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靈修筆記] 勇敢見證福音

Peter Acts 3.jpg
使徒行傳3:1-26
耶路撒冷成立的第一個教會,是充滿聖靈同在,與活潑生命見證的教會。他們不斷的在家裡、殿裡聚會,傳講復活的主耶穌。神把得救的人不斷加給他們。當教會開始要成長時,撒但並不甘心,它採用了三個策略來阻擾教會的成長;第一個是來自教會外部的逼迫,第二是想腐化教會內部的團契生活,第三是造成教會領導者與信徒的衝突。不過它的詭計並未得逞,教會反而在重重困難中強壯起來。

醫治與拯救
讓我們用想像力與同理心,設身處地的來思想別人。如果你是這個瘸腿的人,出入必須靠別人抬著,你每天生活的內容會是什麼?

如果一個殘疾人,一生都需要人幫助,常常可能生出自憐的想法。常會自覺無用、無助、靠別人施捨、看別人臉色過日子。他真正需要的不是金銀的施捨,而是行走的能力。

當我們看到有需要的人,應該有個體認:他們最需要的不是人的憐憫,而是尊重、出於愛的關懷、與平等的對待。使徒行傳中的這個瘸腿的人,雖然所求的是施捨,他更大的需要是什麼?我們可以思想,得醫治是一個陷在病中的人最大的渴望。一旦得到醫治,他就能從毫無自尊、心靈被傷害的情況,得到肯定、重建活下去的信心。

彼得有什麼比金銀更可貴的可以給他?神的救恩如何透過彼得流到瘸子的生命中?今日基督徒面對周遭有各樣需要的人,應該如何效法彼得的榜樣?
1.人的景況是什麼?那位殘疾人身體殘疾、自尊受傷。今日的罪人被罪捆綁、自暴自棄。
2.人最需要的是什麼?那位殘疾人期待病得醫治。今日的罪人期待罪得到赦免、活出自由的生命。
3.人的需要如何被滿足?那位殘疾人希望主行神蹟醫治他。今日的罪人希望聽聞福音、悔改信主。
4.基督徒最能給什麼?彼得將生命中最好的給人那位殘疾人。今日基督徒把神拯救罪人的福音傳給人。
5.基督徒信心的行動表現:彼得以行動扶他、命他起來。今日基督徒憑信心向人傳福音,憑愛心接納罪人。
6.人得到救恩的反應:那位殘疾人讚美神。今日信主的人會悔改、歸信、感謝、讚美神。

神蹟奇事的發生,是給我們一個記號,基督徒有神的同在,讓我們有勇氣向世人傳講基督的福音。當我們願意順服主的心意,傳揚福音時,主耶穌會讓神蹟奇事的見證隨著我們。

初代教會曾經受盡逼迫,但後來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中古世紀時,教皇眼見教會收到豐富的財物奉獻,有感而發對阿奎那說:「當年彼得說金和銀我都沒有,但是今天,沒有人會再講教會沒有金和銀了。 」阿奎那回答說:「是的教會不再缺金和銀,但我們也沒有辦法叫人起來行走了。」

彼得放膽傳道
彼得如何從眾人對神蹟的注意轉到福音的主題?彼得指出他以耶穌的名,使他們所認識的瘸子可以走路。眾人覺得希奇,希望見到行神蹟者的奇妙能力,彼得卻說神蹟是奉耶穌的名而行的。這是為見證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就是神所差來的基督。

比較使徒行傳的第2章聖靈降臨的神蹟,與第三章彼得醫治瘸子的神蹟,我們會發現,這兩個記載有相類似的結構:
在第二章當中,記載了聖靈所帶來的奇妙現象、旁觀的人的驚訝、彼得的講道,最後談到三千人的歸主。第三章的安排也是類似,記載彼得靠著聖靈所行的醫病神蹟、旁觀的人的希奇驚訝、彼得的講道,最後看到有五千人的歸主。

不僅這兩個記載的格式很接近,彼得這兩篇講道也有類似的地方。這兩篇講道的一開始,都是要澄清圍觀的人的想法:在第二章,彼得要消除眾人以為使徒們喝醉的誤解;而在3:12,彼得要消除眾人以為他們是靠自己能力醫病的誤解,彼得在那裡說:「以色列人哪,為什麼把這事當作希奇呢?為什麼定睛看我們,以為我們憑自己的能力和虔誠使這人行走呢?」在點出眾人的誤解之後,彼得在這兩篇信息當中,很快的都將重點移到耶穌被猶太人殺害,但是上帝卻使他復活的核心事件,然後透過耶穌的死裡復活,最後都要求聽眾悔改歸主。

彼得希望傳遞什麼信息?
彼得控告誰殺了耶穌?他們雖沒有動手,可是卻棄絕了耶穌。衪是為所有的罪人而死,釘衪十字架的,所有在罪中的人都參與其中。基督受害是為了我們的罪得以塗抹。神差遣耶穌來就是叫人迴轉離開罪。

祭司們、守殿官、和撒都該人在耶穌生平中的角色是什麼。他們是敵對者與陷害者。為何他們很煩惱呢?他們感到煩惱,因所殺害的耶穌復活了,被稱為基督。彼得在這些殺害耶穌的人面前宣告耶穌的名。耶穌復活是個人人都知道的神蹟。他們無法否認。但是彼得所傳的道,把殺害耶穌的責任歸到他們身上,讓他們感到無法忍受。

彼得安慰他們:「弟兄們,我曉得你們做這事是出於不知,你們的官長也是如此。」基督的死並不是要把責任歸咎於誰,而正是神所預備拯救世人的道路。神讓他的兒子為世人死,代替了人的罪孽。讓我們有機會回到神的面前悔改。彼得向他們呼籲:「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這樣,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主面前來到;」

基督的受死與復活,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傳福音的信息。你心中有沒有一個「不能不說」的信息?如果今日有一群人想听你傳道,你的信息是什麼?福音傳不開,不被眾人接納。主要不是因外在的逼迫,而是內在生命的貧乏。我們心中應該要有一個信息,就是我們為何信主的見證,這見證是我們感受最深刻的,也是迫切想要與人分享,抓住機會就想告訴人的。求主給我們話語,也求主給我們感動。

教會成長的一切原動力都是出於神。困難與逼迫於不能阻撓教會的成長。讓我們依靠聖靈賜予能力,以果敢的勇氣傳講救恩的信息,表現生命的見證。

1 則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