是被偷走,而是如主生前所說的:「人子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他們要定他死罪,又交給外邦人,將他戲弄,鞭打,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他要復活。」(太20:18-19)從墳墓裡裹屍布、與裹頭巾的擺放方式,就知道主的身體不可能被偷走了。如果是被偷走,偷的人要躲過看守的兵丁,一定是匆匆忙忙,不可能將裹屍布、與裹頭巾留下,還整齊的卷著。

第八節中說彼得與先到的那門徒兩個人,進去、看見、就信了。信了什麼?不是信馬利亞所說的:墳墓空了。而是信如主所預言的:祂復活了。怎麼看出來的呢?因為第十節說了:「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為何當時看到就信,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過去一直不明白聖經中對基督復活的預言,這不明白是用過去完成式,這時態的特性是描述發生在過去的行動,產生的後果曾經延續一陣,但如今已經不復如此。也就是在他們看到空墳墓、信主復活的之前,他們一直都不明白聖經中提到主會復活的預言,直到他們親眼見到空墳墓,不信之心已不存在。這句話也讓我們看出來,門徒從來不是為了要證明自己的信念,編造耶穌復活的故事,然後再從舊約中找經文來支持。而是看到空墳墓,才以親身的經歷,信了主所說的,祂將要復活的預言,後來聖靈感動他們明白聖經的話,他們才知道原來舊約的先知早已預言,基督將會復活的這件事。此處的「信了」,不是指馬利亞說墳墓空了這事,如果僅是如此,馬利亞尚未進墳墓就信這事,約翰的信心比馬利亞還不如。況且約翰還在本章29節記載:「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29節)他所看重的是未見而信,不會自己見了還不信,那是自相矛盾。

門徒的信心是建立在親眼見到復活的主這個事實上。我們的信心也是建立在對聖經敘述的事實的信任上。主復活了這事實記載在聖經中,經過歷世歷代的考驗。當代見過耶穌復活的門徒,在最嚴峻的逼迫環境下,仍願意為自己所見的事實作見證。甚至願意為這信念,捨棄生命。我們後代的基督徒當跟隨先賢的腳蹤,相信初代信徒以生命所作的見證。繼續傳承福音的真理,也就是傳揚耶穌基督為我們受死,為我們復活。祂是神的兒子,是復活的主。這是我們堅守的信念。

主向馬利亞顯現
「11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裡看,12就見兩個天使,穿著白衣,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坐著,一個在頭,一個在腳。13天使對他說,婦人,你為甚麼哭。他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那裡。14說了這話,就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是耶穌。15耶穌問他說,婦人,為甚麼哭,你找誰呢。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就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便去取他。16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17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 神,也是你們的 神。18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他又將主對他說的這話告訴他們。」(約20:11)

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位愛主的門徒,主曾經從她身上趕出七個鬼,她的生命因耶穌而完全改變。她對主的忠心從多處可以看出來。當基督受死之時,她就一直守在十字架的旁邊,主的受死讓她心中極為痛苦。然而她並沒有因害怕而躲起來。反而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來到了主的墓前。她是第一個看到空墳墓的人之一,也是第一個看到從死裡復活的主的人。她忠心的跑去通知使徒這一個大好消息。主復活這件劃時代的大事,竟然是從她開始,進而傳向世界。這也表示主也同樣的愛她,因為她對主的忠心、與對主的愛,使她成為第一位見證主復活的人。

在彼得約翰見到空墳墓後,就回去了。然而馬利亞還守在墳墓,繼續哭泣。她似乎並不知道主已經復活了。彼得約翰並沒有告訴她,空墳墓代表的意義。當使徒離去之後,她也低身朝墓中觀望。她看到了兩位天使,就在擺放主身體的地方,一個在頭、一個在腳。但是中間主的身體已經不在了。天使問她哭泣的原因。她回答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那裡。」她以為主的身體被人拿走了,因此而憂傷哭泣。請注意她對主的稱呼,她稱主為我主,是個極為親近的稱呼。主已經離她而去,然而在她心中,耶穌仍然是她的主。她心中哀傷,想要找回主的身體。我們是否稱主為我們的主,不管祂在何處,總是我的主,永不改變?

馬利亞轉身,耶穌在她身後問她:「婦人,為什麼哭?你找誰呢?」她沒有認出是耶穌,還以為是看園的人。就對耶穌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便去取他。」她還是在牽掛耶穌的身體,她一直以為有人將耶穌的身體挪走了,想要將祂取回來。可見她對主的愛是何等的深。主對她的呼喚讓她清醒了過來:「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這一問一答的稱呼勝過千言萬語。這是主對馬利亞的呼喚,只有主會這樣叫她。這一聲呼喚就將馬利亞點醒了,是主。你聽過你母親的呼喚嗎?你不會認錯的,就算幾十年過後,相隔千萬裡。當母親呼叫你的名字,你就知道是母親。馬利亞對主的聲音如此熟悉,是她過去聽過千百遍的。主還在,沒有死,沒有離我們而去!她心中的興奮難以言喻。她用過去最常用的稱呼呼喚:「拉波尼!」他們似乎又回到了過去。是經過生死相隔之後,再度聽到主的呼喚。是極度悲傷之後,喜樂的呼喚。主還在!主活著!

馬利亞難以抑制心中的興奮,上前抓住了耶穌。耶穌叫她:「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耶穌並不是害怕她摸。主在向門徒顯現的時候,還曾經邀請多馬摸他的手上的釘痕,和肋旁的槍傷。這裡主不讓馬利亞摸祂,是因為馬利亞想抓住祂,因為馬利亞太興奮了,她日夜期盼的主出現在她眼前,她緊緊地抓住主,不讓主離去。然而主告訴她,主不能被人間難捨的情感限制,祂要繼續完成的工作是回到天父那裡,完成天父的使命,也就是主耶穌帶著復活的身體升天。祂吩咐馬利亞:「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這句話描述主與門徒親近的關係,稱他們為弟兄,同尊一位天父、一位神。我們得以稱神為我們的父,是因為我們信靠基督,進入祂裡面。

向門徒交付使命
「19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20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21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22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23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約20:19-23)

主復活後第一件事就是向門徒顯現,交付他們傳福音的使命、賜給他們聖靈的同在、並給他們教會的權柄。建立教會是復活的主看重的事。我們也當順服主,領受主在復活後交托給我們的使命,盡心服侍主。基督受難之後,門徒之間的情緒是悲傷而低沉的。主走了,一切的希望全部破滅了,今後要怎麼辦?他們本來四散逃命。但是三日後又聚在一處。是什麼原因將他們召聚回來?可能是彼得、約翰見到了空墳墓,就信主已經復活了,回來告訴了大家。又聽到馬利亞回來報告,她見到主了,並領受主的命令,告訴門徒:祂將要升到天父那裡去。這些信息讓他們重新燃起了希望。他們並不是一群沒有牧人的羊,羊的牧人並沒有離去,只是他們不知道耶穌在哪裡?他們也沒有看到復活的耶穌。而且猶太人對他們的壓迫,並沒有停止,到處要抓拿他們。在這種肅殺的氛圍之中,他們仍然聚在一起禱告。因為怕猶太人,他們把門窗緊閉。主用一句最普通的問候語來問候他們:「願你們平安!」多麼熟悉啊!平安正是此時他們最需要的。他們如驚弓之鳥,驚魂未定。主的出現把平安帶給了他們。主曾在受難之前給他們應許:「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14:27)我們今天在世上的人多需要平安,我們最缺乏的就是平安的心。正如當時四散逃命的門徒一樣,不知明天是否會大禍臨頭,生命難保。主在這時候的祝福給他們一顆定心丸。主是賜平安的主,祂是萬有的主宰,祂已經勝過死亡的威脅。我們屬祂的人還要怕什麼呢?主再度說一次:「願你們平安!」這對一群急需平安的人是何等的安慰啊!對我們來說也一樣,生活在今天的我們,也正需要平安。主的祝福一樣臨到我們。

主在賜下平安的祝福後,交付了他們傳揚福音的使命:「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救贖世人的大使命是從神而來的,基督領受父神的差遣,在地上為人付上了贖罪的代價,死在十字架上。當他復活之後,首先就是將這使命傳達給祂的門徒。門徒所領受的使命,是繼承耶穌基督在世上未完成的工作。我們領受基督的差遣,繼續基督的工作。也就是傳揚福音,使萬民作主的門徒。耶穌在交付使命了之後,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這是應驗主在受死前給他們的應許,他們將要領受聖靈保惠師的同在。聖靈將要成為他們作見證力量的來源。這與使徒行傳所說的,耶穌讓門徒在耶路撒冷等待,準備領受所賜的聖靈相合。人原本不信主的時候靈裡是死亡的,就如同受造的亞當,在神吹一口氣在他鼻孔中前,他並不是有靈的活人。但是神在他鼻孔中吹氣,他的生命就活起來了。基督在這裡也是如同神造人時一樣,向門徒吹了一口氣,要他們領受聖靈。我們每一位信主的人也都當領受神賜下的聖靈。

從主耶穌吹氣的這個動作,有的人以為,神賜下聖靈有兩次,一次是門徒在主升天前,領受聖靈內住;另一次是主升天後,領受聖靈賜下更新的大能。他們鼓吹聖靈賜下兩次恩典的模式。本段經文應該不是支持兩次恩典的根據,更切合使徒行傳經文的解釋,應該是兩處指的是一件事,一處是命令門徒去領受聖靈,另一次是實際聖靈澆灌下來。主耶穌的話「你們受聖靈」是現在式命令句,不見得立即就領受。例如馬太福音主命令十一門徒「使萬民做主的門徒」,也是現在式命令句,卻等到聖靈降臨後才真實展開行動。拿此處經文來支持二次恩典的模式,並沒有堅固的聖經根據。

除了命令門徒受聖靈外,同時基督也賜給教會權柄:「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教會是神拯救的群體,我們雖然是因著個人的信心得救,但是得救之後,是進入基督的身體,也就是教會。一切的成長、學習、服侍、彼此相愛都是在教會當中實現的。所以神賜給教會權柄,能夠向世人傳揚基督救贖的福音,也向世人宣告神審判的信息。這是教會從神所領受的權柄。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服在這權柄之下,共同扶持、一起成長、彼此服事,這是主所喜悅的。

多馬從懷疑轉成相信
「24那十二個門徒中,有稱為低土馬的多馬。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同在。25那些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26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27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摸原文作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28多馬說,我的主,我的 神。29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纔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30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蹟,沒有記在這書上。31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 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20:24-30)

在主耶穌第一次復活顯現的那日,使徒多馬並未在現場,他生性多疑,不信主真的復活了。他宣稱:「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他很像一個實證主義的懷疑論者,認為對任何學說的採信,唯有靠著科學研究、及對尋常事物的觀察才能獲得可信的證據,拒絕任何超過人類經驗的理論。為了要讓多馬信服,主耶穌在下一周日親自對他顯現。當多馬見到復活的主,邀請他伸出指頭探入祂手上的釘痕,伸出手來,摸祂肋旁的槍傷。多馬驚嘆之餘,並未伸出手來探究真偽,只說了一句話:「我的主,我的神。」主耶穌對多馬的話語,值得我們今日深受科學影響的現代人深思。一切的理論都需要分辨真偽,然而,對於探究的方法,不是將超乎科學所能探討的問題,放在科學方法下來檢驗。許多事情是要憑著信心,跨越信心不足的障礙。先跨出懷疑的那一步,就能親身體驗到事情的真實性。主耶穌說:「不要疑惑,總要信。......你因看見了我纔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27b-29)當第一代的門徒離開世界後,所有後來的門徒都是未見而信的人。主耶穌對多馬的話,對我們尤其有深意,我們是否能在未親眼見主的情況下,還能信靠祂。在信仰的領域,我們能否克服多疑的心,先跨出信心的一部,再用親身的經歷來驗證是否屬實?

