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中國波初探」 讀書心得

dove.jpg
陳濟民老師針對有興趣認識靈恩運動的基督徒,寫了一篇文章:「中國波初探-從東西方教會的經歷看靈命問題」。此篇文章主要從:西方教會的屬靈經驗、華人教會的背景、聖經神學的教導、教會事奉的實況這四方面,來討論靈恩問題,希望經由對這議題的反省,找出當今教會的可行之道。
內容:每一章的標題與重點
1. 從西方教會經驗看靈恩問題:西方教會經過第一、二、三波的靈恩運動。靈恩教會已迅速增長。傳統上從神學角度看福音派或靈恩派的差別,主要是看他們如何看待屬靈恩賜中的醫病、趕鬼、方言、預言等,是否支持這超自然現象仍在今日發生。經過時間的演變,如今教會界關注的問題已從超自然現象的可能性,轉移到能力的表現與意義、苦難與死亡的地位、預言的準確性和應用這三個議題。
2. 從華人教會經驗看靈恩問題:華人社會的世界觀與西方理性主義的世界觀不同,因此影響了華人對靈恩現象的態度。超自然的現象、神靈的存在似乎在華人傳統思想是較容易接受的。大陸家庭教會宣教的經歷也顯示,即使在極度缺乏正統教義教導的地方,信徒對神的忠心、與對福音的火熱卻不因比而減損。大陸教會的幾項特點是:重視傳福音與悔改之道、在傳福音的過程,有很多神蹟奇事伴隨著、重視感情投入、從慘痛經驗中體會到聖經真道的重要。這些特點有別於西方教會,是聖靈工作的另一種模式,是不該忽略的現象。
3. 從聖經神學的思考靈恩的課題:作者從聖經神學的角度來探討第一段的三個問題。
a. 他的主要論點是:神的救恩不該被侷限在精神寄托的層面,而是要具體地表現在消滅疾病、苦難、罪惡、及死亡的行動上。從約翰福音中看到神蹟是為了要見證基督。聖靈的大能是顯明在遭受「苦難與死亡」的人身上,是為了見證基督的救恩。所以陷在苦難中的人,不該只是消極的逃避或忍受,也不是強求神的醫治,而是在苦難中體驗神救恩的大能。
b. 第二大問題是:先知預言是否今日仍存在,它的權威性能否到達聖經的程度?作者的論點是預言之所以造成混亂是因為假預言出現,聽者應以聖經明載的基要真道來察驗、明辨。隨意聽從假預言,聽者也要負盲從的責任,這是華人個性中將權威的話語當聖旨的一個弱點。
4. 在教會生活中體驗聖靈的運作:本章處理病得醫治的問題。在重病中的人祈求神醫治,常會期待神告知自已能不能得醫治。作者的態度是:首先一面接受醫學治療,一面尋求神施行醫治。若一旦感到神可能不醫治時,還是求神施展大能,讓他體會神的恩典夠用。作者對宣告醫治的建議是,採取謹慎的說法,以免事與願違時,怪罪到神的話無效。

評估和比較
本文的優點
a. 這篇文章探討的問題很大,都是靈恩運動中最常出現的疑問。作者不規避這些可能的質疑,直接點出問題的核心,也提出他個人的論點。可以看出他對靈恩的態度是謹慎而寬容的,不以情緒化的態度否定、或制止靈恩的追求。但也明白的指出現有靈恩運動明顯的弊病。在保守的華人教會界,站在這立場有可能受到一些反對靈恩者的批評,要有相當的勇氣。
b. 作者從教會歷史、聖經神學、及教會實際經驗出發。立論中肯,不流於情緒。所提出的觀點,值得探討靈恩問題的基督徒仔細思考。
本文的缺點:作者的立場似乎是:在現今教會廣為接受的聖靈工作上,找到靈恩運動的空間。他先站穩了福音派教會普遍接受的立場,再進一步提示他們對靈恩問題有所忽略的部份。文中一段話:「神的救恩不該被侷限在精神寄托的層面,而是要具體地表現在消滅疾病、苦難、罪惡、及死亡的行動上。」事實上,傳統福音派教會也從不把神的救恩侷限在精神寄托的層面而已。相信神能消滅疾病、苦難、罪惡、及死亡可以應用在禱告、信心、或愛心救助的實際行動上。不必然如作者所暗示的,接受靈恩運動中的宣告醫治、神蹟治病、斷開罪根等作法。耶穌基督所傳的福音信息中對失喪靈魂的救贖,與對苦難疾病的醫治,其中並沒有必然的關聯。基督徒關心苦難、疾病中的人,但醫治疾病並不是傳福音時附帶的工作。我們可以為生病的人祈求,或是以實際行動幫助他,但把神醫與福音連在一起,似乎是混淆了福音的宗旨。
作者的目的達到了嗎?在對靈恩謹慎的華人教會,作者以聖經的支持,加上華人教會實際的經歷,為靈恩運動建議出一條較開放而謹慎路向。他的立論應該不難被接受。

結論
第三波靈恩運動進入華人教會界是差不多近二十年的事。它發展得相當迅速,引發了許多人的注意,同時也造成教會中一些分裂與混亂。教會對靈恩運動的處理相當兩極化,大部分是斥為異端而禁止。也有少部分開放追求。以聖經為基礎的討論是十分難得的,願靈恩運動能從聖經中找到堅實的基礎,一方面也從過去的弊病中自省,修正本身的缺點,澄清保守教會對靈恩的誤解。使靈恩運動帶來的真的是教會屬靈的更新,而不是更多的混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洛克的「政府論」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心得

第一章 前言      今日西方社會的政治制度多半受到古典自由主義( classical liberalism )的影響。 無論是君主立憲,或各種類型的共和政體,政府組織運作的理念,多半源自於西方政治思想。其權利機構的設計也是以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的政治理論為基礎,進而有各樣的...