結論
最後,在本章的末了,提到了約翰福音的宗旨:「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 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翰寫下如此多內容,主要就是讓後來的門徒,因著他所寫的見證,認識主耶穌說的話,做的事。憑著讀到這些記載,我們能否在未親見主面的情況下,還有對主有信心?世人認為眼見為憑,我們能否打開信心的眼,領受第一代門徒的見證。先跨越世俗眼光有限的障礙,看見屬靈領域的真實。耶穌復活是個歷史上真正發生的事實,有許多親身經歷的見證人,證明了祂是神的兒子。這見證隨著福音的傳開,延續了兩千年到如今。我們都是領受這福音的門徒,只有靠著對主耶穌的信心,我們才能得到從主來的拯救,得到永生的生命。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世人對基督降生的反應

聖誕節將要來臨,每到這個節期,人際間總是充滿了團聚、與平安的氣氛。雖然我們知道有的基督徒不過聖誕,主要的原因是不確定真實聖誕的日子,另外聖經也並未如此吩咐。然而,記念聖誕的重點不在過節,而是將重心放在基督身上。基督確實誕生在世上,帶來世人的平安與救贖。趁著世人所熟悉的節慶氣氛,向他們傳講基督誕生的信息並不是應當禁止的事。

      我們回顧一下第一章中,基督的家譜描述了基督源自於亞伯拉罕的子孫,大衛的後裔,成全了神向以色列民立的亞伯拉罕之約、與大衛之約的應許。本段則描述基督的降生的經過。

救主誕生帶來的不安

「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2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3希律王聽見了,就心裡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4他就召齊了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問他們說,基督當生在何處。5他們回答說,在猶太的伯利恆。因為有先知記著說,6『猶大地的伯利恆阿,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太21-6

      對於基督降生於猶大的伯利恆,經文著墨的不多。當時統治猶太地的君王是希律。他是以土買人,也就是以掃的後裔。因著優秀的行政天賦,對羅馬非常忠心,被羅馬人分封為猶大地的君王。然而此人晚年因著疾病,加上妄想症發作,行為轉成異常殘忍,曾經出於憤怒和嫉妒,殺死自己最愛的妻子,和兩個兒子。

      當時流行星象的占卜,憑藉觀察星象變化,預測將要發生的大事。這幾位從東方來的博士應該就是屬於在波斯王宮占星解夢的星象學家一類的人物。他們從東方見到了一顆奇特的星星,一路追尋來到耶路撒冷,他們向當地的民眾詢問:「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在兩約之間,在四百年中間,神沒有賜下先知話語,猶太民眾在異邦統治下,受盡欺凌,他們沒有忘記先知對彌賽亞降臨的預言,都引領盼望著此預言的實現。耶穌就誕生在這樣的時代。

      對於突然來臨,尋找降生君王的東方博士,造成了整個耶路撒冷上下的不安。馬太描述:「希律王聽見了,就心裡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這裡不安的意思指心中生出害怕、激動、憂慮的感情。希律的不安可以理解,因為他生性多疑,恐怕自己的王位被人篡奪,為此他曾經殺害許多威脅他地位的人,包括自己的至親。如此一位城府深沉、冷血多疑的人,一聽到有天象顯示一位猶太人的王要出現,莫不是深感威脅,欲除之而後快。從此看來,他是個只顧自己權位,不管他人死活的暴君。基督誕生對他的意義就是,真實猶太人的君王來臨,將他這位冒牌貨掀出來,顯出他只不過是靠著向羅馬人逢迎拍馬而得到擢升的可恥之徒。

      全耶路撒冷的百姓又為何覺得不安呢?因為他們在經歷被擄歸回四百年間,被外邦統治的痛苦,普遍期待神賜下應許的君王降臨,拯救他們脫離被奴役的困境。舊約先知預言,在末後的日子,彌賽亞將要降臨。先知耶利米預言: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苗裔他必掌王權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公義。」(耶235)彌賽亞降臨將要施行的工作是什麽?祂要在全地掌權,對於忠於祂的百姓施行拯救,對於悖逆祂的敵人施行審判。百姓對於彌賽亞降臨的信息理當高興盼望才對,為何又會心中不安呢?他們可能是擔憂羅馬人不知道會對猶太人的王出現這傳聞做出如何的壓制;希律不知道又會對這件事做出什麼激烈的反應。百姓擔心的還是自己身家性命的安危,對於神應許的實現不是很在乎。

      希律擔憂到一個地步,招了祭司長和文士過來,向他們詢問猶太人的王這應許會如何實現?得到的答案是,彌賽亞將要降生於伯利恆,如經上記著:「猶大地的伯利恆阿,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這話出自於彌迦書:「伯利恆以法他阿、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 」(彌52)馬太使用的引文與原文有些字面上的差異,應該是他自己對聖經的意譯。差異之處在將「在猶大諸城中為小」換成「並不是最小的」,這是表面與實際的差別,很容易理解。「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有一位君王...牧養我以色列民」實際上是一樣的意思。彌迦書中還提到這位君王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這句話更是只能應驗在耶穌基督的身上,因為唯有祂是從太初就與父神同在的道。這預言的應驗是個極為重大的事,但是祭司長與文士似乎是知道這預言,卻對它沒有什麽反應,可見他們心中並不牽掛彌賽亞降臨這應許,當成是無關緊要之事。

      在所有人中,唯一不同的一群人是等待彌賽亞降臨的東方博士們。雖然他們是外邦人,但是知道猶太人的王將要降臨。在約瑟夫寫的《猶太戰記》中記載,古代世界在尋找一位猶太人的領袖,他要掌權統管列國,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東方博士必然也是帶著這樣的認知,而願意不遠千里而來,要來迎接這位君王的降生,向祂朝拜。比起懷疑驚恐的希律、惶惶不安的百姓、無動於衷的祭司長文士,這群博士還算是最期盼彌賽亞降臨之人,也最願意老遠來向這位誕生的彌賽亞獻上敬意。對我們今天的人來說,耶穌誕生已經是歷史上發生的事件。我們也可以問自己對這件事的態度,是無動於衷、是斥之為迷惑人的無稽之談、還是願意像博士一樣,深信基督降生就是為我們帶來拯救,歡喜快樂地迎接這位救主進入我們心中?我們對耶穌的態度決定我們在永恆中與祂的關係,拒絕基督救恩的人,無法與祂建立關係,勢必在永恆中與祂永遠隔絕,那是何等可悲之事。接待祂的人,基督卻應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要因著信靠耶穌基督得生命,將來與祂永遠同在,這是何等美好的應許。面對這問題,我們會如何選擇呢?

神保護耶穌逃離希律的謀害

7當下希律暗暗的召了博士來,細問那星是甚麼時候出現的。8就差他們往伯利恆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尋到了,就來報信,我也好去拜他。9他們聽見王的話,就去了。在東方所看見的那星,忽然在他們前頭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頭停住了。10他們看見那星,就大大的歡喜。11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12博士因為在夢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見希律,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13他們去後,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裡,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14約瑟就起來,夜間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埃及去。15住在那裡,直到希律死了。這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16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發怒,差人將伯利恆城裡,並四境所有的男孩,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裡的,都殺盡了。17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18『在拉瑪聽見號咷大哭的聲音,是拉結哭他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太27-18

      希律想要殺害新生猶太人的王這陰謀,從心中計劃邁向實際行動。他暗暗招來博士,細問那顆星出現的時間,想要知道此嬰孩是何時誕生。並且假意差遣他們去伯利恆尋訪這位嬰孩,等找到了之後,再將確實地點回報,以便自己也可以去拜他。實際上他隱藏的計謀就是要下毒手,除滅威脅他地位的人。有位基督徒從小聽母親講述這個故事。當講到此處,他的母親都會向小孩們發出問題:「孩子們,你認為希律要博士回報耶穌所在的地點,真的想要去拜祂嗎?」小孩子們都會異口同聲地大聲喊出:「這是謊話!希律是騙人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希律的謊言連小孩子都騙不了。

      接著第九節描述博士跟從天上明星的指引,一直行到伯利恆,就是彌迦書應許彌賽亞降生的地方。見到那顆星停在伯利恆上空,就大大歡喜,因為顯示孩子就在這裡了。於是博士進了那屋子。這裡提到耶穌所在地方是屋子,不是旅店的馬棚,兩個字是有差別的。這段經文用來描述耶穌的「小孩子」,通常是指出生一陣子的孩子,與路加福音裡描述初生嬰孩的用字也不同。可見約瑟與馬利亞在生下耶穌以後,仍然住在伯利恆一陣子,他們已經搬到了屋子內。博士找到耶穌的這時間,並不是耶穌誕生的那夜,而是離耶穌出生的一段時間以後。我們平常看見的聖誕裝飾,馬棚裡的嬰孩耶穌,圍繞著牧羊人,與三個東方博士,與當時確實發生的事實有些出入。因為希律曾經問星星出現的時間,然後在本章16節提到:「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裡的,都殺盡了。」可見博士觀察到明星出現的時間,應該是反映出耶穌出生的時間,希律將伯利恆兩歲以下的孩子都殺掉,表示博士找到耶穌的時候,可能已經在耶穌出生的兩年以後。歷史的記錄顯示,這位大希律死在公元前四年,必然是在他死前下令殺害耶穌。耶穌又是在他下令殺嬰孩的兩年左右出生,耶穌真正出生的年份應該在公元前56年。就算希律過於小心,將明星出現前兩年的嬰孩也殺了,耶穌出生的年代也絕不會早於希律死的那一年,就是公元前四年。

      博士們見到了耶穌與馬利亞,就俯伏在地上拜祂。這裡拜的對象是陽性的單數的代名詞「他」。很明顯博士們只拜耶穌,不包括馬利亞,因為只有耶穌的身份值得讓博士,不遠千里前來敬拜。接下來他們「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聖經中從來沒有說是東博士是三位,傳統上認為如此,是因為禮物有三樣,所以應該有三個人拿,其實不見得是這樣。

這三樣禮物有什麽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黃金是尊貴、榮耀的象徵,與君王的身份相配。乳香是祭司獻祭時才能夠使用的,也與耶穌將來成為「大祭司」的身份相配。沒藥也是一種香料,可用於抹在屍體上防腐,與耶穌將來受死被抹上沒藥,用裹屍布纏繞相合。三樣禮物都是極為貴重,從其中也看到與耶穌一生成就的工作相稱的意義。

      博士們遠從千里而來,花了幾年的時間尋找新生的猶太人的王,就是為了向祂朝拜,獻上尊貴的禮物。在他們辛苦的任務完成之後,是否要依照當時希律派遣他來尋訪的要求,回去向他回報呢?神保護基督的作為在此時介入。12節說:「博士因為在夢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見希律,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這是天父上帝使用夢來向博士發出指示。這是天父對主耶穌超自然保護的作為。不僅如此,連希律想要殺害耶穌的圖謀,天父都已經知道,並且以奇妙的方式介入,防止其發生。天父差遣使者在夢中向約瑟顯現,向他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裡,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本章經文一共三次提到主在夢中向祂的僕人顯現,指示他們當作的事。正如耶穌誕生之前向約瑟、馬利亞顯現一樣。神的所計劃的救贖工作不會失敗,祂知道前面的危險,於是預先警告,保護執行神計劃的人平安,不受到傷害。希律擔憂真正猶太人的王出現,會威脅他統治猶太地的正當性,想要除滅耶穌。他的陰謀沒有得逞,神親自介入此事,讓阻擋神計劃的圖謀失敗。我們這群活在神的旨意中的人,當盡心尋求神的旨意,順從祂的引導。不擔心仇敵的威脅、破壞。因為深信萬事在神的手中,祂的旨意不會被阻攔。仇敵破壞的行動終究要被神制止。若不相信神會親自介入人類歷史的走向,我們在如此困難的環境中,還在堅持遵行神的旨意,早就已經喪膽了。  約瑟連夜帶著孩子和馬利亞,逃到埃及。夜間不適合趕路,況且是帶著妻子以及年幼嬰孩。可見時間的急迫性,不容許他再耽擱到天明。耶穌逃離希律的毒手,可說是九死一生。馬太指出這件事是應驗了舊約聖經中的話:「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這話是出自於先知何西阿的話語:「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何111)馬太將其當成是預言,應驗在基督身上。這是超過原本經文的意思。原來意思是指以色列民是神的兒子,在摩西的帶領之下,被神呼召從埃及逃出來,免於受到埃及人的殺害。馬太受到聖靈的感動,想到舊約這段經文,他超出原來的意義將其應用在耶穌身上,認為耶穌是神的兒子,祂被神帶領進入埃及,同時也將會再從埃及被神帶領回來。如此就應驗了何西阿這句話語。「應驗」這個字原文就是「滿足」或「成全」了。這是新約作者當時特別有的感動,會將舊約經文超出上下文背景的方式引用,將其與耶穌當時事件吻合的部分,直接拿來當成應驗。我們今天對經文的解釋,一般不容許這種超越前後文背景的聯想,因為我們沒有來自於聖靈直接的默示。

      除了上面這一段經文被視為先知話語的應驗。還有一個事件就是希律殺害伯利恆兩歲以下的嬰孩。按照當時的伯利恆人口,被刪的嬰孩總數應該不會太多。馬太引用耶利米書的經文:「在拉瑪聽見號咷大哭的聲音,是拉結哭他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耶3115)原本這句話是描述猶太人在耶路撒冷被外邦人侵略時,逃離的過程。經過伯利恆,路過拉結的墳墓。連死去的拉結也為她的後代被外邦人殘殺、流離失所而哭號。馬太將這段經文直接連於伯利恆眾多嬰孩被殺的悲慘境況。新約聖經作者將舊約先知話語引用,當成新約某個事件應驗的意思,不見得完全就是指舊約先知當時預測某事將會發生,而正如所期待的就發生了。更多的意思是看見新約時代發生的事件,讓他聯想到舊約先知早已說過類似情況的話語。為了讓熟悉舊約話語的猶太人,明白這些事的發生都是在神整個救贖計劃中,於是使用應驗來描述,新約事件十分巧妙地吻合了舊約某一句先知話語的情景。不見得是嚴格地按照預言應驗的想法。我們今日也不當隨意地模仿新約作者此類型的解經模式,直接就把今日的事件套一句聖經的話語就說預言應驗了。

耶穌回到加利利

19希律死了以後,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約瑟夢中顯現,說,20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21約瑟就起來,把小孩子和他母親帶到以色列地去。22只因聽見亞基老接著他父親希律作了猶太王,就怕往那裡去。又在夢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內去了。23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裡。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他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太219-23

      希律在殺害伯利恆的嬰孩後不久就死了。神的使者再度在埃及對約瑟顯現,告訴他:「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約瑟順從神的指引,準備帶著妻子小孩回到以色列地。約瑟在聽到希律的兒子亞基老繼位擔任猶太王之後,知道此人也如他的父親,是一位殘忍兇暴的君王,心中害怕遭受迫害,不敢往那裡去。當他再一次在夢中,受到主指引,回到原本居住的故鄉加利利去,於是他就帶著妻子、兒子回去了,住在拿撒勒這地方。這行動要應驗先知說的話:「他將稱為拿撒勒人。」這句話不見於舊約聖經中,而是許多先知預言彌賽亞出處這主題的綜合。最可能的是指:「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賽111)這句話的「枝條」原文就是與「拿撒勒」這個字音相近。猶太人寫作的習慣常會出現,用類似聲音的字直接轉過來使用,表達一種對所發生事情的巧妙類比,有點像是文字遊戲。這段經文指出應驗先知的話,應該在這種意義上。

      本章經文提到了四次舊約先知話語的應驗,先知的話語在基督身上發生的事情吻合。主要目的是要讓猶太人明白,神差遣彌賽亞降世為人,早在舊約時代就已經向以色列先祖應許,此應許在耶穌身上得到實現。耶穌基督就是成全神所立之約的亞伯拉罕後裔、大衛的子孫。我們當信靠祂,接受祂為我們成全的救恩。

結論

耶穌基督出生過程十分曲折,受到天使指示約瑟馬利亞成婚,預備祂的出生;受到希律王對祂生命安全發出威脅;受到天父介入保護,警告博士不要聽從希律;並事先引導約瑟逃離希律的殺害;最終也是天父親自引導約瑟帶領耶穌回到加利利。整個耶穌降生為人,是在神拯救計劃中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祂是完成天父拯救計劃的救主,親自道成肉身降臨這個世界。活過與人類一樣有血有肉的生命,最後死在十字架上成全救恩。這一切都是從道成肉身,降生馬槽開始。所以我們今日仍然會記念主誕生,因為祂降世為人是我們得到神拯救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在充滿歡樂慶祝氣氛的聖誕節期,在此藉著傳講本段經文來記念主誕生。讓我們重視主道成肉身來到塵世之歷史事實,也看到了神對人拯救心意透過這事件而實現。那是在永恆中所定下的心意,是神排除一切攔阻,定意要完成之計劃。我們成為此計劃的蒙恩者,何等慶幸、何等有福。我們當對神透過耶穌帶來的救恩心存感恩。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希伯來書7:18中的律法廢掉是何義?

Priesthood of Melchizedek - Wikipedia
曾見到有文章引用希伯來書第七章的經文,「先前的條例,因軟弱無益,所以廢掉了。(律法原來一無所成)就引進了更美的指望,靠這指望我們便可以進到神面前。」(來7:18-19)支持律法是連於舊約的要求。當新約時代,舊約不再有效,律法也隨同舊約一同廢掉。

首先我們必須辨別清楚,本經文指的律法是什麽?是關於律法中的外在製度而言,還是律法中公義的原則?這不搞清楚,就可能推演出律法已經過時了,完全沒有益處,今日的基督徒不要遵行,的這種結論。前述經文的前後文是希伯來書第七、八章。讓我們按照前後文來解釋的這段經文。

律法需要更改是因為它建立在不完全的獻祭制度下
「11從前百姓在利未人祭司職任以下受律法,倘若藉這職任能得完全,又何用另外興起一位祭司,照麥基洗德的等次,不照亞倫的等次呢?12祭司的職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須更改。」(來7:11-12)

第11節是與事實相反的條件句,條件是過去百姓在利未祭司製度下承受律法,如果這制度本身可以達到完全,何必再興起另一位麥基洗德等次的祭司?作者使用反問的語氣來表達否定意思,既然神另外興起麥基洗德等次的祭司,表示亞倫等次的祭司是無法達到完全的。何謂無法完全?完全不是完美無缺,而是滿足神所期待達到的目的。既然原來亞倫的製度達不到此目的,神就另外興起麥基洗德等次的祭司來達到其目的。

首先我們會有疑問,何謂「百姓在利未人祭司職任以下受律法」?神頒布律法給以色列民,其運作的方式就基於律法中定下的祭司製度。律法定下人怎麼行才符合神公義的標準,凡違反標準的就是犯罪。同時神也預備了祭司製度,向百姓講解律法,並為所有達不到標準的人獻祭贖罪。可以這麼說,律法的運作需要建基於祭司的製度下。這套祭司製度若改變,建立在其上的律法體係也同時動搖。所以說,接下來的12節說了,祭司製度既然必須作出更改,律法也一樣要更改,因為律法是依賴這個祭司製度下運作的。

此處更改是何義?不是個別條文的修正,而是整個制度的更新。從最前面提出的需要解釋的經文(來7:18),我們可以看到作者使用更強烈的字來形容,律法的條例被廢掉了。我們又有疑問了,律法怎麼能改呢?有誰有權柄改變律法?這裡所廢掉的條例指的是什麼?顯然是與祭司製度相關聯的整個律法運作的體係而言,一旦過去的祭司製度不能達到完全,就以新的製度取代。那原本依賴舊的祭司製度那一套律法運作的體系,全部要跟著更變。所指律法需要更變的意義就是指,舊約律法執行的那套做法如今不能再照舊運行了,而是被基督帶來的新祭司製度所更新。這並沒有提到律法中永恆不變的公義標準、也沒有提到律法中愛神愛人的總原則,而是廢掉舊約那套律法運作的模式。祭司職任的改變帶動律法的廢棄,是指藉著祭司運行的整套舊約律法制度而言。這點常常被人誤解,以為律法中公義的原則也廢掉了,不需要遵行。

希伯來書8:10寫在心中的律法是何義?
一般人都能同意耶利米預言的新約就是主耶穌所立的新約。希伯來書作者引用耶利米書31章的內容,證明耶利米預言的新約已經應驗在基督身上。 「10主又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來8:10)
其中有個特點就是耶利米預言,新約時代主耶穌會將律法寫在百姓心版上。代替原本寫在石板上的律例規條。將律法寫在心版上是何義?與寫在石板上的律法有何差別?

其實兩者的差別不在律法中公義的原則,而在遵行律法的心態。是把它當成是外在規條來守,還是從內心因愛神生出的順服。在西乃之約中,律法中規定的條文是對人外在的約束,指出當行的義,警戒不可作的惡。人順從神的命令如果是出於外在規範的約束,因著懼怕刑罰而順從,這不可能達到完全的公義標準。因為犯罪的原因來自心中對神的悖逆。靠著外在的儀文來管制人的內心是不可能起真實作用的。唯一的辦法是「心的更新」。也就是10節說的「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這不是指把律法謹記在心,背誦得熟練。而是將律法的公義原則內化入心中,從心裡願意順從神的律法,心悅誠服地按神的標準而行。

正如對應於耶利米新約的經文,以西結書36章26-27節說的:「26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27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以西結書說將新靈放在人心中,耶利米書說將律法放在人心中。其實所指的是同一件事。因為要達到的目的是一致的。也就是27節說的:「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人的心被更新了,對神律法中公義的要求態度就全然改觀。耶利米新約,與以西結新心都出現神與人立約的常見套話:「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耶31:10)「你們必住在我所賜給你們列祖之地,你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你們的神。」(結36:27)可見先知以西結講的新心的應許,就是在新約中實現。兩邊信息互相配合,彼此互補。在新約中,人與神正確的關係是建立在「因信接受神赦罪恩典」之上,達到這關係的動力就是內在的順從,心靈的更新就是要成全新約的目的。

有何證據說明寫在心中的律法,是對神律法中公義標準的順從?
「5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神阿,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6燔祭和贖罪祭是你不喜歡的。7那時我說,神阿,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來10:5-7)

本段經文正是引用詩篇40:6-8節,「祭物和禮物、你不喜悅。你已經開通我的耳朵。燔祭和贖罪祭、非你所要。那時我說、看哪、我來了。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我的神阿、我樂意照你的旨意行。你的律法在我心裡。」按照舊約的禮儀,猶太人當向神獻祭,這裡提到「祭物和禮物、燔祭和贖罪祭」涵蓋了四種祭,為感恩的平安祭,表示記念神供應的素祭,為贖罪的贖罪祭,還有表示完全將自己獻上的燔祭。利未記神吩咐了獻祭的製度,此處希伯來書作者卻說,這些祭「是你不願意的」「是你不喜歡的」,取而代之的是「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這句話是指彌賽亞道成肉身來到世上,成為贖罪祭,取代了一切舊約的祭牲。祂所獻上自己的身體,是高於一切獻祭禮儀中的祭物與禮物。 「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原來希伯來文詩篇經文是「你已經開通我的耳朵。」神開通了人的耳朵,就是預備一個人順從祂的話語,意思就是預備此人全部身體來服事祂,故希伯來書的引用,與舊約經文,兩者在前後文語境下是意思相同的。

既然如此,按照詩篇40篇8節,「我的 神阿、我樂意照你的旨意行。」與緊接的後文「你的律法在我心裡。」是意思連貫,前後一致的。意思就是從內心心悅誠服地順從神的旨意,這旨意當然包括寫在律法中的公義原則。所以說,新約中應許的將律法寫在心版上,不是與律法中公義原則互相對立,而是相合。與心中律法對立的是:外在的規條製度,守住了才得稱義,才與神維持正確關係的這種錯誤觀念。所以說希伯來書絕對沒有,律法已經全然過時的觀念,包括其中的聖潔公義的原則。反倒是律法成全在基督裡的觀念更加正確。

成全是何義?也就是律法要求的公義聖潔原則,在基督裡實現了、達成了。照著基督所吩咐的教導,憑藉祂所賜下的聖靈大能,律法要求的公義原則是需要去活出來的。這就是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說的:「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這句話的真義。我們的生命不是繼續維持原狀,不改變,生活上的行為也不改變。那是把信心與行為對立,聲稱得到了新生命,實際上不願意去活出來,這是里外不一致的作法。

結論
在引用新約經文說明律法廢去的時候,必需按照前後文的語境,解釋清楚廢去的內容是什麽?是照著外在律法規條去守,期待得到與神正確關係的這種制度而言。不是律法中公義聖潔的標準,不是主耶穌再次強調的律法中愛神愛人的誡命。錯誤的解釋就會導致對律法錯誤的態度。甚至否定聖經中明確教導當遵行律法的要求。這想法與今日社會崇尚個人自由,不喜歡受約束的潮流合拍。對基督徒追求成聖生活並無好處。

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Come to the Table 來這宴席


We all start on the outside 開始時我們本都在外邊,
The outside looking in 從外往裡面看;
This is where grace begins 這裡是恩典起始之處,
We were hungry, we were thirsty 那時我們飢餓,我們乾渴,
With nothing left to give 無任何東西能給出去,
Oh the shape that we were in 噢,那就是我們進來時的樣貌。
Just when all hope seemed lost 當任何希望都好像落空的那時候,
Love opened the door for us 愛為我打開了一扇門。
He said come to the table 祂說,來這宴席吧!
Come join the sinners who have been redeemed 來加入這群已蒙救贖罪人的行列,
Take your place beside the Savior now 現在,在救主身旁取得你坐席之地,
Sit down and be set free 坐下而得釋放。
Come to the table 來這宴席吧!

Come meet this motley crew of misfits 來和這群不合於世湊組之人相聚
These liars and these thiefs 這些騙子和小偷
There's no one unwelcome here, no 在這裡無人是不受歡迎的,沒有。
So that sin and shame that you brought with you 因此,所有你帶來的罪惡或羞恥,
You can leave it at the door,都可以被留在門口,
And let mercy draw you near 並讓憐憫帶領你近前來。
Just come to the table 來這宴席吧!
Come join the sinners, you have been redeemed 來吧,加入這群罪人的行列,你已蒙救贖。
Take your place beside the Savior now 現在,在救主身旁取得你坐席之地,
Sit down and be set free 坐下而得釋放。
Come to the table 來這宴席吧!

To the thief, to the doubter 無論對著小偷,或是懷疑者,
To the hero and the coward 英雄或是懦夫,
To the prisoner and the soldier 囚犯或是士兵,
To the young, to the older 年少或是年老,
All who hunger, all who thirst 所有飢餓的,所有乾渴的,
All the last, all the first 所有末後的,所有居首的,
All the paupers and the princes 所有的窮光蛋,和王公貴人,
All who fail you've been forgiven 所有失敗的人,你已蒙寬赦,
All who dream, all who suffer 所有做夢的人,所有受苦的人,
All who loved and lost another 所有曾經愛,卻又失去對方的人,
All the chained, all the free 所有被鎖鏈**的人,所有自由的人
All who follow, all who lead 所有跟從的人,所有帶領的人,
Anyone who's been let down 任何曾經被打倒的人,
All the lost you have been found 任何曾迷失又被尋回的人,
All who've been labeled right or wrong 所有被貼標籤成正確或錯誤的人,
Everyone who hears this song 任何聽到這首歌的人,
Just Come, come to the table 都來這宴席!

Oh, come join the sinners you have been redeemed 來與這群罪人相聚,你已蒙救贖。
Take your place beside the Savior 在救主身旁找你的位子,
Just sit down and be set free 坐下而得釋放。
Oh come on 噢,來吧!
Just sit down and be set free 坐下而得釋放。
Come to the table 來這宴席!
Come on now 現在就來。
Come to the table 來這宴席。
You're welcome here 歡迎你來這裡。

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十字架上成全救恩


上次我們講到主耶穌被猶太人棄絕,在瘋狂的呼喊聲下,被彼拉多定死罪,受釘十字架的刑罰。本段經文將要講出,主耶穌背著十字架走上各各他,被釘在十字架上,捨去祂生命的整個過程。被釘十字架是主耶穌一生工作的最高峰,因為祂從出生開始,就一步一步往這個方向前進。在十二章主耶穌被抓拿的前夕,祂說出:「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指的就是祂將被釘在十字架上處死,並復活顯出神的榮耀來。讓我們一起來看本段所描述的主耶穌上十字架前後的經過。

耶穌順從父旨意被釘在十字架

「他們就把耶穌帶了去。耶穌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出來,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希伯來話叫各各他。18他們就在那裡釘他在十字架上,還有兩個人和他一同釘著,一邊一個,耶穌在中間。19彼拉多又用牌子寫了一個名號,安在十字架上。寫的是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20有許多猶太人念這名號。因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與城相近,並且是用希伯來,羅馬,希利尼,三樣文字寫的。21猶太人的祭司長,就對彼拉多說,不要寫猶太人的王。要寫他自己說我是猶太人的王。22彼拉多說,我所寫的,我已經寫上了。23兵丁既然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就拿他的衣服分為四分,每兵一分。又拿他的裡衣。這件裡衣,原來沒有縫兒,是上下一片織成的。24他們就彼此說,我們不要撕開,只要拈鬮,看誰得著。這要應驗經上的話說,『他們分了我的外衣,為我的裡衣拈鬮。』兵丁果然作了這事。」(約1917-24

      當耶穌被彼拉多判釘十字架的死罪後,兵丁就帶著祂,往髑髏地去受刑,因這地方形狀像骷髏頭而有此稱呼,亞蘭文稱此地為各各他。死刑的執行必須被送到營外或城外,這裡向來是猶太人處死刑的地方。釘十字架是當時最殘酷的刑罰。受刑之前,犯人要被蠍子鞭嚴厲鞭打,打得皮開肉綻,然後讓此人背著沉重的十字架,一步一步走到刑場。一路上有免不了又得挨皮鞭。然後被掛在直立插在地上的木頭上。此刻受刑人全身的重量都靠著兩隻被釘的手,加上被疊起釘上的腳來支撐。肺部因著雙手被釘、身體下沉而擴張,空氣吸進不去。只好靠著被釘住的腳,撐著身體重量,讓肺部不要受到那麼大的壓力,能夠吸一口氣。但是雙腳的肌肉骨骼因疼痛而無法使力。全身的重量又落到了釘住的雙手,因此肺部又因著緊拉而吸不了氣。犯人就在這向上提起,有向下鬆開這樣的循環之下,受盡折磨之苦。通常犯人不會馬上死亡,他身上的血液會漸漸流失,失去撐起身體,吸進空氣的力量,最後窒息死亡。這種折磨有時候甚至要拖三天。羅馬人通常會讓屍體被掛在十字架上,被老鷹、烏鴉啃食。不但將犯人折磨致死,還讓他的屍體受到羞辱。猶太人律法上不允許將死屍曝露在外,通常是當天就打斷未死的犯人的腿,加速他的死亡,以便放下屍體,按照猶太人埋葬的禮儀處理。這樣殘酷的死刑是不允許施行在羅馬人身上的,只有外邦人才可以遭受這樣的酷刑。主耶穌就是被判釘十字架,這種整個羅馬帝國最痛苦的刑罰。     

      有兩個兩個強盜與主耶穌一起被押到刑場,執行死刑。路加福音詳細描述這兩個強盜臨死前對耶穌的反應。其中一人死不悔改,跟著眾人譏笑耶穌:「你不是基督麼?可以救自己和我們罷。」另一個卻有悔改的心,責備那個狂妄的強盜:「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神麼?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作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作過一件不好的事。」(路2340-41)他向耶穌發出拯救的請求:「耶穌阿,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他得到了耶穌施恩的應許:「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有一首詩歌「寶血活泉」正描述這情景:「與主同釘有一強盜,臨終喜見此泉,我罪雖然同樣深重,主能潔淨完全。」這歌中說的寶血活泉,正描述耶穌流出的血洗除罪孽的能力。按照這位強盜臨死前對基督的呼求,表達了他對耶穌是主的信心,他的命運就因此改變。雖然還沒有機會活出蒙恩後的生命改變的生活,但是當他因著信接受基督救恩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就因此改變,就足以讓他罪蒙赦免,得到基督的救恩。不是他不需要活出更新的生命,而是他已經掛在十字架上,不可能再有機會。如果有機會,深信真實重生的人,必然會表現出生活的改變來。此強盜臨死前,僅憑著認信就得到主耶穌赦罪的應許。他的情況值得我們思考,對幫助我們了解得救的條件,與得救後當有的行為,會有些啟發。一方面我們承認,得救在乎的是接受基督赦罪的恩典,不在乎行為。當一個人因信接受基督救恩後,即使好行為尚未行出來,他的罪已得赦免,救恩已經臨到,這是主耶穌親口應許,不能否定的事實。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謹慎,不能將他的特例用在每一個在世上活得好好的人身上,以為每一個人都只要停在心裡相信這個階段就夠了,不需要追求與救恩相稱生活的改變。那是將特例普遍化,兩邊的時空情境不同,不能將此例移植到各種情況,當成一個通用的原則。

      主耶穌的十字架上被掛上一個牌子,上面用三種語文寫著:「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就像過去判死刑的人會被五花大綁,押赴刑場,背後插著一個直豎的牌子,上面寫著這個人的罪狀和名字。彼拉多這麼寫原是有意要羞辱猶太人,「看看這就是你們猶太人的王,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淒淒慘慘地受死。」猶太人當然知道彼拉多的輕視他們的言外之意,向彼拉多發出要求:「不要寫猶太人的王,要寫他自己說我是猶太人的王。」這兩者差別甚大,按照彼拉多的寫法,好像被釘的耶穌真的就是猶太人的王。猶太人當然不承認如此的宣稱,要將其改成祂自稱是王,這就是耶穌當被處死的罪名。沒想到彼拉多執意不改,他寫上就寫上了,不管猶太人有什麽意見,彼拉多寫上的就堅持不變。這寫上的內容正好被神用來向當時的眾人宣告耶穌真實的身份,耶穌就是猶太人的王。使用的三種語言,亞蘭文是猶太當地普遍使用的土語,希臘文是希臘文化影響下外邦人通用的語言,羅馬文是羅馬帝國的官方用語。三種語言涵蓋了周圍四境各方使用的語言,代表著向普世萬民宣告一件重要的事實,拿撒勒人耶穌就是猶太人的王。

      在行刑的現場發生了一件事,就是行刑隊伍的四位羅馬兵丁,按照慣例可以分犯人留下的物品。耶穌留下的就只有外袍、頭巾、腰帶、鞋子、還有內袍。其中前四樣被四位兵丁分掉了,剩下內袍是一塊布製成的,無法撕開來各拿一塊,於是就拈鬮看看誰能分得這件內袍。這件事情應驗舊約詩篇2218節的一句話:「他們分了我的外衣,為我的裡衣拈鬮。」這詩篇原來是描述大衛在被敵人追殺的危急痛苦中,向神發出的懇求。被後來教會理解為預言彌賽亞受苦的詩篇。其中有許多內容十分精確地符合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情境,如當耶穌在十字架上受到極大痛苦的時候,喊出:「我的 神、我的 神、為甚麼離棄我?」(詩221)表達出耶穌當時背負世人的罪孽,被神暫時掩面不顧的情景。馬太福音描述祭司長和周圍的猶太人都恥笑耶穌:「他倚靠 神,神若喜悅他,現在可以救他。因為他曾說,我是神的兒子。」(太2743)這些發生的事應驗了詩篇中描述的情景:「凡看見我的都嗤笑我.他們撇嘴搖頭,說,他把自己交託耶和華,耶和華可以救他罷.耶和華既喜悅他,可以搭救他罷?」(詩227-8)另一段詩篇22篇的話語:「我的精力枯乾,如同瓦片。我的舌頭貼在我牙床上。你將我安置在死地的塵土中。犬類圍著我。惡黨環繞我。他們扎了我的手、我的腳。」(詩2216-17)若合符節地應驗在耶穌受死所發生的情景上。為何這詩篇22篇會被認為是预言彌賽亞受死的情景,因為它對於耶穌在十字架上所發生的事,活生生地描述出來了。甚至讓很多人以為是門徒為了要牽強附會地湊出這些預言應驗,就謊稱耶穌曾經說出這些話,做出這些事。然而,一個人要怎麼死是很難被自導自演出來的。就算耶穌想要盡一切力量演出詩篇中描述祂受死言內容。當時祂被釘十字架上,如果祂的敵人不配合演出,這一切都要改寫。我們相信耶穌受死的預言應驗,正有神預先的旨意。耶穌順從神對祂的差遣,讓神拯救的工作得以完成,這不能簡單用巧合就解釋過去。為何幾千百年來世上其它的事件,就沒有符合舊約預言應驗這種巧合發生?

      基督在十字架上受盡痛苦,順服神的旨意,完成天父差遣祂來到世上當完成的工作。若不是出於對神的順服,耶穌大可以差遣千萬天使降臨,懲罰敵對祂的惡人,救祂脫離如此艱難的時刻。祂沒有運用祂神性的權柄,來脱離死亡的威脅,如腓立比書中保羅所說:耶穌「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8)耶穌捨己受死的大愛,讓我們所有陷在罪中的罪人得到悔改蒙赦免的希望。我們的罪因著基督的代贖得到赦免,不再被神記念。這是何等長闊高深的大愛,是我們所有蒙恩之人一生頌讚不盡的。

十字架上主最後的話語

25站在耶穌十字架旁邊的,有他母親,與他母親的姊妹,並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亞。26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母親,〔原文作婦人〕看你的兒子。27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此那門徒就接他到自己家裡去了。28這事以後,耶穌知道各樣的事已經成了,為要使經上的話應驗,就說,我渴了。29有一個器皿盛滿了醋,放在那裡。他們就拿海絨蘸滿了醋,綁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30耶穌嘗〔原文作受〕了那醋,就說,成了。便低下頭,將靈魂交付 神了。」(約1925-30

      綜合四福音的記載,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的時刻,雖然眾門徒驚嚇四散而逃,還是有一些主耶穌的親人、及門徒站在十字架的前面,觀看著這件事的發生。其中本書記載的就有四位女人,就是「祂母親,與祂母親的姊妹,並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亞」。除此之外,還有親眼見證此事的門徒約翰。耶穌在十字架上一共說了七句話,其中有三句被記載在約翰福音中。讓我們分別來考察。

1.「就對他母親說,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這句話的形式非常像法律上領養子女時,互相承認的慣用語。有的解經家把前一句解釋為,耶穌讓馬利亞看著被釘的自己,此說過於牽強。更可能的是,主耶穌在此,將母親交代給親愛的門徒約翰照顧。這段話可以應用的原則,不是讓後代所有基督徒,將馬利亞當成他們的母親。而是看出主耶穌身為人子,仍然對祂的母親有當盡的責任,即使在此刻祂已經被掛在十字架上,很快就要離世。祂仍然記掛著母親需要有人照顧。有些人提出,耶穌還有弟弟可以照顧母親,無須託付門徒。我們當知道當主尚未復活以前,祂的弟弟根本不信祂是基督。當耶穌受死時,他們根本不在馬利亞身旁。馬利亞是敬虔的門徒,丈夫約瑟很可能早就過世,最放心的就是將她交付給耶穌深為信任的約翰來照顧。約翰順從主的託付,如經上說的:「從此那門徒就接他到自己家裡去了。」教會歷史確實記載馬利亞一直跟著使徒約翰,約翰也忠心看顧馬利亞,直到她在以弗所逝世。

      從這段經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主耶穌對母親將來的安排,值得我們思考,祂不是單顧傳道事工,就完全不考慮母親奉養之事。我們曾經看到耶穌傳道過程,曾經告訴門徒要為了天國的緣故,願意捨下親情關係。祂曾告誡門徒:「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可1029-30)有人會誤會耶穌不重視對父母親盡孝道,這是對主教訓的誤解。主耶穌只是教訓門徒不要把親人,看得比服事神更重要。成為一個阻擋自己服事神的攔阻,這樣就把優先順序搞錯了。應當把對神的服事當成我們一生最重要的事,在此原則下,同時順從耶穌對我們的吩咐,遵從孝敬父母的誡命。服事的優先順序搞對了,就不會出現為了照顧父母,忽視對神的服事,這種輕重不分的情形。主耶穌在生命最後一刻,仍然將母親交待給最親愛的門徒照顧,體現出主耶穌對母親的孝敬,祂不是個忽視親情的人。馬利亞此時似乎失去自己的兒子,事實上她在教會中卻得到眾多對她尊敬的門徒,像兒子一樣照顧她。正是主在馬太福音中對門徒「今世得百倍,來世得永生」應許的實現。

2.「我渴了」:在使徒約翰寫福音書的時代。有一種思想稱為諾斯底派,認為神是靈,肉體是敗壞而無用的。耶穌既然是神,就完全聖潔,超越。不可能成為肉身,而沾染世俗。活在世上的耶穌,被他們認為僅僅是是幻像,不是真實以身體存活在世上的。他們同時認為耶穌對於人間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應該都不會有什麽感受。就算被鞭打也不會痛,禁食四十晝夜也不會餓。在十字架上也不會感到什麽痛苦,甚至認為耶穌受死都只是幻像而已,神怎麼可能死亡?其實耶穌雖然有完全的神性,祂也有完全的人性。也就是人類會遭遇的喜怒哀樂,痛苦、疲倦、焦慮、傷心、甚至死亡,在耶穌身上都是真實會發生的事。祂與我們一樣,是一個有血有肉、真真實實的人。在這種情況下,當我們聽到祂說出:「我渴了。」我們不會認為祂只是在演戲,明明不渴,卻裝模作樣說自己渴了。祂在十字架上,因身體受傷流血,水分大量流失,正經歷極大的煎熬,祂的乾渴是真實的感受。一位應許賜人生命活水,讓人永遠不渴的耶穌。竟然在十字架上自己喊出「我渴了」。為了完成天父交付的救贖工作,祂此刻成為一個虛脫、疲倦、乾渴、缺乏的人。一個滿有天父賜下無限的聖靈充滿,無窮能力的基督,在此刻卻顯得如此虛弱,喊出了「我渴了」的呼聲。不要忘了,祂是為了為我們贖罪,才在十字架上成為罪身的樣式,為我們背負罪的刑罰。如不是因為愛我們,祂不需要經歷十字架的痛苦。

      耶穌的呼聲不僅是表達祂的身體極度虛脫,實際上也是因為耶穌知道在此刻各樣工作已經成就,為了要使經上的話:「他們拿苦膽給我當食物;我渴了, 他們拿醋給我喝。」(詩6921)可以應驗,祂說出「我渴了」。在十字架下的兵丁,聽見耶穌的呼喊後,就拿起一塊海絨沾滿了醋,就是羅馬士兵喝的劣質酸酒,拿著牛膝草綁著,遞到他的嘴邊。這整件事情都是在成就天父要完成的救贖工作。耶穌為讓預言得到應驗,而說出一些話,做出一些事。表示這一切工作都在天父救贖計劃當中,主耶穌一生的行動,都是為天父旨意得成就而行。

3.成了」:這句話是主耶穌在嘗了遞給他的醋之後而說的,意思是「這些事都已經成就了!」這個字在前面已經說過一次,就是28節「耶穌知道各樣的事已經成了」中的「已經成了」就是耶穌說的「成了」這字。這個字的意思有完結,有達到極致等含義。與羅馬書十章4節的「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中的「總結」這個字有相同的字根。可以翻成完結,也可以翻成達到極致。我們從這句話的前後文語境看來,主耶穌在此刻不會說各樣的事已經結束了,好像一切到此為止,不再繼續了。而是一切已經達到終極的目標,把各樣工作完成了,這樣的理解才是更正確的。所以主耶穌在此刻說這話,正代表著祂已經將天父託付祂完成的工作,達成目標。天父讓祂在十字架上流血捨身,付出生命為贖價,祂在此刻已經全然付清,銀貨兩訖。正如約翰福音174節主耶穌向天父禱告說:「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本句話的「成全」這字與「成了」也是同一字根。這不是一切的工作結束、到此為止,而是工作目標的達成。若是一切都到此為止的話,應該說出的話是「完了」不是「成了」。

      當耶穌說出「成了」這個字後,「便低下頭,將靈魂交付神了」,這句話的「靈魂」原文是「靈」,不是指聖靈,而是指人能活命的一口「氣」而言。這是何等特別的一個時刻。世人看來這一切都已經結束,耶穌的工作已經走到了盡頭。嚥下最後一口氣,一切的傳道、醫病、趕鬼等工作,都該在此刻關門大吉了。耶穌的受死不是結束,而是天父救恩計劃的成就。從此,撒旦魔鬼不再能藉著罪轄制人,人藉著信靠耶穌基督的救恩,得以脫離撒旦權勢的轄制,得到神兒女自由的身份,這是何等其妙的拯救之功。就如創世記中天父應許賜給亞當救贖,向蛇說出:「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315b)耶穌在十字架上擊敗魔鬼撒旦的作為,藉著死敗壞掌死權的魔鬼。表面上看起來耶穌的死是失敗了,其實絕對不是。神的救恩正是藉著耶穌的死而成就的。我們當受的罪債在耶穌的死上得以償還。在十字架上,我們與耶穌同死,並且得以與耶穌一起復活,領受復活的新生命,勝過罪惡敗壞的對我們的轄制。這是何等重要的一刻,耶穌的死絕不是結束。而是救恩完成,人類命運改變的榮耀時刻。

耶穌的死應驗了先知的預言

31猶太人因這日是預備日,又因那安息日是個大日,就求彼拉多叫人打斷他們的腿,把他們拿去,免得屍首當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32於是兵丁來,把頭一個人的腿,並與耶穌同釘第二個人的腿,都打斷了。33只是來到耶穌那裡,見他已經死了,就不打斷他的腿。34惟有一個兵拿槍扎他的肋旁,隨即有血和水流出來。35看見這事的那人就作見證,他的見證也是真的,並且他知道自己所說的是真的,叫你們也可以信。36這些事成了,為要應驗經上的話說,『他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37經上又有一句說,『他們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約1931-37

      耶穌雖然在十字架上嚥下了最後一口氣,然而一切都還沒有結束,正等待著新的開始。在此刻,在十字架下耶穌的母親肝腸寸斷,門徒傷痛欲絕。一股低沉的氣氛籠罩著他們,不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麽可怕的逼迫會臨到。天色將晚,安息日將到,猶太人不能在安息日將讓死屍留在十字架上。於是羅馬兵丁就將犯人的腿打斷,讓他們早點死亡,以便在日落前將他們的屍首放下來,安放在墳墓裡。另外兩個強盜腿都被打斷了。當他們來到主耶穌前面的時候,發現主耶穌已經斷氣了。一位士兵為了要證實耶穌是否真的死亡,就用一根槍刺入耶穌的肋旁。接著就看到有水與血從耶穌肋旁的傷口流出來。一般死去的人,血液凝固,血漿與血球分開。血漿部分就是淡黃色的體液,百分之九十是水。當耶穌的肋旁被槍刺入,流出水與血的時候,就知道祂已經真的死亡。沒有必要再打斷祂的腿。

      耶穌從釘十字架起,到最後斷氣死亡,說了什麼話,做出什麼動作,整個經過都被旁邊的一位門徒看見,這人是誰呢?並沒有記載下來。35節說:「看見這事的那人就作見證,他的見證也是真的,並且他知道自己所說的是真的,叫你們也可以信。」這句話與約翰福音後面的一段話極為類似:「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 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2031)兩段經文都描述將耶穌的事見證出來,或記載下來,目的都是讓人看見了後可以信。所以前一段中作見證者,與後一段中記載這事的作者應該是同一人,也就是常被提到的耶穌所愛的門徒約翰。

      本段描述耶穌受死後發生的事,主要有幾點意義。首先就是應驗了經上對於耶穌的預言:「他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這句經文是出自於何處?應該是將主耶穌的死,類比於舊約出埃及記中逾越節被殺的羔羊。出埃及記的經文是:「逾越節的例是這樣,...羊羔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124346) 逾越節的羊羔在當日之是預表基督,基督在在今日則是預表的實體。預表的意思是當實體尚未出現的時候,過去歷史中曾經出現的人物、事件、器物,與後來的實體有相當類似的對比之處。特別是新約作者明確記載在新約聖經中,指出舊約的人、事、物為某件新約實體的預表。例如,加拉太書四章中說夏甲預表舊約;撒拉預表新約。以實瑪利預表按著血氣生的,靠守律法得救的猶太主義者;以撒預表按著聖靈生的,因信稱義的基督徒。又如哥林多前書10章中指出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曠野中的靈磐石預表基督。本段也是一樣,逾越節的羔羊,在猶太人出埃及之前一夜,被殺代替以色列的長子,當他們因信將羔羊的血塗抹在門楣、門框上時,滅命的天使就越過他們家,不擊殺他們的長子。羔羊的血就是他們得拯救,免於滅亡的記號。如今基督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就如同代替我們受死的逾越節羔羊一樣,當我們因著信接受耶穌赦罪的寶血,就能夠罪得赦免,免於滅亡。逾越節的羔羊確實是耶穌在十字架上代替我們死的預表。出埃及記的經文說羔羊的骨頭一根也不折斷,正應驗在耶穌基督的身上。祂的骨頭一根也不被打斷,就是舊約預表在今日的實現。

      另一句經文「他們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指出耶穌在十字架上被兵丁拿槍刺入他的肋旁,這事件應驗了舊約預言:「我必將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扎的。必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亞1210)同樣地也是講到舊約預言,在耶穌的肋旁被刺入這事件中得到應驗。一切發生的事都在父神的計劃中,舊約裡就已經預言,到時候滿足的一刻,逐步按照神的計劃實現。主耶穌成就的救恩是天父拯救的計劃,是一定要完成的。

      最後我們再回頭思想,前面經文中描述主肋旁流出的水與血,對我們有什麽特別的含義?最直接的意義就是與耶穌為我們死所成就的救恩有關。水與血從耶穌的肋旁流出,象徵生命與潔淨因耶穌的捨身受死而流出。耶穌的血象徵著耶穌犧牲贖罪的死亡,成為我們罪得赦免,得到永生的根基。水則象徵著潔淨我們脫離污穢,讓我們內心經歷洗淨,在屬靈上得聖潔的過程。有一部電影叫作「賓漢」,其中一幕描述主角站在耶穌的十字架下面,看見十字架上流下來的水與血,流到地上,流散四方。代表基督的救恩傳向普世,所有領受基督赦罪寶血的人,都得以洗淨,罪得赦免,得到永生。有一首歌叫「萬古磐石為我開」其中有段歌詞:「萬古磐石為我開,容我藏身在主懷,兵丁舉槍傷主脅,同時流出水和血,雙重醫治我罪過、罪刑,罪權皆得脫。」將主寶血赦罪的大能描述得相當清楚,我們的罪過不再被神記念,脫離了罪的刑罰,並且脫離了罪對我們掌控的權勢。基督的救恩何等寶貴。

結論

主捨身受死代替我們承受罪的刑罰,讓我們罪人得免滅亡的命運。祂因順服父神拯救世人的旨意而受苦,雖然看似失敗,實際上卻成全救恩的工作,乃是無比榮耀之事。正如耶穌在十字架上說出的話:「成了」。

救主降生應驗神的應許


耶穌是神在舊約應許的彌賽亞

「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太11-17

      馬太福音是新約的第一卷書,是舊約與新約之間具有重要關聯性的書卷。當舊約最後一卷先知書完成後,約有四百年的沉默時期,神未賜下任何啟示的話語。當基督降生、受死、復活升天後,教會建立。許多使徒的書信被記載下來。舊約的書卷,與新約的教訓之間有何關聯?需要有一卷書來描述,身處熟悉舊約的環境中的以色列民,是怎麼來看待的基督的福音,與新約書信的啟示。馬太福音就是扮演這個連接的角色。所以它的主要寫作目的,是向猶太人傳遞一個信息,耶穌就是猶太人歷代先祖所盼望的彌賽亞。祂帶來的救恩就是舊約應許的實現。

      馬太福音從耶穌基督的家譜開始講起。對不了解猶太人歷史的外邦人,可能讀起來會覺得冗長繁瑣。但是對於重視先祖傳統的猶太人而言,描述一個人的家譜就是描述他在整個民族裡的身份地位。確認此人從哪一個支派傳下來,是否為血統純正的猶太後裔。在描述耶穌的生平事蹟前,先將祂的家譜寫出來。讓猶太人相信祂就是應驗神與歷代先祖立約,應許賜下的彌賽亞。

      此一家譜描述耶穌基督歷代先祖的記錄。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寫在第一節:「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家譜這個字是記載人起源之書,這句話描述了耶穌的法理上可以追溯的祖先。按照神性來說,基督真正的源頭是在永恆中神所生的,但是祂也有完全的人性,按照肉身說,祂道成肉身,有真實的人性。身為一個人,祂也有法理上的傳承。耶穌正是猶太人最尊敬的祖先亞伯拉罕的後裔,同時祂也是以色列最偉大的君王大衛的後裔。前者的重要性在於耶穌應驗了亞伯拉罕之約的內容,祂是神應許亞伯拉罕要賜給他的那一位後裔,並讓亞伯拉罕之約中關於萬民得福這部分:「地上萬國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創264b)得到應驗。加拉太書正面描述了亞伯拉罕之約的應許正應驗在基督身上:「所應許的原是向亞伯拉罕和他子孫說的。神並不是說眾子孫,指著許多人,乃是說你那一個子孫,指著一個人,就是基督。」(加316)實際上,萬民並沒有因著以色列這個民族而蒙福,卻是因著基督帶來的救贖,普世萬民都能夠蒙受福音帶來的福分。

      另一重要人物是大衛。正如羅馬書記載:「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1:3)祂正是先知書應許坐在大衛寶座上,統管以色列民的彌賽亞。耶穌基督同時也應驗了神與大衛所立的約:「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撒下7:16)歷世歷代大衛的子孫,從所羅門起,到猶大亡國止,歷代君王沒有一位永坐在大衛寶座掌權,並且國度永無窮盡。唯有耶穌基督應驗這預言。耶穌被稱為「大衛的子孫」,正代表祂就是大衛之約所應許的那位後裔。祂的降生正是來神的國度掌權。整個馬太福音就是帶出這信息,神國的君王已經來臨,祂將要擊敗與神為敵的權勢,在寶座上施展祂的統治直到永遠。

神預備彌賽亞來臨的計劃

2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3猶大從他瑪氏生法勒斯和謝拉。法勒斯生希斯崙。希斯崙生亞蘭。4亞蘭生亞米拿達。亞米拿達生拿順。拿順生撒門。5撒門從喇合氏生波阿斯。波阿斯從路得氏生俄備得。俄備得生耶西。6耶西生大衛王。大衛從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7所羅門生羅波安。羅波安生亞比雅。亞比雅生亞撒。8亞撒生約沙法。約沙法生約蘭。約蘭生烏西亞。9烏西亞生約坦。約坦生亞哈斯。亞哈斯生希西家。10希西家生瑪拿西。瑪拿西生亞們。亞們生約西亞。11百姓被遷到巴比倫的時候,約西亞生耶哥尼雅和他的弟兄。12遷到巴比倫之後,耶哥尼雅生撒拉鐵。撒拉鐵生所羅巴伯。13所羅巴伯生亞比玉。亞比玉生以利亞敬。以利亞敬生亞所。14亞所生撒督。撒督生亞金。亞金生以律。15以律生以利亞撒。以利亞撒生馬但。馬但生雅各。16雅各生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17這樣,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太12-17

      家譜第一句話開宗明義地提出:耶穌是神與以色列民所立的亞伯拉罕之約、與大衛之約的應驗。這正是整段經文的主軸。以下從第2節到17節,更詳細地描述了家譜的內容。其中包含三個重要階段,每一個階段有十四個耶穌的先祖。這些歷史上出現的人物,最終都導引到立約實現的焦點,就是耶穌基督。十四這個數字是採取特別安排的數字,大衛這個字如果按照希伯來字母的對應數字,加起來正好是十四。三段十四代,是有成全大衛之約的特別意義。實際上,此家譜並不是把每一代耶穌的祖先照單全收地記載下來,其中有許多代人物的省略。猶太人家譜在於表明血統中重要的傳承關係,忽略不重要的人物,是記載家譜常見的事。

1.  第一段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從一個蒙神呼召的信心之父,到亞伯拉罕之約的初步實現,也就是神應許亞伯拉罕的後裔成為大國,大衛領導百姓擊敗外敵,奠定以色列國的基礎

2.  第二階段是從大衛建國演變成猶大亡國:亞伯拉罕的後裔成為大國本是神應許得福分。但是國度應當是服在神的治理之下。人一旦離開了神,敗壞的罪性會毀掉一切人親手建立的組織。從所羅門起,一直到以後的國王,都陷在離棄神去拜偶像的引誘中。最終北國以色列,南國猶大都被滅,人民被擄到外邦。

3.  第三階段從被擄歸回再到新約的實現:即使人敗壞離棄神,但是神沒有放棄祂的百姓,在讓他們經歷管教之後,仍然保存了一批對祂忠心的餘民。雖然以色列國家在外邦的管制之下,失去了自主權。但是神仍然沒有忘記與他們立下的約,最終當神時候滿足的一刻,神差愛子耶穌基督降生為人,完成祂拯救世人的工作。

每一階段神都興起了一群對祂忠心的人,維繫著神拯救計劃繼續運行,等待那位蒙應許後裔的來臨。世間的名門望族無不在家譜上炫耀其歷代光榮軼事、與顯赫功績,唯有耶穌基督的家譜,卻讓許多原本名不經傳,甚至可說是聲名狼藉的人物出現在祂的家譜中。其中記載四位女性,這是父系社會的猶太人記載家譜不常出現的現象。

      第一位女性是他瑪氏。猶大從他的大媳婦他瑪氏生出了法勒斯和謝拉。猶大的大兒子早死,二兒子不肯為嫂子留後代,因此被神治死。猶大本當為兒媳婦找到成婚的對象,為死去的大兒子傳宗接代。但是他卻擔心小兒子如此行會因此死去,決定不去行。反倒是兒媳婦他瑪重視亞伯拉罕之約的繼承,用計讓猶太在嫖妓的過程中使她懷了孕,這本來是件不光耀的事,但是猶大卻沒有因著她作妓女而打死她,卻說:「她比我更為有義。」可見她重視傳承先祖從神所立的約,切望生出後裔來承接這福分。反觀猶大卻忘記神與先祖所立的約,不為死去的大兒子傳後代。

      第二位女性是妓女喇合,她本是迦南地的外邦人,在耶利哥城內本當被以色列人滅絕,但因為她聽聞神大能的手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又在爭戰中與以色列民同在,滅絕約旦河東的亞摩利王西宏、與巴珊王噩。她知道與神敵對一定會被消滅,決定投靠以色列人,保護以色列的探子。最終蒙神憐憫,因著她綁上朱紅色線的記號,全家免去了被消滅的命運。她後來與撒門結親,成為波阿斯的先祖。不因她外邦身份,出身低賤就遭歧視,而是被接納成為神子民的一員,同被記載耶穌的家譜裡面。

      第三位女性是外邦女子路得。本為羅德與女兒亂倫而生的摩押後裔,不得進耶和華的殿。因信心跟隨婆婆拿俄米回猶大。蒙神賜福,遇見慷慨的波阿斯,娶她為妻,讓她得以生子立後,成為大衛的曾祖母。外邦人也能因著信進入猶太人中,成為神子民,甚至名列彌賽亞的族系中。

      最後,是赫人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以色列民尊敬大衛為偉大的君王,但是在聖經中仍然清楚記載他犯姦淫的惡事。古代其它國家一向有為先人諱的傳統,通常早就把歷史竄改掉。不知舊約記載這事,連耶穌的家譜都把與大衛發生姦淫的拔示巴記載成烏利亞的妻子。代表大衛奪人妻室的醜事,聖經也不避諱地記下。即使是有罪的人,當悔改蒙赦免,仍然在神的眼中能被接納。

      從以上四為家譜中的女子,我們看出神對萬民拯救的心意。在古代如此不重視女性的社會風氣中,耶穌家譜裡出現了四位女性,不在乎她們外邦人的身份,或是她們身上曾經發生不名譽之事。耶穌的家譜不是虛構一個光彩耀目的顯赫家世,而是忠實記載了曾經是耶穌先祖的人士。在他們的家族傳承中,保存了神與亞伯拉罕萬民因他後裔蒙福的應許,也保存了彌賽亞出於大衛子孫的應許。神重視祂與先祖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也同樣重視祂與大衛立的約。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最終在他們的後裔身上得到實現。神是位守約施慈愛的神。向祂子民所應許的福分就必要成就。我們都因著信進入神子民的行列,屬靈上我們也被算為承受亞伯拉罕之約的子民,這些約與我們都有份。

      家譜的最後提到「雅各生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這句話有些特別,不說是約瑟生耶穌,而說馬利亞生的。通常每一世代都是男性先祖「生出」男性的子孫。因為任何其他世代的傳承都是血緣的關係。唯有耶穌與約瑟並無血緣關係,他是耶穌法理上的父親。耶穌的肉身是從馬利亞生出的。所以這句話如此寫是有特別的用意,與下一段經文中所寫的,馬利亞因聖靈感孕生耶穌有關係。家譜雖然平淡繁瑣,無多大意思,但是在代代相傳生出彌賽亞這意義上,就顯得耐人尋味。因為,其中包含了神重視祂與以色列先祖所立的約,經歷近兩千年仍然信實無比。最終實現在耶穌基督身上。我們所承受的亞伯拉罕之約的福分是如此真實地臨到了這世界,是藉著神特別的施恩保護而成就的。因此我們對所自己承受的福分就更加有感恩之心。

救主降生是神人同在的應驗

18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記在下面。他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了約瑟,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19他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的羞辱他,想要暗暗的把他休了。20正思念這事的時候,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他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21他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22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23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 神與我們同在。)24約瑟醒了,起來,就遵著主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過來。25只是沒有和他同房,等他生了兒子,就給他起名叫耶穌。」(太118-25

      在講述完耶穌的家譜後,作者馬太進一步陳述此家譜所應許的彌賽亞是怎麼降生在世上的。18節開啟了這段敘述:「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記在下面。」本句話的「降生」與前面家譜裡面的「生」是同一字根,意為「起源」、「誕生」。動詞原有個「出現」,是未完成式,與約翰福音中的「道就是神」的動詞是同一個字,表示這是向來存在的事實。原句按字面翻譯為「耶穌基督出生之事這樣地成為事實。」

      馬利亞被描述為耶穌的母親,經文中並未指約瑟是耶穌的父親,而是用馬利亞許配給約瑟來描述,因耶穌的誕生與約瑟並無關係。「許配」這個字就是定親之意,猶太人在男女結婚以前會先行定親,但是尚未結婚同房,直等到迎娶之日,新郎會將未婚妻接回家,二人成親,並同房,成為正式夫妻。在這段期間婚姻關係是存在的,訂婚的二人不能再與其他人有任何性關係,否則就要被視為犯姦淫被律法定罪。經文描述:「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這在當時保守的猶太社會,是何等大的羞辱家門之事。讓自己的父母受羞辱,也讓未婚夫丟臉。這裡描述馬利亞受的孕不是從約瑟來的,而是從聖靈。這種事即使在現代,都是不可思議的超自然事蹟,更何況是兩千年前的人,更是無法相信。這種事情如果傳出去,會是一件轟動鄉里的大事。不管是馬利亞或約瑟知道這事情後,都充滿了震驚。路加福音描述,馬利亞在懷孕之前就已經蒙天使告知:「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神的兒子。」(路13135)約瑟本來不知道馬利亞懷孕是從聖靈來這件事,心中充滿痛苦與不解。經文說「他是個義人」想要保全馬利亞的名聲,不願意公然羞辱馬利亞。若此事被公開,嚴重到會讓馬利亞被處死。他想要私下解除婚約。眾人對此事的流言蜚語,他打算自己默默承受了。然而,神的使者臨到了約瑟,告知他:「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他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稱約瑟為大衛的子孫,與前面一章一節說的耶穌是大衛的子孫是一樣的字。表示耶穌出生約瑟家,在法理上是大衛子孫的身份,與前面家譜說的呼應。約瑟被呼召成為耶穌的養父,承受妻子未婚懷孕的心理煎熬,是十分不容易的事,他願意順服神的指示,娶回馬利亞,可知他確實是位義人。

      接著我們要來看下半句經文,指出馬利亞「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也就是說,馬利亞不是與他人的性結合而懷孕,而所懷的胎是來自於聖靈。這正是歷代基督徒所相信的:「耶穌是來自於聖靈感孕,由馬利亞而生」這教義。很多人不能接受,因為從古到今從未發生過,也與今日科學的理論不合。所以有很多解經家就不相信這是事實。許許多多稀奇古怪的理論,敵對基督教的人污衊耶穌為私生子,自由派的人淡化這句經文,當作是古代科學不昌明時的傳說。其實,這些歪歪曲曲的解釋,只能夠反映出他們不信神能夠做出這事,根本的背後理由就是反映出他們的不信。如果萬物的創造,運行都來自於神都可以接受,祂親自介入祂手所造的宇宙,讓祂的兒子從聖靈感孕出生,又豈是件難以理解的事?否定耶穌是聖靈感孕的事實,也就是否定神有絕對的能力行使神蹟來成就祂的計劃。如果連神連行神蹟的大能都不接受,那根本就是對神存在的否定,反映出對方與我們根本信念基礎不同,各執一詞,沒什麽好再談下去了。

      馬利亞以童貞女之身懷孕是否為重要的教義?答案是肯定的。使徒信經明確指出:「我們的主;因著聖靈成孕,從童女馬利亞所生。」尼西亞信經也同樣說出:「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因聖靈的大能,為童貞女馬利亞所生,成為人身。」迦克敦信經也說:「在晚近時日,為求拯救我們,由上帝之母,童女馬利亞所生。」這是歷代教會經大公會議檢驗,所認信的基本教義。我們不需要去懷疑,另創理論,另闢門戶。單單純純按照聖經接受,就是最好的對待此教義的方式。再說,此教義是無關緊要,可有可無的嗎?絕非如此。如果,認為基督不是聖靈靈感孕,而是出自於人與馬利亞性交而懷孕。首先,否定聖經經文明白寫出的意思,自創新意。其次,把基督神性先存,並道成肉身的教義給否定掉了,以為基督的肉身來自於男女的結合。基督的人性,出於馬利亞受聖靈感孕而生,是實實在在與我們一樣的肉身,但是卻不是出自於人意、血氣、情慾的結合,祂沒有人性在犯罪以後被污染的罪性。如果把基督的肉身出生當成是與一般人無所不同的男女結合,祂怎麼可能不帶著亞當夏娃犯罪後,傳給所有後代子孫的罪性?耶穌是末後的亞當,開始了一個人類藉著祂得到屬靈生命的時代,但是卻不帶著墮落的亞當所有的罪性。這就是耶穌誕生來自於聖靈感孕的重要性。是不可以輕易忽視,隨便當成可有可無的教義。

      接著我們來看耶穌的名字的意義,21後半句說:「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耶穌這個字來自於舊約的約書亞,意思是「耶和華的拯救」。耶穌為何要取這名字,此名字的重要性在於,祂一生所要成就的事工就是「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作者馬太講出天使吩咐約瑟取這名字的原因。這句話出自於詩篇:「他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詩130:8)原本詩篇這句話的「祂」是指耶和華神,如今馬太引用此經文,應驗在耶穌取名字上,表示耶穌誕生要完成的工作,正是祂名字的意義,也就是祂要救祂的百姓離開罪惡而生的困苦、逼迫、危險、死亡這命運。耶和華施行拯救的工作藉著彌賽亞而行出來,神的子民就是彌賽亞的子民。這句話要怎麼理解呢?蒙拯救的對象「祂的百姓是誰」?祂要怎麼救祂的百姓脫離罪惡?當時猶太人對彌賽亞施行拯救的理解是,耶和華神必要差遣彌賽亞君王,施展大能擊敗奴役神子民的敵人,救以色列人脫離外邦統治,重新建立地上的以色列國。然而,從馬太寫耶穌名字的意義我們可以看出來,他對此的想法與當時猶太人不同。彌賽亞來臨所實行的拯救工作是,就祂的子民從罪惡的深淵中出來。神的子民為何需要拯救,因為罪惡轄制了他們,他們被罪纏繞,無法脫離罪的捆綁,最終必然落在神憤怒的審判之下,難逃死亡的刑罰。這就是神差遣祂兒子來到世上要解決的問題,救神的子民脫離罪孽的轄制。那神的子民是誰呢?是否如猶太人所想的只是神的選民猶太人?從馬太福音最後耶穌差遣門徒往普天下去傳揚福音給萬民聽,我們就知道神子民的意義已經被擴大。「耶和華的子民」也就是「彌賽亞的子民」,也就是將所有歸入彌賽亞名下的基督門徒都被包括進來,其中包含對神忠實的猶太餘民,也包括所有聽聞福音歸入基督的外邦門徒。基督來到世上是為了拯救祂的子民,脫離罪惡的刑罰與轄制。萬民中所有信靠他的人,就進入祂子民的行列。這是「耶穌」這名字的意義。

      接著我們要來看耶穌的名字「以馬內利」的意義。22節說:「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馬太福音多次引用舊約經文,將耶穌生平發生的事件當成舊約預言的應驗。因為他熟悉舊約先知預言,因此引用經文向猶太同胞證明,耶穌就是神應許以色列民的彌賽亞。「這一切的事成就」這句話的動詞「成就」是完成式,表示此本來應許的內容已經成就了,並且至今還是對著大家有效。耶穌還沒有誕生,馬太為何說這話?因為耶穌已經在馬利亞腹中懷孕,救主拯救的工作已經來臨。這就是先知預言內容已經成就的意思,這是神手中拯救的工作,已經開始了,就一定要發生,最終完成。

      先知預言的內容是什麽?「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本句話出自於先知以賽亞向著猶大王亞哈斯發的預言。當時利亞蘭王汛與以色列王比加同謀攻擊猶大。來勢洶洶,猶大國陷於被毀滅的危機中。以賽亞要亞哈斯向神求一個兆頭,亞哈斯拒絕。以賽亞警告亞哈斯,他雖然故意不求兆頭,神自己要給他一個兆頭。這是對他違反神心意的警告,在這兆頭發生後,警惕看到的人,不服神旨意的後果。這兆頭的內容就是:「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賽7:14b)這兆頭既然是對著亞哈斯說出的,並且接著說的下面的內容:「到他曉得棄惡擇善的時候、他必喫奶油與蜂蜜。因為在這孩子還不曉得棄惡擇善之先、你所憎惡的那二王之地、必致見棄。」(賽7:15-16)對當時的猶大百姓是有意義的。也就是說兆頭確實在當代應驗了,二王就是入侵的冒煙的火把頭,利汛和比加,他們兩個入侵者確實不久之後就敗亡了。然而,以賽亞指出神賜下的兆頭的應驗,僅止於此嗎?從以賽亞書更廣的前後文,我們看到了以賽亞書第九章說的:「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 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賽9:6-7)這位所賜下的嬰孩,就不可能只在當代應驗了。當代無論哪一位嬰孩出生,都無法用這段話的內容來確實地說出預言應驗在他身上。唯有神的兒子彌賽亞,真的能被說是「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按照以賽亞前後經文,這整段預言的完全應驗只有在後來降生的彌賽亞身上,也就是耶穌基督。所以我們可以從馬太引用這句經文,來看他心目中的預言應驗是怎麼成就的。以賽亞原來說出的兆頭,對亞哈斯確實有當代警告的信息,當時的人也確實領受了。然而,先知預言往往超越當世代,除了警告眼前發生的危急狀況這意義外,他先知的眼光往往朝向神最終對祂子民所要施行的拯救。不單單警告亞哈斯,應許神的拯救,解決兩個入侵的冒煙火把頭這問題。神子民面對的仇敵攻擊是接二連三的。最終、最可怕的攻擊是因這百姓離棄神,陷在不信這罪中所造成的。以賽亞警告的兆頭,最終的意義就是神應許賜下彌賽亞,救祂的百姓脫離不信的惡心,這才是神拯救祂子民的旨意最終的成就。所以,馬太如此引用,可以視為,把以賽亞先知的預言,從當時的應驗,往那更遠的末後世代擴展,看見了他最終成就在神差遣來的彌賽亞身上。馬太知道這彌賽亞就是耶穌基督,祂成就了神對祂子民拯救的應許,也就是「以馬內利」,神與人同在的意思。不單單馬太領受這樣的啟示,連路加也是耶穌誕生為神與人同在的應驗。他在描述耶穌誕生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天使讚美的歌聲:「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 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路214)這正是指出聖子耶穌誕生應驗了神的應許,神要與人同在,拯救他們脫離危險、逼迫、死亡的命運。「以馬內利」的應許唯有在神解救我們脫離被罪轄制的困境後才可能實現。所以耶穌的兩個名字是緊密相關的,「神與人同在」為要「救祂的子民從罪惡裡出來,脫離罪惡的捆綁」。唯有主耶穌成全了神賜給我們的寶貴應許。我們的平安在於祂,有祂的同在,我們不害怕死亡危險的攻擊。我們的拯救在於祂,有祂伸出拯救的手拉住我們,我們必要脫離罪惡的深淵。感謝讚美我們的主,祂的名是以馬內利,是救我們的主耶穌。

結論 

    從耶穌的家譜我們看到了神差遣祂兒子降世拯救罪人的計劃。讓耶穌從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中誕生。道成肉身、來到世上救贖我們脫離罪惡轄制。祂的名字正反映出祂在世上的使命,耶穌就是將祂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以馬內利就是神與人同在。耶穌基督的降生應驗了亞伯拉罕之約、與大衛之約,並成就了神救贖工作。研讀馬太福音,讓我們知道神拯救我們的大愛,蒙恩之人當對救主心存感恩。

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神聖盟約與我們的關係

新书推介:神圣盟约- 圣约神学初探作者:改革宗RM 44.00... - 人人书楼 ...
以下是閱讀《神聖盟約》這本書第一章的心得。將會逐章貼出心得,與各位分享。

在平日生活中,我們一般不太常用「約」這個字。但在實際經驗來說,「立約」的觀念卻是經常出現在人類行為當中。人們常使用「約」來定義人際間交往當有的關係。例如,國與國之間會簽「條約」,公司之間會簽「合約」,買賣的雙方會定「契約」,租貸雙方會簽「租約」,進入職場工作會簽「合同」,申請銀行帳號、房屋貸款、信用卡、甚至網站帳號都會簽一個「同意書」,即使我們常忽略其中的內容。人際間最重要的婚姻關係,也有會彼此立下「婚約」。 「約」把人際間當有的關係定義清楚,大家就化解爭議,照著議定的內容去做。

聖經中同樣地也存有「立約」的觀念,而且是神與人立約,規範彼此間的關係。我們所熟悉的有挪亞之約、亞伯拉罕之約、西乃之約、大衛之約、耶利米書中的新約、還有基督所立的新約。除了最後一個外,都出現在舊約聖經中。其中有兩個新約裡經常提到,非常重要的約。就是亞伯拉罕之約、與大衛之約。因為與基督所立的新約有緊密的關係。這兩約的成就都在耶穌基督身上得到實現。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關乎萬民都要因他的後裔得福,就是透過亞伯拉罕的那一位後裔耶穌。神應許大衛的子孫要坐在他的寶座統管神的子民,那位應許的大衛的子孫也是耶穌基督。此二約的應許就是在耶穌基督身上得到完全實現。舊約與新約之間,存在著應許與實現的關係。

那我們當如何定義「約」這個觀念? 《神聖盟約》這本書的作者把「約」定義為:一種正式的協定,建立雙方具有法律層面的關係。 「約」可以是一種應許、承諾、或誓言。約具有幾項要素。首先,它具有約束力,會建立彼此的關係。其次,他對於破壞約定的一方,會要求其負起責任承擔後果。我們說「約」具有「法律性質」就是這個意思,它具有約束力,不是隨性所至,想做就做,想破壞關係也不必承擔後果,如此隨便的作法。

我們常一聽見「法律關係」就會有排斥感,法律規定之下,具有約束力,就以為失去了個人的自主意識,如此建立的親密關係就沒有價值了。其實,法律約束下不一定排除親密關係,反而是增強。為什麼?例如,有人以為兩人相愛就同居,不需要有正式的婚約。其實婚約讓夫妻的親密關係在合法的保障下更加堅固。否則,婚約如果限制了婚姻中夫妻的相愛,普天下絕大多數的夫妻都以婚約來當作正式結合的關鍵約定。法律的協定如果破壞了親密關係,人們又何必走入立約的婚姻中,乾脆全部採用同居的方式,合則來不合則去,多自由啊?婚約不但不會破壞親密關係,反倒是將親密關係定規在合法的約束中。如結婚的雙方承諾相守一生,撫養小孩的父母承諾忠心教養、不離不棄。讓另一方心中對彼此的關係有穩妥的安全感。無 限 制的自由才是親密關係的破壞力量。

約就是將這些人與人之間話語的承諾,用正式的協議給定立下來。當我們了解現今人們對約的觀念,能夠讓我們更清楚知道聖經中約的意思。約在功能上是為建立關係的承諾,並帶著對違約者懲罰性的後果,在這層面上,古代的約與現代的約是一樣的。在約的形式上,古代世界的「約」與今日的約有些不同。今天,我們對於約所陳述話語的真確性檢驗的方式,是用人證、物證、科學鑑定方式,來判斷話語是否真實。在古代不見得有如此復雜的技術來檢驗話語的真確性。往往就會用在更高的權威面前起誓的方式,來加深人對立約人話語的信任度。所以古代立約的形式會包含在更高權柄的面前發下誓言,宣告如果欺騙違約,會有何等嚴重後果。

古代世界立約的典型儀式包括一些特定內容。正是像徵立約雙方在某個神明面前,立下誓言,違反約定的嚴重後果就是,會遭受生命財產的損失。最後會在約中加上一句話「天人共鑑」,意思是天也在鑑察我的內心,如果有謊言欺騙的行為,會遭天譴。立約儀式會把這些內容用形象化的動作表現出來,如將動物宰殺,從屍首中走過,象徵如果違背盟約,會有像被殺的動物一樣的悲慘結果。這正是古代近東立約常見的儀式。

了解古代立約的過程,對我們了解聖經的約是相當重要的。因為以色列民正是古代近東的民族,他們對立約的理解,也受到當時所處環境周圍的百姓立約習俗的影響。當我們了解古代近東民族立約的意義,就會明白神向亞伯拉罕立約,並採取剖開牲畜,並從中間走過這儀式,所代表的嚴重性。表示如果違反約的內容,就會像這些被宰殺的牲畜一樣,將被奪去生命。神用如此嚴厲的儀式來向亞伯拉罕立約,代表了神堅定不移的決定,神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語,絕對不可能違背。當時亞伯拉罕正沉沉睡去,這一切都是神單方面得作為,也就是單單出於神對亞伯拉罕的承諾,所以我們說亞伯拉罕之約是個無條件之約。其應許是神所堅定立下,無論如何都絕不會取消的。

除了立約的儀式之外,立約承諾的內容是約的中心,同時立約的見證人,或者雙方交換的信物也是相當重要。就如婚禮中交換戒指為雙方結合的信物。見證人一同享用婚禮的酒席則為另一種各民族所共有的見證儀式。外在的儀式不是固定不變的,會隨時空轉移而減少或增添,因為那隻是外在的象徵,不是立約的核心。立約核心的信息就是,約是帶著嚴重後果的,關係建立的合法承諾,這是從古到今一直不變的。古代立約有些共通的要素。首先,它必須是正式的盟約,不是隨口說說,答應他人的話。其次,立約必須有雙方,可能是同等地位的(如婚姻),也可能在地位不等的兩方進行(如國王與臣民)。立約的內容不見得是經過雙方自願同意,有的時候是地位更高的一方,單方面將這約加在地位低的一方,地位低的一方沒有拒絕的自由。例如國王與臣民立約。漢高主劉邦入關時與民約法三章,同樣是單方面的立約。

當我們知道古代立約的文化背景後,更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聖經中「盟約」的意義。例如神向亞伯拉罕、摩西立約,會使用當時他們理解的立約風俗。神對我們今日立約,也會使用我們今天對約所能理解的方式來進行。這是立約形式外在的彈性做法。在此彈性形式下,卻有個固定不變的中心思想,神要與我們建立關係,祂要作我們的神,我們要做祂的子民。這是對屬祂的子民堅定不變的承諾。我們與神建立了這種關係後,不必擔憂害怕神會毀棄這約。我們只要忠心照著神立約對我們所要求的去行,就是信實地留在約中,我們永遠不必擔憂神會拋棄祂的子民。

按照本書作者所列,聖經裡的約有三大要點值得我們注意的。
1. 我們應當特別關注聖經中有關神與祂的子民,或是對普世萬民所立的約。
2. 神是這些約的主動立約者。
3. 約的內容是神向人的應許或承諾,神立約時並且賜下印記或者記號來顯示立約的堅定性。
從上面三項關於聖經中「神與人立約」要點,我們更能夠清楚認識自己與神之間立約的關係。既然這些約是神向人主動立下的承諾,我們無法對約的內容有任何異議,只能以信心表示自己順從此約,進入此約之中。若是有人相反地以不信之心,背離神主動立下的約,則證明此人與神的約無分無關,神對祂立的約仍然信實到底,毫無背棄。

聖約在聖經裡扮演了一種角色,就是神藉著立約來管理祂的國度,以成全祂在國度中要達成的目的,約正是神治理的方式。例如神在創世記第三章人墮落以後,給人一個救贖的應許,女人的後裔咬傷蛇的頭,蛇則要傷女人後裔的腳跟。從此神就用恩典之約來管治祂的國度。西乃山之約則是神用來治理以色列這政教合一體制的憲章。新約則是神治理教會這群屬祂子民的憲章。教會是神國在地上有形的彰顯。在歷史上不同的階段,神以不同性質的聖約來治理祂的國度。每一個聖約都體現神與當時神子民的關係。我們今日天活在新約的時代,聖經中提到的基督以祂的血所立的新約,正體現出基督徒與神之間的關係。新約定義了神為祂的子民作出了那些救贖工作,同時也告訴神子民他們對神的責任。我們得以進入神的國度,完全是因為基督寶血的救贖,我們因著信靠基督,得到救恩,才能算與神立新約的子民。新約同時也要求基督徒順服神的旨意,憑信心住在基督裡面,保持與基督正確的關係。在新約中的子民,享受神賜下的恩典,同時也需要順從神對祂子民的要求。

聖經裡不見得所有神與人立約的觀念都用「聖約」來表示,有些詞彙也是指向聖約的。例如:「神起誓」表示神對於祂向人說出話語的慎重其事,絕不反悔。 「應許」是神對祂子民說出的承諾,必然會信實地應驗。神所答應人必要成就的「義務」,也是約的同義詞。詩篇19篇中提到的耶和華的「律法」、「訓詞」、「道理」、「法度」、「命令」、「典章」都可以視為神向祂子民所立下堅定不移的旨意。立約的「記號」也是代表了約,例如結婚雙方交換戒指為信物,戒指就代表了婚姻中維繫的忠貞關係。當耶穌在最後晚餐是舉起了杯,說出了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這話的意思就是指,最後晚餐的杯代表了基督與屬祂的子民之間救贖的關係。還有立約的套語出現的時候,前後經文往往提到神與祂的子民立約的內容。知道以上這些「聖約」的同義詞,對我們讀聖經會有幫助。我們會看見從舊約到新約,整本聖經記載了許多神向人立約的事實,在每個歷史的時代,定規出祂與百姓之間的關係。可以說神向人立約這觀念,是貫穿了整本聖經的中心主題。

當我們反省自己得到神拯救的過程,在對比聖經中描述基督與祂的門徒立約的內容。當年門徒進入基督裡面的方式,與在基督面前的地位,與我們今日信靠基督的門徒是一樣的。我們更加確認自己與神之間的關係是一種聖約關係。祂揀選了我們,為我們預備了救恩,尋找我們歸回祂的國度,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惡,接納我們進入神的家中。反思自己與神立約的關係,在看到教會內外同為基督肢體的人,一樣與基督有立約的關係。我們因著與基督立的新約進入祂裡面,彼此合為一體,我們與肢體間的關係更應當彼此相愛,相互成全,而不是互相爭競,彼此虧損。所有蒙恩得救的基督徒,在主耶穌的新約里合而為一這觀念何等重要。

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帶鎖鏈的佈道者


建立教會是神永恆救恩計劃中重要的一步。這救恩計劃的開展就是從建立救恩的團體來推動,這團體就是教會。教會的建立是成全神應許的劃時代事件。基督升天後,教會繼續基督身體的功能,擴展神的國度。這就是神國降臨在地上的具體實現。教會建立之初,對發生的每一事件處理的方法,都值得我們今天的教會學習。特別是在我們分堂開始聚會的時刻,特別應當從初代教會學習,如何從零開始,靠著聖靈的能力逐漸擴展,終於將福音傳到普世。

等候應許的聖靈

「提阿非羅啊,我已經作了前書,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2直到他藉著聖靈吩咐所揀選的使徒,以後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3他受害之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地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 神國的事。4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5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徒11-5

教會實際成立的起始點應該是在五旬節,然而在五旬節前,主耶穌早就已經預備門徒,迎接這個時刻。是誰在背後推動教會成立?事實上這一切都是神的手所推動,透過基督完成。基督傳道的過程,訓練了門徒,奠定了教會的基礎。在耶穌升天前,用了四十天預備門徒作祂復活的見證。直到五旬節前,這個團隊已經成為一群預備好承接使命的門徒。他們對耶穌的復活有把握,有相同的使命,能同心合意地禱告,對神的引導敏銳而且順服。當五旬節來到,父神差遣聖靈降臨,讓教會得以堅固,開展宣教工作。教會就憑著聖靈的工作,藉著這群門徒誕生了。

耶穌在祂復活的四十天中,如何預備門徒成為祂的見證人?祂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的顯給使徒看,使他們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祂也向他們講說神國的事,使他們認識神旨意的奧秘。吩咐他們等候聖靈的降臨,使他們倚靠聖靈的能力,來成就主交付的使命。綜合起來有四點:復活顯現、講解神國、聖靈降臨、交付使命。這四件事的目的聚焦在為基督作見證上。 

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的延續

路加福音是使徒行傳的前書,因此使徒行傳延展了路加福音的主要信息。特別在前書的結尾,與後書的開頭,有五點是明顯的共同點:

1)兩書都關心神的國將要擴展到外邦人:「從東,從西,從南,從北,將有人來,在神的國裏坐席。」(路1329)「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

2)兩書都提到了基督為門徒講解經上的應許如何應驗:「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又對他們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裡復活。」(路2445-46)「他受害之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地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徒13

3)兩書都提到基督命令他們向萬邦見證基督:「並且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路2447-48)「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7-8

4)兩書都提到要他們等候應許的聖靈:「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裡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路2449)「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徒15

5)兩書都提到門徒目送耶穌升天:「正祝福的時候,他就離開他們,被帶到天上去了。他們就拜他,大大地歡喜,回耶路撒冷去。」(路24:51-52)「說了這話,他們正看的時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雲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見他了。」(徒19

這些延續的信息正是路加寫兩卷書的要點。他告訴後代的教會,神國實現就是在基督身上,祂帶來救恩,從選民以色列開始,繼續擴展到外邦。門徒領受耶穌親自教導,明白神國的奧秘,耶穌復活證明祂就是神差來的彌賽亞,完成神的救恩計劃。這計劃的實現靠著教會領受宣教使命,見證基督的福音。教會從何得能力見證?見證的能力來自聖靈降臨。


在迎接聖靈能力之前,主耶穌吩咐門徒留在耶路撒冷等候,憑門徒自己的能力,無法勝過外界逼迫的考驗,主要求他們等候,他們順服主的命令,一起禱告,等候神應許的聖靈来到。

受聖靈的洗

第六節是讓我們有些疑惑的經文:「約翰是用水施洗,再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受聖靈的洗是什麽意思?因為耶穌說不多幾日,我們很自然的就知道這是指五旬節要發生的事。「受聖靈的洗」與將要來臨的「聖靈降臨」有關。主耶穌的話與約翰的預言緊密相關,四福音都提到施洗約翰的預言:

       「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太311)。

       「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可18

       「約翰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路316)。

       「你看見聖靈降在誰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約1:33

約翰的水洗象徵悔改、基督所施的聖靈的洗,象徵聖靈的潔淨與更新。基督的洗沒有否定約翰的洗的意義,然而耶穌卻在約翰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要求願意為罪悔改的人受聖靈的洗,也就是因著信接受基督寶血的潔淨,領受聖靈在信徒心中的潔淨與更新。主耶穌升天前對門徒的話,事實上就是再次提醒,約翰的預言將會在幾天後實現。也就是幾天之後的五旬節聖靈降臨,這時間最後的結局就是:使徒傳講基督復活的福音,聽眾覺得扎心、悔改歸正、領受聖靈。如第二章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在使徒行傳中,受聖靈的洗,悔改信主、罪得赦免、領受聖靈的內住,都緊密地連在一起,是歸正過程的一部分。我們也應該把它當成一次的事件來看,不要拆開來、分成許多階段完成。

特別是保羅的門徒路加,親自受教於保羅,對於保羅的教訓必然十分熟悉,對受聖靈的洗這觀念與保羅應該是一致的。哥林多前書中說:「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1213)這裡提到「從一位聖靈受洗」原文用字句法與「受聖靈的洗」完全一樣,意義應該是相同的。教會中每一個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沒有例外全都受了聖靈的洗,進入基督的身體。如果有人自認沒有受聖靈的洗,他還不在基督身體裡面,連重生得救都還沒有達到。 

神國實現在於基督福音的廣傳,福音內容就是基督復活的見證。受聖靈的洗為何重要?因為聖靈降臨,住在聖徒裡面,接替耶穌在地上的工作,讓教會得到屬靈的能力、放膽為基督作見證,並且賜下屬靈恩賜,建造教會,潔淨教會,使其聖潔,足以作基督的見證。

我們今天延續了兩千年的教會,自當與初代使徒們一樣,明白基督向我們教導的神國度的信息、堅信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領受聖靈的洗,進入基督的身體,並領受聖靈所賜下的能力,在普世各地為基督作見證。離開了這些基督建立教會的宗旨,我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就不成為教會。教會成立的目的不是為了我們自己,而是為了滿足神心意,就是福音的大使命。我們是否願意將這使命當成教會最重要的目標? 

宣教的使命

6他們聚集的時候,問耶穌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7耶穌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8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復興就是恢復原本的狀態,如身體從病中復原。舊約記載:彌賽亞將要來,對選民施行拯救。也就是復興以色列國。耶稣在復活後四十天,向他們講述神國的事,他們應該知道,耶稣就是猶太人所期待,坐大衛寶座的彌賽亞,要帶領他們復興以色列國。基督道成肉身就是神國降臨的開始,然而卻不明白何時、如何實現?耶稣應許,不多幾日,將會領受父所賜下的聖靈,他們心中對復興的來臨充滿期待。然而,耶稣卻清楚地告知,將要復興的國度是屬靈的國度,復興實現的方法是靠著爲基督作見證。這個國度將在在聖靈所賜的能力下,不斷向全世界擴張,直到福音傳遍地極。

首先,耶穌糾正他們觀念,以色列國度復興是神按權柄所定,不是人的意志能左右。也不是讓人妄加猜測的。歷史上有許多人喜歡預測神國降臨的時間,這心態正是主所警告的。

接著耶穌托付他們工作的使命,本句話的兩個主要動詞是「領受能力」,與「作見證」。都是未來式,意思是命令性的,如同說:「你們當領受能力、作我的見證」。這句話與約翰福音結尾主耶穌復活顯現的時候,用命令句說出「你們受聖靈」。這兩個命令最後的實現,都是指向五旬節聖靈降臨後,門徒領受聖靈能力、並聖靈內住這件事。使命的成就必須靠着聖靈。

聖靈的降臨是劃時代的事,是門徒作見證能力的來源。過去聖靈在人身上的工作是個別的,為完成暫時的工作。五旬節聖靈降臨是與過去截然不同的,聖靈是普遍地、持續地內住聖徒裡面。祂帶來的改變有:給門徒作見證的能力、給人膽量宣告福音、懲治教會中的罪惡、給人能力勝過罪、有能力趕逐魔鬼勢力、領受屬靈恩賜。

大使命與大應許

當門徒領受耶穌的能力之後,有什麽重要的任務要去完成?這個任務的能力來源,地理位置的次序,及任務的完成期限?

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大應許:「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

兩者共同點:去傳福音(為基督作見證)、面向普世(直到地極)。

初期教會發展的六個階段

耶路撒冷:(11- 67)描述耶路撒冷教會的情況。結束句是:「上帝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

猶太全地、撒馬利亞:(68 - 931)記述自耶路撒冷到撒馬利亞,教會被建立起來的經過。結束句是:「那時猶太、加利利、撒馬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

近處外邦人:(932- 1224)記載有關彼得帶領哥尼流一家歸主的事迹。結束句是:「上帝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

小亞細亞:(1225- 165)記述保羅向外邦人傳福音的宣教旅程。結束句是:「於是衆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加增。」

歐洲:(166- 1920)記述教會伸展到歐洲、和保羅在外邦人的大城市如哥林多與以弗所等地的工作。結束句是:「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

羅馬:(1921- 2831)記述保羅將福音帶到羅馬的過程。結束句是:「放膽傳講上帝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

宣教的過程連貫整個使徒行傳,每一段落的結束都帶著令人振奮的信息。這就是主耶穌大使命的實現經過,這使命至今還在進行,我們仍在那最後一階段,為主作見證,直到地極。我們是否仍然抱著向使徒一樣的樂觀態度,繼續使徒未完成的宣教使命。

我們的宣教使命

何處是我的們撒耶路撒冷?何處又是我們的撒馬利亞?我們的地極?可能遇到的挑戰及困難是什麽?

耶路撒冷:(本地同文化宣道)同學、同事、朋友、鄰居居、同鄉、家人。

猶太:(外地同文化宣道),本國其他地區同胞、本國僑民。

撒瑪利亞:(外地近文化宣道),文化背景相異的人(如民工、農民、商人)、少數民族、外来移民。

直到地極:(外地異文化),普世宣道。

宣教的進行是全方位開展的,然而也有優先順序。從近到遠,從同文化到異文化,是宣教的進程。並不是等到近處完成了,我們才作遠處。也不是同文化都作完了,我們才作異文化。我們做事需要有輕重緩急的順序,然而也是同步進行。就如當初使徒做法一樣,他們沒有等到耶路撒冷人都信了,才向外邦宣教。而是進行到一個階段就勇敢從本地宣教,跨出下一步。普世是我們宣教的目標,這不是好高騖遠,而是效法使徒留下來的榜樣。

基督再來的盼望

9說了這話,他們正看的時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雲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見他了。10當他往上去,他們定睛望天的時候,忽然有兩個人身穿白衣,站在旁邊,說:11加利利人哪,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徒19-11

耶穌的升天與再來對門徒的重要性?耶穌升天代表祂回到父那裏去,被神接納高舉。祂身為神子的身份被顯明出來,被在十字架上陷害而死的冤屈已得伸張,身為基督的身份已被證實。祂升天之後在天父右邊,最尊貴的位置,統管萬有、也為我們信靠祂的人代求。我們在地上的子民,因著祂中保的地位,得與神相和,得以奉祂的名向天父祈求。這都是基督在地上應許的應驗。

天在哪裡?就是天父同在之地。主耶穌從天上道成肉身而來,復活後、回到天父旁邊。天使告訴仰望基督的門徒:「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天使的話是寶貴的預言,也是基督再來應許的確定。

再來是主的應許,主耶穌在最後晚餐時曾應許門徒:「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約143)祂必要再來擊敗魔鬼的勢力,帶我們進入祂的國度。這是何等重要的應許,也是必然會應驗的。我們在地上心存這個盼望,等待主耶穌再來接我們。死亡不再能拘禁我們,基督怎麼復活,我們將來也要與他一樣復活。

復活的盼望支持門徒勇敢往普天下去傳福音。不怕危險、不懼死亡。主已經升上高天,祂正掌權、最終必要得勝,直到永永遠遠。我們也是活在這盼望得勝的喜樂之中。

結論

本段經文讓我們看到了初代教會開始的根源,就是主耶穌復活向門徒顯現,命令他們在耶路撒冷等候,不多幾日將會接受所應許的聖靈,這聖靈是他們為主做見證能力的來源。主又吩咐他們往普天之下去傳揚福音,作主耶穌復活的見證。福音因著主的大使命而開始,也因著主的大應許而滿有活力的拓展,前仆後繼,面向普世,廣為傳開。我們身為兩千年後的基督徒,切勿忘記自己的信仰是從何而來的,更要記取主耶穌吩咐的使命與應許,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完成福音的使命。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